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长持戒波罗蜜的方法
我们要来探讨“持戒度为何可以因为其他五度的关系而得以增长?”首先“布施度”,如果从今生的布施行来说,可以让菩萨远离种种执著与伤害众生的行为;相对的,可以增长慈悲心与增广心量,因此可以增长持戒度之清净与坚固。而实际上,无论财施、无畏施、法施,或种种修善去恶之行,本来都是摄属于菩萨戒的范围内;因此布施波罗蜜可以增长持戒波罗蜜。另外从前后世的关系来看,菩萨因为前世的布施之行,使得今世广有资财,因此除了不会因为资财匮乏造恶犯戒之外,反而可以因为广有资财,或色身庄严有力,或生于尊贵之家,而让他更有力量来利乐更多的众生,而更能作到菩萨戒中的种种利益众生之行。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也可以了解布施波罗蜜可以增长持戒波罗蜜。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开始我们所引的《优婆塞戒经》卷6中的开示:“若能修忍三昧智慧,勤行精进,乐于多闻,当知是人则能增长尸波罗蜜,庄严菩提,证菩提果。”(《优婆塞戒经》卷6)这里也是在开示:配合忍辱、精进、禅定、智慧波罗蜜,可以增长持戒波罗蜜。修忍辱波罗蜜能够清净及增长持戒波罗蜜,在前面已经略谈过;而菩萨如果能忍于“五阴是虚妄法”的见解,能够证悟本来无生之如来藏心,如此能够现观如来藏之本来自性清净涅槃,而能确实接受、安忍与转依如来藏的清净体性;这样子就能够依“道共戒”而行,与无漏法相应,能够摄心住于正道为戒;这样子更能够增长持戒波罗蜜。菩萨精进修六度之行,能够增长持戒波罗蜜,心中不与懈怠及放逸相应,远离种种烦恼心行;虽然在人间五欲境界中利乐众生,但能离开对于三界法之贪爱。因为只有修学正法与利乐众生,才是他所精进的目标;并且凭借着菩提大愿,能够不畏生死苦,利益众生而不证二乘涅槃,因此能持戒不犯,一心精进朝向目标前进。
而无论禅定证量、声闻见道或菩萨见道,都能引生三三昧。前者就是世间的三三昧,包括有觉有观、无觉有观、无觉无观,也就是四禅八定的修证。世间的三昧能伏三界贪瞋痴,能够直接增长持戒波罗蜜,能够依定之功德而不违佛戒,可以因定而使心性清净。
而声闻菩提现观五蕴、十二处、十八界,都是无常、苦、空、无我,他亲自观行验证,内心已经有决定性而不可动摇;因为证实蕴处界都空,终将灭去,而无真实不坏的体性,因此证得空三昧。但是他信受佛语,相信自己有一个不生灭的本心,因此可以不堕入断灭空;也证得蕴处界都是缘起之法,是生灭性的,没有一定不坏的法相,只有暂时而有、幻起幻灭的法相,因此而证得无相三昧。因为有这些现观的关系,心中了无愿求,不会一天到晚想要去造作,或追求有为法的事和业,那就是无作三昧。这就是声闻菩提的空、无相、无作三三昧。
而菩萨因为实证如来藏心空无形色,同时也知道如来藏空性心不是顽空,也不是虚空,而是空性,因此证得空三昧。也证得如来藏心没有任何的形色,祂是无相,同时如来藏心离见闻觉知,从来不与六尘相相应,因此证得无相三昧。菩萨转依于如来藏,就可以逐渐远离对于种种法相的执著,并且观察如来藏心于世间一切法中,根本没有所得也没有所失;因此现观心真如的无所得时,心中不再有种种愿,不再有种种追求,这就是无愿三昧。从此以后凡有所作,都是为了利益众生,不为自己计较。菩萨兼得大乘法与二乘法两种三三昧,因此上述几种三三昧,能够引生定共戒或道共戒,因此可以增长持戒波罗蜜。
接下来,菩萨因为智慧的关系,可以逐渐深入了知因果,因此不行恶业,乐行善业,饶益有情;并且因为有智慧,知道如何正确的持戒,也知道持戒的目的是为了普遍利乐一切有情,知道要以利益众生为原则而不住于种种法相;并且转依如来藏而心无所得,如此可以增广持戒波罗蜜之清净与功德。在上面《优婆塞戒经》卷6中,也开示我们要乐于多闻,这是因为透过多闻,才能让自己的智慧快速增长,不必要自我摸索,也避免走错路的风险;因此菩萨能够经由善知识处,知道修学的方便善巧,快速成就道业。而菩萨要从三贤位次第进修,满足十回向位,乃至到二地满心位之成为真实持戒者,这中间有许多的修证阶位,与经历超过一大阿僧祇劫之长劫修行,都需要佛菩萨与善知识来教导我们如何前进;因此多闻对于增长持戒波罗蜜,绝对是必要的。
