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正源老师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这一集我们要从 平实导师讲述的《起信论讲记》第一辑第119页的第三段,开始与电视机前的菩萨们一同来研讨《三乘菩提之入门起信》。首先,要探究的是“虚空非空性”。学佛人都知道佛法是说空的,但是佛法中所说的空,它的真实意涵究竟是什么,却常被学佛人错会,甚至佛门外世间人的误解乃至于扭曲,那就所在多有了。佛法中说空,有三个较常听到的名词,就是空相、空性和性空;这三个空的意涵,究竟相同,还是不同?如果不同,又不同在何处?这是想要真实修证佛法,于佛法中深入的人不可不善加区别的。
首先来说空相,既然说相,就是在世间有相的法中来说空。有情众生自身的有相法,就是众生身心的五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佛法中所谓的五蕴是色受想行识,十二处是六根与六尘;六根与六尘相触就产生了六种的入,也就是色声香味触法进入我们心中;有了六尘及六入就会产生六识;六根、六尘、六识合为十八界法。在四大部阿含诸经中,佛说五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的法,都是缘生缘灭的虚妄法;在小乘法中 佛所说的十八界都是生住异灭败坏之法,只有一生就会坏掉,或者更精确地说,十八界中的六尘是指一时依缘在五胜义根处所现的色声香味触法这六尘,也就是内相分六尘,而六识则是眼耳鼻舌身五根的胜义根以及意根触内相分六尘,以这根、尘、触三和合为缘而一时现起,缘散则坏灭的,所以十八界都是无常之法;无常所以是空、无常所以是苦,无常、苦、空,所以无我,所以称为空相。
而在大乘法中,也不是就没有空相的说法,像大家熟悉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称为《心经》,其中就说众生心是诸法空相,指的是众生的眼耳鼻舌身意等见闻觉知的六识心,这六心都是无常变异,终归坏灭,所以被称为妄心;因为祂不能遍一切时存在,不能遍一切处存在,不能遍一切界存在,也不能遍一切地存在。比如到了晚上睡著无梦的眠熟位,这六个心就中断而不存在了;其他像昏迷,或入到无想定、灭尽定中,六识觉知心也是一样断灭了,所以说祂不能遍一切时。一切处指的是六根加上六尘的十二处,是能让六尘入到有情身内使有情生起六识,来觉知领纳六尘的处所;但六识觉知心本身,并不在这十二处之内。例如眼识是在眼根与色尘接触的地方出现来觉知领纳色尘,而不是在眼根或色尘之内,其他耳鼻舌身意识也是一样,所以说祂不能遍一切处。见闻觉知的六识心,既然不能遍六根、六尘的十二处,当然就不能遍六根六尘再加上六识的十八界了。而一切地是指三界九地,也就是将欲界、色界、无色界的三界分成九地。地是层次的意思,从欲界地开始到初禅地、二禅地、三禅地、四禅地以及四空天共有四地,所以三界中总共有九地。能够尝味的觉知心、能嗅香的觉知心,只能在欲界地存在,不能在色界天等四地中存在,更不能在无色界的四空天的四地中存在,所以说祂不能遍一切地;因为见闻觉知的六识心不具足这四种遍,所以说祂无常变异。但是诸法却必须依见闻觉知的六识心加上意根共七个妄心,和如来藏真心和合运作以后才能间接地生起在我们的觉知心中,所以诸法也是同样的无常变异、终归坏灭,所以叫作诸法空相。
