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集 孙正德老师主讲

分享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7-16  浏览次数:66583

那我们可以开始了。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我们来接续《坛经辩讹》的课程。因为今天的《金刚经宗通》的光碟看了记忆犹新,讲到四相的问题,对不对?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的问题。昨天,刚好蔡老师解释的时候说,有一部分留著我今天来解释,我们就先看昨天的15页。15页这里就讲到他,刘灿梁在讲这个四相,他有评论,评论说他讲的才准,别人讲的不准,是谤佛。那他为什么会用这种解释来讲,是因为他是用《圆觉经》里面的意思来讲。《圆觉经》里面的这个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是指什么呢?我想我在这边就念一下《圆觉经》里面的这四相,但是我不全部都念,我念一下它的主要的那一句话。
《圆觉经》里面说:“云何我相?谓诸众生心所证者。”第二个“云何人相?谓诸众生心悟证者。”第三个“云何众生相?谓诸众生心自证悟所不及者。但诸众生了证了悟,皆为人我,而我人相所不及者,存有所了,名众生相。云何寿者相?谓诸众生心照清净觉所了知者,一切业智所不自见,犹如命根。”
这个是《圆觉经》所讲的四相,感觉比较深,对不对?那《金刚经》讲的四相,有《金刚经》四相的意涵。他(刘灿梁)认为,他说:只有《圆觉经》讲的这个四相才是佛的真实意思,其他的解释都是谤佛,这是他的意思。那我们要说:他这个就是以偏概全,然后完全不知道真正佛的意思是在讲什么?因为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也有事相上的意涵,也有更深层次的意涵。那么在《圆觉经》里面所说的,完全是对证悟菩萨所说,一个层次上开悟的人你该怎么样避免落到四相里面去,就像 导师《金刚经》里面所说,不要取,什么情况下你不要取法相?但是事相上的事情的事啊,事情的事相上还是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啊!在这个等于说,你看事相上说这个我相,当然最主要还是指这个能取的我嘛!
等于说刘灿梁的解释是说:“能观的我叫我相,被我观的叫人相,我观不到的呢?众生相。一旦观完后种子受熏习了,是寿者相。”
他这个是完全不懂经意啊!那我们来说一下,就是我们来正说这个内容。我们经过这么多天已经知道说:其实刘灿梁根本就不懂佛语,不是佛弟子,完全不懂经典佛的真正意涵,这个部分我相信大家的印象非常深刻了。我们只是说藉这个机会,而且昨天当然蔡老师讲到这边还有另一层意涵,刚好今天的《金刚经宗通》里面也讲到这个,那我们就是把它解说了以后,让你更明了。其实 佛在讲这个法的时候,一定有所谓祂的一个事相上、理上,就是理事一定要圆融的部分,不可能说你的法只讲理而不涵盖事,理就是涵盖事,而且从事相上更能够说这个理在哪里?那这个前提就是一定是以般若的角度啦,不是以世俗凡夫的角度,不是以外道完全不懂真正佛法的角度,我们前提一定要知道。
