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是三根普被、利钝兼收的修行法门

楼主  收藏   举报   帖子创建时间:  2018-07-20 回复:0 关注量:817
念佛是三根普被、利钝兼收的修行法门,尤其适合忙碌的现代人。念佛法门亦有其次第性。念佛一般从持名念佛入手,修习时口中持续地念诵某一尊佛(或菩萨)的圣号。随着念佛功夫的深入,不仅口念,同时心听,达到心口合一的阶段。若继续念佛,则会由口念心听转为心念心听。心念心听是心中默念佛号的同时,观照心中佛号之音声,使不间断。若心念心听清楚分明之时,就可转入心念心忆阶段——心中默念佛号的同时想念佛。起初,以心念为主,忆念为辅,忆佛之念若有若无,并不分明。随着功夫的深入,忆佛之念会越来越清晰持久,此时就以忆念为主,心念为辅,乃至舍弃心念,唯有忆念、想念。忆念功深,自然能舍离佛号、舍离佛的形象而忆念佛。此时的忆念,虽没有佛号、佛像出现,但是心中仍清楚分明地知道自己所忆的是哪一尊佛,极精进之人,不久能至不忆而自忆的程度,忆佛之念犹如泉涌,源源不断,无需刻意提撕,忆佛之念时时刻刻自然存在。这就是《楞严经》所述之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法门(念佛三昧)。在楞严会上,大势至菩萨叙述祂修圆通法门时说:
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为形影,不相乖异。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子若忆母,如母忆时,历生、不相违远。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名曰香光庄严。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楞严经》卷五)
此念佛圆通章不长,但自前至后皆用忆念,而不说执持名号。凡修此念佛三昧者,都应以想念之念来念佛,而不是口念。忆念之过程,譬如儿子远至他乡谋生,妈妈想念儿子,刚开始时,儿子的音容笑貌时常会出现在母亲心中,等想念久了,儿子的形象会慢慢淡化,乃至消失,但是母亲的心里还是一直在想念他、牵挂他。修念佛三昧者,可以揣摩这种心态,把母亲想孩子的念转变为想佛,此即是修念佛三昧(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法门)。若配合拜佛,效果会更佳。拜佛的时候每一个动作都要慢之又慢,如同电影的慢镜头,起初约一分钟一拜,随着功夫的深入会越拜越慢。经拜佛的训练,忆佛之念在行住坐卧中会一直持续,不易丢失。学人久修念佛三昧而忆佛之念不能持续,多是因为拜佛的功夫不足。
念佛人修念佛圆通法门,若能净念相继,必会于因缘成熟之时生起疑情,参究念佛者是谁。此即是<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所说不假方便,自得心开之初步。至此,学人自然会转入参禅,以求亲证如来藏。

(原标题:念佛是三根普被、利钝兼收的修行法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