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墩老师
欢迎收看由佛教正觉同修会为各位准备的电视弘法节目《三乘菩提之胜鬘经讲记》系列佛法讲座。今天要继续为大家解说《胜鬘经讲记》的最后一章〈胜鬘章〉的内容。
我们在先前的单元之中,已经学习胜鬘夫人从法上演说了许多深妙的义理,最后还是要再回到胜鬘夫人身上来,因为 释迦如来是这部经的法主,而她是这部经的经主——她是这部经的缘起:由她开始,最后还是要由她来结束。
胜鬘夫人是女众,可是谁能像她这样子师子吼?所以一切女人都不应当自轻,因为开悟佛法、证如来藏不会是只有男人才能证,证如来藏跟男人、女人身分无关,当然更与出家、在家身分无关;只要你是人,有菩萨性、福德够,就可以证,不该因为自己是女人、在家,就妄自菲薄说自己不可能证得。胜鬘夫人能对这个非常深妙的法,具有种种方便来守护、来降伏种种非法之说,并且能把握其中的分寸。应当知道:其实胜鬘夫人在往劫以来已经亲近过百千亿佛了,这样世世转生修行到今天,才能够说出这样的深妙义理来。
这一部经成就了无量无边的功德,这个功德不是一切声闻、缘觉所能知道的,所以一切不回心的声闻、缘觉等圣人,都不能够观察知见,何况能够究竟呢?这部经是非常大的功德所聚集而成就的,受持这部经将有广大的利益,但又应当如何受持呢?这便成为学习这部经典的最重要的事。
我们来看看 如来是如何以十五种的经名,代表这部《胜鬘经》所说的应受持的法。佛陀于是开示说:“这部《胜鬘经》是赞叹如来真实第一义的功德,应当如是受持,所以这部经也可以称为《叹如来真实第一义功德经》。”意思是说,这部经是在赞叹 如来所证的功德,就像是这部经一开始的时候,胜鬘夫人向 释迦如来赞叹 佛的无比功德。这个功德有两个部分:一是真实功德,二是第一义功德。强调真实功德的用意,是在表显“一般人错会佛法为一切法缘起性空,不知应该求证法界实相”;第一义功德则是在表显“二乘圣人所证的菩提并非究竟”。而这部经主要是在赞叹 如来有这两种功德,所以应当如是受持。
胜鬘夫人为何不说 佛的功德是解脱功德呢?不说是缘起功德而说是真实功德?这道理是说 佛所证的是真实法——实相法,而不是只证得虚相法,所以才叫作实功德。实就表示有某一法真实不虚,不是蕴处界等诸法是所生之法,是无常、苦、空的虚妄之法;也不是蕴处界等诸法缘起性空灭尽之后的无法,而是确确实实存在的真实法,所以这个功德叫作“实功德”。这个真实功德是因为法界实相而有,这个法界实相就是一切有情皆有的第八识如来藏,也因为世间一切万法都由此如来藏出生,如来藏是诸法之根源,所以又称为法身。菩萨因为亲证无余涅槃中的本际,根据这个本际心而渐次修证佛道,最后终于能成就佛道,究竟圆满成就如来一切功德,所以说菩萨所证的法是真实功德法、是第一义谛功德。二乘菩提的功德不是真实功德,因为二乘菩提法称为世俗谛,是世俗法中的真谛——缘起性空,这缘起性空只是蕴处界的现象,并不是实法;也因为不证第一义,因此不能证得生命的本际,更不能圆满一切法,不能成佛,所以说它是不究竟的。
