陈正源老师
各位菩萨:
阿弥陀佛!
这一集“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我们要继续探讨因果的问题。在前一集节目中,我们说因果法则是超越一切有情的,不是任何单一的个人所能操控的,不管是神、上帝或老母娘都不例外,因为他们本来就不是造物主,不是万法生起的因。我们也举出经典中记载 释迦牟尼佛叙述祂最后身成佛,仍遭受十次苦难事件的过去因缘;说明 佛陀都已经是人天应供、人天至尊了,尚且不能免除这些宿缘;并且藉此告诫弟子们应当要好好约束自己的身、口、意行,以免一时造作了恶业果报难逃,虽然经过无数时劫、无量苦报,到了成佛都还会有残余未尽要去报偿这最后的宿缘。可见佛教中是极为重视因果的。
我们在前面也提到无因论的过失很大,因为现前可以看到就是蕴处界,也就是我们这个色身及见闻觉知的心,都是父母生我们才有的,那父母凭什么而生我们呢?难道只有父精母血、四大和合就能成为我们吗?如果是这样,那每个人出生的时候,应该就像工厂机器做出来的产品一样,每一对父母所生的子女他的个性、际遇、因缘果报也都应该一样,因为父母都希望他们每一个子女的个性,都如他们所期望的一样,也都能过最好的生活。可是为什么我们实际看到的是双胞胎兄弟姊妹,两个人个性与际遇大不相同?这就是表示他们各有过去世的业因存在。既然神、上帝或老母娘都不是造物主、不是生成万法的因、不是万法的根源,有情众生是由过去生造作善恶业的因——也就是业种来出生,那业种是存在何处呢?
有人说业种是由虚空所执持,这样说正确吗?要探讨这个问题,我们应该先了解一下虚空的意涵是什么?虚空,其实是人们对于物质的边际之外,没有任何一法阻隔障碍的地方,把它施设一个名称,称它为虚空。所以虚空只是一个施设的名词,就是指称空无一法的地方。既然空无一法,那就没有自体性、没有功能、也没有作用,就没有执持业种的功能,就不能够持种。如果说虚空能执持业种,那么有情过去无量世造作的善恶业种,全部充塞于虚空中,必将产生感果错乱的现象;就是某甲所造的善业种子,可能由某乙或某丙所感而报到乙丙身上;反之,某乙所造的恶业种子,则可能由某甲或某丙所感而报应到甲丙身上;这样因缘关系就错乱了。如果说虚空可以像银行的保管箱一样,将每一个有情的业种加以区隔保存而不混乱,但这纯粹是虚妄的幻想,因为我们前面已经确认,所谓的虚空就是空无一法,没有任何功能作用存在,只是一个施设的名称而已,那又怎么会像银行保管箱一样,有区隔保存每一个有情业种的功能呢?
又像有专门作佛学学术研究的佛教法师或学者,他们主张缘起性空的真义就是无常、无我、一切法空,并且认为缘起性空、一切法空就是空性,就能成立生死与涅槃。很明显地他们所说的空性就是在指虚空。可是佛法中讲缘起性空,“所谓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忧悲苦恼。”(《大宝积经》卷84)这十二因缘的流转是从“无明”开始的,没有一开始的无明就不会有后面的生,以及接著而来的老病死忧悲恼苦。而且每一个人无明的种类及深浅程度各有不同,可见无明不可能从虚空中凭空而有,无明是有情过去所造的业种,因为不明实相造了善恶业累积下来,然后无明业种就使得有情死后投胎又再出生、又再轮回。无明业种不是虚空所生的,如果无明业种是由虚空所生,那应当一切人所修的清净行、善等等的,未来世也未必能够得到清净行跟善行的果报,因为来世仍将由虚空再出生无明;同样地如果说造了染污行、恶行的人,来世也不必然就会受染污、恶行的果报,因为他来世受生的无明还要由虚空另行出生;这么一来不就因缘错乱、无因无果了吗?
