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9集 一切法空是空相与空性的共相

分享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4-22  浏览次数:1566
正礼老师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我们上一节讲到空三昧,那很多人对于空三昧都落入想像,落入想像就成为空乱意众生。换言之,“空”这个义理,它是两种空,有所谓的“空性”跟“空相”:空相因为是一般众生可认识的这个范围,因为它有法相,所以称为空相;也就是生灭法,也就是蕴处界的五阴十八界等等、十二因缘这些法。可是,另外有一个法,祂是我们生命的本源,祂是不生不灭法,可是祂的法相极难观察,不是一般众生能够观察得到,所以我们一般说祂是无形无相的;因为祂是无形无相,所以我们说祂是空性。
那有人就误会说,这个空三昧就是在我们的行住衣食之间去体验无我、无我所,然后体验那个贪婪要如何用空义的道理把它去除掉,认为那样子就是空——这个所谓的空三昧。其实不然,我们来看看这位法师他就有对于这个空三昧的一种见解,我们来看:“空三昧是由观无常义,不起染著,心得清净解脱——心厌有漏杂染,而倾向于离染的清净解脱。这空定的境界并不很高,近于平常所谓‘看得破’,只是心不外驰而求清净解脱而已。……空等三三昧是不够的,必须要体证到法法归灭,不可得,才能我慢毕竟断,得真正的知见清净。”(《性空学探源》,正闻出版社,2003年4月新版二刷,页84?85。)也就是说,这位法师认为在行住衣食之间去观察那个空三昧,他所获得的只是一种无常观,而且这样的无常观是倾向于离染的这种清净解脱;而且他说这个境界并不是很高,就是很近于平常一般人所说的“看得破”。那既然它只是跟一般人平常所说的“看得破”差不多,那当然这样子的空三昧根本毫无作用啊!他认为说“这样子的三三昧(空等三三昧)是不够的,还必须要体证到法法归灭,不可得,这样才可能毕竟断”。
其实他这样的说法也都是很有问题,因为他没有讲到什么样的法的范围。因为总相智是要知道法的范围才是关键,而不是说我观察一个法,那个法就把它观灭。那个法把它观灭,这样子是没有用,因为他只是重复观察身边的那些东西,他不知道所谓可灭的法的范围到底有多广,边界在哪里,他无所知;因为无所知,就没有办法把所有生灭、所有可灭的法全部把它灭尽。所以空三昧的关键,在于能够知道生灭法的范围,而这个范围一定要完整,不可以遗漏,也不可以落入想像,这样子才能够产生总相智的功德。所以,空三昧不是要观法法都是归灭了这样的体验,重点要知道法可灭的范围到底有多少,应该包含所有它的法性是生灭的,全部要函盖进去,这样子才能够产生空三昧的智慧出来,才产生解脱的功德。
我们来看看在《阿含经》里面就提到“空三昧”,这里面提到的空三昧的功德,跟那位法师说的它只是平常的“看得开”是截然不同的。我们看经文:
舍利弗!当知我昔未成佛道,坐树王下,便作是念:“此众生类为不克获何法,流转生死不得解脱?”时,我复作是念:“无有空三昧者,便流浪生死,不得至竟解脱。有此空三昧,但众生未克,使众生起想著之念,以起世间之想,便受生死之分。”(《增壹阿含经》卷41)

佛陀在《阿含经》里面就说,说祂还没有成佛道的时候,祂就想说:“众生是少了什么事情,少了什么样的智慧,才流转生死的呢?”那个时候祂就想:“是因为没有获得‘空三昧’的关系啊!便流转生死。”因为有空三昧这个法,可是众生如果没有去获得,他就起了想著之念,那就会起世间的想,想念世间的种种事情啊!可能想眷属,想名闻利养,所有世间的事情全部都会产生一种执著;这样子他就怎样?流转生死去了。所以,显然空三昧是为了解决生死流转的问题的。
好,那我们看看《阿含经》接着怎么说:
若得是空三昧,亦无所愿,便得无愿三昧;以得无愿三昧,不求死此生彼,都无想念时,彼行者复有无想三昧可得娱乐。此众生类皆由不得三三昧故,流浪生死。(《增壹阿含经》卷41)