因为解脱道的真实理,是依世俗法蕴处界的缘起性空来观察,而观察出来世俗法的蕴处界都是缘起有生之法;既然是缘起而有生,生则必有灭;有生必有灭的缘故,暂有而无常、无我,就是蕴处界的真实理。蕴处界的诸法无有一法可以常住,阿罗汉们舍报之后入无余涅槃时,灭尽蕴处界五蕴、十二处、十八界法,不再留存任何一法,成就二乘菩提亲证无余涅槃的功德。可是证无余涅槃而灭尽蕴处界之后,不再有任何一法存在,所指的是世间有为法不复存在,并非说涅槃是断灭法、是空无。因为涅槃之中只是灭去了一切世间有,但仍然有实际、有本际独存不灭,而这个实际、本际的第八识并不属于会有生灭的蕴处界法,这才是常住法;这个涅槃中的常住法才是实相,是真实存在而常住不灭的法性,所以不是虚相法;但是这个实相法却不是阿罗汉所能证知,只有菩萨追随诸佛才能够证知,阿罗汉只能证知蕴处界的缘起性空而不能证得常住不变的实相,所以说解脱道是虚相法而不是实相法。二乘圣人入无余涅槃以后,剩下的就是真实不坏的第八识本际,因此说涅槃是真实法、常住法,不是虚妄法,不是断灭空。但是涅槃其实是无法、是施设之法,因为涅槃这个法只是依第八识本际不再出生蕴处界的情况,而施设那个境界叫作无余涅槃,但无余涅槃中其实就是第八识独住的境界;所以涅槃只是名词,用来表示第八识自住的状况。
另一方面关于如来的三身,胜鬘夫人赞叹如来功德是色无尽,如来同样也是因为这个常住的实相法证得般若以及一切种智的智慧,因而有解脱色,于色不复乐;因此如来可以有胜妙不坏的常住色身,加上如来的悲愿,也因此如来的虚空妙色永无穷尽的示现于三界中。既然如来是色无尽,所以如来的胜妙智慧也不断示现在三界中,智慧同样也是无尽。释迦佛应身示现灭度以后,并不是灰飞烟灭而成为空无,还有从法身不断地出生应身,示现八相成道于他方世界成佛;同时,如来的化身也是不断为有缘众生随时需要而化现。本来寿命极长至七百无量数劫的庄严报身,由于佛地的无比功德,久劫不断地广大利益有情,事实上寿命更是无穷无尽;至于法身,本来就是不生不灭的常住法,也是自性佛,因此胜鬘夫人更是特别以“敬礼过称量,敬礼无譬类,敬礼无边法,敬礼难思议。”(《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来赞叹。因为真实法如来藏,是非意识境界,是离心意识的,所以说这个真实法如来藏是“过称量、无譬类、无边、难思议”。
以断烦恼、断除障碍、解脱生死来看 如来的功德,胜鬘夫人赞叹 如来已经降伏自心种种过失与罪恶,并且色身也没有任何过失,总摄为色身与心配合共同显现出来的一念无明住地的四种烦恼——心过恶及身过恶等四类烦恼,释迦如来的证境已经到了一切有情都难加以降伏的地步了,所以胜鬘夫人敬礼法王 如来。并且 如来不但对解脱道的修行者的尔焰,也就是外我所的贪爱、我见的存在,以及对于自我及内我所的执著等等的所有烦恼能一切皆知;并且对菩萨要断的尔焰(过恒河沙数修道所断的上烦恼)也都是一切皆知,因此胜鬘夫人赞叹 如来是智慧身自在。这是说明 如来不但圆满具足解脱的智慧,断除了烦恼障、断除分段生死,同时也圆满具足了实相般若的智慧,断除了所知障、断除了二乘人不知不证的变易生死。
除了胜鬘夫人以上种种面向来赞叹 如来真实功德之外,另外我们在经中也学习到一点:胜鬘夫人是因为赞叹 如来的真实功德,以这个善根的增益,将会在无量阿僧祇劫中成为诸天天人中的自在王;而且一切生处,常常可以看见佛,每一世遇见佛时,都会像所赞叹而没有差别。不但如此,如来因此授记胜鬘夫人再继续供养无量阿僧祇佛,在供养过两大阿僧祇劫之后成佛,可见赞叹 如来真实功德的殊胜。这也让我们联想到 普贤菩萨十大愿王之中所说的“礼敬诸佛”以及“称赞如来”,正是一切菩萨所应行之事。
