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人色身转易问题

分享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7-22  浏览次数:857
问:人说看气质长相可知其学佛有无成绩,也有一定的道理。一个学佛人用功弄得头发花白,未老见衰,似乎不妥,难免引起无知者误会,以为是吃素所致(当然肉食者问题更多更重),如何改良色身?知有修定之法可使身心年轻化,参禅前修之可否?(因此想起:“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当勤精进,如救头燃”而有愧),敬请师兄指导!?
答:依您信上用语观之,您所谓的「气质」,应是指一个人与他人接触时,带给他人的综合感觉。按一般世俗之认知而言,气质长相出众者,往往比较容易赢得他人的喜爱,此中最鲜明的呈现,即是许多团体的忠实成员们,对其领导者的仰慕称颂;即便是修行的道场,亦多有信徒倾心于其师之种种气质(例如安详自在、亲和慈悲、甚或令人慑服等)。从此一现象来判断,气质长相乃与福德有关。
尽管如此,从世间亦有许多气质长相出众者,生活过得不一定比其它人来得好,或者不见得人人均喜欢同一类的气质长相,乃至于其气质长相令一部分人甚为喜欢,却令另一部分的人甚为不喜的现象。以此常见的情形即可推知:气质长相仅是福德的众多展现方式之一;气质长相良好者,可以表示一个人过去世累积了相应的福德;或者此世的生活因缘顺遂,但是长相气质却不足以函盖其全部的福德,尤其不是观察其修行证果的依据;相对的,过去世累积了许多福德的人,也不一定会以此世人间大众所喜好的气质长相来展现。由此可知,以气质长相来评断福德的多少,是有偏颇的。那么,以气质长相来评断学佛的成绩,又是如何呢?所有的学佛人尽知,福德的来源是修习善净业,然而在《华严经》中,佛却明确地说:「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谓魔业。」这表示,同样是福德,有没有以菩提心作为核心,那是天差地别的。由于气质之类的福德乃是世间法所摄,佛道的修证乃是福慧兼具,若不知、不问、不管,或忘却菩提心的前提与内涵,只是专顾履行善业的结果,至多只能是人天有漏有为的善业果报,是不能出于轮回而有解脱的智慧,更不能知佛菩提道的智慧、功德;只有发了菩提心、持守菩提心,才能使所修的福德聚集在正修行上,进而求得真正的解脱及佛菩提智。佛法之所以珍贵,之所以异于外道,此为其一。气质长相既然只是福德的展现方式之一,且福德又因菩提心之有无而截然不同,可见以气质长相来评断学佛有无成绩,并不恰当。
从另一方面来看,菩萨道的内涵中必具六度波罗蜜,即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等六度万行的菩萨行,所以真正的学佛、行菩萨道,必然不能偏废任何一度。在此六度中,与福德有直接关系者,即是前三度(布施、持戒、忍辱),而后三度尽管与福德也有关系,但却是以福德作为基础。由此可见,单以福德来衡量学佛的成绩,已然失当,何况是以部分的福德--良好的气质长相--来作为学佛得力与否的标准?
再进一步思量,若外貌会反应出学佛的成绩,何以僧团中仪表甚为出众之难陀尊者,不是声闻十大弟子?何以僧众所著之法服─袈裟,其意为「坏色」?何以观身不净为四念处之入门?何以解脱道之观行,以色蕴为首要观破之对象?何以《金刚经》会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俗人重视外相,固然难免而可体解,学佛人却不能不以智慧为自己抉择正道!然则,欲度人者,不是应该因应对象的性情,善用方便而度之,正所谓「因势利导」吗?依一般世俗之认知,气质长相出众者,往往比较容易赢得他人的喜爱或敬重;以此可知,学佛人若有出众的气质外表,即意谓着度人时会有加分的效果,从度众的立场来看,佛弟子难道不应该注重保养、修饰其外在,免得让世俗人讥嫌而影响度众?
是的!基于度众摄众的立场,佛弟子的确应该要有一定的「威仪」。然而威仪并不等同于长相,只要行者善修菩萨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每一度都努力如法的修持,这样即便是头发花白、状似老衰,甚至是外现重病者,照样能在行住坐卧中,显露出庄重、自在、与安住,这才是真正的「威仪」,才是佛弟子该关注之处;而增长威仪之道无他,勤修菩萨六度是也!至于以头发花白、状似老衰来非议学佛人者,正同于以能否示现神通(甚至是粗浅的鬼神法)作为佛法证量之俗人。对此我们应该深思,尽管神通可以使此类人信服,佛陀却不希望阿罗汉们任意展现神通;那是因为此类人通常离修道还非常遥远,阿罗汉们尽管能以神通摄之于一时,但因其心深着外相,必难以在解脱道上前进。
三明六通大阿罗汉既已难度此类众生于解脱道中实修,作为菩萨道的初入门行者的我们,又如何能藉神通有效摄受此类深着外相的众生归于「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的菩萨道呢?是故,对于此类众生,正应顺其因缘,待时节而度之,而非为其勤于保养光鲜亮丽的外貌;若因此而耽误了应该勤求道业的时间,那就是得不偿失了。乃至历代甚多不可思议的大心大愿菩萨,都是不吝身命的为救护众生而努力,乃至到了夙夜匪懈的地步。如此日夜操劳的为众生的法身慧命、为正法的久续流传而努力,这样日夜颠倒的生活能够不头发花白吗?但是为了众生、为了正法,这是菩萨该做的事情与行谊,亦是菩萨道行者道业增上的契机。所以从色身表相来看智慧及解脱的修证常常容易错会,当以实证的内涵与功德来论。至此,相信您应该已知道不能由色身容颜等执取为学佛有无成绩。至于「如何改良色身、使身心年轻化」,乃至「参禅前修之可否」,若发菩提心,具正知见修一切善法、次法,则事事无碍,皆不失精进,理应甚明;又观佛陀有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一一好有无量好,皆属福德之业,可知相好庄严非不修也;然事有缓急,道有次第,法有多门,如何安心从现乐到后乐乃至究竟乐,就请您自行斟酌了。
 
-----正觉电子报《般若信箱76》问一
 

(原标题:学人色身转易问题)
 

本文标题: 学人色身转易问题

本文链接: http://www.4fo.cn/xin/1/363.html (转载时请保留)

 
[ 佛法治心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佛医网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网站、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学习。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学人色身转易问题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内容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佛医网",获得佛法精华好文,佛教正法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