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之内涵,唯有二主要道——解脱道与佛菩提道,除此以外,无别佛法。解脱道者谓:断除我见及我执,于声闻法中即是初果至四果所断之烦恼也。初果所断之烦恼为三缚结,即是我见、疑见、戒禁取见;二果所断烦恼为减低欲界烦恼之贪着,令贪瞋痴淡薄,名为薄贪瞋痴;三果所断烦恼为五下分结,即是欲贪、瞋恚、我见、戒禁取见、疑见;四果所断烦恼为五上分结,即是色界贪、无色界贪、掉举、慢、无明。
声闻人是怎么修解脱道的呢?他就是从行、住、坐、卧当中去如实的观察我们的五蕴、十二处、十八界是无常、空;他如实了知色身非我、非我所,色身是无常、空;如实的了知我们这个见闻觉知的心——也就是识蕴——是无常、空,是变异法,所以他断了我见,断了我见之后再把这个自我的执着修除掉,然后他成为阿罗汉;成为阿罗汉后,我执断了,三界的贪爱也断了,舍报的时候就不再受生,不再投胎,蕴处界就全部消失不见了,这叫无余依涅盘,简称无余涅盘,这样就是解脱果修证完成。
他的三界烦恼断尽,舍报可以出离三界;但当他还没到舍报时,他就要去度众生——随分随缘去度众生。他在入无余依涅盘之前,虽然没有烦恼,但仍要跟我们一样受寒风、热苦、饥饿、痛痒、色受想识蕴的行苦……等等,可是对他而言,这不是大苦,所以名为「微苦所依」,他还有这种轻微的苦为所依,所以叫有余依涅盘;他舍报时把十八界舍了,这些苦也就舍了,就是无余依涅盘,这就是二乘所证得的解脱。
而缘觉的解脱果不同于声闻乘,他也是有余依涅盘和无余依涅盘。但他是经由缘起性空的现观而证解脱果。什么叫缘起性空?就是修十二支缘起,所谓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这就是讲此有故彼有,这正是众生轮回生死的原因啊!因为这个无明所以就有心行,有心行所以就必定会有名色——必定会去投胎;因为投胎受生、名色具足,所以就有六识;因为有六识、名色,就会有六入(色声香味触法),然后就有触,一直到生老病死忧悲苦恼;因为有这个所以有那个,此有故彼有。当他们这样现观之后,最后说:此灭故彼灭,我把无明灭了,心的行就不再出现;心的行灭了就不会去投胎,不投胎名色就灭了,当然也就不会有来世的色身及六识;此灭故彼灭,乃至生灭则老死忧悲苦恼灭,这叫做缘起性空。
这十二有支通通是因缘而有,并不是本来就有,都是由众缘所成,才会有这十二有支,所以众生轮回生死;当他这样如实现观以后,知道缘起性空的真实道理,知道此灭故彼灭的道理;如实现观以后,舍报也一样入无余涅盘,不再轮转生死,这是缘觉的解脱道。
(原标题:解脱道内涵略说)
声闻人是怎么修解脱道的呢?他就是从行、住、坐、卧当中去如实的观察我们的五蕴、十二处、十八界是无常、空;他如实了知色身非我、非我所,色身是无常、空;如实的了知我们这个见闻觉知的心——也就是识蕴——是无常、空,是变异法,所以他断了我见,断了我见之后再把这个自我的执着修除掉,然后他成为阿罗汉;成为阿罗汉后,我执断了,三界的贪爱也断了,舍报的时候就不再受生,不再投胎,蕴处界就全部消失不见了,这叫无余依涅盘,简称无余涅盘,这样就是解脱果修证完成。
他的三界烦恼断尽,舍报可以出离三界;但当他还没到舍报时,他就要去度众生——随分随缘去度众生。他在入无余依涅盘之前,虽然没有烦恼,但仍要跟我们一样受寒风、热苦、饥饿、痛痒、色受想识蕴的行苦……等等,可是对他而言,这不是大苦,所以名为「微苦所依」,他还有这种轻微的苦为所依,所以叫有余依涅盘;他舍报时把十八界舍了,这些苦也就舍了,就是无余依涅盘,这就是二乘所证得的解脱。
而缘觉的解脱果不同于声闻乘,他也是有余依涅盘和无余依涅盘。但他是经由缘起性空的现观而证解脱果。什么叫缘起性空?就是修十二支缘起,所谓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这就是讲此有故彼有,这正是众生轮回生死的原因啊!因为这个无明所以就有心行,有心行所以就必定会有名色——必定会去投胎;因为投胎受生、名色具足,所以就有六识;因为有六识、名色,就会有六入(色声香味触法),然后就有触,一直到生老病死忧悲苦恼;因为有这个所以有那个,此有故彼有。当他们这样现观之后,最后说:此灭故彼灭,我把无明灭了,心的行就不再出现;心的行灭了就不会去投胎,不投胎名色就灭了,当然也就不会有来世的色身及六识;此灭故彼灭,乃至生灭则老死忧悲苦恼灭,这叫做缘起性空。
这十二有支通通是因缘而有,并不是本来就有,都是由众缘所成,才会有这十二有支,所以众生轮回生死;当他这样如实现观以后,知道缘起性空的真实道理,知道此灭故彼灭的道理;如实现观以后,舍报也一样入无余涅盘,不再轮转生死,这是缘觉的解脱道。
(原标题:解脱道内涵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