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8集 我与我所俱断方是解脱(下)

分享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2-24  浏览次数:1748
正文老师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我们今天要继续跟各位来分享《三乘菩提之阿含正义》。
  在我们这个单元里面要跟各位讲的是“断我执”,还有“断我所执”。也就是说真正的解脱必须要断除两种执著:一个就是我执、一个是我所执。我所执又函盖了内我所的执著,还有外我所的执著。
  我们上一集里面已经说明过“何谓内我所的执著”,还有“何谓外我所的执著”。也讲到“什么叫作断我慢”。“我慢”的意义经常被现在的大师们错解,他们认为说面对他人时生起的高下心,那个就是慢心。但是在佛法里面,那个其实不是真正的我慢。慢心有好几种,但是这一部分其实都是因为对于我所或与他人比较的时候所产生的慢,也就是说前面所说的慢,“慢”就是因为有人面对他人的时候,因为自己胜过他人而生起了慢心;另外一个叫作“过慢”,也就是说在跟别人比较的时候不分上下,其实是不该对别人起慢的,但是心中仍然起了慢心,说自己胜过对方,所以这个就称为过慢;另外一个叫“慢过慢”,就是说其实自己不如对方,但是仍然生起了慢心,认为自己远胜过对方,那这个就是慢心之上再加上过失,这个就叫作“慢过慢”;另外一个就是未得言得、未悟言悟,也就是说其实没有证得禅定,甚至于没有证得二乘的解脱,甚至于没有证得大乘菩提,在这种状况之下,因为未得而说自己已经证得了,因为未悟而说自己已经开悟了,这个就叫作“增上慢”。
  但是这几种慢其实都不是我慢,我慢其实是很难理解的,就是连佛学大辞典的编辑群,都有可能弄错的。譬如说在《佛光大辞典》里面,它这样子的解释我慢,它说:“我慢……乃七慢之根本慢。于五蕴假和合之身,执著我、我所,恃我而起慢。”(《佛光大辞典》第六册,佛光文化事业有限公司,页5812。)在这里解释到这个地方,基本上没有错误,七慢就是我们前面所说的几种慢,我慢其实是在七慢里面没有错,七慢就是慢、过慢、慢过慢乃至于我慢。但是它这边说:“我慢是因为对于五蕴假和合之身,执著我、我所,恃我而起慢。”这一部分依文解义的部分其实并没有错,但是他们依自己的意思解释以后,那这样就错误了。下面是他们的解释,也就是说我慢是“内执有我”,什么是“内执有我,则一切人都不如我;”再来,“外执有我所,则凡我所有的皆比他人所有的高上。”(《佛光大辞典》第六册,佛光文化事业有限公司,页5812。)所以这一部分,其实他就是已经误会了我慢。佛法中内执有我及内执我所的意思,或是外执我所的意思,都跟他们这个解释完全不同的。
  我们现在说明什么叫作“内执有我”。内执有我──有阿罗汉的内执有我、有大乘种智中所说的内执有我。阿罗汉的内执有我,就是阿罗汉们所断的我执,这个就是内执有我;那大乘种智中所说的内执有我,其实是恒内执我。那这个差别在什么地方呢?
  阿罗汉们所断的内执有我,称为我慢;这个我慢是指凡夫或三果以下,对于自己的存在存有喜心,深心中因为自己的存在而产生极微细的喜悦,它很难以被他人或自己发觉到的。这个是因为自我的存在,而起喜乐的极微细的慢。这一部分的慢,并不是比较他人而起的慢,这个纯粹是因为自我存在,不愿意灭除自我,要让自我存在的极微细的慢。譬如婴儿刚出生数天,虽然懵然无知,对于世间法的情境完全无所知,也无知于自己存在的状况,但是他却已经能够执著于自己的存在,这个其实就是我慢相的标准示现。
  另外一种比较粗糙的我慢相,那是因为自觉有我存在的缘故,所以觉得自己的智慧高超,但是他也不是与他人作任何的比较,这也是我慢相。譬如存在主义哲学当中所说的“我思故我在”,因为我思故我在,所以意欲使自我继续存在,觉得自己的存在是很真实的、是值得喜悦的,这也是属于我慢的范围。
  但是阿罗汉们所断除的我慢相,因为其实那是仗恃内有第八识心体的功能存在不灭,所以对第八识心体的作用有所仗恃而生的我慢相。对于这第八识心体的作用所仗恃而生的我慢相,这一部分其实除了四果人以外,除了四果人能粗略的了解这个我慢相以外,三果以下的圣人、还有凡夫们,都没有办法了知这个我慢相。因为他们其实都还落在意识心我当中,何况能修断这个我慢相呢?