由于有情众生身心的五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这些法,都不是本来自在;也就是不是自己就能存在的法,而是众缘假合而成;像十八界中只有意根可以去到未来世,其余十七界都是虚妄幻灭之法,只有一生。但是意根却不是自然而有,祂也是由于我见、我执、我所执等无明而从第八识所出生。当声闻阿罗汉断尽我见、我执及我所执而入无余涅槃时,意根还是要灭的,也不是永远自在的法;而其余的十七界,我们就以见闻觉知心的前六识来说;这眼耳鼻舌身意六识见闻觉知心的体性,乃是依色身的五色根及第七识意根触法尘而后方能现起运作,这种种缘如果欠缺其中一个,那必定是在睡著无梦的眠熟,或昏迷闷绝,甚至死亡了,因此见闻觉知的六识是众缘假合而生,也就是缘起法。一切缘起法,都是有出生、有开始的法,有生、有始的法,则未来终必有死亡、有坏灭,有死、有灭的法就是无常之法,而无常之法当然是空相;因为犹如梦幻泡影,都是暂时而有,终归坏灭,有情众生的蕴处界诸法,莫不如是啊!全都是依因藉缘而有缘起缘灭,就是必须借著种种因缘,才能现起;当因缘散坏时也就坏灭,并没有能自己恒常存在的真实体性,所以说它其性本空。
佛法中常说的缘起性空,就是在观察众生蕴处界诸法缘生缘灭、其性本空的世间现象后所得到的一个观念、一个概念,所以缘起性空是在讲一切诸法的空相。也就是说,我们的五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以及蕴处界中现起的一切法都是暂时有,不是真实有。你可以体验它现前存在,但它不是永远存在,不是永远不坏的,因为它是缘生缘灭的法,体性是无常空,因此称为缘起性空。可是除了这一种空,还有另外一种空,也就是空性。为什么叫作空性?因为祂有自体性,祂的自体性最主要的一点,就是祂具有不藉他缘而能自己存在的体性;既然不藉他缘而能自己存在,当然就没有其他藉缘散坏时祂就跟著坏灭的生灭性,所以祂是恒常而不断灭的。一切人乃至诸佛,都无法知道祂何时生,也不能知祂何时灭,而这空性本体就是有情众生的第八识如来藏,具备了遍一切时、遍一切处、遍一切界、遍一切地这四种遍;祂从来无生,也永远不灭。自从无始劫以来,祂就一直延续下来,不曾有一刹那的间断,而且祂有真实的体性,是真实心,不像前七识是生灭无常的妄心;这个真实心的体性真实存在,可以让人在证悟之后,现前体验祂的运作,但是祂的法相却又是无形无色的空法,不是色法,不是物质的法,所以又叫作空性。
众生的第八识如来藏,既然有真实而可验证的体性,就表示祂是有性、有法啊,有性、有法为什么还要叫作空性?虽然祂不是物质的法,但是祂的“有”并不同于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众生的精神体──见闻觉知六识心以及思量作主意根第七识的有性。
首先,我们来说说,欲界众生的六识觉知心和第七识意根,这七个心识总是住著于色声香味触法六尘中,只要生起而存在运作,就会不断地在这五欲六尘万法上起了觉知分别,还有领纳受用,然后生起欣乐厌苦的贪爱与欲求,持续地思量造作,这是欲界众生可以现前如实体验的精神作用。而色界天人及无色界天的有情,纵使不具足眼耳鼻舌身五识去觉知领受色声香味触五尘,甚至无色界的有情没有物质的色身,纯然只是一个精神体,却还有意识、意根住著于无色界的定境法尘离念灵知中,这些都是三界众生的有,简称为三界有。
但是第八识如来藏心体,完全没有三界有的有性,因为祂不对三界六尘万法起任何觉知分别,更不会去领纳受用六尘境界,当然就不可能会对六尘诸法生起欣乐厌苦的贪爱和欲求。也就是说,祂不仅是无形无色的非物质,更没有六识见闻觉知心及思量作主意根心的体性,等于三界一切物质和精神的法性祂都没有。所以从众生所认知的三界的境界来说,第八识如来藏真是毕竟空,不是把三界精神及物质诸法灭尽后空无一法的无常空,明心而不退转的菩萨摩诃萨,都能够住于这大乘第一义法如来藏中的空、无相、无愿三三昧里面;因为现观如来藏每一刹那都是具足空三昧、无相三昧、无愿三昧;从无量劫以来,一直到无量劫以后,每一刹那都具足三三昧。明心实证的菩萨摩诃萨,就可以从实相法界,也就是从如来藏心的自住境界,来说如来藏是空,而且是无相、无愿,五蕴的自己转依实相心的空、无相、无愿之后,当然就生起了空、无相、无愿三三昧的智慧,第八识如来藏既然没有三界一切物质和精神的法性,是毕竟空,那祂不就像虚空一样?没错!众生如来藏的体性,确实就像虚空一样。
