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经讲义》摘录 (1-25辑)  

楼主  收藏   举报   帖子创建时间:  2020-06-20 回复:0 关注量:1505

法华经讲义(全套共二十五册)
【作者】平实导师

 书籍简介

 本《讲义》演绎《法华经》隐说金刚心如来藏之意涵,兼及十方三世诸佛世界的广袤、深远,广涉般若密意及十方诸佛世界之法相,圆满收摄如来一代时教,故为圆教经典。而此中隐说之般若无上妙法密意,唯证乃知,是故如来说为经王,甚深难解以致误会者,古今所在多有。今于此套《讲义》中详述之,发瞶震聋而冀妙法久住世间。
   -----------------
  自序
   大乘佛法胜妙极胜妙,深奥极深奥,广大极广大,富丽极富丽,谓此唯一佛乘妙法,意识思惟研究之所不解,非意识境界故,佛说为不可思议之大乘解脱境界,名为大乘菩提一切种智,函盖大圆镜智、成所作智、妙观察智、平等性智;然而此等极胜妙乃至极富丽之佛果境界,要从因地之大乘真见道始证,次第进修方得。然大乘见道依序有三个层次:真见道、相见道、通达位。真见道者位在第七住;相见道位始从第七住位之住心开始,终于第十回向位满心;通达位则是圆满相见道位智慧与福德后,进修大乘慧解脱果,再依十无尽愿的增上意乐而圆满,名为初地入地心菩萨。众生对佛、法、僧等三宝修习信心,十信位满心后进入初住位中,始修菩萨六度万行,皆属外门六度之行;逮至开悟明心证真如时,方入真见道位中;次第进修相见道位诸法以后,直到通达而得入地时,历时一大阿僧祇劫,故说大乘见道之难,难可思议。
   大乘真见道之实证,即是证得第八识如来藏,能现观其真实而如如之自性,名为证真如;此际始生根本无分别智,同时证得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乃至证悟般若不退而继续进修之第七住位始住菩萨,转入相见道位中,历经第一大阿僧祇劫中三十分之二十有四的长劫修行,同时观行三界万法悉由此如来藏之妙真如性所生所显,证实《华严经》所说“三界唯心、万法唯识”正理;如是进修真如后得无分别智,终能具足现观非安立谛三品心而至十回向位满心,方始具足真如后得无分别智,相见道位功德至此圆满,然犹未入地。
   此时思求入地而欲进阶于大乘见道之通达位中,仍必须进修大乘四圣谛,现观四谛十六品心及九品心后,要有本已修得之初禅或二禅定力作支持,方得相应于慧解脱果;或于此安立谛具足观行之后发起初禅为验,证实已经成就慧解脱果;此时已能取证有余、无余涅槃,方得与初地心相应,而犹未名初地。而后再依十大愿起惑润生,发起继续受生于人间自度度他之无尽愿,不畏后世长劫生死众苦,于此十大无尽愿生起增上意乐而得入地,方得名为大乘见道之通达位,真入初地之入地心中,完成大乘见道位所应有之一切修证。此时已通达大乘见道位应证之真如全部内涵,圆满大乘见道通达位应有之无生法忍智慧,及慧解脱果与增上意乐,方证通达位之无生法忍果,方得名为始入初地心之菩萨。
   然而观乎如是大乘见道之初证真如,发起真如根本无分别智,得入第七住位,成为真见道菩萨摩诃萨;随后转入相见道位中继续现观真如,实证非安立谛三品心而历经十住、十行、十回向位之长劫修行,具足真如后得无分别智,生起初地无生法忍之初分,配合解脱果、广大福德、增上意乐,名为通达见道位真如而得入地。如是诸多位阶所证真如,莫非第八识如来藏之真实与如如二种自性,同属证真如者。依如是正理,故说未证真如者,皆非大乘见道之人;证真如者谓现观如来藏运行中所显示之真实与如如自性故,实相般若智慧依如来藏之真如法性建立故,万法悉依如来藏之妙真如性而生而显故,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亦依如来藏之真如法性建立故。
   如是证真如事,于真藏传佛教觉囊巴被达赖五世藉政治势力消灭以后,由于时局纷乱不宜弘法故,善知识不得出世弘法,三百年间已经不行于人世。及至时局升平人民安乐之现代,方又重新出现人间,得以继续利乐有缘学人。然而,纵使末法时世受学此法而有实证之人,欲求入地实亦匪易,盖因真见道之证真如已经极难亲证,后再论及相见道位非安立谛三品心之久劫修行,而能一一教授弟子四众者,更无其类;何况入地前所作加行之教授,而得具足实证大乘四圣谛等安立谛十六品心、九品心者?真可谓:“善知识者出兴世难,至其所难,得值遇难,得见知难,得亲近难,得共住难,得其意难,得随顺难。”如是八难,具载于《华严经》中;徵之于末法时世之现代佛教,可谓诚言,真实不虚。