另外,还有人主张虚空中有无穷无尽的能量,它遍满虚空,是万法的根源、是一切有情生命的本源,一切有情都是由它所出生的,它是一切有情共有的本体;有情将来舍报的时候,或者因为生前造恶而下地狱,或者因为行善而回归虚空能量本体,与这个能量合而为一。所以他们练气功,要从虚空里面去摄取能量,这种人叫作虚空外道,佛教中称为胜性外道。其实虚空中星球的引力,地、水、火、风四大的能量,以及星云旋系成住坏空的巨大能量,是由无量无数有情的共业能力所感而生成的,并非自然而有。例如山河大地乃至诸天天宫,都是因为有大风云来执持才能存在,但这个大风云是因为众生修十善业道的缘故,才能有这个良好的能量产生;但是能量不是诸天有情众生生命的本源,诸天有情不是由虚空能量所生,反而能量却是从共业众生所修十善业道的业力而产生的。探究至此,我们已经知道神、上帝以及老母娘都不是万法的根源,有情众生生命的本源也不在虚空中、不是虚空中的能量。
有情众生生命的本源——生命的本体,既不是遍满十方虚空,不是充塞宇宙一切空间;但是正如前面说明,有情众生的出生,确实是导因于过去生造作善恶业的业种以及无明种;那每一个有情必定各自有一个心住在各个有情身中,把过去生无明业因的种子带到今生来随业受报。为什么要说是心呢?因为物质色身都只有一生,不论有情寿命有多么地长,必定会死,死后色身必定会毁坏,所以能够从过去生来到今生的,当然不可能是物质的色身。而且这个心是无始本有、恒常而不坏灭的,这样才能够执持无量过去生的业种与无明种。
我们就回过头来探究探究有情众生的自身,首先应该了解有情的色身及见闻觉知心,这五蕴、十二处、十八界都是所生的法、都是变异无常的生灭法。因为凡是被生的必定会灭,只有本来不生的才是后来不灭的,只有过去永远不生的,以后才是永远不灭的。蕴处界既然是所生之法,有所生必有所灭,既然会灭,当然不是不生不灭的法。
再详细来加以说明:除了物质色身只有一期生死之外,有情身上还有一般人所称的七情六欲,正确地说应该是六情五欲。六情是指眼、耳、鼻、舌、身、意六识领纳色、声、香、味、触、法六尘,而生的六种情境——六种心境;五欲则是指的欲界众生对于色声香味触,或者是财色名食睡的五种欲望、欲求。六情五欲其实就是六识见闻觉知心的功能作用。这六个识中,前五识都是依著色身五根才能出生及运作,这是我们现前就能观察体会的;而欲界众生的第六识——意识,也必须依今生色身大脑这五胜义根的渐渐具足,才能渐渐由无至有、由微至显,然后现起,不是刚一入胎就有意识觉知。而色身五根都是今生所生,由五根所现的六识见闻觉知心,当然也是今生新生的,不是过去生带来的;否则应该一切有情都能知道自己过去生姓啥名谁,也能知过去熏习学习的知识;然而实际上我们所看到的并非如此。又今生的六识见闻觉知心,当然也不能去到未来世;只要今生舍报息脉断灭以后一段时间,进入真正死亡阶段的时候——就是正死位,这个觉知心就断灭了,见闻知觉性就全部消失了,不能去到未来世。未来世是另一个全新的见闻觉知心,不是这一世转生过去的。
至于一般人所认为的灵魂或者道教中称为三魂七魄,这些其实是人死后的色身——中阴身,以及藉中阴身而现起的见闻觉知心,都还是不离生灭的蕴处界法。因为中阴身是微细物质所成,虽然不是一般人肉眼所能看见,但还是可以被有神通或有阴阳眼的人或猫、狗等动物看得见、听得到、乃至触摸得到,都是不离五蕴十八界的,当然是生灭不实的。而且中阴身在入胎的时候,他随即就消灭了;因为中阴身只是作为转生后世的媒介,藉中阴身为缘,能够在中阴境界有意识觉知心现行,能够了知来生有缘父母和合情境,然后去入胎;入胎之后,可以说中阴身的任务完成了,当然就消灭了。入胎后最初只是个受精卵,然后渐渐分裂成长;所以处胎前几个月还未具足五色根,意识就不能现起,既然无意识,当然就无觉知。所以六识见闻觉知心,都是跟我们的色身五根一样只有一期生死,当然不是能够执持过去生善恶业种及无明种来到今生酬偿因果的心。
