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观行?什么是观想?

分享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2-18  浏览次数:1618
今天要探讨的子题是“观行、观想”。
什么是观行?就是实地现前观察的行为过程。因为阅读或听闻来的只是佛法知识,不同于亲证,而佛法是要体验与亲证,才能产生证转的功德受用;也就是说,听闻之后必须以相应的定力作为基石,加以思惟整理,现前观察以及证实,才能产生智慧而加以运用。换句话说,所谓观行,就是在现象界中,将所闻熏的正知见实地去作观察,经过实地观察之后,确认了,因此而产生智慧,就叫作观行。但是观行之前,必须先闻熏正知见才能如法观行,才是正观,才能产生正慧。譬如于日常生活中,依佛的圣教苦圣谛,如理作意去实地观行,如实观察现象界中存在的八苦、三苦以及五阴炽盛苦,确实了知三界生死苦,因此而生起想要远离三界生死苦的意愿,这样才能坚定道心;再依苦圣谛去如实观察,五阴十八界统统都是生灭无常而无我,深心之中确实接受五阴十八界的虚妄性,这样帮助自己确实断身见、断我见而证初果。
我们举简单的例子来作说明。例如:观察自己有哪些苦?拿起镜子仔细端详,现在的我和10年前的我,容貌是否改变了?是否渐渐鸡皮鹤发、行步龙钟?我不想老,可是青春留不住,我有老苦啊!正如契经所说:“色阴无常,念念迁谢,新新不住。”接着观察,让自己烦恼的事情有哪些呢?例如早上开会时,某甲当众批评我的简报很糟糕,当时听了心里不高兴,因为他让我当众难堪,让我没面子。唉呀!我、我、我的,这个“我”是谁呢?我是五阴,落在五阴。但是契经说“解脱无我”,结果自己却落在五阴我。接着思惟观察这个烦恼持续多久?在回家路上是否一直都不开心?是否在想下一次也要找个机会让他难堪?如果这么想,就被烦恼牵着走了!其实对方批评的声尘早已消失,自己却还在生闷气,越想就越生气。但那都是自己的意识心不停地虚妄想,这落在哪里?落在五阴。回到家里,儿子说他考试全班第一名,哇!听了好高兴,这时候心情又变好了,那心情好是谁在心情好呢?又是五阴。心情一下不好、一下好,是不是无常呢?是无常,是生灭变异之法。
苦与乐都是无常,并且两者互相含摄;譬如生病时,病痛是苦受,当病情稍微好转,病痛减轻时就有乐受出现,但是过了一段时间,这个乐受又会消失,觉得:唉呀!怎么这么久了,还没完全好呢?就这样苦受与乐受变来变去,是无常之法。又例如放假到国外去旅游,好高兴!这时候有没有苦呢?还是有苦啊!因为时间滴答滴答一直过去,快乐时光总是过得比较快,到了最后一天,依依不舍地收拾行李,准备打道回府。因此契经说:“苦乐无常,两者互相含摄。”就这样于日常生活情境中,把佛法带进来作观行,实地现前观察,确认五阴的每一阴,十八界的每一界,都是生灭的虚妄法,不是常住的真实自我。无常故无我,就这样去断我见。初果最难实证的原因有两个:第一,不能观察意识觉知心的虚妄性,意识心是缘生法,于五位中必定断灭,只有一世,不能来往三世;第二,不知道生存于人间就一定有苦,五阴十八界存在的当下就是苦,所以还要作苦圣谛的观行来帮助自己,确实断身见、断我见。
佛在经中处处宣说意识是生灭法,是必须藉意根与法尘为缘,才能生起的所生法。现象界的事实,也证明意识于闷绝、眠熟、灭尽定、无想定、正死位等五位中必定断灭。会断灭的意识绝对不能受持一切染净法种,绝对不是染净法的根本,教证与理证上都说意识虚妄。所以如果主张意识是常住法、是一切法的根源,显然是未断我见,还落在五阴里,连解脱道都尚未入道,遑论成佛之道。
接着我们来探讨什么是观想?观想是说,将眼睛闭起来集中注意力,在脑海里想象一个影像;也就是说,观想只是脑海里的假想,只是内相分。观想纯粹是想象,不是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法。例如把眼睛闭起来,观想中了头彩一千万元,许多钞票从天而降、飘落到身上,满心欢喜地再把眼睛张开来看,钞票在哪里?一毛钱也没有!所以,如果观想自己的身相与佛的身相一样,以为就能得到与佛一样的正等正觉智慧;只要每天观想自己为佛身四次,以为就能得到佛的正等正觉智慧,也能得到佛的法相美好庄严佛身,连小孩子都知道这种观想是虚假的,不可能成为事实。所以主张透过观想可以成佛,实属荒唐!
藏传佛教中觉囊派所弘传的他空见中观,承袭了  弥勒菩萨、无著菩萨、 龙树菩萨的八识论如来藏正法。什么是他空见?是说一切有情都有真心本体第八识如来藏,而如来藏真实存在、常恒不变,一切现象都是由如来藏藉缘而生,世人所感知的外境都是如来藏所显现的影像,假使离开如来藏就没有五蕴与各种外境。如来藏本来真实自有,所显现于外的蕴处界分别是他空,不是真实的自我;也就是依本体如来藏而说为真实自我,五蕴等一切现象都是缘起性空,这就是觉囊派所弘传的他空见中观,完全符合大乘佛法的真实义。觉囊派于两位祖师笃补巴以及多罗那他时期,在西藏曾经盛极一时,可惜后来被达赖五世利用政治势力彻底消灭。......
《大庄严论经》卷6开示说:
世尊唯说三归,不说四归。(《大庄严论经》卷6)
意思是说,世尊只说三归依,不说四归依,四归依不是佛的教法。佛教在传菩萨戒仪轨上,有提到四不坏信戒。佛教所讲的四不坏信戒是说,佛弟子应当:归依十方一切世尊,归依诸佛了义究竟正法,归依十方大乘贤圣菩萨僧,归依菩萨三聚十重戒;也就是归依佛法僧三宝以及受持菩萨戒。所以佛教有四不坏信与四不坏净,也就是佛弟子对佛法僧戒的四种坚固信心,不是四归依。
也许有人要问,《佛说观无量寿佛经》里面的观想念佛,是观想成佛吗?不是!《观经》所讲的观想念佛,只是一个工具,并不是以所观想的影像作为真实佛身,而是以亲证自性弥陀,也就是以实证第八识如来藏为目标。《观经》十六观中,前十三观所说,目的是要导向明心见性;后三观是讲三辈九品,目的是要帮助念佛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去听  阿弥陀佛宣说正法。也就是说,《观经》的观想,只是一个过程而不是最后结果。
如果错把观想当作最后结果,误以为观想自身为何人,自己便可以变成何人,误以为观想心中出现广大天色身,便是已经成就广大天色身,那都只是脑海中所显现的影像而已,不是事实!学佛人千万不可以为:观想完成之后,这些神识会转变成 阿弥陀佛!千万要小心!以免戕害自己和众生的法身慧命!
 阿弥陀佛!
 
------《三乘菩提之常见外道法一》  <第091集 观行、观想>  刘正莉老师
 
 

本文标题: 什么是观行?什么是观想?

本文链接: http://www.4fo.cn/xin/1/432.html (转载时请保留)

 
[ 佛法治心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佛医网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网站、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学习。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什么是观行?什么是观想?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内容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佛医网",获得佛法精华好文,佛教正法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