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钧老师
问候大家身体健康、精神愉快!
“三乘菩提之识蕴真义”,今天要和大家继续谈谈:“否定有阿赖耶识会怎么样?”第二集。
上一集之中提到,有人就主张:“大乘佛法之中,不是有‘转识成智’之说吗?而阿赖耶识也含摄在识蕴之中,所以也必须转变。”但这样一来,就会产生一个很严重的问题:“转变后的‘四智’到底是心体,还是心体所生的智慧呢?难道说 释迦牟尼佛示现成佛的时候,是不具足八个识的吗?”这样一想,各位就会知道,那样子的认知是一个严重的错误。“转识成智”不是“识被转变而不见了”,而是在参学佛法找到了第八识之后,证知色身非我,证知受、想、行、识非真实,所以转依阿赖耶识。开始转依以前,以及开始转依后的过程之中,这一些杂染、清净的种子,都从第八识阿赖耶识而来,而当身心逐渐清净,就使得第六识产生下品妙观察智,第七识产生下品平等性智;进而断除所应断的无明烦恼,分证解脱。此时二智仍旧不离开清净转依的六、七二识,而不是消除六、七二识,只剩下妙观察智与平等性智;一直到佛地而究竟清净,所以大圆镜智现前,乃至是成所作智也现前,因为此时的佛地无垢识,已经可以与五别境、善十一法相应了。因此,识是体、智是用,离体即不得其用,不应该说“转识成智之后,不再为识了”。
乃至是这一些执意要把阿赖耶识含摄在识蕴之中的人,又把《摄大乘论本》〈彼果智分第11〉中的一段话拿来作为“转识蕴依”的左证,然后就主张“阿赖耶识就是含摄在识蕴之中,所以阿赖耶识也要转变”。《摄大乘论本》卷下的那一段话如下:
其实,正是误会此中“转识蕴依”的真实义。不论是大乘之修道,或者是二乘的修道,从来都是从修正六、七识心行上面而来修道,从来不是在修正第八识心体上面来修道;因为第八识阿赖耶识的自性,于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中,其体性永远都是本来自性清净的,既真实、也如如,而永不改易其体性,不须行者去修行转变祂的体性;只有识蕴六识及识蕴所依的意根,才是善恶体性之所能增减者。
如来藏中既然蕴含着无量无边的宝藏,可是为什么从无始以来,凡夫众生们一直是无知无觉的呢?因为,无始以来贪著我、我所,具体而言就是一直贪爱着五欲,或者说是色声香味触,或者说是财色名食睡,而在其中有“我在受用五欲”的境界。佛法之中就说:凡夫众生们只能在“能取、所取”之中,相应着无边的烦恼,而说是一直没有办法断除一念无明;这个“没有办法断除一念无明”的状况,就使得众生见不到如来藏中蕴含的第一分清净宝藏。这时候因为藏识之中,含藏着有无量的烦恼业种;也就是说,是具有使众生继续轮回生死的种子,这时候的第八识就立名阿赖耶识。学人经历久远劫,在正确的佛法中熏修之后,这包括了福德与智慧两大部分,而福德的部分也少不了定力的分证,终于可以确定能取、所取是虚妄了,于是可以断除第一分的一念无明,而知道以前的纷纷扰扰,都是对“我”的强烈执取而来;有了“我”,也会有“我所”,也就有属于我的、我所有的,乃至我喜欢的、我讨厌的无量无边的法就跟着出来;而此时安住在初步离烦恼的转依境界,但仍然离不开本然清净的“本际”,本际也就是第八识的异名,是说第八识是本然就存在的。