现在说这个我相。其实《圆觉经》里面讲的,以及我们说的《金刚经》里面讲的我相,其实是一样的意涵;只是说在《金刚经》里面讲的总相上居多。一般讲的我相,就是能过去从所缘的境界,取境界的那个、了知的那个就是我嘛!那《圆觉经》里面讲了说:“云何为我相?谓诸众生心所证者。”也就是说众生心就是指这个六识心,对不对?那六识心呢,以意识心来讲,祂经常是能够取了相、住于相嘛!是不是?开悟以前是这样,开悟以后要转依以后慢慢的修除,这样子,不是一开悟以后,马上就能够不取相。那这个刘灿梁的意思就是这样,我们知道必定有一个修道的过程,这个一定要有一个过程,一段转依修除对治的过程。那我们说这个所谓的“众生心所证者”,就是指说我们的意识一向取什么相为我呢?一向取一些,比如说五蕴里面的五根的身相为我嘛!像 导师在解释寿者相的时候有说,这个色身老了以后,衰老了以后,意识心就说我老了,对不对?意识当然没有所谓的老、年轻,可是祂就是取这个色身为我,而且住于色身。因为祂这种住是虚妄的,因为祂自己根本就不能去说,我要去住在哪儿,而是虚妄的以为那是我,所以虚妄地以为,以住于色身为我,佛法里面叫四识住,四就是一二三四的四,第二个识就是意识的识,四种意识所住的我见的状态,叫四识住。在阿含里面有说,我们的《阿含正义》里面,导师的解释也是很多的,如果你有读到的话。第一种就是说,意识心把五根身当作是我,就住于五根身中。所以意识,你看有取这个身相为我,然后这个就是祂的能取的,意识心就是能取,把这个身相取为我。第二种就是受,色受想行,色受想行就是意识所取,第二个就是受,取一切受为我,那这个受是在哪里呢?就是种种的这些六根、六尘、知觉,对不对?取这个眼根触色尘,眼识这里的知觉,这里的受;取耳根触声尘,这里的知觉,这里的受;取鼻根触香尘,这里的知觉,这里的受;取舌根触味尘,这里的知觉,这里的受;身根触触尘,意根触法尘,这些都是意识所取,意思就是能取嘛!能取以后就去证知这个是我。从取这个法相来了知我的存在,就是意识的一个算是一个心的心行、行相啊!具有我见的行相。第三个就是想,也是一样道理。第四个就是行。所以我们说,第一个《圆觉经》讲的说:“谓诸众生心所证的”,就是你的意识能取的相貌了,意识能取这些法为我的相貌。那这个部分呢,当然大家已经清楚,就是能取这些法相。第一个就是取这些五蕴法相;第二个假如说,祂能取说:“我开悟以后,转依了如来藏,有一个如来藏的什么法。”那也是取法相,有一个呈现的我出来了,一个我去取所证悟得法。所以取一切法,那就是那个能取的这个心。所以能取的心,就称为我。那从这个能取,去取这些法来觉知我的存在。这个部分呢,当然《圆觉经》讲的是指这个开悟菩萨。可是我们说,你还在这个学习的里面,你可以从这里去验证:是不是因为这样子你才能够觉知我的存在?因为我们前天也讲到,你怎么来知道五蕴虚妄?那从这个另外一个层次也是来验证说,你如何来察觉我的存在?从这里也可以验证嘛!你取这些法来验证我的存在,这个就是所谓的第一个,《圆觉经》所说的“诸众生心所证者”吧!所证就是取这个法来了知。所以能取的意识心就是我,所以这就是我相。
第二个,人相。人相呢?它说:“云何人相?谓诸众生心悟证者。”就是说,所谓相对就是所取。一个能取的我,透过去取这些相貌,了知我的存在,第二个表示说,你所取得就是人相啊!有一个我必有人,对不对?我们今天《金刚经》 导师不是这样解说吗?有一个能取的我,必有一个所取的这个叫人相。因为以我为主体来取这些法,形成出来就是人相啊!取这个身相,这个身相不就是人相了吗?取这个种种的受不就是人相吗?取这个想,一切的想不就是人相吗?取这个一切的思,不就是人相吗?对不对?甚至于取自我,也是人相啊!所以这个我相、人相呢,简单地讲就是一个能取的、一个所取的。能取的自我怎么去察觉自我的存在?就是透过去取诸法相,而去觉知自我嘛!所以说我相、人相这个地方容易了解。那当然人相里面涵盖了,能取的我去取一个所证悟的,也是一样所取,去取什么?刚刚说能取的去取哪些?现在是说所取的是取哪些?你证悟了如来藏,你不必去说有没有取,祂本来就在嘛!开悟以后的菩萨,不会一天到晚去检查自己自我证悟,然后呢,证悟的是如来藏,不会这样子一天到晚去检查,不会这样检查。因为本来就在啊!不会一直说:“这个我,就是觉知一个我”,然后呢,“这个如来藏是我所证悟的”,就一直不会这样子的心,一直在那边怕自己忘掉,不用忘,祂永远就在那儿,不会跑掉。所以这个部分就是说开悟以后,当然就不能一直在这儿说:“我开悟了!”就表示有我相、人相了,对不对?我开悟了,一个是能取,一个是所取嘛!
