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集 无色四天

分享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9-12  浏览次数:1450
正龄老师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欢迎收看“三乘菩提之法与次法”节目。今天我们要谈的子题是 “无色四天”,所要谈的是无色界四天相关的观念。
“三乘菩提之法与次法”主要是讲:要证得三乘之任何一乘,都必须要修学应有的次法,才能在次法具足时,得到法的实证。因此说要实证法之前,必须先完成次法;次法有哪些呢?次法的范围很广,举凡与证法有关所应修学的,能帮助主法成就的事相上的或理上的修习,都叫作次法;甚至在整个佛道修行中,下位的修习完成,也可以说是上位的次法。
譬如说,正觉同修会最基本的要求是断我见证初果而破参明心。而断我见证初果须要具足的条件,就是在证大乘佛菩提法之前应修的次法,必须对五阴、十八界等法的虚妄性透过正知见的熏习、思惟与观察,心心无间毫无犹豫地确认,五阴十八界虚假不真,这样才能证得断我见这个法;断我见之后又证如来藏,有这样的历程就不会对所证如来藏有所疑。因为能够断我见的人,绝对不会否定“识阴我虚假,受、想、行阴不真”的真实理。
除了有正知见之外,还须有基本的定力,也就是必须能在一切时都有能力带着清净的念,而不是妄念纷飞或无所缘念,这是透过 平实导师自己亲身实践过的无相拜佛功夫的锻炼而有的,在行住坐卧当中都可以有忆佛念,有如此动中定,才能透过正知见而对五阴十八界作较深入的思惟与观察,而可以确认五阴十八界确实虚妄不真。同时还须要有证法应有的福德,一般都是以六度的布施、持戒、修忍、修定及对于这些法精进实行为主。而这些都是外表看得到的有作为的福德,还有一个福德是外表的作为看不到的,那就是 平实导师非常强调的除性障——修除五盖,这是属于心地上的福德,这不是表面上看得到的福德的实行,却是可以快速增长福德的一部分,同时也以此来调伏我们的习性,让我们的心更调柔,更容易接受佛法而不怀疑、不畏惧,更不会诽谤。
这些次法的实修,不但在完成我们证法应有的资粮,也是在为我们证法——破参明心后——能安忍,能不疑、不惧而作的基础建设。就如同建筑一栋五十三层楼高的大楼,除了第五十三层楼外,还有地面上的五十二层楼,同时还有地下的基础建设必须完成,这样才能让这栋楼稳固不摇,不论大地震或强风都无法撼动。但是除了大楼外,还要有周围的一些建设,这些建设是在美化、庄严大楼的;也就是要成就佛道,必须要有很多各位阶的弟子一样,这是以利益众生的方式来成就弟子们的道业,也以这个福德与智慧来庄严佛国土。因此,次法是最后成就佛道五十三个位阶的基石,没有基础,表面多么炫丽、耀眼,都只像空中楼阁不堪检验。当然在前面五十二层楼建构中——也就是五十二位阶的修行中,都同样有相应的烦恼:一念无明或者无始无明等习气烦恼及所知障烦恼必须去修除。
接着进入今天的主题:无色界四天。“无色界”顾名思义,这里的有情是没有色身的,因此他们五蕴不具足,没有色蕴,只有识蕴以及受蕴、想蕴与行蕴,纯粹是精神状态的存在。故经中说:【无色有者,有四种天,谓空无边处天、识无边处天、无所有处天、非想非非想处天;此等诸天,名无色有。如是三有,得名为有。】(《佛说决定义经》)无色界有情名色五阴中,只有名、没有色,虽然没有色,还是有“有”,但不像欲界的“欲有”与色界的“色有”,是有名、也有色。四空天分别是:空无边处天、识无边处天、无所有处天以及非想非非想处天。