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请修学念佛圆通法门  

楼主  收藏   举报   帖子创建时间:  2020-08-28 回复:0 关注量:1703
各位菩萨:
阿弥陀佛!
接下来,因为知道念佛法门这样的一个微妙殊胜,就要来劝请大家修学念佛圆通法门!要来修学这个念佛圆通法门!
那在《楞严经》中呢,曾经有无学大菩萨以及阿罗汉述说了二十五种圆通法门。
那么这里面呢,有阿罗汉来述说的是:他到底是以什么样的方便来入三摩地,而圆满通达他所证的解脱道呢?因为佛有问:你们是以什么方便来入三摩地呢?所以就有阿罗汉说,他是用什么方便入三摩地、来圆满通达他所证的解脱道——依阿罗汉最终、最究竟的就是解脱道!然后呢,这里讲了入三摩地指的就是,你依什么方便让你能够进入止观。因为修学佛道里面所含摄的解脱道,或是最后的这个佛菩提道,都不能离开止观。那么二乘人所修的入了三摩地,就是二乘的止观,那二乘的止观它就是只是局限于一切有为法,一切因缘所生法的无常、苦、空、无我,从这里能够止息于这些法,然后能够去观察而去断除我执、我所执——那么这个是二乘阿罗汉的修证的内容。那么他们说了他入三摩地,以什么方便来圆满通达他的解脱道。
那这里的无学大菩萨呢?祂所述说的是,以什么样的方便来入三摩地,圆满通达所证的佛菩提道中诸地的果德,乃至到等觉位、妙觉位。那无学大菩萨指的是什么呢?指的就是说,已经证得解脱果的阿罗汉回小向大来修佛菩提道的,以及七地满心以上的菩萨,都称为无学大菩萨。祂们所述说以什么样方便入三摩地,来圆满通达祂所证佛菩提道诸地的果德。那么这里所入的三摩地指的就是,入了大乘的止观,依止于这个大乘止观,那来修证祂的这个佛道上所应修、所应证的部分。我们也举个例子来解说:
其中 琉璃光法王子,祂以观察风力无依为方便,以这个方便悟了菩提心而入三摩地,圆满通达祂十地的修证——因为法王子就是已经十地满心叫法王子。那么祂以观察风力无依为方便,悟了菩提心——就是开悟,入三摩地而能够进入大乘止观,那么圆满通达了祂十地的修证。进入了这个大乘的止观,所依止的就是依止于般若实相智慧、依止于般若波罗蜜,与般若波罗蜜相应的这样的一个善根,来观察他自己应该修、应该证、应该断的这些所知障以及这个烦恼随眠。这是大乘止观的内容,而不同于二乘的止观:二乘的止观呢,他只是停留在这些有为法的缘起性空上面而已;那大乘止观是以这个般若实相为基础来观察,以不生不灭的心所出生的一切有为法的这些法的内容,以祂的般若实相智慧来观察,这样来圆满通达十地的修证。
其中弥勒菩萨说,祂是以修习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为方便入三摩地,圆满通达了等觉地的修证。那弥勒菩萨祂是以修习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为方便,这当然也没有离开第八识如来藏,一定是要实证了这个自性弥陀——第八识如来藏;然后以这个为方便,以这个实证这个第八识,然后呢以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为方便来入于大乘止观,以这样的修学圆满了祂的等觉地的修证,进入现在的妙觉地。
接下来要跟大家说的就是 大势至菩萨。大势至菩萨祂是以忆佛念佛,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为方便入三摩地,那么这个忆佛念佛,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是一个前方便,以这个前方便要入大乘的止观、入三摩地,一定要亲见自性弥陀。那么这个念佛法门呢,它是可以从菩萨的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修到等觉地、妙觉地的。为什么呢?