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2集 四依的秘密(二)

分享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4-22  浏览次数:1345
正雯老师

各位观众大家好:阿弥陀佛!
欢迎您收看《三乘菩提之胜鬘经讲记》。佛法浩瀚无边,许多修学佛法者穷其一生不得其门而入;三藏十二部经隐晦难知,纵使皓首穷经依旧无法正确入理,所以久修佛法的老参们,往往深感茫然无所趣入。《胜鬘经》是大乘佛法很重要的经典之一,但是义理同样的也是深邃难解,古来鲜少有人能正确清楚分明地阐述其中的道理,今天我们《三乘菩提之胜鬘经讲记》,主要是依 平实导师所演述《胜鬘经讲记》的内容为蓝本来和大家分享。平实导师所演述《胜鬘经讲记》有个特色,就是义理完全正确,又可以深入浅出地让大家深刻了解佛法大意,建立正确知见,帮助大家实证佛法,次第入道,免于久修佛法而一生唐捐其功的遗憾。
上一集我们谈到四依中的“依了义不依不了义”。由于二乘菩提解脱道所证所知的都是在现象界中,都是在世俗法中,从来不涉及法界实相,不知名色与万法的本源,所以就算满证成为阿罗汉以后仍然无法成佛,所以是不了义法;而菩萨所修学的大乘佛菩提道能够实证法界实相的秘密——如来藏心,生起般若智慧,所以才是了义法。
有一些哲学教授在研究佛学,看到 平实导师书里面说:“阿罗汉来到我们面前,也没有开口余地。”他们心中真的气坏了!可是在2006年,他们有人开口说要写书评破 平实导师,如今好多年过去了,为什么连一篇短文都还没有发表出来?其他的大师们,至今有哪一个人敢写文章出来毁骂?我们为什么能够如此?在四面楚歌的情况下,我们却不必学项羽那样自刎,反而是越挫越勇,原因就在于这是了义法。因为这是了义法,连阿罗汉都没有开口的余地了,何况一般凡夫!这就是了义法的威德。但是我们在说法评论当中,其实没有任何傲慢、瞧不起人的意思,纯粹在说明菩萨修学大乘佛菩提道所证所知法界实相的秘密——如来藏心的威德力,在显示大乘佛菩提道的庄严殊胜所在。假使这不是了义法,我们绝对没有办法如此。
换句话说,菩萨的了义法是依什么而说是了义法?菩萨的了义是因为他所证的是法界实相的秘密——如来藏心,而如来藏的体性就是本来性、自性性、清净性、涅槃性,祂能生万法,但是出生万法而且配合着万法在运作的当下,祂自己却是涅槃,这才是了义法。这个了义,显然是依如来藏而建立的,既然是依如来藏而建立的,而如来藏是常乐我净的法,请问依了义不依不了义,是不是依常乐我净而建立?还是依祂。所以依了义不依不了义背后的真正秘密,其实是依如来藏的常乐我净而建立,凡是否定第八识如来藏法的修学者,尽管自认自己已经依了义不依不了义,其实仍是违背了 佛陀所说“四依”的判断准则,应以自己所证所知是否合乎第八识如来藏法的体性来作判定才是。
我们再来谈谈“依义不依语”好了。读经典或者是读菩萨的论、注,最重要的是依义不依语。然而依语不依义,正好是自古以来广大佛教徒们的落处,他们总是把经论中的文字表义,当作是真实义,因此所理解的解脱道或佛菩提道就都误会了。误会之后而为众生说法,众生就跟着他依语而不依义。可笑的是,那些依语不依义的人,却要求依义不依语的菩萨要随顺他们的说法,辩解他们才是依义不依语。可是现在的学佛人都很可怜,因为当代大师们连了义、不了义都弄不清楚,一向都依语而不依义,误会经中所说的真实义。也许诸位不太相信,那我们来举个例子好了!有位大师,一般人看到她的信众有几百万人,当然认为是大师了。可是她并不是佛法中的大师,她只是表相大师。她怎么解释世俗谛跟第一义谛呢?她在书中这么写:在家人用财物供养出家人,让出家人可以生活无虞,这样供养出家人,就是世俗谛。出家人修学佛法、证得佛法以后,用佛法回报给在家人,这叫作第一义谛。她在书中的大意是如此说的。我们不得不感叹说现在真是末法时期,连大师都不懂世俗谛、第一义谛。
在大乘法中,不论是第二转的般若,第三转的唯识种智,都是依究竟佛地时无垢识的常乐我净来施设的。而佛地无垢识的四种常乐我净是究竟佛法的所依。凡是究竟佛法一定要依这四法,以这四个法为依,才能谈到依义不依语。而佛地常乐我净的部分功德,其实是在因地就已经存在了,也就是第八识的本来自性清净涅槃。这个本来性、清净性、涅槃性、自性性,是在因地就已经存在的。由于第八识的本来性所以是常住法,才会有菩萨明心时所证的本来自性清净涅槃,才能够有将来佛地无垢识的究竟常乐我净。可是因地的第八识,虽然还不是佛地的常乐我净,却在因地中就已经显示祂的圆成实的真如法性,可是这个真如法性却是法界实相中的大秘密。
为何这个真如法性是法界实相的大秘密呢?平实导师在《楞严经讲记》第八辑中说:
【自古以来佛弟子修学佛法最大的盲点,就是不知道般若应该如何实证——不知道成佛之道应该如何见道,并且把禅宗的开悟当作是与经教中的佛法无关的修证。有很多人修学大乘佛法,知道应该证悟般若;可是般若的实证是以什么作为检验的标准呢?三百年来,一直都没有人知道;而真正证悟的人也没有出来弘法讲清楚,是因为环境因素而无法出世弘法讲清楚;所以有很多人开始走上经论研究的路子,误以为只要理解经论中的意思,就是开悟了。然而知道与实证是有很大的距离的,因为所谓的知道,都是从文字表面来理解,是透过语言上的阅读与思惟所得到的认知,并不是实证,这样的认知一定有许多地方是误解经论的。我们正觉同修会的重要任务,就是告诉佛教界:般若的实证是以证真如为标准,证真如则是由亲证如来藏而达到;只有亲证如来藏了,才能观察如来藏的真如性;能观察如来藏的真如性时,就拥有法界实相的智慧。】(《楞严经讲记》第八辑,正智出版社,页105。)

