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不是趋吉避凶!

分享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7-22  浏览次数:915
根据善知识的开示,修行就是在各种境界中转化第七识末那(注释¹)的习气,是要趋入无我。只有我才会拣择,修行不是趋吉避凶,修行甚至不是把生活过的更好,修行更不是我要怎样。而是坦然接受生命呈现给我们的一切,因这一切都是我们自心如来藏所显现,如来藏本来无我,祂从不拣择,从不考虑要什么、不要什么,如此才是真随缘。若只是依照自己的性子在做,那只是随性而已,只是不断增长我见、我执而已,与道无关,与也无关。
很多人希望通过学佛来让自己活的更好,一切都很顺利,身体好,家庭好,事业好,一切如意。修行真的是这样吗?修行与此无关,修行的重点在离我,断除我见,乃至发现本没有我,而不是让这个我如何更好,不是努力把这个我装扮的更为光鲜,更为饱满。修行也不需要太多外部条件,无需等到积攒了多少钱以后退休再专心修行,修行不是消费对象,修行只在当下,只在现量的体察生命的真实面貌,至于这个面貌外在是什么样,本无所谓。任何时、任何地都是我们的修行场所,都是菩萨的自住道场。
有好有坏才!
我们目前的生活或许很不如意,或许身体又很不好,或许经济状况又很糟糕,或许配偶不学佛又有种种让你无法接受的习气,或许共修的团体让你不满意,或许因为不能直接随菩萨修学而遗憾,或许因为无相念佛功夫(注释²)一直不能成就而气馁,或许因为自己妄念纷飞无法修行而困扰,或许因为不能及时得到最新的书籍而埋怨。(已有的书有几本认真照做?)
虽然有这种种的烦恼,但还是请接受这一切,不要在内心中和这一切宣战,因为种种的抵抗只会使得烦恼更加具体,更加强化,更加坚实。不要一再把那种恐惧和排斥推开,如果你如实现观就会发现,排斥的结果只会加重自己的痛苦,所以尝试着接受痛苦和烦恼,这样才能给自己的生命一些成长的空间,乃至出现排斥的心念,也只是观察它,接受它,渐渐你会发现,你自然的就在转化它,学会面对一切境界,而心不再执着于所面对的种种境界,不再以此为实而抓住不放,导致自己束缚自己,你就在走向解脱。
所以修行首先要具备的状态就是与生命讲和。
修行是身体力行,修行不在于我们读了多少经藏,记得了什么妙理,若仅是知识,那不过是记忆而已,所以经常看到同修间很多的交流只是在比较彼此记忆力的好坏,而这和道无关。修行在于我们能够现量境界的观察到:在眼、耳、鼻、舌、身接触外境的当下,去仔细觉察,心如何被这些外境所惑,而进一步引发一系列不同的受想,而这些不同的反应又如何形成我们的各种行为,并在这个过程中拣择出不同的善、恶、好、坏、美、丑、厌、喜,如此周而反复,不断循环。这其中哪里有一个我呢?
修行不应只停留在思考,思考只是意识心的事情,修行的重点在转变末那,而末那只相信现量境界,这也就是为什么但凡打探密意的,基本都容易退转,因为他缺乏一念相应,而一念相应是现量境界,是末那现前体察到确实有一个如来藏存在,而非思考逻辑的结果。也因此观行是每个人自己的事情,是需要自己去做而不可以交流的原因,因为一旦听来他人观行的细节,就会容易将他人的受用转化成自己的一个知识,并以为自己已经了解并证得,如此就错过了体证的机会。所以修行不是在思考身体、情绪和彼此互动,而是去直接的感受它们,去观察他们。如此修行才得力。
在观察的时候只是作为一个全然不干预的观察者去体察,这更像是一个科学实验,自己来看看生命究竟是什么样子?五蕴都是怎样和合运作的?我究竟是什么样子?烦恼究竟是什么样子?究竟什么是苦?轮回的本因又是什么?这样的观察不分环境、不分时间,久久观察自然会升起功德受用,自然会升起智慧,了解到原来书本上写的那些知见实际是怎么回事,体察到所谓的我其实是多么的狭隘和渺小,我原来就是苦的根本因,我原来并不自在,受种种制约,我是那样的无助和可怜,体察到无常和因缘的涌动,乃至最后发现其实本没有一个可以称为我的存在,体察到那个我即是无明,无明并不是自我做了什么,而是自我存在本身。由己即他,再观察他人和自己的互动,他人生活的状态,原来都是被自我套牢,都是活在我的监狱中而倍受煎熬,如此心生慈悲而决定救度,如此的救度才能彻底,如此的救度才有帮助,如此的救度才没有过失,如此才是菩萨正行。
再有,我们往往会扭曲修行,把其塑造成我们想像的样子,而实际上,我们更多应该是拥抱生命本身,精确的体察到每一个瞬间,了知行蕴种种来龙去脉的变化,心甘情愿的和一切烦恼共处,烦恼升起时往往是观察最好的时机。而修行就是去发现生命本来的面目,不是让自己成为什么特殊的人物,也不是到哪里去,只是了悟实相后,如实的存在而已。
各位同修,让我们一起开始迈向正觉!
注解¹、无相念佛法门,是善知识为末法时代众生所施设的契合此时代人根性和时代喧嚣特征的一种动中定功夫的法门,祂要求行者在行、住、坐、卧之间,眼根所见莫非忆佛之念,而无佛号、声音、形象。若到此地步时,闻一切喧嚣之音声,自然起念佛之心,心中无非忆佛之念。这一法门的殊胜在于,行者若能修行至此地步,则必有把握于临命终时能得入唯心净土或往生诸佛净土,心中极为笃定踏实了。行者若原本参禅,也可因此无相念佛功夫的纯熟而具备参禅的能力,无门之门就在眼前了。具体细节请请阅平实导师所著结缘书《无相念佛》。
注解²、有情之心识共包括八个,末那识是八识中的第七识,末那识行相非常微细,凡夫很难触证到祂的存在,但祂其实才是真正的自我,因为祂的体性是处处做主,恒审思量的,心理学里说到潜意识的特性可以说是介于这个第七识末那识和第六识意识之间的,当然这个自我因为也是依缘而生,虚妄不实的,所以并不是真我。
-----微信公众号《心香2013》2014-06-27<真正的慈悲是一种存在,而非强迫。你懂的..> 存然居士

 

 

(原标题:修行不是趋吉避凶!)
 

本文标题: 修行不是趋吉避凶!

本文链接: http://www.4fo.cn/xin/1/383.html (转载时请保留)

 
[ 佛法治心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佛医网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网站、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学习。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修行不是趋吉避凶!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内容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佛医网",获得佛法精华好文,佛教正法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