我们现在在说刘灿梁没有开悟,不是在我相、人相上著墨耶!我们是为了说:今天牵涉到一个是坏法行为,一个是严重的去误导众生,未悟言悟,这个严重性我们今天不得已提出来作这样的辨证,目的不在显示说:我开悟,他没开悟。目的不在这儿,因为其他的人没开悟,我们并没有一个一个拿出来说:我开悟,他没开悟。没有这样子啊!今天如果他没有犯这么严重的过失、破法的过失,我们何须费这个力气来说他没开悟呢?不需要啊!所以对于这样的解说,将来如果看到这个光盘,他们学习的人,就不要误会这一点了,说:“那你们一直在讲,你们就是只有我相,你们就有我相、人相。”当我们有在这几天的讲课的时候呢,他们里面的一个已经出来当老师的人,就这样说了,说我们就是有所得,就是有我相、人相。他就是用这种方式来指责我们,所以我们一定要把这个道理说清楚;否则的话,他就一句话说:“你看,他们一天所作都是有我相、人相,所以他们的法就是有所得法。”他就用这种东西来跟你否定,而且不如理思议,不去如理思惟,应该要如理,应该要作意,要如理作意嘛!他就不如理作意,不如理思惟,那就帮助不了他自己。所以我们今天再一次解说这一点。
第三个我们说,这里所谓的“云何众生相?谓诸众生心自证悟所不及者,而众生了证、了悟皆为我人,而我人相所不及者,存有所了名众生相。”也就是说,众生心自证悟所不及者,你看刘灿梁的解释是什么?他说:“我观不到的就是众生相”,可是他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什么我观不到就是众生相是什么?他也不知道,其实他不知道,知道的话就会在说嘛!那这个意思就是说:众生心证悟所不及者,可是你存有所了。大家知道吗?五蕴的法所没办法去碰触,所没办法到得了的话,是什么法?是什么法?是如来藏啊!你这五蕴的我、人,意识心嘛!他自己只能了知只有自己意识心的证境、意识心的境界;可是如来藏到底祂的慧到哪儿?如来藏的这些,等于说我们说的慧境界到哪儿?祂整个心的境界到哪儿?你意识心根本没办法,对不对?当你开悟以后,你能够了解一点点,透过开悟以后,你能够透过智慧了解一点点,那这个部分本来就不是你的人、我所能到的了的。它这里讲的就有说嘛!“自证悟所不及”,所不及是说,你虽然开悟了,可是开悟的是这个我、人嘛!所以经文说:“众生了证了悟皆为我人”嘛!对不对?你说你证悟了,你知道就是这个我、人,可是你这个部分呢,“而我人相所不及者,存有所了名众生相。”等于说这个部分,你已经了知这些法的内容了,你已经知道说,这样一个真如法性:人无我法性,法无我法性,你一直去念念不忘啊!等于知道了以后,一直每天系念著:是那个法是那样,那个如来藏是那样,一直是这样,好像就是放不了有一个我,有个我证得这样的法放不掉。因为前几堂课有跟大家说过,你开悟以后透过转依如来藏,那当然要以转依如来藏的这样一个法,来对治我们自己的烦恼、习气、法执等等,但是在对治的过程,当然会思惟说:如来藏的法是这样的。然后反过头来要自己去学习以后去对治,那这个部分叫有所得嘛!有所得,有一个这样的我人相,这是没有关系的。可是佛的教导是说:你菩萨要往那个方向去呀!不是说你不能存一个你要了知如来藏现前领受的法相,你都不能存有所了,那这样的话,如何来运用呢!所以这个是有层次的,知道吗?也就是经典里面讲、 佛讲它都是有个层次,就像《坛经》里面的,六祖在讲法的时候,它里面处于一个修治的过程、对治的过程;可是你不能去就直接把它说:你就是这样子。可是六祖的意思不是那样。像这个《圆觉经》里面讲的,因为《圆觉经》里面的可以讲说,包括十住位以上,包括了地上菩萨到几地菩萨,这个法是等于相当的深细的,不是像我们现在所想的说:“那开悟以后,还存有一个我开悟了,知道这个如来藏的法,那不就有众生相了吗?,那就不能存。”这不能存以后,你怎么去应用?所以过程里面,在这过程里面,应该说学习的过程里面,当你运用一分法来对治一分法执我执的时候,那一份你就不用存有所了,要这样子。可是在没有对治之前,因为你要对治自己的众生相,对不对?对治自己的众生相,你得要去运用这个法来对治;对治过后,你已经对治,就不必存说:你已经用什么法对治什么了,就不必存那样了。所以这个层次上就在告诉你,所以不是说,开悟以后就完全可以不会有众生相,不会有所谓前面的四相,而是在整个总相上你知道了。譬如我们说,你知道“我能表示”,就是这个意识觉知心的我,能取一切法的我,你知道这个道理了。也知道说有,目前你了知这个能取、所取,可是要经过对治,对治以后,然后在知道说:原来你这个部分也要除,就是我们说要用十六空来除。这里《圆觉经》直接讲了,直接讲那个道理,当然修治的方法,那还有修治的方法。所以不能像刘灿梁这样讲:“《圆觉经》讲的才是真正的四相,其他讲的都不对,都谤佛。”那他才是谤佛。不懂得真正的佛意,来曲解了,曲解了以后然后再来诽谤善知识。所以我们说大家要知道,你认为佛经它是对的,你不能说“我开悟了,我已经知道,我自己读佛经就好!”在里面千差万别,非常多啊!这里面的内容,往后走的路,你应该怎么样去小心地去学习?都要善知识指导。所以以后大家有因缘开悟,被印证以后,千万要记得,虽然说也许那时候的因缘还是没有办法像我们在 导师座下那样子的幸福,所以可能这边还是有大家一个一段自修期间,可是要谨记著一点,不能看到经典说:“经典就说这样,我就这样子!”它有一个过程内容,那你知道吗?你知道 佛在其他经典里面就有说你要怎么对治,可是你看到了没有?你知道这个意涵没有?你知道这里面涵盖了什么样的层次了没有?所以我们现在知道说,你光看文字,你说:“啊!众生心自证悟所不及,那是什么?”当然不知道啊!对不对?现在说了大家知道没有?约略了解了嘛!