因为经中说,大势至菩萨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一起在佛前说了念佛圆通法门,所以表示说 大势至菩萨所说这个念佛法门,它是可以从信位一直修到妙觉位总共五十二阶位,所以才说与这个同伦的五十二菩萨,一起来述说这个念佛圆通法门。那么 大势至菩萨说,祂在因地的时候是以念佛心、入无生忍,这个意思就是告诉我们,祂是以念佛心入无生忍,就是以念佛心来证得念佛三昧。因地到底什么时候呢?那我们就藉 大势至菩萨说,祂是以同伦的五十二位菩萨这个因缘来说明,从信位来为大家说明这个念佛法门呢可以怎么样来修。
那在信位,一般来讲念佛人他对佛法僧三宝都是有这个信心的、有恭敬心的,所以听到说念佛很好他就愿意念佛,听到说大家来念佛做什么,他就跟着念佛,对念佛非常欢喜,愿意随顺于表相,也就是说愿意来持名念佛,唱诵佛号——什么时候都唱诵佛号,甚至于看到人也是阿弥陀佛——以这样的方式来念佛。那也许呢,他念佛觉得欢喜,没有所求。也许呢他念佛说:我可以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也有人为了要消他的这个罪障,所以他知道经典说修观想念佛可以快速消除罪障,所以他就修观想念佛,依照《观无量寿经》所说来观——这个前面已经为大家介绍过了这些观想的内容。那也有人以观想来系念,观想以后再继续的系念——系念佛的这个三十二大人相的这个功德,或者系念极乐世界种种的庄严,那么呢这样子来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也就是说,对于 阿弥陀佛本身的庄严,这个三十二大人相、八十种随形好、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这些种种的庄严,以及极乐世界的庄严,来系念思惟求生极乐世界。这样的在信位里面最常见到,最常常看到有人就是这样来随顺于自己的心意来念佛。那这样的话,以这样的心就来修满足信位的部分。
那可是呢,在信位修满足以后,不会只停在信位。因为自然而然会因为这样的因缘具足以后呢,会发起了精进心,会想要再更进一步对法的内容去了解。不是只有停留在自己想要消罪障,自己想要求生极乐世界,那你要想说:到底成佛的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菩萨可以成佛呢?那我自己可以成佛吗?会生起这样的一个——内心生起这样的一个激发的这个作用。所以就以念佛为方便,从信位继续往前,然后精进念佛,一心念佛,信心坚固以后呢,善根就慢慢的长养。所以在信位的善根长养具足以后呢,自然能够值遇善知识。值遇善知识教导他:你要从有相念佛进入无相念佛,因为念佛不是只有在相上念。告诉他:称名之外还可以系念思惟,系念思惟之外还可以直接忆想、忆佛念佛,因为‘佛’呢,祂不是只系在名言、语言这个声音上,佛不是只有系在这些庄严身相上。你听听觉得有道理,没错啊!那么什么是真实的佛呢?就教导你——以前方便教导你无相念佛,无相念佛就去除掉语言、声音、身相来直接忆佛念佛,这就是从有相念佛进入无相念佛。然后觉得说无相念佛果然殊胜,快速能够成就定力,快速能够让自己生起信心,所以呢对善知识就生信,对自己也生信。因为自己真的能够成就这个无相念佛的功夫,所以就继续接受善知识的教导。
教导什么?学习六波罗蜜——学习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来受菩萨戒,学习菩萨行——应该行菩萨所应该行的布施之行,学习忍辱,不能一天到晚就是瞋心这个没办法控制,要精进,同时要修定力,要怎么样让自己心能够安住下来,要熏习这个般若知见。那学习了以后,同时知道说:不是只有学习就好,要行六度。所以自己亲身去行六度波罗蜜——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这些基础渐渐满足以后,对般若波罗蜜的第一义谛心不惊怖。为什么呢?
