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熟识

分享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05-05  浏览次数:59
这个从来离见闻觉知、从来不曾分别的第八识如来藏,才是真正的无住心。
般若经里面又有什么说法呢?般若经典里又说祂叫做无心相心,祂没有众生心的心相,众生所知的心的法相是怎么样的呢?是常常会有喜欢、讨厌、追求、丢弃的心行的心啦!所以就会舍垢而取净,一向都在取舍贪厌两边;但是第八识的祂,却是从来不取不舍的,从来不管净垢的。当你正在取舍贪厌的时候,那都是你的七识心的心行。然后祂就因为你的思量作主,所以就配合你而随缘应物、而做种种的运作;当祂跟着你去取舍的时候,祂自己却是没有取舍的。起心动念而去取舍的,都是众生心,都是众生的七识心,可是第八识的祂,却从来都没有这一些心相,所以才叫做无心相心。
如果不是祂配合着你,不断的在运作,你根本就运作不了,就会跟植物人一样;乃至连植物人你都当不成,你会很快的死亡了,所以我们身中的一切法,都要依靠祂的运作。但是祂不断在运作的时候,却完全没有众生心的那种心相,因为祂从来都离见闻觉知,又从来都不曾思量、不曾作主。
在第三转的唯识方广诸经中,也就是在如来藏系列的经典里面,叫祂做阿陀那识,为什么叫做阿陀那呢?是因为祂能够执持你所有的八识心的种子,祂也能执持你的色身;此外,你所造的一切善恶业的种子,祂也都能帮你执存起来,所以叫做阿陀那。
祂又叫做阿摩罗识,阿摩罗又名庵摩罗,就是异熟;又叫做清净识,因为分段生死断了,那就是阿罗汉的第八识;五地满心以上,到了六地的菩萨的第八识,分段生死已经断了,所以叫做阿摩罗识。阿摩罗这个名称,是说一种印度的果实,它白白的,清清净净的,不会沾灰尘,所以拿祂来表示阿罗汉的第八识,叫做清净识,已经舍弃了阿赖耶的名号了,不再执藏分段生死的烦恼障种子了,所以又叫做白净识。
但这个第八识的白净识,还不是佛地的无垢识。这个白净识、阿摩罗识,又叫做异熟识。因为这个识的缘故,能使众生有异熟生、异熟死,所以能有种种的异熟果报。如果没有异熟生,你根本就不会出生,乃至今晨根本就醒不过来;即使你出生了,也无法生活,因为没有如来藏的持身而示现异熟生,你的色身马上就会死掉了,还能生活吗?
正因为有异熟生,才能让人可以生老病死,受种种往世所造的善恶业的果报,也因此才能够修学佛法;因为有异熟的果报,祂的异熟性使阿罗汉可以回小向大,而转变成菩萨种性,而可以继续执持色身,执持种种的种子,尽未来际去自度度他,这就是异熟性。由于第八识心有这个异熟性,所以六地满心位的菩萨们,虽然成为俱解脱的圣者,分段生死究竟断了,却无妨再来三界中继续接受分段生死,藉以自利利他,最后才能成佛,这种第八识的异熟体性就叫做异熟性。由于第八识中有这个功能性,所以叫做异熟识;这个异熟识的识名,也是函盖到凡夫地的第八识的,因为凡夫地的第八识也是一样有这种异熟性的。
《心经密意》
你悟到了祂,这是第八识,这个阶段叫做阿赖耶识;悟了的时候,见一处住地烦恼断了,也就是见惑断了;既然明心而不退失了,就是第七住位菩萨;可是在解脱道的二乘菩提上来说,你只是等于声闻解脱道上的初果人而已,还有思惑要断。思惑断尽了以后,第八识的阿赖耶体性消失了,才改名叫做异熟识,这时才是叫做第九识,但仍然是第八识心体,只是内容有了一些改变——分段生死的思惑种子断了,所以改名为第九识,并不是增加一个识出来。
这个第八识,在阿赖耶识的层次时,祂也是可以称为异熟识的,是双具阿赖耶性与异熟性的,是双具阿赖耶识与异熟识名的;但是因为阿赖耶性很重,所以从重立名,所以通常就叫祂做阿赖耶识。但是因为阿赖耶识也是具足异熟识体性的,所以第八识的异熟性,函盖异生凡夫到等觉位的圣人;所以,异熟性的存在,是从因地的凡夫位,经过证悟的三贤十地菩萨,乃至到了等觉位时,这个第八识,仍然都是有异熟性的;这个异熟性,要到进入佛地时,才能空尽,所以离开了变易生死。所以,异熟识的名称,其实是函盖阿赖耶识的阿赖耶性在内的;只有佛地的第八识断尽了异熟性,才是已经没有异熟生与异熟灭。
阿赖耶的体性修断了,就是分段生死现行的烦恼的执藏性断了,断了之后就不再有阿赖耶性了,只剩下异熟生、异熟灭的体性,就叫做异熟性,所以这时的第八识心改名叫做异熟识。就因为祂有这个异熟性,所以使得解脱果的修证,到了阿罗汉位的菩萨们,都可以发愿再来受生,不会在舍报时进入无余依涅槃,因为他的第八识仍有异熟性存在的缘故。到了这个阶段,第八识就改名叫做第九识,可是,其实还是原来那个第八识的体啊!并没有多出了一个识啊!只是内容种子有所改变了,为了方便区别祂跟阿赖耶识的阶段有所不同,藉以显示修证阶段的差别,所以叫祂做第九识、异熟识,其实还是第八识体啊!只是改个名字叫做第九识罢了。
但是第九识的这种异熟性,在凡夫位中也是具足存在的,所以异熟识的名称,是函盖阿赖耶识的阶段的,是函盖异生性的凡夫阶段的;但因阿赖耶性的烦恼特重,比起异熟识的异熟性来,严重太多了,所以导致众生的生死轮转不息,因此就把凡夫位的第八识,再别立一名,说祂为阿赖耶识;但其实阿赖耶识也是还在异熟识体性所函盖的范围之内的。所以,阿赖耶识也是异熟识;但是分段生死现行的烦恼(思惑)断尽了的时候,就改名为异熟识,已经不再有阿赖耶性了,所以当我们说异熟识的时候,那是代表这个人的第八识心已经没有阿赖耶性了,代表这个人已经是阿罗汉位的声闻人或菩萨。
因此当我们说阿赖耶识的时候,意思是:这个阶段的第八识是具足阿赖耶性与异熟性的。如果是说异熟识的时候,意思是这个阶段的第八识已经去掉阿赖耶性了,是说这个人的解脱道上的修证,已经到阿罗汉位了。
《心经密意》
佛子之所以能成就佛道者,乃是因为证悟阿赖耶识而体证其清净体性,转依其体性而修正五蕴七识之身口意行,历缘对境渐断一念无明四住地烦恼,由是缘故而使得阿赖耶识断其执藏三界烦恼之功能,则三界九地随业受生之业种除尽,具足证得解脱果而成无学圣人,名为菩萨阿罗汉;若依声闻法而断尽五下五上分结,证解脱果,名为声闻阿罗汉。此位佛子以断三界业种执藏性故,其藏识本有之三种名,先舍阿赖耶识一名,唯余庵摩罗〈异熟识〉及真如〈无垢识〉二名。
《正法眼藏‐护法集》
 
 
标签: 佛教名词

本文标题: 异熟识

本文链接: http://www.4fo.cn/mingci/1/99.html (转载时请保留)

 
[ 佛教名词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佛医网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网站、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学习。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异熟识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内容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佛医网",获得佛法精华好文,佛教正法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