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乘声闻的修法,是由四圣谛入手,借着声闻禅而证知五蕴之空幻不实,也就是声闻人的开悟。这就是声闻初果人断见所断烦恼,再经由八正道的方法于历缘对境中断除五下分结、五上分结等修所断烦恼,即是断尽一念无明。
--------平实导师《正法眼藏‐护法集》
般若的证悟并不是禅定,虽然也被称为禅观,但它只是静虑而非禅定,是明白法界的真相而不是修定。禅宗的禅观是实相智慧的证悟,不属于世间禅定的定境。既然不属于定境,怎么可能是次第渐进的呢?譬如修定,当然是欲界定、未到地定,然后证得初禅、二禅、三禅、四禅……,乃至四空定,这样修上去,这是次第禅观。又譬如五停心观这些法,也都有次第性。但如果是次第性的,一定是世间法,不是法界实相。然而大乘的开悟是悟得实相心,只是把祂找出来而已;这个实相心是本来就存在的,不是一分努力修习之后才出现一分,而是在悟的当下就全体分明显现在你眼前,问题是有没有那个智慧去找到祂。想要找到祂,所需要的是正知正见等等方法的智慧,那就要依靠善知识来教导,也就是禅宗的禅法。所以禅法不是禅,禅法只是帮助你找到实相心的方法。跟随禅师身边十几年、二十几年的目的,就只是要经由他的开示来建立一个寻找实相心的正确知见跟方法,禅法都是知见、方法。可是当你找到实相心的时候,那只是一念之间,所以没有次第性。
--------《三乘菩提之胜鬘经讲记二》<第002集 顿悟与渐修 > 正旭老师
开悟是要能够转依;另外在这里要进一步说明:开悟是要能真的发起菩萨性的般若慧,能够直心并且能够真实发起荷担如来家业的愿力。所以开与悟,并不是以知道密意答案作为开悟,是具有真实地开发起了菩萨性,真实地了知了是法、非法的般若慧,而能够转依成功的功德呈现。如果只是知道密意,没有转依成功,没能发起菩萨性,那只是文句知识,不能称为开悟。没有观行的深细过程,一定无法转依成功,我见一定断不了,所以就会永远依附着意识的想阴上或者是离念灵知的我上。没有转依成功,就不能转变意识心的自己,也不能转变意根末那识的自己,所以意识与意根都不能转依如来藏的清净性、涅槃性、无我性,一切所思所想还是会处处落在意识心、末那识的我执、我所立场来观待佛法,对于五蕴十八界的行处跳脱不出来,没有智慧厘清真妄的体性。所以这样的人,虽然他说他开悟了,但是被真悟者随便一问,就问倒了。如果知道密意以后,这个人能够深入去观行,然后对三宝能够生起恭敬心而能够承担下来,并且有着断我见、对佛法僧戒四不坏信的功德发起,这样才有希望转依成功。
所以真正的开悟者一定要归依佛法僧三宝,不会再归依外道、天神,这样就是清净了三归。否则纵使表面归依佛法僧三宝;探到密意后,继续说他们的外道天神或祖师也有证得如来藏,这就不直心了!是盗法的心态,那当然更加是没有转依成功。那个心性上,是著于意识心的层面以及情执,所以会狡辩他原来依止的外道天神或者祖师也有证得如来藏,这就是没有具足断我见、疑见、戒禁取见的智慧,当然不可能具足四不坏信,所以一定不是真正的开悟。转依成功的人,绝不会扭曲事实而说。解脱道的二乘菩提以及佛菩提道的成佛之道,都只有佛教之中才有,一切外道没有;如果是盗法的心态随便编造,那一定会被看穿手脚。所以证悟之后一定要净三归。
--------《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二》<第063集 如何是净三归依?> 正珍老师