为什么说你要基础稳定以后,对于第一义谛心不惊怖呢?因为听闻到说二乘阿罗汉他们证涅槃,证得入无余涅槃以后呢,是没有阿罗汉证无余涅槃。你一听,说:那怎么会呢?不是说他证得四果解脱果了吗?怎么会没有阿罗汉证无余涅槃呢?因为阿罗汉舍报以后五阴灭了不再生了,哪有一个阿罗汉存在呢?所以对这一说没有阿罗汉证无余涅槃心中不会惊怖;然后听说阿罗汉证得这个涅槃,但是不知道涅槃本际,也不会感到惊怖,也不会觉得说这样有没有毁谤阿罗汉?因为他了解了阿罗汉所证的涅槃,他是以灭掉五阴不再出生而自己安住涅槃;可是实质上呢,是以他本来就在、本来具足的这个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为基础,只是阿罗汉不知不证而已。因为具足这样知见,所以对于说二乘人证涅槃,不知涅槃本际;阿罗汉舍报以后入无余涅槃,没有阿罗汉证无余涅槃,心中不惊怖。就是说对第一义谛心,知道、了解这个真实道理,同时对于说菩萨不断烦恼而证菩提,也不会感到说那这样子是不是毁谤菩萨?这样子是不是会大妄语?因为他知道真实道理了:菩萨他是依止于这个自己这个五阴,依止于这个意识心,实证这个自性弥陀的这个本来就在;所以虽然没有断除一切我见我执,可是仍然可以在福德因缘具足的时候呢,实证自性弥陀,而知道什么是涅槃本际。所以说菩萨是不断烦恼而证菩提,真实了解了,所以于第一义心心不惊怖。同时这样子就能进入住位修学,安住于六住位;安住于六住位以后,就有因缘能够从无相念佛进入体究念佛,能够有因缘来进入实相念佛。
那么在住位修学呢最重要的就是,要修集能够亲证自性弥陀、实证念佛三昧的福德资粮以及智慧资粮。所以,以无相念佛为方便来修学的过程里面,从菩萨行六度,在住位中来学习六度,来行六度菩萨行里面,培植福德资粮、智慧资粮;另一方面呢,就是还要去降伏自己的烦恼——因为贪过重、瞋过重、慢过重,这些都是障碍你自己实证自性弥陀的因缘。所以行六度的过程,也就是藉这个因缘里面、来以无相念佛为方便所修起来的定力,让自己能够观照到自己的这个粗重的烦恼,遮障自己见道的因缘。
那在六住位安住修学以后呢,当你自己这个智慧的因缘以及福德的因缘成熟,那自然你能够从无相念佛进入体究念佛。因为无相念佛本身一个最殊胜的地方就是,它是让你能够证自性弥陀的一个方便。因为法身本身离开语言相、声音相以及种种身相;那无相念佛本身呢,也没有让你依止于声相念佛、依止于语言相念佛,也没有让你依止于种种身相念佛,所以呢,是以这种相似于念法身的方式来忆佛念佛。以这样的方便呢,自然你能够不受到语言文字的这些系缚,能够有能力以这个功夫呢到能够看话头,最后能够参究。参究的部分我们就称为体究念佛。因为一个念佛人他功夫成熟的时候,他的这个知见具足的时候,他自然会从这个功夫行门里面要去寻找哪个是自己的自性弥陀,以这种无相念佛离开语言文字来忆佛体究方式呢,他就可以这样子以这个方便让他去找到自己的自性弥陀。所以在寻找的过程里面,我们称这个叫体究念佛,因为在这个里面,也就是在找自己的自性弥陀,整个所有的一切过程里面,都是以无相念佛这种基础来进入所谓的参究、体究。所以呢,只要你的功夫行门能够按照善知识的教导,福德资粮能够如实的去培植,那么你就一定能够有这个因缘,从无相念佛进入体究念佛;甚至于说在因缘成熟的时候呢,能够一念相应而能够与你的自性弥陀相见,那这时候呢你就能够知道哪个是自性弥陀,就证得念佛三昧。