这段经文在介绍说:获得空三昧之后,他会获得无愿三昧;获得无愿三昧之后,还会获得无想三昧。所以显然三三昧里面的“空”三昧,能够引发“无愿、无想”其他两个三昧;可是不能反过来,不能说我先有无愿或先有无想,能够获得空三昧,没有这个道理,一定是有这个“空三昧”在前。因为空三昧就是要知道所有的生灭法的全部范围,如果不得全部范围,而去想说那个东西我不要,那个东西我不要想,没有办法获得真正的解脱功德的,也不能产生解脱于生死的功德。所以要能够获得空三昧的总相智之后,再根据空三昧的内容,一个一个去把这些生死流转的法,一个一个把它灭掉,这样子能够产生解脱的功德。
所以,显然空三昧为什么它重要呢?因为它确定一切法的范围,确认所有蕴处界、十二因缘的法到底有多广,要把所有可灭的法全部都确认出来。那我们来看看《阿含经》接着又怎么说:
观察诸法已,便得空三昧;已得空三昧,便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当我尔时,以得空三昧,七日七夜观视道树,目未曾眴。舍利弗!以此方便,知空三昧者,于诸三昧最为第一三昧,王三昧者,空三昧是也。是故,舍利弗!当求方便,办空三昧。如是,舍利弗!当作是学。(《增壹阿含经》卷41)

换言之,经文说要“观察诸法已”,表示要把诸法的范围全部看进去,然后观察得到没有任何的遗漏。所以,空三昧它也有另外的角度来说,就叫作一切法是空的;所以一切法空也是空三昧的别称,可是这个一切法空它别有意义,我们在后面马上说。
那这里说“观察诸法已,便得空三昧”,表示空三昧的获得是要观察诸法之后,表示要把所有的诸法都能够函盖进去,这样才可能获得空三昧。如果没有观察诸法,然后完成,他不可能获得空三昧的。所以显然空三昧在说的,是那个一切法的范围是什么(诸法的范围是什么);能够知道诸法的范围,才有可能获得空三昧这样的智慧。而且这里说,已得空三昧就能够使得这个证得空三昧的人,能够成就无上正等正觉。所以显然这里说的空三昧,它的意涵是表彰:一个菩萨他能够证得般若波罗蜜空相相应的这个智慧,它引发出成就成佛之性。所以显然它也是在表彰:一个菩萨证得般若波罗蜜空相相应的时候,其实他是有证得所谓的空性的——有证得不生不灭法——所以最后能够成佛。如果他只是纯粹证得小乘的空三昧,那他只是停止流转生死而已,他还不一定能够成佛。所以这里说的空三昧,其实是表彰的一种叫作“一切法空”的智慧,所以才能够最后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成佛的智慧。
然后,佛陀说祂得到空三昧之后,在七天七夜里面眼睛都没有眨过。为什么?因为祂知道这个空三昧在所有三昧里面,它是最殊胜的,它是第一三昧;而且所有三昧里面的王,也是空三昧。所以,我们综合《阿含经》里面 佛陀在说明祂证得空三昧的时候,能够知道众生就是缺乏了空三昧,所以流转生死——表示证得空三昧才能够不流转生死,而且证得空三昧之后,能够成就无上佛道。这个时候所谓的空三昧,不再只是声闻的那个空三昧,它表彰的叫作一切法空的智慧啊!
那我们来看看这一切法空的智慧说的是什么呢?其实这一切法空说的是:所谓的“空相”跟“空性”两个法它的共相。我们来看看在《过去现在因果经》里面,佛陀就有一个祂因地的时候,如何证得一切法空的这个意涵:
尔时如来既授记已,犹见善慧,作仙人髻,披鹿皮衣;如来欲令舍此服仪,即便化地,以为淤泥。善慧见佛应从此行而地浊湿,心自念言:“云何乃令千辐轮足蹈此而过?”即脱皮衣,以用布地,不足掩泥,仍又解发,亦以覆之。如来即便践之而度,因记之曰:“汝后得佛当于五浊恶世,度诸天人,不以为难,必如我也。”于时善慧,闻斯记已,欢欣踊跃,喜不自胜;即时便解一切法空,得无生忍,身升虚空,去地七多罗树,以偈赞佛:“今见世间导,令我开慧眼;为说清净法,去离一切著。今遇天人尊,令我得无生;愿将来获果,亦如两足尊。”(《过去现在因果经》卷1)