解脱道完成而断了我执以后,这时候的第八识就改名异熟识。然而,对于佛菩提果而言,却是不同的,菩萨要进入内门之前,也要断我见而分证解脱果的初果,这时候在菩萨的第六住位;而菩萨进入内门的第七住位,除了要如同二乘人断我见而分证解脱果,还要断第一分的无始无明,也就是明心亲证如来藏,而这是所知障所含摄。在入地之时,或者是留惑润生、或者是起惑润生的状况,其第八识仍然称为阿赖耶识,这是菩萨七地满心之前的状况。七地满心进入八地之时,也要如同二乘人一样把思惑断尽了,同时也断尽了烦恼障的习气种子而成为八地以上的菩萨;但这仍然是转依第八识清净的体性而有的结果,而其第八识阿赖耶识就改名为异熟识,有时候方便叫作第九识,但这个第九识仍然是原来的第八识,并没有多出来一个识。此时,还要再经历一大阿僧祇劫,最后再把所知障的随眠断尽了,就再一次改名叫作无垢识,也就是佛地真如所依的心体。因为究竟转依了,所以第八识之中所蕴含无量无边的宝藏具足地显发,而不能再说是“如来藏在其中了”;有时候,就方便称为第十识,其实仍然是第八识心体。这样子也可以明白:第八阿赖耶识、第九异熟识,以及佛地的第十无垢识,其实都是同一个心。所以,应当在识蕴及意根的转变、转依上用功,才是转识蕴依的真实义;因此,转识蕴依的真实义,乃是经由修行而转变第七识与六识识蕴心行,转而依止第八识永远不变的真如法性,这样子才是“转识蕴依”。也由于这样,才能够作为佛子们悟后起修之所依,也才能够成就佛道。
所以,现在回头来看,若是把阿赖耶识含摄在识蕴之中。我们认同在因地的时候,前七识都是染污的,所以称为七转识,悟后开始转依——转依第八识的清净体性,而悟前、悟后前七识的杂染、清净的种子,都是由第八识来的。现在有人说:“第八识阿赖耶识也应该转依清净,这样子才会变成大圆镜智,因为阿赖耶识是识蕴之所含摄。”可是学佛已经有一段年月的佛子,都知道说:前七识的种子都是由第八识而来;那么第八识转依的时候,其杂染、清净的种子又由何来呢?难不成说第八识还有一个所依,叫作第九识吗?那么第九识是不是也应该有一个所依,叫作第十识呢?乃至就有无穷无尽的所依,这样子一来,佛子要经过几个阿僧祇劫才能够成就佛道啊?因为没有办法穷尽这一些识体的功能之缘故;那么这个“是否有情最多有八个识”的问题,就先不在此演述、辨正了。
或者这些人也说:“阿赖耶识本来是染污的,因为要转识成智嘛!所以前七识转依成功以后,阿赖耶识也转变清净了。”然而,一开始是染污的阿赖耶识,竟然可以作为前七识转变之所依;那么,这一个当初见到第八识阿赖耶识的时候,到底祂是清净还是染污的?那么,假如他们还是一口咬定:“前七识的转依,一定是依于一个清净识。”那就是要问他:“到底那一个清净识,是哪一个识啊?因为你已经说了:‘阿赖耶识含摄在识蕴之中,悟后也应当转依啊!’”可是他们听到这个问题,一定只能顾左右而言他,因为这仍然是跳脱不出“果生因”的困境,而且经论之中也不曾提到说还有一个第八识的所依的第九识,以及其体性、功能的,更不要说还有第十识等了。因此,这也是把阿赖耶识含摄在识蕴中的过失。
