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无相忆佛拜佛之中的掉悔盖
无相忆佛和拜佛,深层次的目的是使意根恒审思量于无相之忆佛念佛之境界,从而降服意根的攀援性。
意根也名现识,转识。从广义上说,意根只要是在遍计所执,都是掉举,(令如来藏)流注染污业种(有漏有为法),令众生沉沦生死为业。如果时时能无相忆佛拜佛,则是精进而不放逸,即是一份清净意根令清净之善业种子(无漏有为法)在如来藏心中流注,决定趋向上品往生乃至究竟成佛也!
知道这个道理,就很容易理解在无相拜佛忆佛时,都不免会有妄想生起,倏忽而过,有的同修就不免要攀援执着,不能安忍无相忆佛拜佛境界,关键是无相忆佛拜佛之功力尚欠缺火候。火候若足,则妄想生起,悠忽而过,只是察觉而已,心无挂碍,不会生起攀援分别之心,有一定火候者,则妄想生起,悠忽而过,察觉已,生起攀援分别之心,然后能于一秒不到时间,立即舍离,重新回到忆佛拜佛之无相境界上来。如此渐渐修行,精进而不放逸,就一定会到达火候具足之时地也!
不过就是尚欠火候嘛, 无妨也!何以故?只要你坚持拜佛忆佛,即是一分清净意根在做主拜佛忆佛,只要坚持拜佛忆佛,笨鸟先飞,用出比之常人三倍五倍十倍的气力,又何愁火候之不能具足者乎?
问题出在有一部分同修,因为拜佛忆佛时的火候不具足,时时觉察到自己于忆佛拜佛时的掉举------攀援妄想分别不断,而心生懊悔,掉到悔盖里去了。其症状就是时时感到周围的同修多修得很好,就自己不行,深感愧对真善知识和一切关心自己的善知识,深感自己的业障深重,深感自己的智慧浅薄,深感自己什么都不行,乃至深感自己不是学佛之人。堕于此掉悔盖中故,被懊悔之心缠缚,失去对快乐学佛的信心,不免陷自己于放逸,散乱,懒惰之境地,有的甚至退失了学佛证道之信心,看到这个情况,我感到十方的悲痛。
我这里要说的是,菩萨是掉而不悔的。就象文章开头所说,广义上意根一直是掉举的,除非到佛地转依真如,彻底修断意根之俱生我执,彻底修断意根之遍计所执,彻底具足平等性智,这样才是真正的没有掉举了。佛地之前,那个菩萨不掉举呢?
有偈为证:
慧能无伎俩。不断百思想。
对境心数起。菩提作么长。
既然掉举是菩萨之通病,那么我们就没有必要为自己的掉举而感到懊悔,懊悔如果能促进自己精进那也不妨,如果不能,则懊悔就变成了自己内心深处相退坠,想懈怠放逸之理由了,这不是真善知识和一切善知识所希望的。
就算掉举每天23小时59分59秒,只要有一秒钟你忆佛拜佛了,那证明有一秒种你的意根是远离遍计所执的,是作主于无相忆佛拜佛境界的,他是在令如来藏流注清净的善业种子的,他也在向如来藏心中回熏无漏有为法种的,那么这样的人,还是菩萨,不是凡夫外道。
接下来就是如何使自己不断精进不放逸于无相忆佛拜佛,不断延长自己每天忆佛拜佛的时间,最终使意根于无相忆佛拜佛形成串习,成就净念相续之无相拜佛忆佛功夫,具足足够的火候。菩萨当于此用心。如果在懊悔中用心,即是掉举上掉举,意根做主于懊悔之掉举,意识妄想不断,不断增长五蕴,回熏染污法种,往如来藏心中运粪,如此粗重缠缚,就会使意根一点点的清净气分也遮覆不现了。不是非常可惜的结果吗?有什么意义呢?
菩萨于掉举之时,当发大丈夫之勇猛精进之心,以忏悔发愿为双引擎,不断推动自身于无相忆佛拜佛上用功不缀,如此转烦恼------掉举为清凉之菩提,不也快哉?
复次,菩萨掉举之时,不妨如此观行,妄想生起,倏忽而过,即是业惑之缘起,业惑之缘起是修行道路上的常态,因为,意根之染污气分比如会在很长一段时间伴随意根之清净气分,菩萨当保持一颗平常心,淡定心,自在心,不急不躁心,菩萨不妨冷眼旁观之,比如坐看云涌,纵然云起云灭,但不于云之住相妄生计着。缘起之性虚幻故。业惑之缘起也复如此,如果心无挂碍,攀援之心何起?若心于此妄想生起不生觉观,妄想自然倏忽而过,拜佛忆佛之心必然恢复如前。因此掉举之中懊悔实在是没有必要。
如果菩萨能以忏悔发愿不断推进自己的无相忆佛拜佛不缀,又能在忆佛拜佛之后觉察忆佛拜佛之中之掉举实属常态,觉察意根作意之业惑现行缘起性空,根本不必为此心生懊悔,于只要不断修习就一定能减少乃至修断掉举心得决定具足信心,相信离成就无相忆佛拜佛也不远了!
谨将此最近忆佛拜佛中的一点感想心得,报告给各位同修,希望能对大家有所裨益,实乃心中所愿也!
------三宝
(原标题:浅谈无相忆佛拜佛之中的掉悔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