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集 中观应成派

分享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7-13  浏览次数:18601

余正伟老师
  各位电视机前的菩萨们:阿弥陀佛!
  各位现在所收看的节目,是由佛教正觉同修会为各位制作的三乘菩提之“常见外道法——广论”的节目。
  在上一次的课程中,我们为大家说到中观派衍生为自续中观与应成中观两派,自续中观主张杯子它没有实体性,在胜义谛上,杯子也是不存在的。但是,我们可以藉由杯子对于空的解说,让别人理解到背后的空性。因此自续中观的想法,在胜义谛上他否认杯子,但是在言说的范围内,还是得要以杯子的言说,来证成空性的存在。至于宗喀巴与他的弟子们,则是绝对的应成中观的支持者,认为不但胜义是无,世俗亦是无,即使是现前看到的杯子也是空的,杯子并不存在,并没有什么杯子的量可以成立,它只是众缘的和合。
  譬如应成中观认为说,杯子是由一堆陶土被工匠捏制而成,陶土的本身是各种沙粒的和合,并没有一个陶土的实体性;藉由工匠的手而成为杯子,还要送入窑中烧烤,被搬运工搬运,被商人贩卖,才能够到达我们的手上。杯子的组成是数不尽的缘,它不断地面临各种毁坏之缘,也终将破碎而消失,所以并没有一个杯子的法是真实存在的。如果我们说有杯子的法存在,那都只是因为我们自己的我执与法执所造成的错乱的误解,如同捏起眼皮让自己看到虚空中好像有白色的花一样地不实在。所以西藏的学者作了一个比方:自续中观者会说“我的手上有一个杯子”,而应成中观者会说“我的手上什么也没有”。
  应成派的名称由来,是依据随应成(prasatiga)的这个方法来叙述空的思想。prasatiga本来就是指堕于过失的意思,这是因为既然一切法都是无实非实存在,那么任何的一个法、一种量的成立,都是虚妄而有过失的,所有根据言语的立论都不会是完整的,必定含有它不完备之处,所以任何一个人立了一个法,我们就攻击这个不完备的地方。指出对方主张中的过失而破斥其主张,最后变成对方不管怎样的立论都不能成立。因为一切一切的存在都是依缘而起,并没有什么可以把握的实体,不但过去、未来没有,现在也没有实体,有的只是我们依我执而生起错误的计着,这叫作诸法依缘起而其性本空。
  其性本空唯有法的名称,也就是缘起性空、性空唯名。所以应成的自宗并不立主张、不立一量,因为自己持有主张的话,则此量中就必有过失,月称说为“自无宗故”,所以应成派认为自己要不断地破邪显正,但是在破邪之后并不立论显正,而是破邪的本身就已经是显正,要离苦得乐,就是不断地破而不立。应成中观派的创始人,一般人认为是佛护,这并不正确,这种随应成而随破的理论,本来就存在于古印度;在《吠陀经》、《奥义书》里面都有完整的记载,它本来是一种辩论的方法,是一种哲学。
  事实上,佛的弟子当中,以具足四种辩才被称为答问第一的摩诃俱絺罗,在随佛出家前,正是外道随应破论中的高手。摩诃俱絺罗是舍利弗的亲舅舅,从小就爱跟姊姊抬杠,经常在辩论中赢过他的姊姊,直到姊姊怀孕后,他居然开始辩论输了,他认为一定是因为姊姊怀了一个非常聪明的外甥;为了未来自己不被外甥打败,他决定外出寻师,学习印度最顶尖的学问。他非常努力地学习,忙到连手指甲长长了也没有时间去剪,所以指甲越来越长,别人就叫他长爪梵志,也就是长指甲的梵行者。
  他在外跟随各方最顶尖的师父学习,所学会最厉害的法,就是己不立一法,自己不承认任何见解而随应破别人的立论。学了二十年的外道法,他回到家乡准备和自己的外甥辩论,却发现舍利弗竟然随佛出家了,还侍奉着 佛陀帮忙摇扇子。摩诃俱絺罗非常地生气,认为 释迦牟尼竟然诱骗了我的外甥为徒弟,于是他就想当众驳倒 世尊,把舍利弗带回家来。所以他向 世尊要求:“请接受我的辩论,若你输了,把舍利弗还给我;若我输了,就自杀以谢罪。”世尊就问他:“那么,你以何法为宗呢?”也就是你的主张是什么呢?摩诃俱絺罗回答:“我以一切法不受为宗。”也就是我不立任何一法为宗。佛再问:“那么一切法不受之见解,你受不受呢?”也就是不立一法的想法,你是立?还是不立呢?