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集 什么是佛教的饮食观? 正礼老师主讲

分享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7-12  浏览次数:27249

各位菩萨:
  阿弥陀佛!
  今天我们要来探讨的问题是:佛教徒的饮食观。也就是说,成为一个佛教徒,如何来观察饮食这件事情,对饮食的观念是如何?
  事实上,在佛教里面,如果大家有去一些寺院参观的话,就可以发现,佛教吃饭的地方就叫作五观堂。这个五观堂所说的就是说,当我们在修学佛法的时候,我们在吃饭的时候要有五种观察。这五种观察呢,是从唐朝道宣大师他所作的一个内容,他的内容是说:“计功多少,量彼来处;忖己德行,全缺应供;防心离过,贪等为宗;正事良药,为疗形枯;为成道业,应受此食。”
  也就是说,佛教徒如果要吃饭的时候,就应该要考虑到说:这个饮食来之不易啊,它是从檀越之处来供养的,所以要衡量自己对于佛教有没有什么样的贡献,有没有什么功劳跟功德呢?想一下自己是不是有任何的德行来受这个供养呢?来获得这样的饮食呢?那也要考虑到说,我们在修行的时候,应该要防范我们的内心,而要离开一些过失;而我们的内心跟过失最容易产生的地方,就是因为我们的贪著,所以我们在饮食的时候,也要避免贪著,那这样子才能够让我们的德行,能够从饮食之处对于贪的观察,能够扩及到一切生活中对贪著的这种观察。然后我们现在需要饮食的,这是应该要作的一件正确的事情,因为饮食是良药,可以治疗我们形体枯藁的疾病;所以为了治疗形体枯藁的疾病,所以我们必须要饮用饮食。而且为了要成就道业,我们也应该要受这个饮食。只要我们对于贪能够如实观察,能够不贪著,而能够让我们的道业持续的前进,能够让我们有德行来利益众生,那这样子我们受这个饮食那是应该的,那也是合理的,也是我们的功德跟功劳。所以说,在佛教的饮食里面,每次吃饭都应该要作这样的观察,这叫“食存五观”。
  那佛教徒的饮食不是只限于这种情况,我们还要更扩及来看看说,我们在佛法里面这个饮食到底是代表什么意思?也就是说,我们有情为什么会在这个世间轮回生死?而轮回生死就是因为我们对于世间有种种的贪著。而且贪著的内容除了我们对饮食的贪著之外,事实上我们还有种种心理上的贪著。譬如说,我们吃了好吃的食物,这个食物对我们来说,不是食物本身这个物质的受用而已,事实上我们还有受用种种心理上面的饮食。所以,饮食就佛法来说,我们有所谓的物质方面的饮食,也有所谓心理上面的饮食。在我们的佛教里面就有所谓的四种食。
  在阿含经里面有说:“一切众生以四食存。何谓为四?抟、细滑食为第一,触食为第二,念食为第三,识食为第四。彼彼众生所食不同。”(《长阿含经》卷二十)
  也就是说,佛陀说我们一切的众生,都是因为饮食的关系,才存在在这个世间里面。这个饮食有四种种类:
  第一个叫作抟食跟细滑食。那什么是抟食跟细滑食?也就是说我们会吃饭、面、蔬菜等等的这些饮食,它都是一抟一抟的,它都是一段一段的,所以也叫作段食。那这个饮食呢,一般指的就是物质的这些食物,所以这是我们饮食在人间里面,乃至在欲界天里面,在畜生、饿鬼、地狱都要有抟食,这是欲界的众生所拥有的这个饮食。那有所谓的细滑食,譬如说我们要穿衣呀、要沐浴啊,所以穿衣、沐浴就是所谓的细滑食。
  那我们也有所谓的触食,也就是说我们对于外面的六尘的境界,我们是会去触知,然后触知之后我们领受了,而以这个作为饮食。
  那也有所谓的念食,也就是这个意思食,这个说的就是我们众生获得了饮食或者是其他的触食之外,我们还要获得一种希望。也就是说,我们是以希望、心中抱持的希望,我们才存在的;如果我们心中不抱持对未来的希望的话,那我们是没办法生存的。譬如说,如果有人对未来他产生了绝望,那他可能就会走上了绝路。所以说,我们众生之会存在于这个世间而不走上绝路,就是因为我们抱持著对于未来有所希望;因为有所希望,所以我们就一直的存在。