   纵使亲值如是善知识已,长时一心受学之后,是否即得圆满非安立谛三品心及安立谛十六品心、九品心而得入地?观乎平实二十余年度人所见,诚属难事;殆因大乘见道实相智慧极难实证,何况通达?复因大乘慧解脱果并非隐居深山自修而可得者,如是证明初始见道证真如已属极难,更何况入地进修之后,所应亲证之初地满心犹如镜像现观,解脱于三界六尘之系缚;二地满心犹如光影之现观,能依己意自定时程及范围而转变自己之内相分,令习气种子随于自己施设之进程而分分断除;三地满心前之无生法忍智慧,能转变他人之内相分;以及满心位之犹如谷响现观,能观见自己之意生身分处他方世界广度众生,而使无生法忍及福德更快速增长。至于四地心后之诸种现观境界,更难令三贤位菩萨了知,何况未证谓证、未悟言悟之假名善知识,连第七住菩萨真见道所证真如都只能想像者?
   虽然如此,纵使已得入地,而欲了知佛地究竟解脱、究竟智慧境界,亦仍无法望其项背,实因初地菩萨于诸如来不可思议解脱及智慧仍无能力臆测故。纵使已至第三大阿僧祇劫之修行──已得八地初心者,亦无法全部了知诸佛的境界,则无法了知佛法之全貌,如是而欲了知十方三世诸佛世界之关联者,即无其分。以是缘故,世尊欲令佛子四众如实了知三世佛教之亘古久远、未来无尽,以及十方虚空诸佛世界等佛教之广袤无垠;亦欲令弟子众了知世间万法、出世间法及实相般若、一切种智无生法忍等智慧,悉皆归于第八识如来藏妙真如性者,则必于最后演述《妙法莲华经》而圆满一代时教;是故 世尊最后演述《法华经》时,一仍旧贯而如《金刚经》称此第八识心为“此经”,冀诸佛子醒悟此理而舍世间心、声闻心,愿意求证真如之理,久后终能确实进入绝妙难思之大乘法中。斯则 世尊顾念吾人之大慈大悲所行,非诸凡愚之所能知。
   然而法末之世,竟有身披大乘法衣之凡夫亦兼愚人,随诸日本欧美专作学问之学者谬言,提唱六识论之邪见,以雷同常见、断见外道之邪见主张,公开否定大乘诸经,谓非佛说,公然反佛圣教而宣称“大乘非佛说”。甚且公然否定最原始结集之四大部阿含诸经中之圣教,妄判为六识论之解脱道经典,公然贬抑四阿含诸经中之八识论正教,令同于常见外道之六识论邪见;全违 世尊依八识论而解说声闻解脱道之本意,亦令声闻解脱道同于断见、常见外道所说之解脱,则无余涅槃之境界即成为断灭空而无人能知、无人能证。如是住如来家,著如来衣,食如来食,藉其弘扬如来法之表相,极力推广相似像法而取代声闻解脱道正法,最后终究不免推翻如来正法;如斯之辈至今依然寄身佛门破坏佛法,而佛教界诸方大师仍多心存乡愿,不愿面对如是破坏佛教正法之严重事实,仍多托词高唱和谐,而欲继续与诸多破坏佛教正法者和平共存,以互相标榜而维护名闻利养。吾人若继续坐令如是现象存在,则中国佛教复兴,以及中国佛教文化之推广,势必阻力重重,难以达成;眼见如是怪象,平实不得不详解《法华经》之真实义,冀能藉此而挽狂澜于万一。
   如今承蒙会中多位同修共同努力整理,已得成书,总有二十五辑,详述《法华经》中 世尊宣示之真实义,因名《法华经讲义》,梓行于世,冀求广大佛门四众捐弃邪见,回归大乘绝妙而广大无垠之正法妙理,努力求证,共为复兴中国佛教文化、抵御外国宗教文化之侵略而努力,则佛门四众今世、后世幸甚,中国梦在文化层面即得实现。乃至继续推广弘传数十年后,终能使中国成为全球最高阶层文化人士的归依圣地、精神祖国;流风所及,百年之后遍于欧美社会各层面中广为弘传,则中国不唯民富国强,更是全球唯一的文化大国。如是复兴中国佛教文化之举,盼能获得广大佛弟子四众之普遍认同,乃至广有众人付诸实证终得广为弘传,广利人天,其乐何如。今以分辑梓行流通在即,因述如斯感慨及真实义如上,即以为序。
   佛子 平 实 谨序
   公元二○一五年初春 谨志于竹桂山居
   -----------------
《法华经讲义第一辑 ----第五辑 》【内容摘录精华篇】:
http://www.sanmodi.cn/club/show-5309.html