四空天在三界中的层次,在于色界天以上,从欲界、色界及无色界的层次来看,无色界的有情是烦恼最微细、最淡薄的,他们已经可以把对色身我的执著断除掉了,但是对于能知的意识心却还无法舍弃,只能把心缘于无边虚空,或缘于意识心自己,或者以无所缘的作意而纯粹靠定力存在,甚至不返观、不觉察自己的存在;这些状况,其实都还是意识所了知、所安住的境界,只是无色界的有情不知道“能知就是妄心”,误以为这样就是得解脱了。既然属于三界之一,当然就还在三界内,不会因为他们没有色身,就可以说是出离三界了,因此还在生死流转、生死轮回中。即使无色界天人的寿命都是以劫来算的,如空无边处天的天人最长寿命可以长达二万大劫,识无边处天为四万大劫,无所有处天为六万大劫,乃至非想非非想处天为八万大劫,还是有生有灭,并不是可以真实安乐之处。
由于无色界天是纯粹的精神状态,而且几乎是处于没有妄念的境界中,他们没有色身,不能行布施,也不会持戒、犯戒,对于忍辱这件事也无所谓修行,同样的也不会作任何法义的思惟,也不能够修学佛法,不论天寿几万大劫,时间过得非常快,甚至几个念就在四空天中出生、死亡了;因此这个境界,对于实修佛法的人来说,并不是应该滞留的境界,不是上求下化的佛弟子们应该欣求、安住的往生处。会往生四空天是由于在人间证得四空定,误以为四空定的境界就是无余涅槃,于是就以证得涅槃得解脱之想,舍寿后就往生到四空天。那么什么叫作空无边处定?这是说有人证得第四禅后,在第四禅的定境中,观察第四禅的境界虽然已经非常清净,但是还有色身存在;有色身就是生灭法,最后不免坏灭。虽然这类人的认知是正确的,但是因为未断三缚结——也就是我见、疑见、戒禁取见,就会想要舍弃四禅天身,单单留下微细意识觉知心,由于有这个作意,就进入虚空境界中安住;由于虚空境界无边广大,而在这定境中的微细意识,是会觉知虚空无边广大,所以叫作空无边处。
在空无边处安住久了之后,就会发觉空无边处定缘于无边空间,会使微细意识渐渐扩散而不利于定心的持续,于是放弃空无边处定境,不缘于空无边处而舍弃任何所缘,改缘意识自心而安住,这样就成为“识无边处定”。但是三世意识自心的种子无量无边,依意识的种子而住时,由于所缘的意识种子无量无边,意识也跟着所缘的无量无边种子而扩散,导致定心也难保长久;在观察到这样的过患后,于是就舍弃识无边处,以一切都无所缘的作意来修习,就成为“无所有处定”。如果是有智慧的人,将会发觉在无所有处定中住久了之后,一切都无所缘,仍然有意识觉知心存在,依旧是三界有,于是作意将意识的知舍弃,接着就将意识转入无想——也就是无知的境界中,误以为意识已经断除而不存在了,于是就住在这种无想(也就是无知)的定境中,自以为已经进入无余涅槃的境界中,其实只是三界最微细意识存在的非想非非想定。在《阿含经》中 佛说“想亦是知”;有想就是有知,因此这个无想是意识的无想、无知,并不是如来藏对六尘境的不了知。
为什么叫作非想非非想?在非想非非想定中意识还存在着,所以不论是在人间证得非想非非想定,或者往生到非想非非想天,都不是涅槃,只是这时候的意识很微细,而且不返观自己是否继续存在,所以叫作非想;这时只是停止了意识心的证自证分,意识心不再返观自己是否还存在,意识并不是不存在;但是既然意识还存在,表示意识还是缘于定境法尘,意识缘于定境法尘就表示意识还有知,有知就是想,但是意识这个知是三界中最微细的知,似有若无,因此叫作非非想、非非知;如此,有微细的知,但不返观这个现象,合起来就叫作非想非非想。因此出定后就会误认为在那个定境中自己是不存在的,而认为那就是无我的境界。其实那还是三界中的境界,还是意识相应的境界,还是意识存在的境界。由于意识在非想非非想定中不了知自己是否存在,也不了知这个境界,所以 佛说非想非非想定是三界中识所入的两个境界之一,而不说是识所住的境界。