这个时候,俱絺罗已经知道自己错了,经上说“如同良马见鞭影”,但是俱絺罗仍然坚持说:“我一切法不受。”就是这个见解的本身也不受,佛就回答他:“那你说一切法不受,即使是这个见解也不受,那就叫作无所受,什么都没有,那这样子,你和世俗法当中无智的众人一般了,为何还要这样的贡高而生起憍慢呢?”到了这个地方,俱絺罗没有办法回答了,就很干脆地说:“取刀来,斩我的头!”佛回答:“在我的佛法之中,并没有辩论输了就要杀头的事情。”接下来,佛就为他说法,断除了摩诃俱絺罗的邪见,他立即请求随佛出家,很快地就证得了阿罗汉果;也因为他过去所擅长的随应成的学习,在佛弟子当中他成为答问第一。
  所以这一种“一法不立,专随应破他法”的想法,早在佛世的时候就已经流行于世间,而 世尊也早已经随缘而破斥了。因此佛灭后,只要有大乘真如正法住世时期,哪怕只有解脱道正见住世的时期,大众都知道五阴十八界的内容与虚妄。这种来自于外道的“不立一法而随应破”的见解,就根本没有办法在佛教当中流行起来。但是当教团失去了佛法正见的时候,应成思想就会成为驳倒众人的利器,因此应成思想的兴起,也代表了印度和西藏失去了佛法正见的意思,而这一种情况在汉传佛教中却从来未曾发生。
  西藏的格鲁派宗喀巴的见解,他继承了佛护、月称、寂天一贯的应成中观思想,这种外道式的应成思想,它根本就不是 释迦世尊所教授的,反而是被 世尊所驳斥的,这一些都代表了外道思想入侵佛门,甚至即使是自续中观的学者,也对应成中观多所批评。例如,自续中观的创始者清辨论师就严厉地批评应成中观的佛护,说应成派是由于未说因与喻,所以不成论证式。在经论中论法、立宗、立论,必须要具备因明的三支—宗、因、喻—才能够成为一个完整的说法。应成中观的论法,表面上说为一法不立,但实质上又立了“一法不立”的这一个宗,即使如此,对于因明三支的因与喻,却完全的付之阙如,所以没有资格成为一个宗、一个理论。清辨又批评应成派,认为自己不立一法,所以不回答由别人提出的质难,唯有指责对方的过失;这样的结果会使得使用佛护这一种不立己宗的方法,反而让自己说不立己宗,结果自己就没有自己的主张了,反而会让(那一些与自己主张完全相反)那一些他人的主张成立。因为他人可以提出宗、因、喻三支而成立了;也就是他人的主张成立了,而自己却什么都没有。
  就以上来看,自续中观师因为自己无法证得真如究竟义,最多只能知道空相的道理,而无法实证空性,所以他们只能说因缘所成一切法都是空;但是自续师又发现这样子的空,却完全等同于外道所说的断灭空,因为断尽一切什么也没有了。因此,如同寂护、莲花戒最后不得不向瑜伽行派的唯识靠拢,把自己改为瑜伽行中观,这也代表了自续中观师他的未来仍然有证悟真如空性的机会,是不同于应成中观的。
  应成中观落入无因的断见外道,恐怕断灭,所以只好又向密宗去靠拢,住入意识心的境界,最后成为想要意识心常住常照的常见外道了。就好像台湾有一位北投大法师,年轻的时候在高雄美浓闭关,当时另一位有名的不顺导师特地的来关房看他,北投大法师就把多年以来心中一个最大的疑惑,向长老请教,北投法师讲到:“佛经中说‘空中妙有’啊!”(因为北投法师所能够观见到的,似乎一切都是空相,找不到在空相中的妙有真如心)才讲到这里,不顺就打断了北投法师的话,回答说:“空了就空了,哪还有什么妙有?”也就是说,北投法师本来怀疑空中是否有那个妙有,类似于自续中观师想要去学习瑜伽行的论义,没想到反而被这个不顺长老给误导了,最后双双都落入了错误的外道断灭论之中,又害怕自己断灭,所以只好又转为意识常住的常见外道了。
  在《菩提道次第广论》之中,下士道与中士道,是宗喀巴认为的非究竟道;而上士道呢,要能够修习止观双运,则《菩提道次第广论》才算成就完成。这种止观双运,目的是为了要能够联结到未来的密宗金刚乘,特别是能够即身成佛的无上瑜伽四部灌顶的修习。而《广论》中的止观双运,在宗喀巴的思想里,是修习显教具体的成就,更是进入金刚乘的钥匙。《广论》中的止观双运,必要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要能够得到应成中观缘起性空的空性正见,自始至终一定要稳固地建立。
  例如《广论》中说到:
  