再来说“云何寿命相?谓诸众生心照清净觉所了者。”这个部分是说,举个例,有一个我,那当然开悟了,又有一个我除掉我执了,那这个到底我执除了没有?有一个我开悟了,有一个我除了我执了,那到底这个我执除了没有?(没有)在经典里面佛的譬喻是说:在一个稍微有点温度的汤里面,里面有个冰块,冰块呢,在这个汤里面会融化,会随著汤的温度融化,那到最后冰块融化掉以后,有没有一个冰在融化,感觉说冰在融化,有没有?(没有)没有啦!就这个意思。也就是说,这个所谓寿者相,其实这个理上,佛在教导菩萨是说:你最后连有一个我,除了这些法执的那个我,因为你能觉、所觉就是有个相对的我,那你如果真的转依了这个真如的人无我、法无我,而实证了以后,连这一分的证得人无我、法无我这样的部分,你都得要除掉,那就是要用这些法来除自己的所缘说,我已经证得人无我、法无我这个部分。如果没有的话,那就是有寿者相。因为寿者相的意思是说:意识心才有寿者相嘛!所以你看从意识心的角度 佛说的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对不对?那这些道理,当然在事相上,当然有一个人我,那你既然说有一个我能够取,你当然会说你所取的就是人嘛!人包括你的五蕴,那他人的五蕴当然也是人啦!那你说我人,这里哪有错?你说众生相,这些不断现起的这些七转识相应的,念念不断的这些本身以及烦恼,当然是众生相。可是你看到其他的众生不断现起这些烦恼相,难道不也是众生相吗?也是啊!那你说寿者相,因为寿者相五蕴当然一定有这个色蕴的这些住世的期间嘛!五蕴住世期间,就是意识的住世期间,不是吗?以这样来讲,当然讲说五蕴的住世期间,是寿者相有什么过失?对不对?没有过失啊!只是刘灿梁不懂这个道理呀!那因为 佛在《圆觉经》讲的是从意识能取所取的角度,以及悟后的菩萨应该要注意的地方在哪里?来解释这个四相: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这个是更深层次来告诉菩萨嘛!对不对?可是刘灿梁不知道,他说 :“佛在《圆觉经》所讲的是唯一的真正的四相,其他讲的都不对。”那这样子是很离谱的,又谤佛,又谤善知识。那这个部分就是,把这四相的部分解说完以后,我们就回过头来,继续我们的《坛经》辩讹的课程。
我们就从19页开始。今天就是把我们给大家讲义没有讲到的部分,要把它说明完毕。19页刘灿梁讲《法华经》〈方便品第二〉这里。我们从这里开始说,就讲到《法华经》的一些 佛的真正的意涵。因为《法华经》,也是经过这一次 导师开讲《法华经》,我们才知道说:“原来是这样啊!”当时佛世,佛住世的背景、因缘,佛当初所想,因为经过 导师讲解出来以后,整个理路上非常清楚,对于经典中,因为你阅读经典的时候,你可能不太清楚:这个经典什么时候讲?为什么这样讲?你会不知道,对不对?可是透过 导师善说出来、解说出来,然后因为 导师曾经值佛世,可能在佛世的时候,亲自在 佛座下修学;所以他这种内心涌出来的东西,是我们所不知道的。那因为我们没办法说是我们只是看著经典,可是不知道。可是 导师就能够自心流注出曾经经历过的东西出来,因为这个没有丢掉,如来藏没丢掉,只是那个因缘到的时候,它就会呈现出来。那希望未来如果说《金刚经》听完了,还能听《法华经》。听《法华经》真的很重要,可以扭转很多人的错误的观念,而且能够知道说:“喔!原来 佛陀当初两千五百多年前,在这个人间示现的时候,是那么一回事啊!”让你好像觉得说,你就是在当时的环境中一样啊!是因为我们听了以后,心中都非常欢喜踊跃,觉得说:“喔!原来当初 佛陀在那时候,是这样用心良苦啊!”
