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为何发菩提心?(上、下集)
菩萨为何发菩提心?(上集)
我们常常听寺院里的师父说:“学佛尤其是修学大乘佛法,就要发菩提心。”这是为什么呢?
大家都知道佛教之所以不同于其它世间宗教,就在于它不认为世间有一个高高在上、唯一主宰万物的上帝。而是认为一切众生都是平等的,都有成佛之性。只要透过修学去除染污烦恼生起实相智慧,将来福德与智慧圆满具足了就能成佛!所以对佛弟子来说,学佛最终的目的就是要成佛----成就佛菩提,也就是佛的无上正等正觉。因此发菩提心就正如 龙树菩萨在《大智度论》当中所说的【菩萨初发心,缘无上道:‘我当作佛’,是名‘菩提心’。】(《大智度论》卷41)这个菩提心《华严经》中记载说:(祂是)“一切诸佛种子,能生一切诸佛法。”(《大方广佛华严经》卷59)因为菩提心是长养众生白净法的良田,祂如同大地能够乘载一切世间;如同清净水能够洗涤一切烦恼垢;如同大风一切世间都不能障碍;如同炽盛的猛火能烧毁一切邪见贪爱;如同洁净的明日普照一切众生之类;又如同清凉的明月,能让一切白净法全都圆满。所以简单地说发菩提心就是发求取正觉成佛的心----简称为发心,就是至心发起誓愿不再依止受学外道邪说,也不只是以小乘解脱道为依来作为他修学的内涵,而是要归依受学函盖了声闻独觉解脱道的大乘佛菩提道,自度度人、自利利他,成就福慧两足却又真实解脱的究竟佛果。这可说是佛菩提道修学的一个根本出发点,因为要度人先需自度,要利人也得先有福德智慧的资粮,所以要发起勤求大菩提的愿心。
就像《菩萨地持经》当中有这样的圣教开示:
【菩萨初发心,是一切正愿始,悉能摄受一切正愿。……当求无上菩提安立一切众生,令究竟无余涅槃及如来大智。如是发心求菩萨道……缘于菩提及缘众生而发心求。是故初发心,摄受一切菩提善根。】(《菩萨地持经》卷1)
因为这个发心是为了安立一切众生,是为了实证无上菩提,所以 佛陀在经中开示说:菩萨摩诃萨初发菩提心的时候,就要立下大誓愿,然后心中要这样想:如果我将来证得无上正等菩提时,必当要大大地利益一切众生,要安置一切众生佛菩提的大般涅槃中,并且应当教化一切众生,让他们都能够具足般若波罗蜜。这样不但是自利、其实也是利他,因此发心归依佛菩提了,就要发四宏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那众生是在什么因缘下,会发起菩提心呢?
释迦牟尼佛在《大方便佛报恩经》中,就开示了有四种发菩提心的情况:第一种情况是,有的人,他出生在 如来住世的年代,或者出生在 如来入灭后不久,如来的教法仍然住世,只要禀承 如来的教法,就能修学、就能证得声闻果,乃至诸菩萨果位。也就是说这个人是出生在正法时,他亲自看见或者听闻他人述说 如来或禀承 如来教法修学而证果的菩萨,示现了种种不可思议的事迹,他当时心中就生起了对佛对菩萨的崇仰敬信,就在心里面这样想:佛菩萨的事迹真是不可思议啊!如果这种佛菩萨的不可思议事迹,是可以经由修学而获得,那我只要经过修学,将来也必当获得如诸佛一样的无上正等正觉。于是就全心全意系念着佛菩提,就发起了求证菩提的愿心。
第二种发菩提心的情形是,这个人他出生在 佛陀入灭已经一段时间之后,并且是虽然有 佛陀的教法住世,也有人禀承着 如来的教法来修行,但是大多已经不能够证果了。他就出生在这个年代,这个就是像法时,他并没有亲自见闻 如来或者是实证的菩萨示现种种不可思议的事迹;然而他阅读佛菩萨说法留下来的经典论典,或者听闻善知识解说这些经典论典,知道了其中所记载 佛菩萨秘密的正法藏,他就生起了敬仰崇信之心。既然对佛、佛所说的法,以及依佛所说法而修证的菩萨生起了信心,然后为了求证诸菩萨的大乘般若实相智慧,乃至实证诸佛无上正等正觉,因此就发起菩提心。