七者,若是把阿赖耶识含摄在识蕴之中,则二乘的解脱道将成为戏论。二乘圣人之所以可以出离三界生死,是因为他们把六、七识之我见、我执消除断灭,自然使得第八识之中分段生死的种子除灭,是不必要证得第八识的心体的;既然说的是能够断分段生死,所以二乘圣者入无余依涅槃以后,不再有下一期的五蕴身现行,只留改名为异熟识的第八识独存。若是把阿赖耶识含摄在识蕴之中,二乘圣人灭尽了五蕴而入了无余依涅槃;五蕴既然已经灭尽了,那么,五蕴之中识蕴所含摄的阿赖耶识,也是应当会被灭尽的,那这样子就使得无余依涅槃如同外道的断灭境界,佛法之中还会有二乘人的解脱道吗?所以,假如真的如同安慧之所说,一定不可能有阿罗汉会入于那样子的无余依涅槃的;因此,四阿含之中虽然已经演述了解脱道的修证次第、内涵,可是一定也要把《央掘魔罗经》一并结集;《央掘魔罗经》其中主要就是在讲如来藏,二乘人非常清楚一件事情,若是不相信有如来藏,二乘人的解脱道也无法建立,而如来藏就是阿赖耶识、第八识、本际。因此,这也是把阿赖耶识含摄在识蕴之中的一个过失。
何以见得阿罗汉入了无余依涅槃,是五蕴俱灭的?在《瑜伽师地论》卷80之中,有着这么一段的文字:
有余依涅槃位中就不再举述。 弥勒菩萨开示说:“次异熟识,舍所依止,由异熟识无有取故,诸转识等不复得生,唯余清净无为离垢真法界在。”阿罗汉从有余依涅槃位中,渐渐地转进而入灭尽定,而灭掉了转识、六尘等法相;接着则是异熟识舍掉了所依止的色身与器世间;由于异熟识已经没有了“色身、七转识与器世间”的执取性的缘故,所以异熟识于有情舍报后就不再出生色身与七转识了,只剩下清净无为而离垢的真实法界存在,在这个清净无为的法界之中涅槃以后,就不再堕入五趣众生数中,这就是无余依涅槃。
那么,世尊如是开示:“阿罗汉之入于无余依涅槃,唯余本际独存。”当来下生 弥勒尊佛亦如是说:“阿罗汉之入无余依涅槃,唯余异熟识独存。”佛佛道同的缘故。本际即是如来藏,尚未除去分段生死种子之前,即称为阿赖耶识;除去分段生死的种子之后,改名异熟识,都是同一个心体,也就是第八识。所以,这绝不是有一些人所说的:另外有一个能够出生阿赖耶识的如来藏;因为前面就已经从《大乘入楞伽经》的卷第2来举证 佛说“阿赖耶识的心体就是如来藏”。若继续这样子坚持的结果,就是既毁谤了 释迦牟尼佛,也毁谤了当来下生 弥勒尊佛,这其实就是毁谤了三世诸佛。
第八者,若是把阿赖耶识含摄在识蕴之中,则三界与出三界之法将无法建立。首先来说三界之中,行者分证禅定之后,在二禅的等至位以上,没有了前五识,乃至是入了无想定之时,前六识都暂时不现前了;然而当行者再度出定,前六识又恢复运作了。请问:阿赖耶识既然是含摄在识蕴,那么无想定之中,阿赖耶识的运作状态为何?那为什么行者又出定的时候,前六识又恢复了?也许有人狡辩说:“那就是因为还有一个第九识,祂含藏了前六识的种子。”我且不问你:“是不是有第九识,含藏了前六识的种子?”你先告诉我说:“行者入定了以后,识蕴暂时不现前了,阿赖耶识运作状态为何?经论之中可有说到?”那么,既然你是把阿赖耶识含摄在识蕴之中,应该就可以解答这个问题才对啊!结果可想而知,一定也是支支吾吾,或者根本是口挂壁上。
今天时间到了,暂且待第三集继续分晓,今天就说到这里。
祝愿大家:幸福、健康、道业猛进!阿弥陀佛!
问候大家身体健康、精神愉快!