我们这里可以看到这个善慧仙人,其实就是 释迦牟尼佛祂的因地。祂在因地的时候有见到 佛陀,那 佛陀看到这个善慧仙人,他有那个因缘可以证悟了,所以祂就把这个土地化现成淤泥。这善慧仙人的善根发起,他就把他的鹿皮衣布在这个泥地上面,让 佛陀能够走过去;可是鹿皮衣铺上去,泥地还是没办法掩盖啊,所以他把他的长发也铺地了,来让 佛陀走过去。这个时候,佛陀当时就来授记善慧仙人说:“将来你会成佛,而且你将来成佛之后,你也会跟我一样,像今天这样子可以度脱很多人,福慧两足尊。”当时这个善慧仙人就非常高兴,然后当时就解得一切法空、得无生忍。
如果有人读到这个地方,认为说一切法空,不就是把一切法空无掉吗?那怎么会叫作得无生忍呢?无生忍的意思就是要证得有一个法祂是“本来无生”的;可是本来无生的法,怎么会是用一切法空来诠释呢?这两个东西怎么会一致呢?其实这就涉及到“一切法空”它是“空相”的一个表彰,可是它同时也是“空性”的一个表彰;然后这两个空——空相跟空性,它们两个有一个共相,这个共相就称为一切法空。所以在《般若经》里面经常讲一切法空,可是一切法空不是只有蕴处界的一切法空,它还涉及空性心,涉及我们生命的本体,它其实也是一切法空。
我们来说明为什么空相跟空性,它都是一切法空作为共相呢?因为一切的生灭法,它就叫一切法,这一切法最后都会空无,它会灭尽的,所以它称为一切法空。所以很多人能够理解一切法空指的就是五阴、十八界、蕴处界所有因缘法,最后都会变为空无,他只理解一切法空是这个层次。可是一切法空还有另外一个意思,它所指的就是金刚三昧的那个心体。为什么这个心体也称为一切法空呢?因为这个心体祂是不生不灭法,在这个心体上没有任何的一切法——没有任何的生灭法。我们以前曾经讲过三三昧,讲过跟一实相印的关系,我们就有说到空性它就像是个容器,这个容器装满了五阴,五阴就是生灭法,五阴就是诸法、就是一切法;当我们要看到这个容器的时候,我们就要把所有的蕴处界把它灭尽,这叫灭谛;灭尽之后我们就看到心体了,看到这个容器了。所以这个容器,如果我们要看清楚它的本体——这个容器的本体——就是把五蕴都灭掉的一个现象,那叫灭谛。也就是说这个心体,我们每一个人的真心,这个不生不灭的真心,这个心体上没有任何的一切法,所有的诸法在这个心体上统统要灭尽;因为这个原因,所以这个心体也称为一切法空。因为这个心体根本没有一切法,因为祂的本体不是一切法,所以在这个心体上没有办法有任何的生灭法可以附着的。
所以,生灭跟不生灭两个是可以同时存在的,而且是生灭的一切法必须依于不生不灭的空性的这个真实法才能存在。而这两个法有一个共相,这个共相就叫作“一切法空”;因为所有的生灭法统统最后会灭尽,称为一切法空。然后在这个心体——这个不生不灭的心体,所有的生灭的一切法没有办法在这个心体上面存在;因为这个心体本来就是不生不灭法,所以这个心体也是一切法空。因为这个心体是一切法空,蕴处界的一切法也是一切法空,所以它有一个共相,这个共相就叫作一切法空。
所以善慧仙人,就是 释迦牟尼佛的菩萨道的以前的前身。当菩萨的时候,祂解得一切法空的时候,祂同时获得两种总相智:一个就是空相的总相智,就是空三昧;祂也同时获得了空性的总相智,就是金刚三昧。这两个——“空三昧”跟“金刚三昧”——它有一个共相,也可以称为空三昧。为什么?因为空三昧就叫一切法空,所以一切法空就成为空相跟空性的共相,这两个法的共相就称为一切法空。所以一切法空可以表彰蕴处界诸法最后都可以灭尽的这个道理,那就叫灭谛;一切法空也表彰诸法灭尽之后还有一个心体,这个心体上也是一切法灭尽的,所以这个心体也是一切法空,所以灭谛也可以称为一切法空,所以一切法空就成为空相跟空性两类法的共相。
所以,为什么会说须菩提他乐行空三昧,而且这个空三昧是跟般若波罗蜜空相相应?因为这个空三昧一切法空,同时成为空性、空相它们两类法的共相。所以空三昧有时候也可以表彰菩萨的智慧,因为菩萨同时也证得空三昧,同时也证得那个心体。所以一切法空既可以说属于生灭法的自相,也可以称为是这个真实心祂的一种自相,可是两个合起来有一切法空的共相,所以一切法空成为两类法的共相。所以我们理解了一切法空是两类法的共相,我们去阅读经典、阅读论典的时候,我们要知道大乘法它的函盖的范围是广阔的,是包含了“空三昧”跟“金刚三昧”。
好,那今天我们就到这边。谢谢各位菩萨的收看!
阿弥陀佛!
 
标签: 佛法影音

本文标题: 第099集 一切法空是空相与空性的共相

本文链接: http://www.4fo.cn/yingyin/1/2535.html (转载时请保留)

 
[ 佛法影音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佛医网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网站、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学习。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第099集 一切法空是空相与空性的共相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内容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佛医网",获得佛法精华好文,佛教正法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