还有一种发菩提心的情况是,这个人他出生在 如来入灭已经很长一段时间之后。虽然还是有 如来的教法流传下来,也有人阅读乃至研究 佛陀的教法,但都不能如实了解其中的真义,也不知如法修行,当然更无法证果。也就是说,这是 如来的正法即将灭尽的末法时代,所以他既不曾亲自见闻佛菩萨示现的不可思议事迹,也不曾听闻真善知识讲解经论中的法教,但他自己阅读如来的经教,他心中就生起了这样的念头----只有无上佛法能让众生灭除无量的苦恼,能给众生离苦得乐的大利益,祈愿诸佛菩萨能令 如来正法久住不灭,我如今也应当发菩提心,为了让一切众生远离烦恼,为了护持佛法久住于世,我愿意以此身受种种大苦恼来发菩提心,这是第三种。
第四种情况是,这个人他是出生在末法时期之后,出生时 如来的正法就已经灭尽了,他只能见到法灭后的恶世众生们。这些众生有的是具足了深重烦恼----贪欲、瞋恚、愚痴等;有的既无惭愧心又充满了悭吝、嫉妒、瞋恚、愚痴等苦恼;有的则是不信三宝乃至不信因果,心里只有邪教的邪见,对三宝与因果的正理总是怀疑,并且懒惰懈怠不肯修种种善行。这个出生在如来正法已经灭尽时代的人,他看到当时众生心性恶劣的情况之后,心中就生起了这样的念头:在这个重大恶劣的时代,众生都不能修善,这时候的人尚且连发心修学二乘解脱道都不可能了,何况是发心求证佛菩提道的诸佛无上正等正觉呢?我如今就应当发菩提心,求证无上正等正觉。发菩提心之后还应当教导一切众生,让他们也都能够发起求证无上正等正觉的心。
以上这四种发菩提心的情况,当然以第四种----在 如来的正法已经灭尽,众生心中充满三毒烦恼又无惭愧心,懒惰懈怠、不修善行的恶世中,来发菩提心最为稀有难得。在经典中 释迦牟尼佛就叙述了祂在因地时发菩提心的情形。在过去久远不可计其数的时劫当中,有一个时劫,如果是因为重大烦恼而造作了身口意恶业的人,舍报后就会堕到八大地狱中受苦,其中最苦的就是火车地狱。释迦牟尼佛的过去生,在当时就曾因为造了重大的恶业成为罪人,而堕落在火车地狱中受罪报,就是由两个罪人都以绳索挽在自己身上,共同拉着一辆被火烧得通红又冒着热焰的火车。拉车的人稍一不慎就会被火车的热烟火焰给烧伤,火车上则坐着管理地狱罪人的狱卒叫作牛头阿傍。世尊描述这个狱卒牛头阿傍的长相:说他长相凶恶、牛头人身;两颗眼睛瞪得大大的;嘴里不时吐着火焰;嘴巴、眼睛、耳朵、鼻孔都冒着浓浓的热烟;身体非常庞大;两只手臂及两只如牛蹄一般的脚,盘结着坐在火车上。全身的颜色就像是刚被烈火烧过,而仍然里面藏着极高热度的暗红色,手中则拿着一支又长又硬,而且前头尖利开叉的铁棒,随时随处鞭打挽拉火车的两个地狱众生。
世尊说:“我当时万分痛苦,但是还要努力拉着大火车,为了不被牛头阿傍的铁棒鞭打,纵使非常艰辛也必须咬着牙出尽一切的力气,奋力拉着沉重的大火车前进。”当时与 世尊共同拉着一辆火车的同伴,他的身体非常虚弱、体力很差,拉车的力气很小,所以常常落后。这时候牛头阿傍就会以他手中铁棒前端尖锐的叉来刺破这位世尊同伴的肚子,并且举起铁棒鞭打他的背,使他身上的血喷流出来,就像沐浴时淋在身上的水一样,顺着整个身体往下流淌。这 世尊的同伴由于非常痛苦的缘故就高声大叫,当痛苦到了极点无法忍受了,口中就呼唤着父母或者呼叫着妻子儿女的名字,可是这样大声叫唤却一点儿用处都没有,痛苦一点儿都没有减少。世尊说:“我当时看见我的同伴及其它所有火车地狱众生,这样受着极重大痛苦的情形,自己也感受着大苦恼,心中就生起了想要帮他们免除这种重大的痛苦,给予他们安乐的哀愍心。