所以我们现在来看这一段《法华经》〈方便品第二〉这里说:“无上两足尊,愿说第一法。”
刘灿梁的解释是说:“佛啊!你不要客气就讲如来藏第一实义法,你讲没有问题。”
经文说:“我为佛长子”
刘灿梁说:“为什么叫佛长子(舍利弗)?他是最大弟子嘛。十大弟子他叫第一弟子嘛。”
经文说:“我为佛长子,唯垂分别说”
刘灿梁说:“啊!你就好好的,过去讲的是小乘嘛,是嘛,讲第一义嘛,分别说嘛,现在就要讲清楚嘛。”
这个完全是误解佛的意思了。这样的意思好像说,在讲《法华》之前都是在讲小乘法,根据刘灿梁的意思:现在呀!你赶快讲第一实义法。可是这个不是这样子!这里面的因缘是这样:佛在讲法华的时候,一直在讲说:“佛所得法甚深难解,有所言说意趣难知,一切声闻辟支佛所不能及。”佛一直讲这些,对不对?在法华的时候,可是这些已经证得解脱的四果的这些不管是声闻或是缘觉,他们都认为说:佛所说的一个解脱义,我们都已经得法,已经到涅槃了,那为什么今天不知道 佛的意趣?为什么说我们不知道?他们在讲这个。佛讲的是一佛乘。讲的是一佛乘真正的解脱,那二乘的解脱是方便,佛主要是讲这个。因为这个部分,他们都觉得说:佛到法华的时候讲出说,这个 佛所说的意趣难解。意思是说:就算过去所讲的声闻缘觉也不能了解,只有菩萨能知道,只有那时候菩萨能知道。可是你会说这个声闻缘觉难道真的只有听解脱道的法吗!不是!我在前天有说到,因为这一千二百位的阿罗汉,也跟著 佛听了这些般若经、方广唯识,一直沿路听下来。可是呢,有开悟,而且整个修证到初地的证量。可是他们一直认为说:他们就是要取证涅槃,他们认为最终要取证涅槃,就是要入无余涅槃。他们认为说:“我们不会成佛。”法华的经文都有说到这一点。因为今天我们再讲法华,把那个经文查出来讲,可能课就讲不完。所以因为这个缘故,佛在讲到说:我真正讲的意趣,你们不能懂。他们就说:那,奇怪!我们都有听你讲啊!解脱的涅槃我们也实证了,你讲经的过程我们也听了,为什么说我们不能真实了解 佛的真正意趣呢?主要在这里。所以舍利弗就一直求 佛要说啊!舍利弗就求说:“无上两足尊,愿说第一法;我为佛长子,唯垂分别说;是会无量众,能敬信此法;佛已曾世世,教化如是等;皆一心合掌,欲听受佛语;我等千二百,及余求佛者;愿为此众故,唯垂分别说;是等闻此法,则生大欢喜。”舍利弗一直请,请了三次,结果 佛说:你已经请了三次了,那我就来讲。结果佛说要讲以后,就有五千人退席呀!他们认为说:佛要讲的解脱都讲了,还有什么解脱没讲?他们就生起增上慢心,认为说:他们所证已经跟佛一样解脱了。因为这一点,我们再补充一下昨天所说的这个解脱。
刘灿梁不知道解脱的法,解脱的法不是只有二乘人,他说只有二乘人讲解脱,大乘没有讲解脱;其实事实上是大乘的解脱含摄了二乘解脱,还超越了二乘所证得解脱,是究竟解脱。因为大乘法佛菩提道的解脱,涵盖了解脱于三界生死的系缚,还解脱于所知障的系缚,对不对?那二乘的解脱只是解脱于烦恼障的系缚,所以大乘法的解脱是究竟解脱。这一点刘灿梁竟然不知道,说大乘法不讲解脱法,这是很离谱的,这只有外道才会这样说。你看,他的意思就等于说,那等于成佛了解脱跟阿罗汉一样,所以不讲解脱法了,不是吗?成佛的时侯,好像只是把如来藏的功德,证了如来藏以后就成佛了;因为二乘的解脱就够了,只到那里为止就行了,就够了。那这样的话就是讲法华的时候,这一千二百位应该已经成佛了,因为又已经成为阿罗汉,又已经证了如来藏,那不是已经成就佛道,为什么他们还根本不知道佛道是什么?还自认为自己是阿罗汉,不敢认自己是菩萨,就只有 佛在法华的时候,跟他们授记,他们说:“原来我们可以成佛!”他们的心量不敢去认为自己可以成佛,他们还以为说:他们今天大概只有到这里为止,已经开悟了,还是一心以自己是声闻,以阿罗汉想,来想。