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说四加行

分享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7-23  浏览次数:1058
有关四加行的现证,是依四寻思、四如实智的观行而立名。而四寻思者,是行者寻思「名、名义、名义自性、名义自性差别」,寻思这四法是假有虚幻,无真实有。然后再现观:「若是离开能取的识--意识及前五识--则没有这四法;而这四法所依的能取识也是非真实有的。」如是现前观察,心得决定发起「明得定」而发「下寻思」,现观所取空,建立此位寻思之果为「暖」位。
再作寻思而发起「上寻思」,现观「名、名义、名义自性、名义自性差别」诸法皆是六识所变,所以一切所取的诸法--六尘万法,都是假名施设,并非实有;若没有前六识的现行,则没有六尘万法可现前而亲缘。如是现观者,乃是依「上寻思」而现观「所取一切法空」,即此现观,心得决定,发起「明增定」而立为「顶」位,此是世间之「顶」法故。
依于顶位现观的智慧,于「一切法皆无所取」已能印定;再依「下如实智」而观察能取的心非真实有--了知「能取」万法的觉知心--意识,非真实有,是依他起性的法,现观六识的现起是要依于根、尘二法而起。如是现观后而心能顺乐之,能够安忍能取的六识心非真实有。如是印证前面的暖法--「所取的六尘非真实有」,再顺乐后观之顶法--「能取的的六识亦不真实」,心得决定,说名证得「印顺忍」,是名「忍」法,而「下如实智」具足。
证印顺忍后,印定「所取空」、顺乐「能取空」,再作现前观行而发起「上如实智」;依上如实智,而不退没,如是心心无间--不曾起心怀疑自己现前观察所证的「能所取俱空」--双印能取、所取俱空。此是上品忍,从此以后,心心无间,不久后有可能因一念相应,而有因缘机会于历缘对境中入真见道位--证得本来面目、生命之实相、圆成实之唯识性、第八识如来藏而发起般若智慧--或入第七住位、或入十行、十迴向位,乃至入初地等不一而足。以此「双印能所取空」,心得决定,说名发起「无间定」,将来必入大乘真见道故,而说此位乃是世间第一无上之法,故名「世第一法」。
这就是窥基大师于《辩中边论述记》卷3所说的:「增上忍位及世第一,二空双印,得入真故。」《辩中边论述记》卷2:「次世第一法前位。及与世第一法。皆能发起真见道。」
《辩中边论》卷3:「发起最胜者。在胜解行地最上品忍中。至得最胜者。在极喜地。」
以是之故,修四加行而引发真见道位的发起是在胜解行地中,非是初地的极喜地,所以辨中边论才说至得最胜者,也就是说真见道发起根本无分别智,而后有后得智修相见道时才是至得最胜者之初地,亦符合《成唯识论》卷9所说的:「菩萨得此二见道时生如来家。住极喜地」证明不是罗丹所说的真见道的引发在「未来式」的初地。
以上略说四加行。
-----小潘菩萨<略说四加行>
  
附注:
名:指名相、名言。为「义」立名词的意思。若细分则有显境名言、表义名言皆是属名。
义:「事」之本身为义。
自性:指义的功能体性。
差别:义功能体性与义的差别。
例如:以「花」来说,花这个字为『名』,花的本身『义』。又名不离义,义不离名;名能显义,义能示名。
花的自性在于能显示出美丽,可作供佛之用…等等。
花的差别:花有别于花枝、花叶、花茎、等。
若以眼识来说
名:为眼能了别色尘而立眼识这个名相。
义:眠识的本身。
自性:眼识的自性在于能够了别色尘,就是眼识的自性。
差别:眼识的自性有别于:耳、鼻、舌、身、意等识的自性而立差别 。

(原标题:略说四加行)
 

本文标题: 略说四加行

本文链接: http://www.4fo.cn/xin/1/416.html (转载时请保留)

 
[ 佛法治心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佛医网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网站、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学习。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略说四加行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内容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佛医网",获得佛法精华好文,佛教正法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