嫉妒是障道因缘
有一部经叫作《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里面就有提到:见他得利,心不欢喜;障他得利,为作留难;见他行施,无随喜心。这样的话就会让自己的资生受用,以及威势就会不好,为什么呢?因为佛告诉我们,这个法界完全是相应的。如果你看到别人得到好处,可是你心里面总是摆了一个不随喜的心,心里面偷偷摆起一张臭脸,甚至看到他想要得到好处的时候,想办法去阻挠他、想办法作梗,让他处处都没有办法得到这利益,或是得到利益会予以减损。而自己反而:说这样的话,我是在让他经历一些苦处,让他不要在生死中那么样的缠缚。可是佛说这样是错的,因为这样作的话,众生他的资财、他的资生势力,就会因为这样而减少。甚至有的人他布施的时候,如果说有人还不愿意看到他布施而生起随喜的心,这样的情况下,就会让自己的未来生就会障道。障道的因缘所产生的就是因为当初心不随喜,而在后世所成就的果报,就是资生会非常困难,生活上会种种的障碍。如果菩萨在生活上产生这样障碍,就不容易可以持续这三大阿僧祇劫的佛菩提道。
而且在这部经里面又有提到:于诸众生,起嫉妬心;见他得利,心生恼热;见他失利,其心欢喜。所以这样的话,果报在势力上你就会减损,你的威德就会减损等等。因为一切的众生,他所作的就是过去的因以及结今世的果。那菩萨在于世间一样是如此,如果我们心和众生并没有共同心,并没有想要同事、利行,而反而是人家得到好处,心里面生起很大的恼热,心里面产生很大的痛苦、产生嫉妒;然后看到别人没有得到好处的时候,反而心里面高兴。不管这些心行是多么微细,对于自己都会产生非常不利的后果;乃至于看到别人名誉遭受到,然后心里面非常的高兴,产生欢愉的心情。如是者就是对于佛法并不了解,因为佛法告诉我们不应当见执取利益,不应当见到利益就在那边作缠缚;可是并没有要我们看到一切众生,缠缚在这些名利之中的时候,要作各种的损害想。如此的菩萨,这样不会和众生心来相应,即使是你想为他说生死的一切痛苦,与生死的一切的责难;但他发现实际上,你对他许许多多的都是不赞成的,对他所得到的好处都是不赞成的,乃至于对他所得到的名誉是痛恨的、或是嫉妒的、或是厌恶的,所以这样他就不会来跟你亲近。
所以菩萨第一波罗蜜在前首先说布施,你要透过这样的布施的情怀来悯念众生的难处,因为众生对于一切的所有法,他并不是很明了。可他只知道说他这一生生活上很困难,即使是不困难的,他一样有种种的烦恼。因此菩萨要能够随喜大众的一切利益、一切的功德,不至于自己产生了种种的烦恼。当别人得到好处的时候,我们就替他鼓鼓掌、替他欢喜,也想说将来他如果有因缘的话,我就来说一些佛法,让他不至于感觉到困扰。那如果看到一些没有威势的人、贫贱的人,心里面不应当来轻贱他,不应该想说:他就是没有做什么好事,他就是过去生不努力修集福德,所以今生才会这样如此如此如此如此。而在想的过程中,并不是来悯念众生,而是比较刻薄的心理,透过这样的心理的积聚,菩萨就会有种种的口业的产生,这口业的语言并不是一定要透过嘴巴来说出来,而是在这过程中产生了种种你难以思议的一些法。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不应当来跟众生作留难,因为众生对于一切诸法他难以领略,所以他不会想要远离这一切诸法,他根本不可能知道诸法的体性是苦空无常无我,所以菩萨应当自身自修自己应当作的功德处。虽然众生的功德处,他是有为的功德,他甚至也没有想过自己应当如何来修学佛法、亲近三宝,但是菩萨应当作为众生的模范,不应当在这个地方跟众生来斤斤计较,应当想自己可以脱离生死苦海这是必然的。《法华经》上面有说:乃至于一合掌,就是说只要你对三宝道场,在三宝道场里面能够对佛世尊来合掌,不管是真像----真像就是说你亲身遇到佛,乃至于铜雕,乃至于木刻的这个佛像都算。只要你合掌,即使是说你的心没有非常的虔诚,以散漫心来合掌,这样都能建立不可思议的功德。所以菩萨不应当来执著自己到底有没有在世间得到所有的名利,甚至在想说我应该是不是要广求多求;而应当想:我们在这个世间,一切都有佛菩萨替我们安排。然后只要在这个地方能够安住,安住在这些种种利益他人的法中、种种随顺他人法中、种种随众生同事利行的法中,这样就已经是很难得了。
这个世界就叫娑婆世界,就是因为有菩萨安住于此处,所以我们应当作为众生的真正的楷模,让众生了解到说应当亲近于三宝,应当念佛、念法、念僧。所以菩萨不应该远离第一义谛法,遇到第一义谛的时候,不明白不了解,应当来想说:我应当再去找哪一位善友?哪一位善知识?他可以为我来开晓这个道理。而不应该是自己蒙着头,自己硬要思维,可是却没有办法了解;因为自己从来没有在第一义谛法而有所入门。然后对自己也应当去作简择,自己在这生死法中,是不是有许许多多的缠缚自己的心性的烦恼?这些烦恼是因为是业障所产生?还是报障所产生?为什么自己要在这个过程中,继续来产生这烦恼呢?如是烦恼连结到自己的自身障碍,这样就变成三障具足。所以菩萨在这过程中应当来想:我应当在受了这个如来藏所生起的种种业报、果报之后,应当也是随顺;乃至一切众生他们也是由自己的如来藏,所出生的一切诸法,所以我应当也是随顺。菩萨不逆世间的因果,而能随顺世间的因果;不至于想要恼害众生,而能够慢慢伺机能够调伏,善调伏众生的心念,也善调伏自己的心念;不至于当一切众生,得到欢喜的时候,自己反而作逆害想,乃至于作不如理作意之想,乃至于产生种种世间所说的嫉妒种种之行。所以菩萨应当于这地方,深自地反省自己的心行,如是可以避免生死中种种的痛苦,不至于在一个世界里面无法长住、久住、安住,应当于世间一切法,都能够作种种的调伏。
------《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一)》 <第36集 更有四事来求菩提> 郭正益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