禅宗的开悟是悟得这个第八识如来藏心。悟得第八识如来藏心以后,不能说一悟即至究竟佛地;因为悟了以后,还有悟后所要修学的十住、十行、十回向乃至于十地的这样子的一个果证必须要去完成,才有办法经过这样子的一个佛菩提道的修学,透过别教的大乘的修学,才有办法因为这样子的修学完成究竟佛果;所以不能说一悟即至佛地。那也就是因为这个样子说,禅宗所悟的这个真如心,祂并不是真常唯心。也就是说,在悟的时候其实祂还不是真常唯心,因为他还没有到佛地;因为他还没有到佛地,所以说祂所含藏的这些种子,都还会有变异;还会有变异,祂就不是真常。但是这个心体祂是真常的,这个心体是真常,可是祂心体里面所含藏的这些染污种子,乃至于所有一切有为法的这些种子功能,这部分都还没有究竟圆满,还没有变异成熟,所以这一部分还没有能够圆满佛果,所以祂不是真常。
也就是因为这个样子,所以禅宗所悟的这个真心,从佛菩提道的角度来讲的话,其实祂还不是真常唯心。如果说禅宗是真常唯心的这样子的人,很显然他是一个浅悟者,要不然就是一个未悟者,才会说禅宗它是真常唯心。也就是,因为禅宗开悟的知见,或是说禅宗悟后修学的这样子的一个佛菩提道的道路,是这么的重要;所以如果未悟的人如果没有随已悟的善知识来修学佛法,那一定会对禅宗产生误解的,如果没有跟随善知识来修学佛法,那一定会对禅宗产生误会的。
--------《三乘菩提之宗通与说通》<第104集 禅宗在佛法中之定位(二) > 正文老师
禅宗的所谓开悟,是说在参究的过程当中,不离定力而一念相应,生起了智慧。这个智慧能断三缚结、五下分结、乃至五上分结,而与定力相应,所以得到禅悦及解脱正受。从破初参悟得真如,到重关眼见佛性,乃至牢关会末后句,及体验牢关参禅事毕,皆是一念相应慧,也都或多或少与定力相应。所以所谓的开悟,我们可以把它定义如下:藉由定力参详而了知有情生命之最初与最后的根源,因而导致无生解脱慧生起的一念相应的过程,即是开悟。
在悟之前需要修动中的功夫——参禅的功夫,以及听闻参禅的知见。悟了以后,却发觉到真如佛性不是因为修行而得,是本来就有的,也没有一个门可以进入让我们看见真如佛性。所以祖师常说:无门为法门,就是这个道理。而真如不是从修行而得,它从无始以来本然存在,没有一个相貌形象可以拿出来示现给人看,也没有任何一法可以传给任何一个人。
我们讲禅法,而禅法是一种建立,是一种施设;所以禅法可以讲,但是禅不可说,说出来的就已经不是禅。悟——不能够讲,因为说出来的已经不是悟了,而且众生也不会相信的。禅法可以讲,可是禅法的自性本来空寂、禅法的自性本来就没有来去,本来就不可说,已经用语言、文字说出来的,那就是禅法,不是禅法的自性。
在还没有悟之前,有个开悟可以追求;等到悟了以后,才知道悟的这个法也是本来空寂。悟之前需要学禅法,悟了以后才知道禅法的自性也是空寂。禅不是悟,禅是真如,悟只是找到真如时的一个现象。禅与悟虽然是真实的存在,它不是建立,也不是人的施设,但是没有办法提示出来给人看。所以说有悟是错,说无悟也是错。因为说出来的,已经不是悟啦。别人讲的是别人的,与我们不相干。
悟的实质,不离一念相应慧。凡是没有一念相应,而靠语言、文字思惟分析所得的结论,那不是悟。必需要自己辛苦参究之后,突然间一念相应,那才是悟。
禅宗之证悟破参极为重要,若人能于禅宗祖师证悟公案中,觅得入处,便入大乘佛菩提道之真见道位中,便得了知般若诸经密意,亲见十方世界一切法界之实相;悟后进修,便可经由相见道位之修学,配合福德之修集而具足菩萨性,配合破邪显正、救护众生等十回向行,而具足道种性,配合进修一切种智而渐渐通达般若,完成相见道位之观行,发起初分道种智;再发起增上意乐,于佛前勇发十无尽愿,便得入住初地之入地心位。凡此皆要依于禅宗之证悟如来藏作为基础,然后始能次第进修而渐次亲证;是故,禅宗之证悟如来藏极为重要,此是亲证实相之唯一法门故,此是发起般若、通达般若之唯一入手处故,亦是一切修学大乘法之学人所应孜孜矻矻、记挂于心者。
--------《成佛的捷径:禅净双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