经由胜鬘夫人赞叹 如来的种种功德,所以应当如是受持。要以实相法如来藏以及如来所证真实功德作为受持的依止及标的;绝非以误解的二乘法,将缘起性空独立于实相法而说能证解脱;更不能把缘起性空当作是佛法的全部,或者将解脱断我见、我执的四圣谛、八正道当作是成佛的修行内容,甚至将阿罗汉当作是也和 如来一样的功德。若真有愚痴之人如此,那便是善根浅薄之人,这样的人不能赞叹如来真实功德,成就佛道也就遥遥无期。
其次,如来开示说这部《胜鬘经》的第二个经名是叫作《不思议大受经》。因为真实法是常住法,而常住法又异于外道的神我、梵我,也异于二乘法所说的缘起性空,所以说:“对这个法证悟而且能够安忍所以生起了智慧,对于这种无所得空而不是断灭的真实境界生起了智慧,这样安住下来,正受如是智慧境界、解脱境界,就叫作《不思议大受经》,应当如是受持。”这是呼应在经中内容的第二章〈十受章〉,当胜鬘夫人听到了 佛为她授记以后,她以恭敬的心,自动自发地接受这十种大愿的戒法。这是主动而受,并不是他人施设戒相之后,她再衡量斟酌能不能受。因为这是证悟实相法的菩萨能安住正受真实境界,因而生起智慧而心得决定,内心自然愿意持受,相应于所证智慧境界的清净、广大、无我的菩萨戒行。所以这十种受是一种菩萨发自内心的大愿,所以就称为十大受,而且是主动而受;这只有久学菩萨才能作到,所以说这是不思议大受,新学菩萨是没有办法主动发起这种大心的。而且这个持受的戒是从发愿的今日此时乃至菩提(也就是成佛),一直都是不间断地持受。
这十大受的内容,相关于菩萨的戒,所以仍然是菩萨三聚净戒所函盖的,不外于菩萨所受的三聚净戒——摄律仪戒、摄有情戒、摄善法戒。这十大受的内容,首先前五个受的全部都属于摄律仪戒,不过它不属于身口的律仪,而是心地的律仪。这五个戒可以摄归于一法,就叫作“摄心为戒”,仍然是以摄心为戒来统摄这五个正受,因此都属于心地戒。这五个戒是:
这五大正受,这充分显示了登地菩萨的心态与心量,也唯有如此才有资格登地。其次,有四个戒是属于摄受有情的戒律:
接下来十大受的第十个愿戒,是属于摄善法的大愿——“摄受正法终不忘失”。接着胜鬘夫人把这个道理加以说明,为什么说她从发愿这时开始一直到成佛之时,摄受正法的愿不会忘失?她说:“假使忘失了正法就会忘失了大乘,忘失了大乘就会忘失了波罗蜜;忘失了波罗蜜的人,就一定不爱乐大乘。”这就点出了一个道理来了:假使你这一世听闻三乘菩提时,独独爱乐大乘菩提,都不爱乐二乘菩提,不想一心求取无余涅槃,那就表示你没有忘失波罗蜜;没有忘失波罗蜜,就没有忘失摄受正法。
不但如此,胜鬘夫人又解释说:“假使菩萨不能决定于大乘法”,也就是说,菩萨若对于二乘法或者外道法仍然有所爱乐,“他就不能获得摄受正法的欲”,不能够成就善法欲。一个爱乐二乘解脱道的人,你想要让他发起这个愿,那是不可能的,因为他对这种摄受正法的愿没有一丝一毫的喜悦,所以他就没有摄受波罗蜜、摄受大乘的愿望,不会对大乘法有所爱乐。因此,即使你每天去他家中为他说明大乘法是如何的胜妙,他终究不能够随你所说而爱乐进入大乘法中,所以那种人永远都不能够堪任超越凡夫地的境界。
胜鬘夫人说她自己因为看见这样的人有无量大过失的缘故,又因为看见未来无量劫中摄受正法的大菩萨们都有无量福利的缘故,所以她自己主动地发起“摄受正法而不忘失”的大愿正受。这意思是说,所有的愿,把前面的九个大愿摄归到最后这个愿来,这就是“摄受善法愿”——发起摄受这个世间最广大深远、最胜妙善法的愿。“摄受善法终不忘失”,一定可以使人超越凡夫地,并且远离不肯摄受正法者的无量大过;未来无量世中,世世都将会是证悟的菩萨摩诃萨,因此可以速成佛道,福利无量无边,因此大众都应该要受这个大受。
由于时间的关系,这一集的解说到此。
阿弥陀佛!