但是呢在这之前,就是说我们刚刚有说到 大势至菩萨说,你要以忆佛念佛到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所以我们刚刚讲,体究念佛的时候你绝对不是以散乱心、种种思惟的心、种种语言文字思惟的心在体究,你一定是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这个时候呢,你透过无相念佛的功夫让你直到专心一意的,全部都是在这个功夫里面能够净念相继,完全就是这个忆佛的念,完全没有攀缘,不去做种种的妄想思惟。那么这样情况之下,你进入体究念佛了,进入体究念佛以后就要参究说:哪个是自性弥陀?所以 大势至菩萨说: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也就是说,以这样子无相念佛、忆佛念佛的功夫,能够让你进入体究念佛;体究念佛只要因缘成熟,善知识的帮忙,一念相应,知道哪个是自性弥陀,那你见了自性弥陀就是见佛,因为知道这个法身就是自性佛。
那为什么说叫自性弥陀呢?因为念 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的意思就是无量寿、无量光,阿弥陀佛祂以祂这个累劫的修行成就了佛道,那么祂成就了佛名,也是当初祂亲证自性弥陀以后,转依这个实相智慧来修道来成就的,所以祂以这个无量寿、无量光、阿弥陀的这样的一个功德来成就祂的佛号。那你自己所谓的这个如来藏,你自己的自性弥陀也是一样无量寿、无量光,因为祂从来不生,无始劫以来就是这样,从来不灭。所以你要说祂有寿量多少呢?数不清!所以称祂叫无量寿,因为祂不可以寿量来数,因为没有出生的时候,没有灭的时候。那为什么说祂也叫无量光呢?因为你自己的自性如来藏呢具备了种种的功德法,一切成佛的功德都具足,那么这些随时随地祂都是呈现祂的法的光明,只是因为我们受无明所遮障,而不能知道、不能了知。所以呢这样的一个自心如来藏,祂一样是无量寿、无量光,具备了这些可以成佛的功德,所以才称为自性弥陀。所以念 阿弥陀佛的人说,他证了自性弥陀,表示说他证了这个心,跟 阿弥陀佛当初因地的心一样,以及现在 阿弥陀佛成佛了这样的同一个心,这个法性不会改变——这种无量寿、无量光的法性不会改变,恒不变异、恒是真如法性。所以呢,这样的情况之下就是所谓的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所以所见的是自性弥陀、自性佛,就是你的自心如来藏,这就是 大势至菩萨所说的。所以从有相念佛到无相念佛,到体究念佛,最后实证念佛三昧之后,你能够真实转依以后,称为实相念佛,所以亲见到自性弥陀,我们就说他就是证得念佛三昧。
那么证得念佛三昧的人呢,他一定要受善知识的摄受。因为当你自己找到了这个——哪个是自性弥陀的时候,你完全不知道这个内容是什么,因为你才第一次亲见祂了,还不知道说到底祂是什么样的法,有什么内容都还不认识呢!所以由善知识亲证——自己亲证了以后,发起智慧以后来摄受你、来教导你。所以呢,因为经过善知识的摄受教导,你自己也实证跟善知识一样同一个,那么这个时候就能发起般若实相智慧。发起般若实相智慧就是表示说,你已经承担了——就是祂!没有错!除了祂以外,没有另外一个心是真实不虚的,自己找遍自己的这个五蕴身、六识心、第七识都是假的,都是虚妄的,都是生灭有为的,只有祂是真实。所以承担起来以后,那么因为善知识的摄受就知道说:祂就是五蕴的实相,祂就是出生五蕴的心。所以,你知道说一切法都由祂生,发起了般若实相智慧,能够住于七住位不退,因为能够住于七住位不退以后,就能够入大乘三摩地。也就是说,你这个时候能够依止于自己亲证所得的实相般若智慧,来观察一切有为法的生、灭、住、异都是从哪里来,那么这个就是大乘的三摩地,也就是我们说的大乘止观。所以大乘止观,你一定要亲证自性弥陀,一定要发起般若实相智。