------《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二)》 <第081集 增长持戒波罗蜜的方法> 正国老师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开始我们所引的《优婆塞戒经》卷6中的开示:“若能修忍三昧智慧,勤行精进,乐于多闻,当知是人则能增长尸波罗蜜,庄严菩提,证菩提果。”(《优婆塞戒经》卷6)这里也是在开示:配合忍辱、精进、禅定、智慧波罗蜜,可以增长持戒波罗蜜。修忍辱波罗蜜能够清净及增长持戒波罗蜜,在前面已经略谈过;而菩萨如果能忍于“五阴是虚妄法”的见解,能够证悟本来无生之如来藏心,如此能够现观如来藏之本来自性清净涅槃,而能确实接受、安忍与转依如来藏的清净体性;这样子就能够依“道共戒”而行,与无漏法相应,能够摄心住于正道为戒;这样子更能够增长持戒波罗蜜。菩萨精进修六度之行,能够增长持戒波罗蜜,心中不与懈怠及放逸相应,远离种种烦恼心行;虽然在人间五欲境界中利乐众生,但能离开对于三界法之贪爱。因为只有修学正法与利乐众生,才是他所精进的目标;并且凭借着菩提大愿,能够不畏生死苦,利益众生而不证二乘涅槃,因此能持戒不犯,一心精进朝向目标前进。
而无论禅定证量、声闻见道或菩萨见道,都能引生三三昧。前者就是世间的三三昧,包括有觉有观、无觉有观、无觉无观,也就是四禅八定的修证。世间的三昧能伏三界贪瞋痴,能够直接增长持戒波罗蜜,能够依定之功德而不违佛戒,可以因定而使心性清净。
而声闻菩提现观五蕴、十二处、十八界,都是无常、苦、空、无我,他亲自观行验证,内心已经有决定性而不可动摇;因为证实蕴处界都空,终将灭去,而无真实不坏的体性,因此证得空三昧。但是他信受佛语,相信自己有一个不生灭的本心,因此可以不堕入断灭空;也证得蕴处界都是缘起之法,是生灭性的,没有一定不坏的法相,只有暂时而有、幻起幻灭的法相,因此而证得无相三昧。因为有这些现观的关系,心中了无愿求,不会一天到晚想要去造作,或追求有为法的事和业,那就是无作三昧。这就是声闻菩提的空、无相、无作三三昧。
而菩萨因为实证如来藏心空无形色,同时也知道如来藏空性心不是顽空,也不是虚空,而是空性,因此证得空三昧。也证得如来藏心没有任何的形色,祂是无相,同时如来藏心离见闻觉知,从来不与六尘相相应,因此证得无相三昧。菩萨转依于如来藏,就可以逐渐远离对于种种法相的执著,并且观察如来藏心于世间一切法中,根本没有所得也没有所失;因此现观心真如的无所得时,心中不再有种种愿,不再有种种追求,这就是无愿三昧。从此以后凡有所作,都是为了利益众生,不为自己计较。菩萨兼得大乘法与二乘法两种三三昧,因此上述几种三三昧,能够引生定共戒或道共戒,因此可以增长持戒波罗蜜。
接下来,菩萨因为智慧的关系,可以逐渐深入了知因果,因此不行恶业,乐行善业,饶益有情;并且因为有智慧,知道如何正确的持戒,也知道持戒的目的是为了普遍利乐一切有情,知道要以利益众生为原则而不住于种种法相;并且转依如来藏而心无所得,如此可以增广持戒波罗蜜之清净与功德。在上面《优婆塞戒经》卷6中,也开示我们要乐于多闻,这是因为透过多闻,才能让自己的智慧快速增长,不必要自我摸索,也避免走错路的风险;因此菩萨能够经由善知识处,知道修学的方便善巧,快速成就道业。而菩萨要从三贤位次第进修,满足十回向位,乃至到二地满心位之成为真实持戒者,这中间有许多的修证阶位,与经历超过一大阿僧祇劫之长劫修行,都需要佛菩萨与善知识来教导我们如何前进;因此多闻对于增长持戒波罗蜜,绝对是必要的。
------《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二)》 <第081集 增长持戒波罗蜜的方法> 正国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