欢迎收看由佛教正觉同修会为各位准备的电视弘法节目《三乘菩提之胜鬘经讲记》系列佛法讲座。今天要继续为大家解说《胜鬘经讲记》的最后一章〈胜鬘章〉的内容。
我们在先前的单元之中,已经学习胜鬘夫人从法上演说了许多深妙的义理,最后还是要再回到胜鬘夫人身上来,因为 释迦如来是这部经的法主,而她是这部经的经主——她是这部经的缘起:由她开始,最后还是要由她来结束。
胜鬘夫人是女众,可是谁能像她这样子师子吼?所以一切女人都不应当自轻,因为开悟佛法、证如来藏不会是只有男人才能证,证如来藏跟男人、女人身分无关,当然更与出家、在家身分无关;只要你是人,有菩萨性、福德够,就可以证,不该因为自己是女人、在家,就妄自菲薄说自己不可能证得。胜鬘夫人能对这个非常深妙的法,具有种种方便来守护、来降伏种种非法之说,并且能把握其中的分寸。应当知道:其实胜鬘夫人在往劫以来已经亲近过百千亿佛了,这样世世转生修行到今天,才能够说出这样的深妙义理来。
这一部经成就了无量无边的功德,这个功德不是一切声闻、缘觉所能知道的,所以一切不回心的声闻、缘觉等圣人,都不能够观察知见,何况能够究竟呢?这部经是非常大的功德所聚集而成就的,受持这部经将有广大的利益,但又应当如何受持呢?这便成为学习这部经典的最重要的事。
我们来看看 如来是如何以十五种的经名,代表这部《胜鬘经》所说的应受持的法。佛陀于是开示说:“这部《胜鬘经》是赞叹如来真实第一义的功德,应当如是受持,所以这部经也可以称为《叹如来真实第一义功德经》。”意思是说,这部经是在赞叹 如来所证的功德,就像是这部经一开始的时候,胜鬘夫人向 释迦如来赞叹 佛的无比功德。这个功德有两个部分:一是真实功德,二是第一义功德。强调真实功德的用意,是在表显“一般人错会佛法为一切法缘起性空,不知应该求证法界实相”;第一义功德则是在表显“二乘圣人所证的菩提并非究竟”。而这部经主要是在赞叹 如来有这两种功德,所以应当如是受持。
胜鬘夫人为何不说 佛的功德是解脱功德呢?不说是缘起功德而说是真实功德?这道理是说 佛所证的是真实法——实相法,而不是只证得虚相法,所以才叫作实功德。实就表示有某一法真实不虚,不是蕴处界等诸法是所生之法,是无常、苦、空的虚妄之法;也不是蕴处界等诸法缘起性空灭尽之后的无法,而是确确实实存在的真实法,所以这个功德叫作“实功德”。这个真实功德是因为法界实相而有,这个法界实相就是一切有情皆有的第八识如来藏,也因为世间一切万法都由此如来藏出生,如来藏是诸法之根源,所以又称为法身。菩萨因为亲证无余涅槃中的本际,根据这个本际心而渐次修证佛道,最后终于能成就佛道,究竟圆满成就如来一切功德,所以说菩萨所证的法是真实功德法、是第一义谛功德。二乘菩提的功德不是真实功德,因为二乘菩提法称为世俗谛,是世俗法中的真谛——缘起性空,这缘起性空只是蕴处界的现象,并不是实法;也因为不证第一义,因此不能证得生命的本际,更不能圆满一切法,不能成佛,所以说它是不究竟的。
因为解脱道的真实理,是依世俗法蕴处界的缘起性空来观察,而观察出来世俗法的蕴处界都是缘起有生之法;既然是缘起而有生,生则必有灭;有生必有灭的缘故,暂有而无常、无我,就是蕴处界的真实理。蕴处界的诸法无有一法可以常住,阿罗汉们舍报之后入无余涅槃时,灭尽蕴处界五蕴、十二处、十八界法,不再留存任何一法,成就二乘菩提亲证无余涅槃的功德。可是证无余涅槃而灭尽蕴处界之后,不再有任何一法存在,所指的是世间有为法不复存在,并非说涅槃是断灭法、是空无。因为涅槃之中只是灭去了一切世间有,但仍然有实际、有本际独存不灭,而这个实际、本际的第八识并不属于会有生灭的蕴处界法,这才是常住法;这个涅槃中的常住法才是实相,是真实存在而常住不灭的法性,所以不是虚相法;但是这个实相法却不是阿罗汉所能证知,只有菩萨追随诸佛才能够证知,阿罗汉只能证知蕴处界的缘起性空而不能证得常住不变的实相,所以说解脱道是虚相法而不是实相法。