你想想看,这样子的心,你会觉得不可思议,对不对?不可思议。所以你看,菩萨法、佛菩提道法多么样的难信难解啊!不是像刘灿梁所说的:“我告诉你如来藏,你证了如来藏,你就对啦!”没有这么简单!这样的跟著 佛随学喔!在佛世跟著 佛随学,证得四果阿罗汉,而且开悟,整个智慧已经到达初地,你想想看,竟然还不敢相信自己是菩萨,可以成佛。所以这个部分,大家知道这个差异非常大,法的差异非常大;还有心量,心量非常大,对不对?心量的差异也非常大。
所以我们说这个地方,刘灿梁说:舍利弗的意思是,现在这个舍利弗想请 佛,现在才开始讲第一实义法。他(刘灿梁)在讲《法华经》欸!他在讲《法华经》,他到底怎么解释《法华经》?实在难以想像会怎么曲解?但是除非未来他写书出来;他如果把书写出来,印出来了,那好啊!我们就一本一本来再来出嘛!这样子。所以说这个地方我们可以证明,他完全不懂经文前后的意思。完全不知道。
接下来我们说,刘灿梁他继续讲说:“是因为这样,所以佛才来人间。先给众生了解,什么是第实一义?那么只有你怎么证第一实义?众生才能开悟,证第一实义,最后开始行第一实义。开,让你先了解什么是第一实义?示,教你怎么修行、怎么证,最后第三步,你能开悟破参,最后你开始行。悟佛知见开始行,得道了。”
把佛的开示悟入曲解了。《法华经》就在讲佛的开示悟入重要的机缘,为什么来到人间嘛?对不对?佛来到人间就是开示悟入佛法嘛!可是他(刘灿梁)的讲法,你看,他认为说:“第一个开的意思是让你先了解什么是第一实义?”我们来看:第一实义呢?我们从阿含来看,阿含在里面证得解脱道阿罗汉们,他们了解第一实义吗?没有,他们不了解第一实义法。所以他如果认为说前面就是在把第一实义的法让你了解,如果不是在讲那时候,到底什么时候是让你才了解第一实义,因为他说《法华》才是佛开始讲第一实义欸!那到底什么时候,难道 佛前面的四十几年,都没有做这样子开示悟入吗?有啊!只是 佛有方便,我们待会儿再来说 佛真正的开示悟入的意思。
他说第二个,示呢。教你怎么修行,怎么证?那怎么修行、怎么证,这个很离谱。也就是说,第一实义告诉你了,怎么修行怎么证,那这一条路难道都在法华里面讲吗?也一定在前面讲嘛!那什么时候讲?他为什么不会解释?在什么时候讲?对不对?第三个说,让你开悟破参,就是悟嘛!开示悟入的悟。法华里面,什么地方讲到说谁开悟啊?在法华里面没有讲谁开悟,只有授记,对不对?最后,你开始行悟佛知见,开始行,你得道了。那这样的话,依法华的这个次第来讲,那明明没有这四个步骤。如果他说,从法华才开始讲第一实义,可是法华里面没有这四个步骤啊!所以我们说:不是他所说的,而开示悟入是从阿含就开始了,可是他不懂这个意思,为什么呢?因为他不懂佛的方便善巧。
所以我们来看一下,佛所说的真正开示悟入是什么?我们就讲这几个。这里面讲说:“舍利弗!何名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诸佛世尊欲令众生开佛知见,使得清净故,出现于世;欲示众生佛之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悟佛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入佛知见道故,出现于世。舍利弗!是为诸佛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