“三乘菩提之识蕴真义”,今天要和大家继续谈谈:“否定有阿赖耶识会怎么样?”第二集。
上一集之中提到,有人就主张:“大乘佛法之中,不是有‘转识成智’之说吗?而阿赖耶识也含摄在识蕴之中,所以也必须转变。”但这样一来,就会产生一个很严重的问题:“转变后的‘四智’到底是心体,还是心体所生的智慧呢?难道说 释迦牟尼佛示现成佛的时候,是不具足八个识的吗?”这样一想,各位就会知道,那样子的认知是一个严重的错误。“转识成智”不是“识被转变而不见了”,而是在参学佛法找到了第八识之后,证知色身非我,证知受、想、行、识非真实,所以转依阿赖耶识。开始转依以前,以及开始转依后的过程之中,这一些杂染、清净的种子,都从第八识阿赖耶识而来,而当身心逐渐清净,就使得第六识产生下品妙观察智,第七识产生下品平等性智;进而断除所应断的无明烦恼,分证解脱。此时二智仍旧不离开清净转依的六、七二识,而不是消除六、七二识,只剩下妙观察智与平等性智;一直到佛地而究竟清净,所以大圆镜智现前,乃至是成所作智也现前,因为此时的佛地无垢识,已经可以与五别境、善十一法相应了。因此,识是体、智是用,离体即不得其用,不应该说“转识成智之后,不再为识了”。
乃至是这一些执意要把阿赖耶识含摄在识蕴之中的人,又把《摄大乘论本》〈彼果智分第11〉中的一段话拿来作为“转识蕴依”的左证,然后就主张“阿赖耶识就是含摄在识蕴之中,所以阿赖耶识也要转变”。《摄大乘论本》卷下的那一段话如下:
复次,法身由几自在而得自在?略由五种:一、由佛土自身相好无边音声无见顶相自在,由转色蕴依故;二、由无罪无量广大乐住自在,由转受蕴依故;三、由辩说一切名身、句身、文身自在,由转想蕴依故;四、由现化变易、引摄大众、引摄白法自在,由转行蕴依故;五、由圆镜、平等、观察、成所作智自在,由转识蕴依故。(《摄大乘论本》卷3)
其实,正是误会此中“转识蕴依”的真实义。不论是大乘之修道,或者是二乘的修道,从来都是从修正六、七识心行上面而来修道,从来不是在修正第八识心体上面来修道;因为第八识阿赖耶识的自性,于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中,其体性永远都是本来自性清净的,既真实、也如如,而永不改易其体性,不须行者去修行转变祂的体性;只有识蕴六识及识蕴所依的意根,才是善恶体性之所能增减者。
如来藏中既然蕴含着无量无边的宝藏,可是为什么从无始以来,凡夫众生们一直是无知无觉的呢?因为,无始以来贪著我、我所,具体而言就是一直贪爱着五欲,或者说是色声香味触,或者说是财色名食睡,而在其中有“我在受用五欲”的境界。佛法之中就说:凡夫众生们只能在“能取、所取”之中,相应着无边的烦恼,而说是一直没有办法断除一念无明;这个“没有办法断除一念无明”的状况,就使得众生见不到如来藏中蕴含的第一分清净宝藏。这时候因为藏识之中,含藏着有无量的烦恼业种;也就是说,是具有使众生继续轮回生死的种子,这时候的第八识就立名阿赖耶识。学人经历久远劫,在正确的佛法中熏修之后,这包括了福德与智慧两大部分,而福德的部分也少不了定力的分证,终于可以确定能取、所取是虚妄了,于是可以断除第一分的一念无明,而知道以前的纷纷扰扰,都是对“我”的强烈执取而来;有了“我”,也会有“我所”,也就有属于我的、我所有的,乃至我喜欢的、我讨厌的无量无边的法就跟着出来;而此时安住在初步离烦恼的转依境界,但仍然离不开本然清净的“本际”,本际也就是第八识的异名,是说第八识是本然就存在的。