除了六识见闻觉知心外,有情众生还有一个能作主的心,就是第七识意根——末那识,祂就是众生身中恒审思量、时时作主、处处作主的心。恒审思量就是无时无刻不在作决定,饿了决定吃饭,饭吃腻了决定吃面,身体痒时决定用手去抓,睡饱了决定起床,进入禅定之中住腻了决定出定等等。这都是因为前六识见闻觉知心现行运作后,知道会饿、会痒、会腻、会烦,而由意根——末那识决定要吃饭、要抓痒、要起床、要出定。这末那识既然能够知道前六识分别的结果而作决定,祂当然也必定是有知的心,只是因为祂不像意识有能反观自己存在的证自证分功能,因此绝大多数众生都不知道有末那识这个心。末那识既然是有知的心,能够知道意识分别的结果,如果祂能执持过去生造作善恶业的种子来往今生,那必定会依意识心的分别,而选择执持善业种子,舍弃一切恶业种子,必定会选择清净的无漏法种来持,舍弃一切的有漏法种。这么一来,一切有情心中应该就只有善业种子、只有清净的无漏法种,那么三界中就应该没有三恶道有情存在,因为都受善报、清净报,不会去受三恶道的苦恶报了。果真如此,善业因果也无法如实酬偿,而不能成就因果法则的公正性。可是我们现前看到三界中,确实有有情因为有漏法种及恶业种而堕入三恶道中受苦受难,这就可以证明过去生善恶业种及无明种,并不是由意根末那识执持来到今生酬偿因果的。
探究到此就可以推知,有情众生身中除了前七识之外,必定另有一个能够执持过去生善恶业种及无明种来到今生酬偿因果的心,那就是第八识;而这个心是无始本有、恒常而不坏灭的。这正如《摄大乘论》当中引《阿毗达磨大乘经》这样讲:“无始时来界,一切法等依,由此有诸趣、及涅槃证得。”(《摄大乘论本》卷1)又说:“由摄藏诸法,一切种子识,故名阿赖耶,胜者我开示。”(《摄大乘论本》卷1)意思是说:众生第八识阿赖耶识——如来藏乃是无始劫以来就是本已存在的法界,祂是本住法、是第一义法,不是所生法;一切有为法都由祂而生,一切无为法也都由祂而显;而且阿赖耶识含藏了烦恼障的种子及所知障随眠,导致有情不断轮转于三界六道中;但也因为有阿赖耶识本来自性清净涅槃的体性,在有情断尽烦恼、所知二障随眠还有种子之后,才能够成就佛地的无住处涅槃的大功德。由于祂能够摄藏染净诸法的一切种,因此称祂为阿赖耶识。
再者,阿赖耶识祂离六尘中一切的见闻觉知,离一切六尘万法的思量,因此称为无分别心;祂虽然于六尘都不了别,然而却能了别器世间、身根、种子及意根的心行,既然还有了别性,当然是众生心识之一;就因为祂不在六尘境界上起任何分别,所以就不会对六尘境界起任何贪著。相对于前六识心能对六尘境界起分别、贪著,产生了有覆有记性;而意根末那识则能在法尘上作极为少分的了别,而被意识误导产生了有覆无记性;用这样来区别。众生的第八识阿赖耶识心体于六尘境界都无了别,因此说祂是无记性无分别心;又因为祂对六尘乃至身根、器世间都不起任何执著,而说祂是无覆性的清净心;合起来称阿赖耶识如来藏祂的心体是无覆无记性,所以阿赖耶识如来藏能够一体收藏众生造作善恶无记业的种子而不漏失。众生第八阿赖耶识如来藏具有这种本来常住不灭及无覆无记的体性,因此祂不是依他起性的法,也不是遍计所执性的法;反之,祂具有圆满成就一切法的真实性——圆成实性。
由此可知,阿赖耶识如来藏正是能执持过去生善恶业种及无明种来至今生以酬偿因果的心,祂是有情众生生命的本源、万法的根源,正是因果法则赖以成立而运作不辍的所依。
由于时间的关系,这一集就为大家解说到此。
阿弥陀佛!