  那除了意思食之外,我们还有所谓的识食。也就是说,对于前面的段食、或者是触食、或者是意思食,我们会有增长的作用,而让我们的六识一直在三界里面一直存在,而让我们的饮食能够不停而能够增长这样子一个惯性、这样的习性,这个叫作所谓的识食。
  那我们说,我们人类有这个四种食,事实上如果我们看动物,牠们也有这四种食。譬如说,猫啊、狗啊,牠们一样跟我们一样吃抟食,牠们也有牠们的细滑食啊,所以说牠们之间也有所谓的摩触啊,或是牠喜欢让我们去抚摸啊,这都属于细滑食;牠们也有所谓的触食,譬如牠们接触外面的境界的时候。
  譬如,我们如果说对于外面的六尘境界都不接触,譬如说如果有一个人他又瞎了眼睛,又聋了,鼻子也没了,舌头也断了,身体也毁坏了,那他还能够受用吗?所以这个时候当他五根都坏了,那他只能舍弃了,他都不能存在了。所以说,这个触食,对六尘境的这种接触,对我们来说也是一种饮食。
  那抟食当然也有触的作用存在,譬如说我们吃的米呀、饭啊,我们就会有感受到这个物质它的整团,也会接触到它的粗啊、细啊、软啊、硬啊等等的触,也会领受到它的香味啊,乃至领纳到它的各种滋味、酸甜苦辣的各种滋味;这个就是属于抟食,它本身呢它也会带领我们除了抟食之外,也会有所谓的触食含摄,也会有这个触食同时产生在里面;乃至我们也会看到食物它的色泽是如何,而产生了满足。
  所以说,我们对于抟食,对我们来说,如果我们在人间里面如果没有吃这个抟食,我们也会饥饿而死,所以抟食是我们需要的。那同样的,如果说我们对于触食我们没有食用,比如说我们的根都坏了,我们没有触食在食用的时候,我们的这个意识一定会昏迷,然后最后就舍报了。所以,也是因为我们对六尘境有触,而且以这个触作为饮食而满足,所以说我们才会在这个世间存在下去,能够生存下去。
  我们对于意思食,也就是对于希望,我们也在食用。所以我们总是要鼓励很多人说:“我们要抱持希望,即使在苦的境界里面,也要继续努力,继续面对苦的境界。因为苦的境界一定可以被克服,可以被解决,所以说一定会改善,将来一定会这个苦因缘的消散之后,会有乐的获得。”因为这样抱持著希望,所以说人才活著。所以说,意思食也是一种希望相,这种希望的相貌,也是我们的饮食。
  那识食就是对于前面这三种我们不断的熏习而增长,所以我们就对于抟食的熏习一直持续不断,所以我们就一直在人间或是在不同的世间里面;就是因为有前面的三种食,加上后面识食的作用,所以让我们能够在这三界里面不断地轮回生死。所以,众生都是因为不同的境界里面去食用各种饮食,所以说我们在不同的境界里面生存。
  我们欲界是这样子,色界天他们虽然离开了抟食,可是他们以触食、意思食还有识食作为饮食;乃至无色界,他们也有他们的饮食,他们以禅定中的触食、意思食跟识食作为存活。所以说,不同的境界的众生,都会有他四种食的食用,而使得众生安住在他的世间的境界里面而长存著。如果这个因缘中断了,他的食中断了,他就继续转生而轮回生死,在不同的境界里面。
  我们说佛教徒的饮食观,就要看说,我们众生既然是依四种食而在三界六道里面轮回不已,我们如果要获得解脱,那就应该要断这四种食。也就是说,我们在饮用抟食的时候,我们对于我们的饮食就要不贪著。所以在 佛陀在世的时候,祂对于僧团祂就有规定,规定说“日中一食”;也就是说,只有在一天里面只有在中午的时候,在午前食用一餐,那这一餐之外就不再食用了,就“一坐食”。这种一坐食就是要降伏众生对于抟食的贪爱,因为只有把抟食的贪爱能够把它降伏乃至断除之后,他才能够离开欲界的境界,才有机会迈入没有抟食的色界境界。所以说,在解脱的眼光来说,这四种食都应该断除的;因为断除了这四种食,才能够跟解脱相应。