所以说,以什么为方便入三摩地呢?在七住位,这个是一定要实证念佛三昧,亲见自性弥陀,然后发起般若实相智,才能够入大乘三摩地。从七住位开始呢,不退了以后,那就以这个实相念佛的基础进修。所以说 大势至菩萨说,祂于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那为什么说是入无生忍呢?因为发起般若实相智呢,就知道说:自己这个自心如来藏——这个自性弥陀从来就没有出生过。从来没有出生过——虽然说祂藉因藉缘,然后来出生五蕴,五蕴有生有灭,可是祂却是无生;那一切五阴十八界的功能种子都是这个自心如来藏所含藏的,所以也是无生。所以以这样的一个实相智慧安住于无生,所以叫无生忍——忍的意思就是能够安住,而于这里生起智慧继续进修。这是七住位不退的基础,才能够前进到十住、十行、十回向乃至进入十地。那么,以实相念佛为基础,于七住位不退了以后呢,继续进修,进修什么能够在十住位的时候眼见佛性,同时再继续进修能够入十行位、十回向位,乃至进入十地?都是以实相念佛为方便!也就是说,这个都是入了大乘三摩地。以什么为方便入三摩地就是这个道理。
你是以念佛三昧为方便入三摩地的,你现在已经亲见了自性弥陀,能够实相念佛,实相念佛就是念佛三昧。统统叫念佛三昧,可是有一些实证的差别,你要知道差别在哪里——前面的体究念佛就是还没有亲证,那已经亲证了以后叫念佛三昧,证得念佛三昧之后的修学都叫实相念佛。因为一切的修证过程,都是不离开自己的这个自心如来藏,就是我们前面所说的于方等经典能够受持读诵,不是吗?你能于方等经典受持读诵,就叫实相念佛。你一切的这个念念中在参究,在止观,都是依止于自心弥陀,依止于这个实相——般若实相智慧。所以你能够以实相念佛为方便入于大乘三摩地,最后呢实证十行位的阳焰观,再来接着继续这个修道,证得十回向位的如梦观,继续修道,进了这个初地的犹如镜像、二地的犹如光影、三地的犹如谷响等等,地地增上这些无生法忍。这样的法都是 大势至菩萨说,你要以这个忆佛念佛为方便来圆满通达,圆满通达整个诸地的修证。那 大势至菩萨说,祂就是以这样的这个来摄念佛人归于净土。
那我们说刚刚这些一切所证——七住位所证,十住位所证,十行、十回向以及初地、二地、三地,乃至十地、等觉位、妙觉位,这些所证的都是自心净土,也就是说,你就是以自心净土来与诸佛所成就的净土相应。所以 大势至菩萨说,祂是以这样的方便来摄念佛人归于净土,就是这个意思。也就是说,你呢今天以忆佛念佛,然后到最后能够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同时你就是因为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能够见佛;见佛以后,以这个方便,以这个念佛三昧为方便、以这个实相念佛为方便,而入大乘三摩地、入大乘止观,继续进修,透过世世常行菩萨道继续进修你的佛菩提道。那么我们刚刚讲到说(这个您已经晓得了),实证念佛三昧就是对于这个自心净土的实证,然后呢,一直来依止于自己的所证,来去除自己的烦恼障,去除自己的所知障,来发起自性弥陀的种种功德法——这个过程,我们说 大势至菩萨以这个忆佛念佛为方便,来摄一切念佛人归于净土,您晓得以后心中就会非常欢喜!所以我们说,念佛人求生极乐世界、求生 不动如来或其他佛国都一样,就知道说:原来就是要先实证自己的自心净土。
所以我们说,念佛法门它非常殊胜,非常微妙,你今天只是因为差了善知识而已。善知识能够来指引你、开示你、导引你,然后最后让你入所谓的无相念佛,最后能够入念佛三昧,能够入所谓的大乘三摩地。你看!善知识就这么重要!所以呢,念佛人当求真实善知识,然后对念佛法门——念佛法门能够圆满通达到所谓的菩萨五十二阶位——您一定要信受 大势至菩萨所说。
那么,可是有人——求生极乐世界的人也会来问,问说:那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是不是就是解脱了呢?这里这个观念也需要为大家说明一下。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虽然表相上没有三界生死轮回的这个现象,受到 阿弥陀佛愿力的摄受——阿弥陀佛当初曾经是法藏比丘的时候发的愿,一切生到极乐国的人寿量跟祂一样。那表示说,在极乐国中是没有这个生死的现象的。