(原标题:第018集 浅谈因果(下))
各位菩萨:
阿弥陀佛!
这一集“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我们要继续探讨因果的问题。在前一集节目中,我们说因果法则是超越一切有情的,不是任何单一的个人所能操控的,不管是神、上帝或老母娘都不例外,因为他们本来就不是造物主,不是万法生起的因。我们也举出经典中记载 释迦牟尼佛叙述祂最后身成佛,仍遭受十次苦难事件的过去因缘;说明 佛陀都已经是人天应供、人天至尊了,尚且不能免除这些宿缘;并且藉此告诫弟子们应当要好好约束自己的身、口、意行,以免一时造作了恶业果报难逃,虽然经过无数时劫、无量苦报,到了成佛都还会有残余未尽要去报偿这最后的宿缘。可见佛教中是极为重视因果的。
我们在前面也提到无因论的过失很大,因为现前可以看到就是蕴处界,也就是我们这个色身及见闻觉知的心,都是父母生我们才有的,那父母凭什么而生我们呢?难道只有父精母血、四大和合就能成为我们吗?如果是这样,那每个人出生的时候,应该就像工厂机器做出来的产品一样,每一对父母所生的子女他的个性、际遇、因缘果报也都应该一样,因为父母都希望他们每一个子女的个性,都如他们所期望的一样,也都能过最好的生活。可是为什么我们实际看到的是双胞胎兄弟姊妹,两个人个性与际遇大不相同?这就是表示他们各有过去世的业因存在。既然神、上帝或老母娘都不是造物主、不是生成万法的因、不是万法的根源,有情众生是由过去生造作善恶业的因——也就是业种来出生,那业种是存在何处呢?
有人说业种是由虚空所执持,这样说正确吗?要探讨这个问题,我们应该先了解一下虚空的意涵是什么?虚空,其实是人们对于物质的边际之外,没有任何一法阻隔障碍的地方,把它施设一个名称,称它为虚空。所以虚空只是一个施设的名词,就是指称空无一法的地方。既然空无一法,那就没有自体性、没有功能、也没有作用,就没有执持业种的功能,就不能够持种。如果说虚空能执持业种,那么有情过去无量世造作的善恶业种,全部充塞于虚空中,必将产生感果错乱的现象;就是某甲所造的善业种子,可能由某乙或某丙所感而报到乙丙身上;反之,某乙所造的恶业种子,则可能由某甲或某丙所感而报应到甲丙身上;这样因缘关系就错乱了。如果说虚空可以像银行的保管箱一样,将每一个有情的业种加以区隔保存而不混乱,但这纯粹是虚妄的幻想,因为我们前面已经确认,所谓的虚空就是空无一法,没有任何功能作用存在,只是一个施设的名称而已,那又怎么会像银行保管箱一样,有区隔保存每一个有情业种的功能呢?
又像有专门作佛学学术研究的佛教法师或学者,他们主张缘起性空的真义就是无常、无我、一切法空,并且认为缘起性空、一切法空就是空性,就能成立生死与涅槃。很明显地他们所说的空性就是在指虚空。可是佛法中讲缘起性空,“所谓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忧悲苦恼。”(《大宝积经》卷84)这十二因缘的流转是从“无明”开始的,没有一开始的无明就不会有后面的生,以及接著而来的老病死忧悲恼苦。而且每一个人无明的种类及深浅程度各有不同,可见无明不可能从虚空中凭空而有,无明是有情过去所造的业种,因为不明实相造了善恶业累积下来,然后无明业种就使得有情死后投胎又再出生、又再轮回。无明业种不是虚空所生的,如果无明业种是由虚空所生,那应当一切人所修的清净行、善等等的,未来世也未必能够得到清净行跟善行的果报,因为来世仍将由虚空再出生无明;同样地如果说造了染污行、恶行的人,来世也不必然就会受染污、恶行的果报,因为他来世受生的无明还要由虚空另行出生;这么一来不就因缘错乱、无因无果了吗?