正因为证悟如来藏的真如法性极为困难,是法界的最大秘密,所以古今中外,无论是宗教家、哲学家、心理学家,甚至是科学家,虽然都在探索宇宙万物,乃至各式各样的生命物种究竟从何而来,然而宗教家翻遍经论百思不得其解,哲学家逻辑辩证始终找不到源头,心理学家探索心理的层次最多只到潜意识的一小部分,科学家埋首研究分析各种物质依旧找不到出路。譬如,一神教一直要寻找永恒的上帝,但上帝在哪里?在各人身心之中呀!就是出生名色、出生三界有情的第八识心呀!这才是真正的造物主,但一神教徒们却都找不到上帝。哲学家也一直提出来质问:“上帝在哪里?”有谁能够找到上帝而让我同样能找到上帝,我找到以后也能帮别人一样找到他,这样才是真的。如果只有你能找到,别人找不到,那就不是真的。问题来了:当大家都找不到时,连最信仰上帝的全球所有主教都找不到,哲学家就下了一个定义:人造上帝说。然而上帝是谁?其实就是大家的如来藏,祂能“遍兴造一切趣生”,祂才是真正的造物主,这是法界实相中的大秘密。
又例如婆罗门说:“我们婆罗门种姓都是大梵天所生,从大梵天之口化生,所以种姓尊贵。”有一天 佛陀就向那位婆罗门提出质疑:“你有没有父母?”“有。”“那你怎么从大梵天口中化生?”婆罗门可就不敢答话了。可是 佛陀常常说:“一切众生都是如来所生。”哪个如来?自心如来。没有人能质疑 佛陀这个说法。婆罗门教都说是大梵天所生,他们心中想像的大梵天其实就是如来藏。所以这是法界实相中的秘密,这个秘密都是依常乐我净的如来藏说的。
这个法界实相中的最大秘密,也是最久远而且尽未来际都不可能被改变的秘密,当然不能够轻易就明明白白写出来,太轻易明白写出来,反而让根器因缘不足的众生不信、诽谤,所以 佛陀才再三叮嘱要隐覆密意而说:以种种语言文字的表相写在里面,让开悟明心已证实相般若智慧的人能读懂,没有开悟明心的人读不懂。所以,依义不依语讲的就是常乐我净的如来藏;而这个常乐我净的道理,却是绝大多数的学佛人都不懂的。可是一般还没有破参的人说:“佛经我读过很多遍了,明明就没有看到哪个地方明讲如来藏。”这就像云林老人告诉 平实导师说:“《大藏经》我读过六遍了,我就欠一个悟。”真的就只是欠一个悟。在还没有破参之前是读不懂的,就以为佛经讲的太隐晦了,没办法读。可是你去请问一切真正已悟的人(悟错的人不算数),当你请问那些真正已悟的人,他们都会认为 佛陀已在好多部经典中明讲了。
不但在大乘法中如此,四阿含中阿罗汉听闻了 佛陀所说的大乘经以后结集起来,里面也是有一些明讲的地方,只是结集的阿罗汉们自己不懂,所以仍然是阿罗汉而不是菩萨。他们把大乘经典中明讲的“本识”结集出来以后,自己却仍然无法成为菩萨,所以舍寿后就入无余涅槃去了。所以阿含中明讲的部分,阿罗汉们自己也不懂。当你找到如来藏而读懂了,才真的了解什么叫作“依义不依语”,你就会恍然大悟——原来依义不依语是依常乐我净的第八识来施设的。这时终于懂了!所以由此证明,依义不依语是依第八识的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以及佛地的常乐我净来施设的。依义不依语,难道只有大乘法中才有吗?不!四阿含中也一样;所以 佛要为三乘初业不愚于法的初学者说依义不依语。因为即使是四阿含的声闻道,也是同样要依本识的常乐我净,来说阿含、来说声闻缘觉的解脱道。如果是愚于法的声闻解脱道修学者,为他讲依义不依语就没有意义了!因为他不懂,不懂的结果就会否定了无余涅槃的本际而说一切法缘起性空,成为外门勤修解脱道的人。