二乘圣人入无余涅槃以后,剩下的就是真实不坏的第八识本际,因此说涅槃是真实法、常住法,不是虚妄法,不是断灭空。但是涅槃其实是无法、是施设之法,因为涅槃这个法只是依第八识本际不再出生蕴处界的情况,而施设那个境界叫作无余涅槃,但无余涅槃中其实就是第八识独住的境界;所以涅槃只是名词,用来表示第八识自住的状况。
另一方面关于如来的三身,胜鬘夫人赞叹如来功德是色无尽,如来同样也是因为这个常住的实相法证得般若以及一切种智的智慧,因而有解脱色,于色不复乐;因此如来可以有胜妙不坏的常住色身,加上如来的悲愿,也因此如来的虚空妙色永无穷尽的示现于三界中。既然如来是色无尽,所以如来的胜妙智慧也不断示现在三界中,智慧同样也是无尽。释迦佛应身示现灭度以后,并不是灰飞烟灭而成为空无,还有从法身不断地出生应身,示现八相成道于他方世界成佛;同时,如来的化身也是不断为有缘众生随时需要而化现。本来寿命极长至七百无量数劫的庄严报身,由于佛地的无比功德,久劫不断地广大利益有情,事实上寿命更是无穷无尽;至于法身,本来就是不生不灭的常住法,也是自性佛,因此胜鬘夫人更是特别以“敬礼过称量,敬礼无譬类,敬礼无边法,敬礼难思议。”(《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来赞叹。因为真实法如来藏,是非意识境界,是离心意识的,所以说这个真实法如来藏是“过称量、无譬类、无边、难思议”。
以断烦恼、断除障碍、解脱生死来看 如来的功德,胜鬘夫人赞叹 如来已经降伏自心种种过失与罪恶,并且色身也没有任何过失,总摄为色身与心配合共同显现出来的一念无明住地的四种烦恼——心过恶及身过恶等四类烦恼,释迦如来的证境已经到了一切有情都难加以降伏的地步了,所以胜鬘夫人敬礼法王 如来。并且 如来不但对解脱道的修行者的尔焰,也就是外我所的贪爱、我见的存在,以及对于自我及内我所的执著等等的所有烦恼能一切皆知;并且对菩萨要断的尔焰(过恒河沙数修道所断的上烦恼)也都是一切皆知,因此胜鬘夫人赞叹 如来是智慧身自在。这是说明 如来不但圆满具足解脱的智慧,断除了烦恼障、断除分段生死,同时也圆满具足了实相般若的智慧,断除了所知障、断除了二乘人不知不证的变易生死。
除了胜鬘夫人以上种种面向来赞叹 如来真实功德之外,另外我们在经中也学习到一点:胜鬘夫人是因为赞叹 如来的真实功德,以这个善根的增益,将会在无量阿僧祇劫中成为诸天天人中的自在王;而且一切生处,常常可以看见佛,每一世遇见佛时,都会像所赞叹而没有差别。不但如此,如来因此授记胜鬘夫人再继续供养无量阿僧祇佛,在供养过两大阿僧祇劫之后成佛,可见赞叹 如来真实功德的殊胜。这也让我们联想到 普贤菩萨十大愿王之中所说的“礼敬诸佛”以及“称赞如来”,正是一切菩萨所应行之事。
经由胜鬘夫人赞叹 如来的种种功德,所以应当如是受持。要以实相法如来藏以及如来所证真实功德作为受持的依止及标的;绝非以误解的二乘法,将缘起性空独立于实相法而说能证解脱;更不能把缘起性空当作是佛法的全部,或者将解脱断我见、我执的四圣谛、八正道当作是成佛的修行内容,甚至将阿罗汉当作是也和 如来一样的功德。若真有愚痴之人如此,那便是善根浅薄之人,这样的人不能赞叹如来真实功德,成就佛道也就遥遥无期。