另外,还有人主张虚空中有无穷无尽的能量,它遍满虚空,是万法的根源、是一切有情生命的本源,一切有情都是由它所出生的,它是一切有情共有的本体;有情将来舍报的时候,或者因为生前造恶而下地狱,或者因为行善而回归虚空能量本体,与这个能量合而为一。所以他们练气功,要从虚空里面去摄取能量,这种人叫作虚空外道,佛教中称为胜性外道。其实虚空中星球的引力,地、水、火、风四大的能量,以及星云旋系成住坏空的巨大能量,是由无量无数有情的共业能力所感而生成的,并非自然而有。例如山河大地乃至诸天天宫,都是因为有大风云来执持才能存在,但这个大风云是因为众生修十善业道的缘故,才能有这个良好的能量产生;但是能量不是诸天有情众生生命的本源,诸天有情不是由虚空能量所生,反而能量却是从共业众生所修十善业道的业力而产生的。探究至此,我们已经知道神、上帝以及老母娘都不是万法的根源,有情众生生命的本源也不在虚空中、不是虚空中的能量。
有情众生生命的本源——生命的本体,既不是遍满十方虚空,不是充塞宇宙一切空间;但是正如前面说明,有情众生的出生,确实是导因于过去生造作善恶业的业种以及无明种;那每一个有情必定各自有一个心住在各个有情身中,把过去生无明业因的种子带到今生来随业受报。为什么要说是心呢?因为物质色身都只有一生,不论有情寿命有多么地长,必定会死,死后色身必定会毁坏,所以能够从过去生来到今生的,当然不可能是物质的色身。而且这个心是无始本有、恒常而不坏灭的,这样才能够执持无量过去生的业种与无明种。
我们就回过头来探究探究有情众生的自身,首先应该了解有情的色身及见闻觉知心,这五蕴、十二处、十八界都是所生的法、都是变异无常的生灭法。因为凡是被生的必定会灭,只有本来不生的才是后来不灭的,只有过去永远不生的,以后才是永远不灭的。蕴处界既然是所生之法,有所生必有所灭,既然会灭,当然不是不生不灭的法。
再详细来加以说明:除了物质色身只有一期生死之外,有情身上还有一般人所称的七情六欲,正确地说应该是六情五欲。六情是指眼、耳、鼻、舌、身、意六识领纳色、声、香、味、触、法六尘,而生的六种情境——六种心境;五欲则是指的欲界众生对于色声香味触,或者是财色名食睡的五种欲望、欲求。六情五欲其实就是六识见闻觉知心的功能作用。这六个识中,前五识都是依著色身五根才能出生及运作,这是我们现前就能观察体会的;而欲界众生的第六识——意识,也必须依今生色身大脑这五胜义根的渐渐具足,才能渐渐由无至有、由微至显,然后现起,不是刚一入胎就有意识觉知。而色身五根都是今生所生,由五根所现的六识见闻觉知心,当然也是今生新生的,不是过去生带来的;否则应该一切有情都能知道自己过去生姓啥名谁,也能知过去熏习学习的知识;然而实际上我们所看到的并非如此。又今生的六识见闻觉知心,当然也不能去到未来世;只要今生舍报息脉断灭以后一段时间,进入真正死亡阶段的时候——就是正死位,这个觉知心就断灭了,见闻知觉性就全部消失了,不能去到未来世。未来世是另一个全新的见闻觉知心,不是这一世转生过去的。
至于一般人所认为的灵魂或者道教中称为三魂七魄,这些其实是人死后的色身——中阴身,以及藉中阴身而现起的见闻觉知心,都还是不离生灭的蕴处界法。因为中阴身是微细物质所成,虽然不是一般人肉眼所能看见,但还是可以被有神通或有阴阳眼的人或猫、狗等动物看得见、听得到、乃至触摸得到,都是不离五蕴十八界的,当然是生灭不实的。而且中阴身在入胎的时候,他随即就消灭了;因为中阴身只是作为转生后世的媒介,藉中阴身为缘,能够在中阴境界有意识觉知心现行,能够了知来生有缘父母和合情境,然后去入胎;入胎之后,可以说中阴身的任务完成了,当然就消灭了。入胎后最初只是个受精卵,然后渐渐分裂成长;所以处胎前几个月还未具足五色根,意识就不能现起,既然无意识,当然就无觉知。所以六识见闻觉知心,都是跟我们的色身五根一样只有一期生死,当然不是能够执持过去生善恶业种及无明种来到今生酬偿因果的心。
