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阁重蹈覆辙----心外求法觅真如
公元2003年法难分裂胜义僧团,《灯影》钜著澄清质难令无疑
公元2003年,正觉同修会会中有不解《成唯识论》正义者,意欲成为正觉之领导人而不得遂,为亲教师会议所反对之后,执取“真如无为”来反对“第八阿赖耶识”心体常住,否定正觉同修会正法,企图分裂胜义僧团。如是者先诬蔑平实导师贪取会中钱财,无根无据之后,又诬指第八阿赖耶识心体是生灭法(显示其不信第八识心体是法界根本),再误会“真如”是“唯有纯然无为法性”(意即否定真如是常住根本心、具真实如如之自性),又说此纯无为性之真如能生阿赖耶识而转成有为法,更说须证得第四禅方得见道(以此否定中国禅宗大多数证悟之贤圣),甚至说自己证得的是佛地真如(即一悟即成佛地。后又改说证得的是初地真如,即一悟即入圣位。后来又说一切归零、重头开始),无法认同证悟明心之真见道唯在七住不退。如是等等不一而足,于法义顿生诤见,攻讦大乘见道正理。当时有人于外听闻上述说法,即详列诸等扞格正理之处,来信请益平实导师;平实导师于三月二十九日收到信14,即于次月十九日覆信兼跋15,以《灯影》一书历历分明指出退转者所持之谬见所在,二十余万字,悲心滂沱如是。
事隔多年,再有正觉教团亲教师以《成唯识论》质疑平实导师,亦将所证真如之真见道作“亲证圣位”(初地菩萨)解。平实导师遂为开示解惑,2018年更印梓《涅槃》廓清淆讹16,一一详细解析,大白《般若经》及《成唯识论》所说见道之理。
由上可知,三贤位学人自行阅读《成唯识论》与《述记》时,万勿自作解人,凡有所窒碍,应求教师父平实导师;若自执己见,于平实导师所述大乘正义生疑,即酿大错。
琅琊阁重蹈覆辙----心外求法觅真如
平实导师造此《灯影》与《涅槃》等,证明大乘第八识如来藏正义即如来阐述之第一义,两千多年从来如是,无可摧破;然师虽于《灯影》再三教诲,今日网路犹有化名琅琊阁者及其写手再行滋事,依自己错会《成唯识论》与《述记》之恶见,重蹈2003年退转者之覆辙:一、执取真如法性以为实际理体,二、将第八阿赖耶识心体说为生灭心,三、主张须第四禅才能见道。(如出一辙处,《灯影》与《涅槃》二书已经详破。)又,四、2003年退转者本来主张“见道即成佛地真如”,后在平实导师破斥后,改为“见道成初地真如”,再被平实导师破斥后,再改成一切归零、重头开始;琅琊阁一样重翻旧帐为:“见道后很快刹那入地”(琅琊阁主及其写手认为:“真见道后,很快(用刹那来说)就完成‘相见道’,不需要等多少‘劫’,完成相见道即入地。”故笔者这里说他主张“见道后很快刹那入地”)。种种覆辙继续重蹈,不知2003年时早已预破在先,犹自犯之,良可叹也!
宗门与教门所证皆此----第八赖耶识如来藏
大乘教门所说、宗门所证皆同一心:宗门达摩祖师举示《楞伽经》印心,令大众皆知禅宗所证即每人的第八阿赖耶识如来藏;教门大师玄奘菩萨少小亲闻《摄大乘论》阐扬第八阿赖耶识正义,略加思索即自证根本识。又当知玄奘菩萨所造《成唯识论》契合禅宗所悟涅槃妙心,且其实是为后时的禅宗盛世预先开路;又,玄奘菩萨教导日本留学僧道昭时,亲口告之:“经论文博,劳多功少。我有禅宗,其旨微妙;汝承此法,可传东徼。”17令道昭早得悟解,再遣道昭至禅宗旁支慧满禅师处接受印证。可知教门宗门之所说所证本同,皆是第八识如来藏心。
琅琊阁主及其写手,在“见道”上比较重要的四个错误论点已如前说;又其说:
这篇文章重点讨论萧平实居士在其著作中曲解《成唯识论》和《成唯识论述记》关于“见道位”的主要错谬,以此说明萧平实导师设定的“密意”与大乘见道的定义并不相符。18
是故以下先简单回覆数语,于此楔子后的章节将再作详细辨正。
一、琅琊阁执取外于第八识有独立的真如法性以为实际辨正:
1、玄奘菩萨《成唯识论》说“诸无为法”----包括“真如无为”----不离色心而独存。19离第八识心之外更求法性(体性)者皆成“心外求法”的外道。
2、玄奘菩萨所译《大般若波罗蜜多经》中,如来说:“真如虽生诸法而真如不生,是名法身。”即知此处以真如指称第八识心体,即知真如能出生诸法,故真如非仅具无为法性;若纯无为法性,即非能出生万法之心体。