像《大乘本生心地观经》有一首偈这样说:【法身体遍诸众生,万德凝然性常住,不生不灭无来去,不一不异非常断。法界遍满如虚空,一切如来共修证,有为无为诸功德,依止法身常清净。法身本性如虚空,远离六尘无所染,法身无形离诸相,能相所相悉皆空。如是诸佛妙法身,戏论言辞相寂灭,远离一切诸分别,心行处灭体皆如。】(《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3 )另外,在《华严经》中也有圣教开示:【如来性起正法:功德无量,行无量故;充满十方,无来去故;离生住灭,无有行故;离心意识,无有身故;性如虚空,悉平等故。】(《大方广佛华严经》卷34)但是必须特别注意的是,经文中都说这个不生不灭、无来无去、离一切分别的空性心,是性如虚空,而不说祂就是虚空,因为正如 平实导师在《起信论讲记》中开示:虚空是“色边色”,依附于物质色法的边际无物处,而施设虚空一法。所以虚空不是实有法,它没有一个真实的体性,是人所施设出来的,是依于色法的外面、色法的边际而施设的。这个色法的边际之外的不被色法所遮蔽的空间叫作虚空,所以虚空是色法之一,所以名为“色边色”。因为它是依附于物质的有法所说的空无,这个空无不能离开物质而说有空无,所以《楞伽经》中 佛说“虚空随入色法”。(《起信论讲记》第一辑,正智出版社,页119。)因此 平实导师强调:有些人说虚空就是空性,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虚空其实是一个人为施设
的名词,以空无一物而能容纳盛受他物来施设它叫作虚空,所以虚空其实不是真实存有的法。就如同人身中没有牛,而施设无牛这个名词,或者牛身中没有马,而施设无马这个名词。然而实际上,不是真实有无牛及无马这些法,虚空也是一样,是针对空无一物而施设虚空这个名词,并不是真实有一个法叫作虚空,所以虚空这个名词,其实是假法、假有,不是实有的法相。就像《大般涅槃经》中圣教开示【如人说言:‘除灭有物,然后作空。’而是虚空实不可作。何以故?无所有故。以无有故,当知无空。是虚空性若可作者则名无常,若无常者,不名虚空。善男子!如世间人说言:‘虚空无色、无碍,常、不变易。’是故世称虚空之法为第五大。善男子!而是虚空实无有性,以光明故,故名虚空,实无虚空。】(《大般涅槃经》卷23)就是在说明这个道理。
而如来藏空性的空,也不是灭除有物,然后作空的虚空,空性的真实义就像阿含部的《央掘魔罗经》中所举的譬喻:【譬如空聚落,川竭瓶无水,非无彼诸器,中虚故名空;如来真解脱,不空亦如是,出离一切过,故说解脱空。如来实不空,离一切烦恼,及诸天人阴,是故说名空。】(《央掘魔罗经》卷2)意思就是说,譬如已经人去楼空的村庄称为空村,枯竭的河川称为空河,无水的瓶子被称为空瓶一样,并不是村庄、河川、瓶子不存在了而称为空,而是因为村庄之中、河川或者瓶子里面已经虚无了,所以说是空,并不是村庄的房子,或河川、瓶子本身也不存在了然后说空;如来的真实解脱并不是断灭空的道理也像是这样,是由于出离一切三界六尘万法的过失,所以说祂是解脱空。也就是说,如来藏具有真实的自性功德,不是断灭空。正如 玄奘菩萨在《成唯识论》中开示:【谓一切法相真如理,虽有客染而本性净,具无数量微妙功德,无生无灭湛若虚空。】(《成唯识论》卷10)是因为祂具有无量无数的微妙功德,却远离一切烦恼及诸天诸人五阴四阴的缘故,才称为空性。又因为祂的体性是无为无作,不起世间杂染作意,就如同虚空对一切法也都无为无作不起作意一样,所以说祂性如虚空。因此不能说虚空就是空性,否则空性如来藏就跟虚空一样,成为意识想象施设的东西,那就永远没有实证的因缘了。
今天就为大家解说到此,阿弥陀佛!
(原标题:第017集 虚空非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