我因为这样生起慈悲心的缘故,就发起了要救度一切众生出离三恶道乃至三界生死苦,求证无上正真之道的菩提心。”就为在火车地狱中受苦的所有罪人,劝请牛头阿傍这位狱卒,跟他说:“这些罪人忍着极大的痛苦,出尽了所有的力气拉着沉重的火车,是很值得怜愍的,请您就稍稍发慈悲心,怜愍怜愍他们,不要再这样残忍地鞭打惩罚他们。”然而牛头阿傍听了 世尊这样的劝请之后却更加生气,瞋恚心整个发了起来,当时就以铁叉向前刺穿了 世尊过去生因造恶业堕落到地狱受苦的罪人的颈部,这个罪人当下就在火车地狱命终,随即就脱免了火车地狱百劫的罪苦。在这个经文中 世尊最后强调:“我就是因为发起了佛菩提无上正等正觉心的缘故,所以才能立即脱免了火车地狱极重的罪报。”从这一则 释迦牟尼佛自己叙说祂无量劫以前,过去生发菩提心的经过,我们知道 世尊是生起了大慈悲心,想要救度一切众生出离种种苦恶的缘故,因此发了求证无上正真之道的菩提心。
在菩萨《优婆塞戒经》中也列举了许多发菩提心的情况,首先就是为了增长寿命、增长财富而发菩提心。为什么发起了菩提心可以增长寿命、增长财富呢?因为我们从前面的说明已经明白,发菩提心是为了安立一切众生,为了实证无上菩提,而这些都必须以无量福德为支柱才能成办。所以发菩提心后就要开始行菩萨道,而菩萨学事就是六度波罗蜜,六度又以起始的布施以及持戒二度为基础。龙树菩萨就说:
【檀、尸波罗蜜,是名“菩提心”。所以者何?檀波罗蜜因缘故,得大富无所乏少;尸波罗蜜因缘故,出三恶道,人天中尊贵;住二波罗蜜果报力故,安立能成大事,是名‘菩提心’。】(《大智度论》卷41)
檀波罗蜜就是布施波罗蜜,尸波罗蜜则是持戒波罗蜜,用布施与持戒来与众生结善缘,不仅能消除种种恶因缘,当然更能增长寿命、增长财物,乃至得大富、出三恶道。就依着这二个波罗蜜可爱果报的功德力长劫累积福德,能成就自度度人、自利利他的无上正等菩提,所以 龙树菩萨才会说布施波罗蜜与持戒波罗蜜是菩提心。
另外也有人为了两件事情来发菩提心,就是为了让菩萨种性不会断绝,以及为了断除众生的罪苦和烦恼而发菩提心。前面陆正元老师已经引用菩萨《优婆塞戒经》的经文,解说菩萨种性并非无始本有、也非人人皆有,而必须是和合众善因缘的菩萨方能供养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这六方。因为如果人人皆本有菩萨种性,应该不必像经中圣教开示:必须要修种种善业因缘,才能修布施乃至智慧六度波罗蜜这样来供养六方,而是他自己自然就能这样修学、这样供养六方。而且声闻菩提、独觉菩提、佛菩提等这三种的修学也无定性,如果是定性的,那修证声闻菩提的就不应该有人回小向大发菩提心了,修证佛菩提的菩萨也不应该有人退回二乘菩提的解脱道中。因此说菩萨种性并非人人皆有,须是和合众善因缘后方能具备菩萨种性而修佛菩提。菩萨种性究竟有何特别之处呢?简单的说就是心量广大,而且这个心量广大,却不是为了个人一己的名闻利养,而是为法、为众生。这从前面所说发心归依佛菩提了就要发四宏誓愿,这四个宏愿的内涵就可以得到证实。也从经典中记载佛菩萨无私无我地、不断慈悲救度众生的种种事迹,像 释迦牟尼佛最初发菩提心的故事一样,也可以得到印证。因此凡是想要修学菩萨法道的佛弟子,都必须要发起大心、宽广心,才能修证菩萨法道。如果是属于尚未稍具菩萨种性的人,心量狭小,说为学佛,其实都只是声闻种性的人,是在学阿罗汉,不具修习成佛之道的条件。因为他并没有修习成佛法道的心性。
讲到这里,我们探究了菩萨发菩提心的缘由,后面再继续解说“菩萨为何发菩提心”的其它内容。
阿弥陀佛!