3、玄奘菩萨译《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如来说“真如不生,是名法身”,法身者指明以法为身即是有体,即真如体,即知真如一名非仅指称第八识之法性,其有心体与法性二义,必须依前后文义理而解。
4、玄奘菩萨《成唯识论》说“真如亦是识之实性”,即以真如指称法性----真如即第八识心体的中道实性,亦即真如法性是第八识所具有的圆成实性,非自外于第八识心体。
万法之理体是指心体,所含藏的种子发起为现行;故真如无为法性亦不得离心体而独存。第八识心体法无我的缘故,不分别自体具有真如无为法性,依此而说胜义无自性性,一切法无所有;然而琅琊阁否定所证的阿赖耶识是真如心体以后,妄想意识境界可以缘于如是无自性无所有的境界,声称彼即是般若即是真如,正是丝毫不差的重蹈2003年退转者的覆辙。
二、琅琊阁将第八阿赖耶识心体说为生灭心
辨正:
1、玄奘菩萨《成唯识论》说阿罗汉永失阿赖耶名,不是舍第八识心体20----亦即舍第八识的阿赖耶性,心体犹存。
2、玄奘菩萨《成唯识论》说第八识随各义差别安立种种名21----阿赖耶识是名字,心体即第八识心体。
3、玄奘菩萨《成唯识论》说“如来地的无垢识,因地名为阿赖耶识,皆第八识”。
4、玄奘菩萨《成唯识论》说“阿赖耶识恒常相续常无间断”,亦即心体恒常;又说祂“念念生灭变异”,亦即第八识所含藏七转识等种子可受七转识熏染变异(包括异熟种子酬引业力之生灭变异),名为阿赖耶性及异熟性,
阿赖耶性与异熟性为无记性有变异性。
如来在唯识经典说有八识,第八阿赖耶识即如来藏,即是法身,即《大般若波罗蜜多经》所说真如;既是真如,心体即无生灭可言。
三、须第四禅才能见道吗?
辨正:
1、玄奘菩萨指导弟子道昭开悟,并无记载说道昭证得第四禅。
2、玄奘菩萨弟子窥基菩萨见道,然无记载窥基证第四禅。
3、玄奘菩萨译《大般若波罗蜜多经》说“最后身菩萨成佛前依第四禅见道”。
4、玄奘菩萨年少即见道,取经返国后,欲至少林修回四禅九定,未能获准,后住玉华寺无暇修定。
由玄奘菩萨、窥基菩萨、道昭等例证,可知从来明心见道无须第四禅;且中国禅宗史留下脍炙人口的呵斥静坐是磨砖作镜的故事,证悟祖师从古至今都不是终日静坐以求第四禅息脉俱断,而是自参自悟、依公案机锋参究,入此无门之门。又《瑜伽师地论》中说,不论声闻或大乘的见道,只需依未至地定即可于悟后相应其功德23;论中复说,欲证初果乃至明心,都必须有相应的定力作为所依,即是未到地定24;欲证阿罗汉果时必须有初禅作所依,亦不需有第四禅25。以是缘故,说三乘见道必须有未到地定作所依,欲证阿罗汉果者必须有初禅以上定力作所依,是故论说:“复次,唯依诸静虑及初静虑近分未至定,能入圣谛现观。”26亦未限定必须第四禅,乃至证不还果时亦只需初禅即可,不需第四禅27。故琅琊阁说须证第四禅已方能见道,此说不唯违教,亦复悖理。
四、大乘见道后即很快刹那入地?
辨正:
1、玄奘菩萨在中国时已证悟明心(见道)与眼见佛性,并已证得慧解脱果,但并无随即入地,待西天取经深入根本大论《瑜伽师地论》教诲,才清楚佛道次第,知晓入圣位菩萨所需具足的条件,方得回复地上之证境。
2、玄奘菩萨《成唯识论》说“真见道”(见道开悟)满足,再经历“相见道”的非安立谛三品心观行圆满,最后还要完成安立谛十六品心(依止观说九品)的加行以成就阿罗汉果再起惑润生,并须十无尽愿已得清净,才有入地资格。
3、玄奘菩萨《成唯识论》说见所断分别随眠,于相见道位中犹须进断,非真见道位尽断。
4、玄奘菩萨弟子窥基菩萨《述记》说“相见道位后得智生起很久,犹在见道位”。28
玄奘菩萨依梵文《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已知无论劫数多久,修学都是依于这一刹那心相应的缘故29,乃至成就无上菩提亦是如此。故真见道与相见道亦然,即非无时劫,并非真见道后可以很快刹那入地。若圣位菩萨来此示现,则非归此例,是回复往世证量故。(待续)
http://www.sanmodi.cn/baokan/1/19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