  未得止前,非于正见不求解故。又静虑后,于般若时,说见观察,意谓由彼次第,修静虑后,观二无我。《中观心论》云:“具慧住定后,于名言所取,彼诸法有事,以慧如是观。”释论说为生定之后,见观察修。(《菩提道次第广论》卷24)
  他的意思是:行者还没有证得禅定的寂止之前,并不是不用去求解应成中观的般若空性,而是始终要修习这一种性空唯名的空性。经典中宣说菩萨六度,在禅定度之后的般若度时,说以正见观察空,这是指六度修习的顺序次第,于修静虑后,要观人无我与法无我。如同《中观心论》所说,有智慧正见而住于禅定后,对于名言所取、所显的诸法有,以空慧如是去观察。此论的注释也说,是生定之后,以正见而观察空。在《广论》当中又说:
  
  “当于诸法以正理剑,破二我性令无尘许,于无我理引发定解。”(《菩提道次第广论》卷24)
  也就是,应当要于诸一切法,以应成中观的缘起性空,细细地剖析,以破除人无我与法无我,令现前观见诸法没有尘许的自性,就可以于无我的道理引发自己决定的见解。
  宗喀巴要《广论》的徒众观见诸法无尘许自性,就是要观察自心如毛端自住尘许也没有,故自心亦无实,要确认这一点,以此为决定的定解。又譬如宗喀巴在另一部密教的根本论集《胜集密教王五次第教授善显炬论》中也说到:
  
  欲求成佛者,应当寻求自心本性。如摄真实经云:“善男子,当住定中观察自心。”毗卢成佛经云:“言菩提者,谓如实遍知自心。”(《胜集密教王五次第教授善显炬论》卷10)
  在《广论》里面又说到:
  
  如是应于有事无事决定全无尘许实性引生定解,及当安住所决断义,迭次而修,乃能引发无分别智。非于境界全不观察,唯摄作意所能引发,以不能断谛实执故。(《菩提道次第广论》卷24)
  也就是应该在各种的粗细事当中,有相与无相当中,都能够以正理观察,坚持性空唯名,决定连一微尘许的实性也没有,就这样子尽己所能,以引生决定不移的定解,及应该不用观察也能够安住在彼定解所生的缘起性空决断不变的道理。就如此不断地数数的修习,乃能引发圣者根本无分别智,这种修习方法,是成就离一切戏论无分别智,不可或缺的方便法。宗喀巴如是说,在《广论》里面又继续讲:
  
  “如是立已,决择无实,次不分别实谛而住是我所许。”(《菩提道次第广论》卷24)
  好,今天时间关系,我们就先为各位介绍到这一边,谢谢大家。
  阿弥陀佛!
  
(原标题:第117集 中观应成派)
 

本文标题: 第117集 中观应成派

本文链接: http://www.4fo.cn/mp3/1/1504.html (转载时请保留)

 
[ 佛法mp3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佛医网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网站、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学习。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第117集 中观应成派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内容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佛医网",获得佛法精华好文,佛教正法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