除了六识见闻觉知心外,有情众生还有一个能作主的心,就是第七识意根——末那识,祂就是众生身中恒审思量、时时作主、处处作主的心。恒审思量就是无时无刻不在作决定,饿了决定吃饭,饭吃腻了决定吃面,身体痒时决定用手去抓,睡饱了决定起床,进入禅定之中住腻了决定出定等等。这都是因为前六识见闻觉知心现行运作后,知道会饿、会痒、会腻、会烦,而由意根——末那识决定要吃饭、要抓痒、要起床、要出定。这末那识既然能够知道前六识分别的结果而作决定,祂当然也必定是有知的心,只是因为祂不像意识有能反观自己存在的证自证分功能,因此绝大多数众生都不知道有末那识这个心。末那识既然是有知的心,能够知道意识分别的结果,如果祂能执持过去生造作善恶业的种子来往今生,那必定会依意识心的分别,而选择执持善业种子,舍弃一切恶业种子,必定会选择清净的无漏法种来持,舍弃一切的有漏法种。这么一来,一切有情心中应该就只有善业种子、只有清净的无漏法种,那么三界中就应该没有三恶道有情存在,因为都受善报、清净报,不会去受三恶道的苦恶报了。果真如此,善业因果也无法如实酬偿,而不能成就因果法则的公正性。可是我们现前看到三界中,确实有有情因为有漏法种及恶业种而堕入三恶道中受苦受难,这就可以证明过去生善恶业种及无明种,并不是由意根末那识执持来到今生酬偿因果的。
探究到此就可以推知,有情众生身中除了前七识之外,必定另有一个能够执持过去生善恶业种及无明种来到今生酬偿因果的心,那就是第八识;而这个心是无始本有、恒常而不坏灭的。这正如《摄大乘论》当中引《阿毗达磨大乘经》这样讲:“无始时来界,一切法等依,由此有诸趣、及涅槃证得。”(《摄大乘论本》卷1)又说:“由摄藏诸法,一切种子识,故名阿赖耶,胜者我开示。”(《摄大乘论本》卷1)意思是说:众生第八识阿赖耶识——如来藏乃是无始劫以来就是本已存在的法界,祂是本住法、是第一义法,不是所生法;一切有为法都由祂而生,一切无为法也都由祂而显;而且阿赖耶识含藏了烦恼障的种子及所知障随眠,导致有情不断轮转于三界六道中;但也因为有阿赖耶识本来自性清净涅槃的体性,在有情断尽烦恼、所知二障随眠还有种子之后,才能够成就佛地的无住处涅槃的大功德。由于祂能够摄藏染净诸法的一切种,因此称祂为阿赖耶识。
再者,阿赖耶识祂离六尘中一切的见闻觉知,离一切六尘万法的思量,因此称为无分别心;祂虽然于六尘都不了别,然而却能了别器世间、身根、种子及意根的心行,既然还有了别性,当然是众生心识之一;就因为祂不在六尘境界上起任何分别,所以就不会对六尘境界起任何贪著。相对于前六识心能对六尘境界起分别、贪著,产生了有覆有记性;而意根末那识则能在法尘上作极为少分的了别,而被意识误导产生了有覆无记性;用这样来区别。众生的第八识阿赖耶识心体于六尘境界都无了别,因此说祂是无记性无分别心;又因为祂对六尘乃至身根、器世间都不起任何执著,而说祂是无覆性的清净心;合起来称阿赖耶识如来藏祂的心体是无覆无记性,所以阿赖耶识如来藏能够一体收藏众生造作善恶无记业的种子而不漏失。众生第八阿赖耶识如来藏具有这种本来常住不灭及无覆无记的体性,因此祂不是依他起性的法,也不是遍计所执性的法;反之,祂具有圆满成就一切法的真实性——圆成实性。
由此可知,阿赖耶识如来藏正是能执持过去生善恶业种及无明种来至今生以酬偿因果的心,祂是有情众生生命的本源、万法的根源,正是因果法则赖以成立而运作不辍的所依。
由于时间的关系,这一集就为大家解说到此。
阿弥陀佛!
(原标题:第018集 浅谈因果(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