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佛法—改变习性

分享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7-23  浏览次数:1361
每个人都有他的习性,习性的内容不外贪、瞋、痴、慢、疑这五种,而习性是生生世世所熏习成为的一种惯性,这种惯性产生一种势力,遇缘就不由自主的造作而形成业力。所以简单的说──习性、惯性,就是业。
人累劫来的习性根深柢固,一切身口意行都被牵着走,除非修学,修习动中定,否则一般人几乎察觉不到自己落在习性的窠臼中。
学佛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改变习性,但也非一蹴可及,要多熏闻正知见,经过意识的如理思惟,心得决定,以此说服意根,甚至要在一切境界中历练,让过去熏藏的习性种子现行,才有可能改变。
有些习性是此生才养成的习惯,比较好改变。
譬如我退休前很长一段时间是财务主管,工作就是要达成任务,不能出错,尤其是上市公司的报表,如有错误会有很严重的后果。所以对于任何不合常理的数字、或是人员的行为,都要很注意。久而久之就变得特别敏感,只要觉得一个数字怪怪的,或是一个人看起来不对,一问之下果然就有问题。
但是学佛之后,对人事物的敏感就会变成一种障碍。因为学佛之人来自四面八方,每人有每人的习性,对于讲求规律与效率的自己,常常会因为某些人不遵守规定或是效率不彰,自己内心就会生起烦恼。
透过不断地观行,观察烦恼的生住异灭,观察五阴的虚妄,才终于消除了这个烦恼。但是有些累劫来的习性可真不是容易改变的,譬如对于欲界爱的贪着。
有一次妈妈过生日,和妹妹生日没差几天,全家人当然要为她们庆生,妹妹说妈妈喜欢吃牛排,就去牛排馆吧!我不好拒绝,心中决定:到时可点色拉和烤洋芋。可是,当服务生来为大家点餐时,我莫名其妙地说要牛排,话说出口也不好修改,心中想吃一点没关系,回去再忏悔。其实吃的时候觉得很难吃,完全不是以前未吃素之前的觉受,只吃了一小块,分给了别人。
这次却是现世报来了,当时还不知道自己被神修理。
回家途中就觉得喉咙痛,因为第二天要出国,一大早去诊所看病拿药,心想带着消炎药出国应该没问题。没想到消炎药完全不管用,喉咙开始又肿又痛,两三天后就完全发不出声音来。
我知道自己被神修理了,因为持戒不清净,又起了贪爱,(不然不会说要牛排)。虽然每天忏悔,但是知道这次要连本带利还,心甘情愿地面对苦受。回到后看西医吃抗生素,把胃又搞坏了,转看中医,整整三个月才好。
自己检讨:上次南京受寒的喉咙痛,是因为「缘」(天气)造成的,借着佛菩萨的加持力,经过忏悔就好了。但是这次不同,是自己贪爱的习性,且明知故犯,所以就自作自受了!
经过这次教训,自己对于戒律更加小心遵守外,也开始注意如何改变习性。
有位同修说得好,戒律不是在约束自己,这不能做,那也不能做;而是在这个三界火宅中的消防衣。我们身穿着消防衣才能安全地保护自己,防止三界中的贪、瞋、痴等所引起的烦恼之火,我们总不愿意穿件有破洞的消防衣吧?
有人一辈子习性深重,却习惯而不自觉,也不在意,往往因此做出一些害己又伤人的行为,又反过来增强这个习性。所以熏闻正知见、如理作意的思惟,而心得决定,很重要,经常反复的练习,随着定力、慧力的增强,习性才发作就可以发觉,可以马上喊卡,这样就不会被习性带着走了,就减少了它的一分势力。
以下分享平实导师在《起信论讲记》第三辑、第306页中看到的一段话:
「可是七识心王的习性是无量劫以来就一直熏习染法的,习性根深柢固,一时毕竟不容易改,那得历缘对境去渐渐的修正,要在境界当中去修正改变;所以悟后一天到晚打坐是没有用的,因为这样的修行方法,你并没有在真如的体熏上面用心,你将会长时间住在一念不生之中;这样子,你就不会产生体熏的作用。所以悟后要靠你的意根、意识,在历缘对境中去熏习你的真如体性;从日常生活中、四威仪当中,去体验自己正在生气的时候,真如有没有生气?七识心的我正在高兴的时候,真如有没有高兴?这样去体验,最后完成转依真如的体性,凡夫性已经永伏不起,圣性已经发起了,才能进入初地的入地心中。还没有完成转依而入初地时,你还会有一些自己的想法、观念、私心、我所的执着。这些七识心的染污心行还存在的时候,你没有办法完全依照般若种智而任运转依真如的时候,你的法眼就出不来;因为你不能依真如而住──不与真如的体性相应,而跟你的意根、意识原有习性相应。」
要在境界当中去改变我们的习性──自性清净本心第八识所含藏七识染污、热恼、不可爱的杂染种子,这样习性才能有机会被汰换──所谓「种子起现行,现行熏种子」!
-----文章转贴自《华严圣境故人来》

(原标题:生活中的佛法—改变习性)
 

本文标题: 生活中的佛法—改变习性

本文链接: http://www.4fo.cn/xin/1/225.html (转载时请保留)

 
[ 佛法治心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佛医网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网站、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学习。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生活中的佛法—改变习性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内容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佛医网",获得佛法精华好文,佛教正法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