为什么可以往生无色界?要如何修行才能生到四空天呢?这就得从欲界人间说起。经中说持五戒保人身,加修十善可以生天,这是指生欲界天;而如果又修学禅定,证得初禅以上的境界,又有愿心想要往生到色界天,那么就可以依着所证禅定的高低,舍寿后往生到初禅天乃至于四禅天;如果进而可以将对色身的贪爱断除了,就可以往生到无色界天。因此生天的条件之一是修除烦恼,生色界天是舍弃对欲界法的贪爱,尤其是粗重的男女欲的贪爱;生无色界天则是舍弃对色身色法的贪爱,烦恼伏除得越彻底,就越可以不受三界法的系缚,不会被绑在欲界或色界中,以及无色界中。
平实导师曾经说过修定的最好法门是修除烦恼,使我们可以依于如来藏的体性安住,这是因为有烦恼就会有妄想,烦恼消除掉之后,心就不会躁动,自然不容易有妄想现起,就可以让心安住下来,当然就不需要借助于各种修定的法门了。譬如心爱攀缘的人,就用“数息观”来使心的攀缘性减低下来,让心慢慢习惯于观察息出、息入,而不再妄想不断。当然也有人是以“界差别观”来思惟一切法都是由六界所成,其实本质没有差异,对一切法就不会再深爱不舍,烦恼自然就会减少了。还有“慈心观”可以对治爱起瞋的烦恼;或者用“不净观”,观察色身中有生脏、熟脏种种不净,再美、再英俊的人,也只不过是一层皮裹着一堆臭烂物的移动物而已,这可以除去对自我及他人形貌的贪爱,尤其贪爱男女色的烦恼。也有“因缘观”,观察一切法生灭无常,没有一法是永恒不变的,这可以增进对因果的了知,减低对世间法的执著性;因为世间一切法都是生灭变异的法,连自己都是入胎识借众缘和合而有,三界中还有什么是真实的呢?如此思惟观察下来,贪爱三界法的烦恼自然会止息下来,心就可以定下来了。也有以“念佛观”来锻炼,让心可以减少散动,而能够专心于念佛之一念,正觉同修会的无相念佛就是属于念佛观的一种,但是无相念佛强调的是“动中定”,透过缓慢拜佛同时心中忆念着佛菩萨锻炼定力,较一般念佛更为殊胜。
再说无色界天人,虽然已伏除欲界人间的财色名食睡,也证得四禅境界,由于不了知意识觉知心也是虚妄的心,因此只能降伏对色界天身的贪爱,而保留着觉知禅定境界的意识心不灭,以为这样就是涅槃的境界,其实是落在识阴中,被识阴的了知性及无知给骗了。即使是三界最微细的意识存在的非想非非想天,依然有意识的了知性存在,只是不返观自己而不知道自己存在,其实还是有知。
另外,禅定是次第修证的,不是可以越级而证的,世尊在出家前跟随诸外道从初禅修到三界顶的非非想定,就是很好的示现。而禅定的境界是上地境界胜于下地境界,如二禅的境界胜于初禅,三禅又胜于二禅,以此类推,非想非非想定的境界胜过无所有处定以下诸定。这就是《优婆塞戒经》卷7中 佛所说:【从初乃至非想非非想处,上地胜下,次第如是。】所以禅定境界越往上越殊胜,这由 世尊出家前的禅定修证就可以证明。因此,如果有人说他们是先修四禅,再修初禅、二禅,就可以知道那是没有实证的人所说的。
然而,实际上四空天是不懂意识虚妄的人所证而往生的处所。因为断我见的人,不论是定性二乘圣者或者大乘行者,都没有人会想要往生到无色界诸天。因为二乘修行者,他们如果断我见又有四禅的证境的话,可以不必修四空定就直接证灭尽定,未来舍寿时可以直接舍弃五阴十八界诸法,不再受生。而大乘菩萨目的在成就无上正等正觉,在三地心时修证禅定、成就三地满心的现观,就可以进入四地,继续往上升进;因此,如果往生到无色界天,寿命超长,那对菩萨而言,是在障碍佛道的修行。