那是不是等于是解脱呢?这有个观念说:在极乐世界是暂时没有三界生死轮回的现象。因为解脱的意涵是,一定要解脱于三界生死轮回才叫解脱。等于说,暂时受到 阿弥陀佛的摄受,在极乐世界是不必再到其他地方去生死轮回。可是呢?这里一个观念就是说,你要能够解脱于三界生死轮回,你一定要灭除什么?灭除烦恼障,断除烦恼障!那很多人就会说,很多念佛人就会说:我只求能带业往生就好。经常这样说。所以什么叫带业往生?就表示说你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你不必除烦恼障,对不对?你的烦恼还在,可是你仍然可以去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可是这个不是真实解脱。你在极乐世界,如果在花苞里面、在莲苞里面,譬如说下品往生的,或者是说上品中生、上品下生,或者是中品中生、中品下生都要在莲苞里面。在莲苞里面作什么?要听闻佛法——阿弥陀佛的施设:一切在极乐世界里面的听闻都是佛法。你要听闻说一切法无常、苦、空、无我,八功德水一直在你耳朵旁边、一直环绕的就是这些无常、苦、空、无我,也就是,要你先断除对于虚妄法所产生的我见,知道这些虚妄法的无常,是苦。
所以呢,到了极乐世界以后,虽然暂时没有生死轮回的现象,可是还是一样要修道。因为你这些烦恼障都还在,所以去了以后,你仍然要依止于 阿弥陀佛的摄受、阿弥陀佛的方便,在莲苞里面去除你的烦恼——第一个、首要就是要断我见。什么是我见呢?那里面的法就会告诉你:这五蕴不是真实的,五蕴是无常的法,是苦的法,是空的法,不能真实常住的法,就不是真实我。你就要先认识清楚,认识清楚以后你就知道:原来我对于这个五蕴,还要知道它是假的、不是真实的。最后你愿意断了我见以后,最起码这个时候,你才能够离开花苞呢!离开花苞以后,还是一样继续修道,继续一样断除我见、断除习气、断除烦恼,继续听闻这些在极乐世界佛菩萨的开示。所以说,到了极乐世界,祂只是摄受你免除三界生死轮回之苦,可是却是每一刹那都要修道的。
曾经听到有的知识说,尤其是本愿念佛的说(依照他们所施设的第十八愿说):只要能够依止于这个愿,往生到极乐世界,到了极乐世界以后就成佛,就跟阿弥陀佛一样。这样的说法是毁谤 阿弥陀佛的。因为就像刚刚说有人说带业往生,那你在这里呢又只要求说只要遵照第十八愿所行,一切所修的菩萨行都是杂行,为了受到阿弥陀佛所摄受,那么又不修一些圣道行,又不修这个,又不在大乘经典上建立正知正见,不听闻大乘经典的解说,那么又没有具备这些菩萨道的资粮,也没有断烦恼——那请问您说:这样子往生到极乐世界可以成佛,这样子因果不就不相称了吗?因为求生到极乐世界也是要符合因果律的!也就是说,你到底修了哪些因?你在佛道上你自己到底是哪一些去除烦恼因?植这个佛道应该有的资粮有没有植?这些因有没有作,你才能够得到那个果。阿弥陀摄受有情到极乐世界,是以祂的方便摄受您免除三界生死轮回之苦。所以,往生到极乐世界不是真实解脱,只是暂时免除三界生死轮回之苦而已,这是一定要有的观念。所以说求解脱,如果说您在这里娑婆能够先有这些——具备解脱的正知正见,知道说怎么样断我见,哪些是断我见的内容;那要成佛呢需要修学哪些菩萨道,你在这里能够先行的修学熏闻,或者是说努力精进的去如实而修——求生到极乐世界的品位一定是上升的,一定是提升在所谓上品中生……上品下生、上品中生,最后终究你一定有能力上品上生。所以,上品上生到极乐世界也不是真实解脱,还是一样继续跟随 阿弥陀佛修学。所以,这些知见上您一定要如理了解、如理思惟,那这样的话,念佛人就是能够安住于这样真实知见来念佛,必定有好处!
祝福大家早证菩提!
阿弥陀佛!
------《三乘菩提之念佛法门》<第81、82集 劝请修学念佛圆通法门> 正德老师 主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