同样的,又如依智不依识。对于依智不依识的道理,即使是佛门大师也是误解重重。例如有位法师说:“‘依智不依识’。智是什么?要依理智,不要感情用事。遇到这些境界多想想,不可以盲从;盲从就是依识不依智,你的智慧没有了,你感情用事,你怎么不迷?”这位大师其实不懂什么是智?什么是识?如果佛法有这么粗浅表面就好了,那每个人只要不感情用事,依理智而不盲从,就可以不迷了;既然不迷,就代表有智慧不感情用事,就有智慧了。说了半天其实都还落在识情分别想像中而没有正确佛法智慧。
对于智是什么?识是什么?我们应该先弄清楚。凡是三界中所能分别认识的都叫作识,依于意识所能知解的法而安住其心,就是依止于识的境界。阿罗汉所知道的都是现前法:五蕴的每一蕴、六入的每一入、十二处的每一处、十八界的每一界,都是现前可以观察到的法。可是法界的实相如来藏在哪里呢?他们观察不到。所以从大乘法来看,阿罗汉、辟支佛的所知,仍然是依识不依智。从凡夫的立场来看阿罗汉、辟支佛,往往说他们是依智不依识;因为他们所断我见、所断我执的智慧境界,不是凡夫所能观察得到。可是当阿罗汉回头来看菩萨,两位菩萨大庭广众说话很大声,讲得很快乐,都是在讲法界中的实相,可是阿罗汉们都听不懂,所以正是依识而不依智,才会听不懂。
古时中国也有这样的禅师,两位禅师讲话很大声,可是旁人都无所闻。“无所闻”并不是听不到声音,而是听不懂。这难道只有古时候才有吗?不,我们同修会里就常常是这样。某甲帮某乙背负了行囊,某乙就向某甲道谢说:“谢谢你,我正好病得没力气,让你为我辛苦。”某甲回说:“又不是我背的,都是祂背的。”某乙说:“对呀!是祂背的,不是你背的,但是还是要感谢你。”结果某甲说:“所谓感谢,即非感谢,是名感谢。”旁边的人听了迷迷糊糊的,都不知道在讲什么,两个人讲得很大声好快乐,因为法乐无穷,可是旁边的人震耳欲聋都无所闻,不就是这样吗?
为什么能够这样?因为菩萨是依智,阿罗汉在菩萨面前却只能说是依识了。因为阿罗汉所证的都是三界中法,菩萨所证的是三界外法,将来入了无余涅槃的那个法就是三界外法。从这里可以看得出来,依识或依智,其实还是依如来藏来施设的。是依如来藏的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依如来藏将来成佛以后的常乐我净来施设。菩萨依智不依识,阿罗汉依识不依智,所以阿罗汉在菩萨面前没有开口说话的余地,不是因为阿罗汉在长菩萨的威风、在灭自己志气,而是因为他在菩萨面前想要开口时都是胆颤心惊的,因为一句话讲出来,不晓得菩萨会怎么斥责他;而菩萨为他说的,他却听不懂。所以依智不依识,就于此分野。
至于“依法不依人”的道理又是什么呢?时间关系,我们下一集再说。
敬祝大家:身心康泰、福慧增长、早证菩提!
阿弥陀佛!
 
标签: 佛法影音

本文标题: 第072集 四依的秘密(二)

本文链接: http://www.4fo.cn/yingyin/1/2562.html (转载时请保留)

 
[ 佛法影音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佛医网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网站、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学习。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第072集 四依的秘密(二)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内容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佛医网",获得佛法精华好文,佛教正法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