表示佛在人间示现成佛,就已经开示悟入,不断地在以这四个方便来让众生知道:什么是佛法?什么是佛?成佛的知见、怎么样入道?那我们说,可是阿含里面没有啊!那这里面就牵涉到后面,因为后面 佛一直在讲众生根器心量的的关系。那根器心量的关系,所以怎么样呢?还是一样。怎么样仍然说,仍然是所谓的“令众生开佛之见。使得清净故出现于世。”所以这一句话就告诉你,要把 佛所知所见打“开”;佛的所知所见打开。那 佛的所知所见多得很哪!包含什么?包含三界。对不对?整个三界的内容。整个三界内容,譬如说,欲界的如何?为何在欲界生?那如可以离开欲界生?那离开欲界生在色界生,如何离开色界生到无色界生?那这样子是解脱吗?等于说这个是三界的一个,从欲界、色界、无色界,还有讲到六道众生有情的一切,最后讲到说,为何六道众生都在三界中轮回不能止息?然后最后祂讲很多啊!那你如果要离生死苦要怎么做?那离生死苦的时候,是什么样的法?那什么样的法 佛讲的时候,还是以 佛的所知所见。佛的所知所见表示不是阿罗汉所知所见哪!知道吗?是 佛的所知所见。因为 佛的所知所见,当然是从一切法的根源法界事相来说的嘛!讲三界的时候,也是以这样的根源来说的嘛!那只是说众生有时候看不到啊!看不到说这佛的所知所见的源头,不是纯粹只是现象界的法,看不到。可是 佛为了让众生了解,祂还是得次第的说,方便善巧而说,次地引进,所以才会接引他们进入化城。可是进入化城,为什么叫化城?不是真的嘛!二乘解脱不是真的才叫化城。可是这个还是以佛的所知所见来引他们而入的欸!可是这部分在一开始的时候,佛就是这样做了,对不对?一开始在接引他们修学解脱道的时候,就已经是这样做了。因为终究不是为了让他们成就阿罗汉,而是为了要让他们最后成就佛道,所以先从这样子慢慢接引他们进来。那这个部分,也是一样开佛知见,让他们清净嘛!清净第一个就是要解脱啊!你能够解脱以后知道说有实证了,最后能够心中安隐了,知道说:“原来终究还是要成佛!”心就开解说“喔!原来要成佛,原来依止就是这个如来藏。”
这个“悟”呢。开示,“示”就是示佛知见。我们说,把佛的知见打开以侯,可是众生看不清楚啊!对不对?佛的知见这么多,打开以后,他还得一样一样“示”给众生看。所以你看,从这些你看外道来了以后也是一样,一一来告诉他:世间的法如何?对不对?你要能够信因果,你要相信因果。所以 佛有时候讲本生、讲本事,把 佛过去行菩萨道,就讲给他听,那个也是示佛知见啊!所以你看看这四个字,涵盖了三藏十二部内容欸!哪里是说这样法华的时候才开始讲第一实义呀!没那么单纯,对不对?所以这样的情况下,示佛知见的内容就很多了。讲过去 佛曾经成为一个鹿王,对不对?过去 佛曾经成为什么一只鸽子,为了救火不惜沾点水,还是一样要去灭火。你看说,那一点水怎么灭火?可是祂就是有那个菩萨心,祂就是说:我就是要来灭这个火。过去 佛讲了很多这个,这个也是示佛知见。示 佛曾经走过的菩萨道嘛!本生、本事、对不对?很多啊!譬喻啊!这些譬喻都是 佛曾经行菩萨道的时候,祂怎样方便善巧让你知道,这示 佛知见哪!这太多了,对不对?接引一般的有情、接引外道、接引有根器的,接引这些要修解脱道的、接引菩萨,你看这示佛知见。还有地上菩萨,一切的有情祂都摄受,不是把 佛的知见都示出来,那这个知见难道是只停在粗浅的世间法,或者粗浅的人天善法?不是,那是一个观察根器而去引他入门,进来以后,他可以转到先修解脱道,或者说他利根,就开悟;开悟以后,佛在讲菩萨法的时候,他就是菩萨嘛!所以还有很多菩萨跟著 佛到人间来。也就是 佛到人间来的时候,不是只有这一千二百位,还有很多菩萨到人间来,来护持世尊,就像将来弥勒菩萨到人间来的时候,我们到时候可能从其他的地方,然后一起来到这儿护持祂。然后我们到底是什么样的、到达什么样的修证?就看这一段期间你是怎么样的努力?我们先且不说你可能是怎样,因为这很难料。总之你总是有因缘值遇 弥勒世尊的嘛!