譬如,在佛世时很有名的外道郁头蓝弗,他是 世尊跟随外道修学禅定的最后一位师父,他就认为非想非非想天的境界就是无余涅槃,一心想着要证得非非想定,甚至不惜因此而发下恶愿,将来要杀害干扰他修定的河中鱼类以及山中的鸟类。最后,虽然确实让他证得非想非非想定,当世舍寿后也因为这个定福及希愿而往生到非想非非想天;但是未来在非想非非想天寿终之后呢,将依他所发恶愿,堕生为飞狸来杀害鱼类;后后世又会因为他杀害这么多鱼类,又更下堕至地狱受长劫的不可爱果报。
从郁头蓝弗的故事中,我们可以清楚知道:一、无色界不是三界外的无余涅槃境界,虽然证得禅定的福德很大,可以让人往生色界天乃至无色界天,但这是在虚耗福德,在无色界天寿再长,总有下堕的一天,这时候由于在天界长时间耗用福报,已经没有多少福德可以支持他出生在人间,除非他还有其他大的福德可以成为人,否则若像郁头蓝弗那样,更悲惨,只能下堕三恶道。二、外道证得禅定,通常因为知见错误,误以为禅定境界就是无余涅槃,就如 平实导师在《涅槃》书中说的所谓的外道五现涅槃、外道四空处涅槃,都是以禅定的证得当作证得涅槃,以三界境界当作是无余涅槃境界,会因此以为自己已证得无余涅槃、已得解脱,而有未证言证、未得谓得的情事产生,其实并没有得解脱。而他们也会因此不再进求真实的无余涅槃境界,导致天寿享尽后,继续在三界中轮回,不知何时才能出离。
会有这样的结果,是因为他们并不是由断我见的缘故而断除我执烦恼,而证得禅定,是以所谓石头压草的方式压制住三界烦恼,加上没有正知见,所以不能了知禅定的修证只是助益三乘菩提的次法工具,并不是三乘菩提的证法。因此修学佛法,首先应弄清楚什么是我们应证得的法,什么是我们应该具足的次法;次法是证法的基础,是证法的资粮,没有基础、资粮,无法盖起五十三层的大楼,也没有足够的资粮让我们完成法的实证。
平实导师一再告诫我们:禅定只是助道的工具,在适当的时机修证禅定,这是解脱道行者想要解脱三界生死所应修证的,乃至菩萨为成就诸地现观也应修习基本禅定。但禅定不是解脱道所要证的法,也不是佛菩提道所证的法,如果没有弄清楚,就会如同郁头蓝弗一样,让自己陷于无量世不能脱离三恶道的果报,别说成就佛道,连二乘解脱都不可得。
各位菩萨!佛法的修证,每一个位阶在实证前所应当有的次法应先具足圆满,然后求实证。而实证后往上一个位阶继续进发时,同样也有相应的次法,也应该去修学;当那些相应的次法修学圆满时,这个位阶自然水到渠成就成就了,而可以再进入上面另一个位阶。所以各个阶位的实证,都有相应的次法应修行圆满,解脱道及佛菩提道都如此。
时间的关系,说明到这里。感谢您的收看!
敬祝各位菩萨:色身康泰、一切无碍、福慧增长、早证菩提!
阿弥陀佛!
 
标签: 佛法mp3

本文标题: 第111集 无色四天

本文链接: http://www.4fo.cn/mp3/1/2663.html (转载时请保留)

 
[ 佛法mp3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佛医网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网站、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学习。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第111集 无色四天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内容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佛医网",获得佛法精华好文,佛教正法资料!
 

 

 
推荐佛法mp3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