  所以从这里来讲的话,存在主义者的哲学思惟,它其实仍然是极为粗糙的,这个是连我见都断不了的;所以说,我慢其实纯粹是内执常住不坏的深细我执,它是属于极微细的内执有我的心境;因为这样子,极微细的内执有我的心境的缘故,所以就喜乐于自我的存在。所以说,我慢其实是唯有四果阿罗汉们才能断得了的极细的我执,这一部分其实不是对别人比较之下而生起的慢。这一部分不是像《佛光大辞典》里面,乃至于诸方大师认为说,是跟别人比较之下所产生的高下心,那个就叫作我慢。那个慢是属于七慢里面的慢、过慢、慢过慢;属于这一部分的慢,而不是属于我慢。
  另外一个是属于大乘种智中所说的“恒内执我”。在大乘种智当中所说的部分,其实是在说内执阿赖耶识心体,也就是内执如来藏的种种自性。如来藏的种种自性有那些呢?有如来藏的本来性、清净性、自性性、涅槃性,还有如来藏能生万法的功德性,还有如来藏的无漏有为法的自性。
  如来藏的自性非常的广泛,如来藏函盖著依他起性、遍计所执性,还有圆成实性。广说的话,如来藏有七种性自性,所以是内执阿赖耶识心体──如来藏的这些种种的自性,这些范围极为广泛的自性,但是这个是阿罗汉们所不能了知的,这个叫作“恒内执我”。
  但是从菩萨的道种智来看这个我慢,这个其实是在古时候南传佛法的经典当中所说的爱阿赖耶、乐阿赖耶、欣阿赖耶、喜阿赖耶。古时的阿罗汉们因为佛的教导,所以都知道灭尽五阴、十八界的自己以后,仍然有阿赖耶识心体存在不坏。所以因为这样子的缘故,才能安心的灭尽自己而入无余涅槃,不会因为这样子而于内有恐惧、于外有恐惧,所以就不会因为这样子恐惧坠入断灭的境界。不会因为这样子恐惧坠入了断灭的境界,才能够断尽我执。因为如果恐惧坠入了断灭的境界,一定没有办法断除我执,所以因为这样子的缘故,因为对于阿赖耶识的心体存在不坏的这样子的一个正知正见,因为这样的正法见能够安住下来,所以他才有办法安心的灭尽自己,所以在这种状况之下,就可以没有我慢的存在。
  如果因为对阿赖耶识功能的贪爱执著心态,仍然有极微细部分存在,那就会成为极微细的爱阿赖耶、乐阿赖耶、欣阿赖耶、喜阿赖耶。也就是说,对阿赖耶识种种的功能的存在执著贪爱,什么是阿赖耶识功能的执著贪爱呢?也就是说,对阿赖耶识所出生的种种的法,在这个法上面不断地去夤缘、不断地在这个地方去攀缘、不断地在这个地方去执著,那这个就会成为爱阿赖耶、乐阿赖耶、欣阿赖耶、喜阿赖耶,这样子就会导致我慢没有办法断除,也就会一直住在三果人的境界当中,没有办法取证无余涅槃,也没有办法确实出离三界的生死苦。所以我慢其实是很微细的我执,很难确实断除的。
  我慢中的“内执我所”被大师们误解了,这些大师们,总是如同《佛光大辞典》一般,解释作“自己所有的都比别人高上”,认为这个叫作因为内执我所所产生的我慢,但是这个是对于佛法已经误解了。那内执我所的真正的意义,其实是永远都不间断的内执自我拥有的心所有法,也就是恒内执见闻知觉性。所以内执我所真正的是恒内执著见性、闻性等等了知性的,这样的一个知觉性──见闻知觉性,它其实都是从识阴六识的自性而生的,正是识阴六识的内我所,这其实已经是我慢相的枝末了。所以对凡夫以及三果以下的圣人来说,我慢的最主要内容,其实是对识阴自己的执著。因自我的存在而有喜悦,不乐于自我的灭失不存,而恒内执我的内执我所部分,其实已经是坠入了识阴六识自性的当中了,这已经是比内执识阴自我更为粗糙、更枝末的我慢相了。
  而三果人不能成为四果向的最主要缘故,都是由于这个我慢,以及内我所慢所导致的;假使能够断除我慢以及内我所慢,那么五上分结自然就能够断除,就能够顿成慧解脱的四果圣人。
  但是如果放不下名闻、眷属,还有利养的种种执著,连身外的我所执都不能降伏、连我见都断不了,这样子怎么能够断除识阴的我所慢?怎么能够断除对见闻觉知性的自我执著?所以如果当连身外的我所爱都断不了,五阴身中见闻觉知性的内我所爱都不懂,连我慢的内容都无丝毫所知,那又怎能自我断灭而证涅槃?又怎能如实教导一切徒众?所以真正的要断除我慢,必须要从身外我所的断除,乃至于断除身内我所的执著,到最后才能够去断除这最深细的我执,最深细的我执就是我慢的部分。那如果对身外的我所爱都断不了,而且对于什么是见闻觉知性的内我所爱、内我所执也不懂,对我慢的内容又懵然无所知,那这样子怎么有办法自我断灭而证涅槃?像这样子的一个知见,又怎么有办法如实地去教导一切徒众呢?所以现在的佛门真的是非常的可怜,很多人都是以盲引盲,用错误的佛法、错误的知见在教导众生。