其次,如来开示说这部《胜鬘经》的第二个经名是叫作《不思议大受经》。因为真实法是常住法,而常住法又异于外道的神我、梵我,也异于二乘法所说的缘起性空,所以说:“对这个法证悟而且能够安忍所以生起了智慧,对于这种无所得空而不是断灭的真实境界生起了智慧,这样安住下来,正受如是智慧境界、解脱境界,就叫作《不思议大受经》,应当如是受持。”这是呼应在经中内容的第二章〈十受章〉,当胜鬘夫人听到了 佛为她授记以后,她以恭敬的心,自动自发地接受这十种大愿的戒法。这是主动而受,并不是他人施设戒相之后,她再衡量斟酌能不能受。因为这是证悟实相法的菩萨能安住正受真实境界,因而生起智慧而心得决定,内心自然愿意持受,相应于所证智慧境界的清净、广大、无我的菩萨戒行。所以这十种受是一种菩萨发自内心的大愿,所以就称为十大受,而且是主动而受;这只有久学菩萨才能作到,所以说这是不思议大受,新学菩萨是没有办法主动发起这种大心的。而且这个持受的戒是从发愿的今日此时乃至菩提(也就是成佛),一直都是不间断地持受。
这十大受的内容,相关于菩萨的戒,所以仍然是菩萨三聚净戒所函盖的,不外于菩萨所受的三聚净戒——摄律仪戒、摄有情戒、摄善法戒。这十大受的内容,首先前五个受的全部都属于摄律仪戒,不过它不属于身口的律仪,而是心地的律仪。这五个戒可以摄归于一法,就叫作“摄心为戒”,仍然是以摄心为戒来统摄这五个正受,因此都属于心地戒。这五个戒是:
于所受戒不起犯心。……于诸尊长不起慢心。……于诸众生不起恚心。……于他身色及外众具不起嫉心。……于内外法不起悭心。(《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
这五大正受,这充分显示了登地菩萨的心态与心量,也唯有如此才有资格登地。其次,有四个戒是属于摄受有情的戒律:
不自为己受畜财物;凡有所受,悉为成熟贫苦众生。……不自为己行四摄法;为一切众生故,以不爱染心、无厌足心、无罣碍心、摄受众生。……困苦众生,终不暂舍,必欲安隐;以义饶益令脱众苦,然后乃舍。……若见捕养众恶律仪及诸犯戒,终不弃舍;
接下来十大受的第十个愿戒,是属于摄善法的大愿——“摄受正法终不忘失”。接着胜鬘夫人把这个道理加以说明,为什么说她从发愿这时开始一直到成佛之时,摄受正法的愿不会忘失?她说:“假使忘失了正法就会忘失了大乘,忘失了大乘就会忘失了波罗蜜;忘失了波罗蜜的人,就一定不爱乐大乘。”这就点出了一个道理来了:假使你这一世听闻三乘菩提时,独独爱乐大乘菩提,都不爱乐二乘菩提,不想一心求取无余涅槃,那就表示你没有忘失波罗蜜;没有忘失波罗蜜,就没有忘失摄受正法。
不但如此,胜鬘夫人又解释说:“假使菩萨不能决定于大乘法”,也就是说,菩萨若对于二乘法或者外道法仍然有所爱乐,“他就不能获得摄受正法的欲”,不能够成就善法欲。一个爱乐二乘解脱道的人,你想要让他发起这个愿,那是不可能的,因为他对这种摄受正法的愿没有一丝一毫的喜悦,所以他就没有摄受波罗蜜、摄受大乘的愿望,不会对大乘法有所爱乐。因此,即使你每天去他家中为他说明大乘法是如何的胜妙,他终究不能够随你所说而爱乐进入大乘法中,所以那种人永远都不能够堪任超越凡夫地的境界。
胜鬘夫人说她自己因为看见这样的人有无量大过失的缘故,又因为看见未来无量劫中摄受正法的大菩萨们都有无量福利的缘故,所以她自己主动地发起“摄受正法而不忘失”的大愿正受。这意思是说,所有的愿,把前面的九个大愿摄归到最后这个愿来,这就是“摄受善法愿”——发起摄受这个世间最广大深远、最胜妙善法的愿。“摄受善法终不忘失”,一定可以使人超越凡夫地,并且远离不肯摄受正法者的无量大过;未来无量世中,世世都将会是证悟的菩萨摩诃萨,因此可以速成佛道,福利无量无边,因此大众都应该要受这个大受。
由于时间的关系,这一集的解说到此。
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