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十一法

分享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05-05  浏览次数:59
五十一心所法的第三类,也就是善心所。善心所是六类心所法中的第三类,包括了信、惭、愧、无贪、无瞋、无痴、精进、轻安、不放逸、行舍、不害等,总共有十一个法。
然而什么叫作善呢?所谓善的意思,即是随顺法理,于此世、他世顺益于自他者,称之为善。相反的,于此世、他世损害于自他者,名为不善。意思是说,随顺于法理,于今生或未来生,能利益自己和利益他人的,就称之为善。在《成唯识论》卷六中,弥勒菩萨说:唯善心俱,名善心所。(《成唯识论》卷六)意思是说,唯独与善心俱起的心所,才能叫作善心所。信等十一个善法,函盖了世出世间一切善法,它的自体远离一切秽恶,而聚集一切功德。
大致来说,这信等善十一法,可以说都是修行人立身处世的基本观念。总合来说,信、精进、轻安、不放逸等四个法,可以使人建立起正确、乐观、勤奋的价值观;而行舍和不害,则可以消除人们的暴戾之气,长养慈悲的胸怀;无贪、无瞋、无痴等三法,称为三善根,则可以使人从根本上去除贪、瞋、痴三毒,而不会去造作身口意三恶业,这样就可以免除未来无量世的痛苦果报;而惭和愧两个法,则是藉由内心的自觉与外在的力量,来修正自己的身口意行,可以止息恶业之发生。也就是说,这善十一法不仅是佛子们修证解脱道与佛菩提道的基础行门,也是放诸四海皆准的无上妙宝。菩萨在漫长的修道成佛过程当中,无非是要透过实证,来修正身口意的不善之业,使心地渐渐转为清净,而到达佛地的究竟清净境界;因此,能够如实了解这十一个善法,对菩萨道行者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然而这善十一法是不是遍一切性、遍一切时、遍一切识呢?是不是遍行于三界九地呢?首先我们来看看这一个第八阿赖耶识的体性,祂是离见闻觉知,由于离见闻觉知,所以没有五别境心所法,因此就不会与善十一相应。而第七末那识是意识的俱有依,此心处处作主、时时作主,不断的指挥六识心去造作种种的善恶业,是恒审思量的心,因此不会与欲、胜解、念、定相应;祂虽然可以触法尘,而与慧心所相应,但是祂的慧非常微劣,所以说祂也不会与善十一法相应。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前五识,前五识本身是无记性,祂会随着意识而通善恶,因此有时造善、有时造恶,不是一切时都与善十一法相应。唯有意识与这善十一法相应,然而如前所说,意识有时造善、有时造恶,变来变去,所以不是一切时相应。这善十一法虽然遍于三界九地,但是必须是三乘有学之正定者,在欲界中才有,对一般凡夫而言则是说不遍的。总合而言,这善十一法必须依于意识,还有与意识所俱的前五识乃至一识才有,而非离于八识心王而有善十一法之现行。因此说善十一法与八识心王相应。
----《三乘菩提之宗通与说通第65集 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之意涵(二)》 正圜老师开示
 
 
标签: 佛教名词

本文标题: 善十一法

本文链接: http://www.4fo.cn/mingci/1/268.html (转载时请保留)

 
[ 佛教名词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佛医网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网站、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学习。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善十一法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内容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佛医网",获得佛法精华好文,佛教正法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