解脱道完成而断了我执以后,这时候的第八识就改名异熟识。然而,对于佛菩提果而言,却是不同的,菩萨要进入内门之前,也要断我见而分证解脱果的初果,这时候在菩萨的第六住位;而菩萨进入内门的第七住位,除了要如同二乘人断我见而分证解脱果,还要断第一分的无始无明,也就是明心亲证如来藏,而这是所知障所含摄。在入地之时,或者是留惑润生、或者是起惑润生的状况,其第八识仍然称为阿赖耶识,这是菩萨七地满心之前的状况。七地满心进入八地之时,也要如同二乘人一样把思惑断尽了,同时也断尽了烦恼障的习气种子而成为八地以上的菩萨;但这仍然是转依第八识清净的体性而有的结果,而其第八识阿赖耶识就改名为异熟识,有时候方便叫作第九识,但这个第九识仍然是原来的第八识,并没有多出来一个识。此时,还要再经历一大阿僧祇劫,最后再把所知障的随眠断尽了,就再一次改名叫作无垢识,也就是佛地真如所依的心体。因为究竟转依了,所以第八识之中所蕴含无量无边的宝藏具足地显发,而不能再说是“如来藏在其中了”;有时候,就方便称为第十识,其实仍然是第八识心体。这样子也可以明白:第八阿赖耶识、第九异熟识,以及佛地的第十无垢识,其实都是同一个心。所以,应当在识蕴及意根的转变、转依上用功,才是转识蕴依的真实义;因此,转识蕴依的真实义,乃是经由修行而转变第七识与六识识蕴心行,转而依止第八识永远不变的真如法性,这样子才是“转识蕴依”。也由于这样,才能够作为佛子们悟后起修之所依,也才能够成就佛道。
所以,现在回头来看,若是把阿赖耶识含摄在识蕴之中。我们认同在因地的时候,前七识都是染污的,所以称为七转识,悟后开始转依——转依第八识的清净体性,而悟前、悟后前七识的杂染、清净的种子,都是由第八识来的。现在有人说:“第八识阿赖耶识也应该转依清净,这样子才会变成大圆镜智,因为阿赖耶识是识蕴之所含摄。”可是学佛已经有一段年月的佛子,都知道说:前七识的种子都是由第八识而来;那么第八识转依的时候,其杂染、清净的种子又由何来呢?难不成说第八识还有一个所依,叫作第九识吗?那么第九识是不是也应该有一个所依,叫作第十识呢?乃至就有无穷无尽的所依,这样子一来,佛子要经过几个阿僧祇劫才能够成就佛道啊?因为没有办法穷尽这一些识体的功能之缘故;那么这个“是否有情最多有八个识”的问题,就先不在此演述、辨正了。
或者这些人也说:“阿赖耶识本来是染污的,因为要转识成智嘛!所以前七识转依成功以后,阿赖耶识也转变清净了。”然而,一开始是染污的阿赖耶识,竟然可以作为前七识转变之所依;那么,这一个当初见到第八识阿赖耶识的时候,到底祂是清净还是染污的?那么,假如他们还是一口咬定:“前七识的转依,一定是依于一个清净识。”那就是要问他:“到底那一个清净识,是哪一个识啊?因为你已经说了:‘阿赖耶识含摄在识蕴之中,悟后也应当转依啊!’”可是他们听到这个问题,一定只能顾左右而言他,因为这仍然是跳脱不出“果生因”的困境,而且经论之中也不曾提到说还有一个第八识的所依的第九识,以及其体性、功能的,更不要说还有第十识等了。因此,这也是把阿赖耶识含摄在识蕴中的过失。