  可是只有断除段食,那个只是离开了欲界,可是色界、无色界还有触食、念食,还有识食,所以,触食、意思食还有识食,也是解脱所应该要断除的。所以说对于六尘的境界的触也要灭除。所以,声闻的解脱里面,即使一个慧解脱的阿罗汉,他也要继续往前迈进,他还要修八背舍,然后让自己对于六尘的觉观的触的饮食,能够把它灭除;所以最后他还要能够修八背舍,能够进入灭尽定,把这个触食也要把它断除。
  除了这个之外,还有这个意思食,也就是对于未来的希望,这种饮食也要把它断除掉。譬如说,三三昧里面有所谓的空三昧、无相三昧跟无愿三昧,这个无愿三昧,事实上就是要把意思食,也就是这个希望之相、希望之食把它断除掉,也就是说对于三界里面的一切的境界不再希求。所以说,他就要依于三解脱门逐步去修行,能够在最后的时候依于空、无相、无愿,能够对一切的世间的种种的内容、种种的境界不再贪著,把这个希望把它灭除掉;当把这个希望之食灭掉之后,就把意思食也断了。
  除了这之外,还要把识食也要把它断除掉。也就是说,声闻人他对于六识的种种的境界,对六识的能知的境界,要完全把它舍弃,不再想要获得这一世的、不再受用这一世的六根六尘六识的境界,乃至对于未来世的六根也不再喜爱。所以说,他对于自己的色身乃至六根的损坏,他都不再爱惜;因为他认为说,六根的存在就是诸苦的所依,所以要把六根把它灭除掉,对于六根自我的贪爱,要完全把它灭除掉;因为灭除掉之后,让自己未来世不再有五阴十八界的出生,这样子就能够把自己完全灭尽。所以对自己现前的六根六尘六识完全没有贪爱,乃至对于六识的境界,产生厌恶,愿意舍弃;这样子就能够把识食把它断除掉,就不再增长识食的势力,让未来世不再受后有。
  所以说,佛教对于这四种食——一切众生存在所依的这四种食,佛教是要把它灭除的,因为灭除这四种食,才能够获得解脱。而这四种食跟我们的生活的内容息息相关,因为这个饮食段食,跟我们的六尘的触的食,还有对于生活未来世的希望的意思食,乃至对于六识的贪著,都是我们在三界里面轮回生死的关键。而我们要获得解脱,特别是要获得声闻的解脱,就是要从这四种食的降低,对它的贪著的降低,认识它的内容之后,这个内容一一把它降低,然后把它断除,这样就可以获得解脱。而这个就是佛教徒对于饮食所应该具有的观念。
  谢谢各位今天的收看!
  阿弥陀佛!
(原标题:第126集 什么是佛教的饮食观? 正礼老师主讲)
 

本文标题: 第126集 什么是佛教的饮食观? 正礼老师主讲

本文链接: http://www.4fo.cn/mp3/1/455.html (转载时请保留)

 
[ 佛法mp3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佛医网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网站、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学习。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第126集 什么是佛教的饮食观? 正礼老师主讲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内容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佛医网",获得佛法精华好文,佛教正法资料!
 

 

 
推荐佛法mp3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