像刚刚所说的,以与众生相比较所产生的高下的这个慢,称为这个就是我慢,但是这个其实根本不是我慢的内涵,所以想要修学解脱道的学人们,应该要寻觅真善知识的言教,应该要寻觅真善知识的书籍,自己去寻求解脱道正理的正知见,去寻求解脱道的正确行门。在解脱道的修证当中,不论大师或学人,其实我慢永远都是最难断的。我慢,其实正是慧解脱、俱解脱这样子的一个解脱道的修行人最难突破的地方。它的难以突破、断除,原因都是由于不曾确实的理解我慢的真实义,而且不能确实理解的原因,其实是由于被现代的假名大师们所误导;如果有正确的教导、如果愿意依止著真善知识的教导,要迈向、要趣向于断我慢,其实并不是难事。
  我们进一步要说明的是,不是单单的只修断我所的贪著就能够了生死的。修学解脱道而想要了生死的人,应该以二乘菩提或大乘菩提来修学,并不是只修断我所的贪著,就能够了生死的。
  《长阿含经》卷14说:
  云何小缘威仪戒行凡夫寡闻,直以所见如实称赞?彼赞叹言:“沙门瞿昙灭杀、除杀,舍于刀杖,怀惭愧心,慈愍一切。”此是小缘威仪戒行,彼寡闻凡夫以此叹佛。……诸有沙门、婆罗门于本劫本见、末劫末见,各随所见说,彼尽入六十二见中;各随所见说,尽依中、在中,齐是不过。……若比丘于六触集、灭、味、过、出要,如实而知,则为最胜,出彼诸见。
  所以说不单单是单凭戒行清净就可以获得解脱的。有人用戒行清净来赞叹佛,但是 佛说修行不是单凭戒行的清净就可以得到解脱果,戒行清净其实只是解脱果的基础而已!佛门戒行的清净都只是小缘威仪,只是解脱的助缘,不是解脱的骨干,更何况是受持外道戒法呢!所以说获得解脱果的最主要的修证,仍是远离我执还有我所执。最难断的这个部分,其实是内我所执而非外我所执;而内我所执的执著,最主要就是在指识阴六识的自性,也就是眼能见之性、耳能闻之性,乃至于身能觉之性、意能知之性。如果佛弟子有智慧能够观行这六种自性都是识阴六识的心所法,那一定可以自行获取解脱道的初果,不由他闻、不从他证,所以我执与我所执的断除,必须以断除我见、恶见为基础,才能在后时证得涅槃。
  《中阿含经》卷23〔秽品〕《知法经》,尊者周那所说:
  诸梵行人知彼贤者知诸法、所可知法,而无增伺;所以者何?以彼贤者心,向增伺尽、无余涅槃。如是,诤讼、恚恨、瞋缠、不语结、悭、嫉、欺诳、谀谄、无惭、无愧,无恶欲恶见。所以者何?以彼贤者心,向恶见法尽、无余涅槃。
  这个最主要的内容就是在说,断除我所的执著、断除我见、断除五下分结、断除五上分结──就是知诸法、知所可知法、无增伺心──这是解脱道修道位中最重要的部分。
  最后却必须要归结到恶见的断除,恶见、五利使,是我们必须要断除最重要的部分。由于我见的缘故所以引生了我执,而我见极难断除,所以周那阿罗汉最后特别强调恶见的断除。当恶见、五利使断除,后来修道才能使五阴诸法全部灭尽,趣向无余涅槃;恶见若不能断除,而说能灭诸法趣向无余涅槃,是绝没有可能的事。所以我们说真解脱要断尽这两种执著,也就是我执、还有我所执,我执最微细的部分就是我慢,我所执函盖了内我所的执著,还有外我所的执著,这个就是真解脱必须要断掉两种执著的真正的意涵。
  今天就跟各位分享到这个地方。
  阿弥陀佛!
 
标签: 佛法影音

本文标题: 第018集 我与我所俱断方是解脱(下)

本文链接: http://www.4fo.cn/yingyin/1/2080.html (转载时请保留)

 
[ 佛法影音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佛医网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网站、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学习。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第018集 我与我所俱断方是解脱(下)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内容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佛医网",获得佛法精华好文,佛教正法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