七者,若是把阿赖耶识含摄在识蕴之中,则二乘的解脱道将成为戏论。二乘圣人之所以可以出离三界生死,是因为他们把六、七识之我见、我执消除断灭,自然使得第八识之中分段生死的种子除灭,是不必要证得第八识的心体的;既然说的是能够断分段生死,所以二乘圣者入无余依涅槃以后,不再有下一期的五蕴身现行,只留改名为异熟识的第八识独存。若是把阿赖耶识含摄在识蕴之中,二乘圣人灭尽了五蕴而入了无余依涅槃;五蕴既然已经灭尽了,那么,五蕴之中识蕴所含摄的阿赖耶识,也是应当会被灭尽的,那这样子就使得无余依涅槃如同外道的断灭境界,佛法之中还会有二乘人的解脱道吗?所以,假如真的如同安慧之所说,一定不可能有阿罗汉会入于那样子的无余依涅槃的;因此,四阿含之中虽然已经演述了解脱道的修证次第、内涵,可是一定也要把《央掘魔罗经》一并结集;《央掘魔罗经》其中主要就是在讲如来藏,二乘人非常清楚一件事情,若是不相信有如来藏,二乘人的解脱道也无法建立,而如来藏就是阿赖耶识、第八识、本际。因此,这也是把阿赖耶识含摄在识蕴之中的一个过失。
何以见得阿罗汉入了无余依涅槃,是五蕴俱灭的?在《瑜伽师地论》卷80之中,有着这么一段的文字:
问:“诸阿罗汉住有余依涅槃界中,住何等心,于无余依般涅槃界当般涅槃?”答:“于一切相不复思惟,唯正思惟真无相界,渐入灭定、灭转识等;次异熟识,舍所依止,由异熟识无有取故,诸转识等不复得生,唯余清净无为离垢真法界在。于此界中般涅槃已,不复堕于天龙药叉、若干达缚、若紧奈洛、若阿素洛、若人等数。”
有余依涅槃位中就不再举述。 弥勒菩萨开示说:“次异熟识,舍所依止,由异熟识无有取故,诸转识等不复得生,唯余清净无为离垢真法界在。”阿罗汉从有余依涅槃位中,渐渐地转进而入灭尽定,而灭掉了转识、六尘等法相;接着则是异熟识舍掉了所依止的色身与器世间;由于异熟识已经没有了“色身、七转识与器世间”的执取性的缘故,所以异熟识于有情舍报后就不再出生色身与七转识了,只剩下清净无为而离垢的真实法界存在,在这个清净无为的法界之中涅槃以后,就不再堕入五趣众生数中,这就是无余依涅槃。
那么,世尊如是开示:“阿罗汉之入于无余依涅槃,唯余本际独存。”当来下生 弥勒尊佛亦如是说:“阿罗汉之入无余依涅槃,唯余异熟识独存。”佛佛道同的缘故。本际即是如来藏,尚未除去分段生死种子之前,即称为阿赖耶识;除去分段生死的种子之后,改名异熟识,都是同一个心体,也就是第八识。所以,这绝不是有一些人所说的:另外有一个能够出生阿赖耶识的如来藏;因为前面就已经从《大乘入楞伽经》的卷第2来举证 佛说“阿赖耶识的心体就是如来藏”。若继续这样子坚持的结果,就是既毁谤了 释迦牟尼佛,也毁谤了当来下生 弥勒尊佛,这其实就是毁谤了三世诸佛。
第八者,若是把阿赖耶识含摄在识蕴之中,则三界与出三界之法将无法建立。首先来说三界之中,行者分证禅定之后,在二禅的等至位以上,没有了前五识,乃至是入了无想定之时,前六识都暂时不现前了;然而当行者再度出定,前六识又恢复运作了。请问:阿赖耶识既然是含摄在识蕴,那么无想定之中,阿赖耶识的运作状态为何?那为什么行者又出定的时候,前六识又恢复了?也许有人狡辩说:“那就是因为还有一个第九识,祂含藏了前六识的种子。”我且不问你:“是不是有第九识,含藏了前六识的种子?”你先告诉我说:“行者入定了以后,识蕴暂时不现前了,阿赖耶识运作状态为何?经论之中可有说到?”那么,既然你是把阿赖耶识含摄在识蕴之中,应该就可以解答这个问题才对啊!结果可想而知,一定也是支支吾吾,或者根本是口挂壁上。
今天时间到了,暂且待第三集继续分晓,今天就说到这里。
祝愿大家:幸福、健康、道业猛进!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