《法华经讲义第六辑 ----第十辑 》【内容摘录精华篇】:
http://www.sanmodi.cn/club/show-5308.html

《法华经讲义第十一辑 ----第十五辑 》内容摘录精华篇
http://www.sanmodi.cn/club/show-5307.html

《法华经讲义第十六辑 ----第二十辑 》内容摘录精华篇
http://www.sanmodi.cn/club/show-5306.html

《法华经讲义第二十一辑 ----第二十五辑 》内容摘录精华篇
http://www.sanmodi.cn/club/show-5305.html

 ------------
目录
   自序
   第一辑:
   〈经题略说〉
   〈序品〉第一
   第二辑:
   〈序品〉第一
   〈方便品〉第二
   第三辑:
   〈方便品〉第二
   第四辑:
   〈方便品〉第二
   〈譬喻品〉第三
   第五辑:
   〈譬喻品〉第三
   第六辑:
   〈信解品〉第四
   〈药草喻品〉第五
   第七辑:
   〈药草喻品〉第五
   〈授记品〉第六
   第八辑:
   〈化城喻品〉第七
   〈五百弟子受记品〉第八
   第九辑:
   〈五百弟子受记品〉第八
   〈授学无学人记品〉第九
   〈法师品〉第十
   〈见宝塔品〉第十一
   第十辑:
   〈见宝塔品〉第十一
   〈提婆达多品〉第十二
   〈劝持品〉第十三
   第十一辑:
   〈劝持品〉第十三
   〈安乐行品〉第十四
   第十二辑:
   〈安乐行品〉第十四
   第十三辑:
   〈安乐行品〉第十四
   〈从地涌出品〉第十五
   第十四辑:
   〈从地涌出品〉第十五
   第十五辑:
   〈从地涌出品〉第十五
   〈如来寿量品〉第十六
   第十六辑:
   〈如来寿量品〉第十六
   〈分别功德品〉第十七
   第十七辑:
   〈随喜功德品〉第十八
   〈法师功德品〉第十九
   第十八辑:
   〈法师功德品〉第十九
   第十九辑:
   〈法师功德品〉第十九
   〈常不轻菩萨品〉第二十
   〈如来神力品〉第二十一
   第二十辑:
   〈如来神力品〉第二十一
   〈经嘱累品〉第二十二
   〈药王菩萨本事品〉第二十三
   第二十一辑:
   〈药王菩萨本事品〉第二十三
   〈妙音菩萨品〉第二十四
   第二十二辑:
   〈妙音菩萨品〉第二十四
   第二十三辑:
   〈妙音菩萨品〉第二十四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第二十五
   第二十四辑: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第二十五
   〈陀罗尼品〉第二十六
   〈妙庄严王本事品〉第二十七
   第二十五辑:
   〈妙庄严王本事品〉第二十七
   〈普贤菩萨劝发品〉第二十八
   〈法华大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