那我们说:开佛知见、示佛知见、悟佛知见、入佛知见。“悟”佛知见你看预示:“欲令众生悟佛知见故”。因为示了以后,告诉你了以后,你怎么样能够悟入?悟入了以后,像这个二乘,二乘能够断我见,能够证得解脱道的二乘菩提,那也是悟佛知见哪!他为什么能够断我见?能够断我见、断我执,原则上也是悟了 佛说有一个真实清凉、如、生不灭的法,他如果没有悟知这一点,他就不能断我见、断我执啊!但是只是说:当时他不是因为去证了这个法,才去证解脱道,他是当时信受这个法,然后证解脱道:断我见、断我执,能够解脱三界生死之苦。接著 佛讲般若的时候,一定是有很多人开悟了。因为佛的方便善巧,我们是不知道的,对不对?你看祂拈花微笑,大迦叶就悟了,对不对?还有其他方便善巧啊!那 佛要让人家悟,让那个心性调柔,感觉到说心性调柔又已经清净的,悟难不难?不难!所以说,佛在讲般若经的时候,一定也是很多阿罗汉悟嘛!可是当时他们认为说:“我就是阿罗汉。我就要入无余涅槃,我是四果阿罗汉。”因为阿罗汉,佛有为他们授记说:“你自知自作证,你已经是得解脱,或者说慧解脱、俱解脱。”可是 佛没有去跟他证说:你现在是菩萨,没有!到了法华的时候,他们到法华的时候他们才知道:原来我也是佛子!佛子就是菩萨啦。因为佛子就可以荷担如来家业,他们就好高兴,很踊跃。所以法华后面,你如果说有因缘,稍微读一下它的意思,你会读到他们欢喜踊跃说:“原来我们也是佛子!”佛子就是说“我跟其他菩萨一样欸!”因为他们很羡慕菩萨被佛授记“为什么我都没有?”他们,舍利弗就很伤心,他们就很伤心“原来今天才知道是我们自己的过失,我们自己认为自己是气量小,自己以为自己就是只能入无余涅槃,不怪佛,只能怪我们。”他们自己是这样责怪自己呀。因为他们心量不知道自己未来能成佛。所以我们说:悟佛知见包括了二乘人,对不对?但是只是说,还是以 佛的知见为基础,所知所见,但是这里就是还以这个真正中道法而悟嘛!菩萨这边当然悟了说:“原来涅槃本际就是祂!”菩萨悟了这个。那之后呢?心量广大,增广了,而认为说:“唉呀!原来要世世常行菩萨道,不入无余涅槃。”那这样的话,一世一世不畏惧生死,发起无生忍、无生法忍,这样一直修道上去。一世一世的为了护持正法,为了利乐众生,这样子去行菩萨道。那个也是悟佛知见,到最后说地上菩萨,地上菩萨以后,佛当然是对地上菩萨,会看到他情况如何再摄受他嘛!因为所有的地上菩萨都个个可以到他方世界去住持佛法了。既然要让他去住持佛法,要不要让他智慧增长?要啊!就像说,这一次这个《圆觉经》这个部分,刘灿梁这样子讲,那我去看《圆觉经》的经文的时候,我有不了解的地方,我说:这个地方经文的意思是什么?我就请示 老师,跟 老师请法。老师就跟我解说,我就能够了解,老师跟我解说了以后,我思惟说:“啊!是这个意思。”纯粹看经文也很难了解,终究它的层次,不是我一时就能够了解文字上佛要跟我们说的意思,我不敢随便解,不敢随便解这个意思。我今天能够这样解,也是因为 佛、我们 导师跟我加持的。所以你看,地上菩萨,你到他方世界去,你要去住持佛法,当然佛加持你啊!但是不是像刘灿梁讲的:“只有地上菩萨 佛才加持你。”不是!是因为当你要去做一些当地所需要,你的能力也许还差一点,那 佛帮你一点。你有那个能力你就能够做,你才不会差一点可是做不成,怎么办?佛当然不会让你做不成,一定会加持你做得成。所以我们说,地上菩萨一样啊!佛再继续有什么地方让他悟,这种种证境啊!譬如说,我们刚刚,前堂课也有讲到,菩萨的证境里面包括明心见性,以及十行位的这个阳焰观,廻向位的如梦观,以及地上的,初地的犹如镜像、犹如光影等等这些证境,都是 佛菩萨加持,祂就是要摄受你,让你去悟入,这个也是 佛的知见,对不对?悟入 佛的知见。你看从这样子都在悟佛知见,一直到最后等觉菩萨、妙觉菩萨还是在悟佛知见。所以悟佛知见的层次,不是只有一个知道如来藏这么简单喔!没那么单纯,没那么狭隘,因为佛的法,哪有那么狭隘的?因为佛法是含摄一切世间法、出世间法的。
最后说“入佛知见”。是“于令众生入佛知见道故,出现于世。”“入佛知见道”入佛所知所见,然后怎样去走这条路嘛!是不是?所以怎么样来走?你要走人天善法,怎么教你?而佛法里面有人天善法,有让你永离三恶道的人天善法,有啊!对不对?去除异生性,去除解脱道的异生性,去除大乘的异生性。
(原标题:第19集 孙正德老师主讲)
 

本文标题: 第19集 孙正德老师主讲

本文链接: http://www.4fo.cn/yingyin/1/1889.html (转载时请保留)

 
[ 佛法影音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佛医网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网站、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学习。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第19集 孙正德老师主讲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内容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佛医网",获得佛法精华好文,佛教正法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