------《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一》 < 第13集 菩萨为何发菩提心?> 陈正源老师
菩萨为何发菩提心?(下集)
上一次我们谈到菩萨为何发菩提心?说:有人是为了让菩萨种性不会断绝、以及为了断除众生的罪苦和烦恼而发菩提心。然后探究菩萨种性特别之处,在于菩萨是生生世世无我无私、心量广大、为法、为众生。
要再进一步说明的是:如果想要真正成为菩萨种性的人,应当先建立正知正见,就是“成佛法道”极为宽广丰富,并不是声闻解脱道所能成就的。因为声闻初果到四果的圣人所证的解脱道,其实都只具有少分解脱德,并不能具足解脱德;更因为他们都不能亲证法身----如来藏的缘故,也就不能具有丝毫的法身德;也因为不能亲证如来藏的缘故,就无法现观一切法界的真实相,因此就不具有丝毫的般若德。只有菩萨依佛菩提道,渐次修习这三德,到最后身菩萨位时,方能于夜半明心一悟而成佛道,再于夜后分明星初起之时,而得眼见佛性,发起成所作智而成为究竟佛,因此才具足了解脱德、法身德及般若德。至于一切的声闻圣人,不论是慧解脱、俱解脱乃至三明六通大解脱,全都不具有丝毫法身德与般若德,也都不具足解脱德。具备这些正知见,能够深入理解而发起正信的人,才是真正菩萨种性的法师、居士。
另外,从心性上来说,前面解说当中我们曾经引用了《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当中的偈,释迦牟尼佛说:“钝根小智闻一乘,怖畏发心经多劫,不知身有如来藏,唯欣寂灭厌尘劳。”(《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3)说那些钝根小智的二乘人,听闻了唯一佛乘的佛菩提道,都怖畏----必须发心后,经历三大阿僧祇劫修学才能成就,他们都是不知自己身中有如来藏----藏着如来种,只是一心欣喜着涅槃寂灭的解脱境界,而厌恶世间六尘劳苦,不敢像菩萨勇敢地发起大心,求证佛菩提。由此也可证明:菩萨种性是于佛菩提修学勇猛、锐利而无有畏怖的,真可谓“菩萨种性尊贵”!
另外还有的人,则是为了两件事而发菩提心,就是为了自己可以作真正的善业,并且作了以后,永远都不会消失掉。世间法上所说的善业,都不是真实的善业,只是表相的善业;那什么才是作了以后,永远都不会消失掉的真实善业、善事呢?从事相上来说:当然就是能让众生真正解脱三界轮回生死的善业,才是真正的善业。因为像在人间募化许多钱财,来救济众生的贫病,这是世间的善事,并不究竟,不是真实的善事;因为这种事情会使行善的人,生到欲界天去享福,但是享福的日子过得很快,不知不觉一生就过去,欲界天的一生过去了,以前在人间修来的福报就都享尽了,只剩下在人间时曾造的小恶业,接着就要报偿恶业来入三恶道,短时间内无法再来人间了。除非往生天界之前,都没有造过任何恶业,但是那种人毕竟不多。尤其是过去生一天到晚只是打坐修禅定,而不是布施行善的人,纵使修得了四禅,乃至四空定的证量,舍报后生到色界天,或无色界天的这些禅定天当中,成为色界天或无色界天的天人;但再长的天人岁寿,都还是会报尽;报尽之后,必定就要下堕三恶道去,去报偿过去所造而未偿的恶业果报。所以这些不离三界果报的善业,都是迟早会消失掉的,执着善业而想要获得善业的果报,执着于欲界天种种富乐,或色界、无色界天的寂静、安逸的我所境界,终究不免五趣轮回,所以都不是真实的善业。那修习二乘解脱道,应该是真正的善业了吧!二乘解脱道的修习,虽然可以出三界入涅槃,但是阿罗汉入无余涅槃,他的五阴十八界全都灭尽无余了,其实已经不再有一个受解脱道善业果报的阿罗汉存在了。那从这样来看,他解脱道的善业,不也等于消失了吗?所以说修习二乘解脱道的善业,也不是真正的善业,只有大乘法才是真实的善业,因为二乘法不能了知实相,而且不能利益广大的众生,还不够真实;大乘法则亲证法界实相心----第八识如来藏,却永远不灭五蕴十八界七转识心,乃至成佛以后,仍然八识心王具足,转为纯净的八识心王,而利乐有情永无穷尽,所造一切的善业都不会失坏,这才是真正的作已不失的善业。
我们再从实相来说,释迦牟尼佛在《金刚经》〈净心行善分〉当中,告诉须菩提尊者:
【复次,须菩提!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则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所言善法者,如来说非善法,是名善法。】(《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净心行善告诉我们那个净心,是永远清净的心,祂不是有时清净、有时染污的心。可是众生的见闻觉知心,是五阴和合而有,纵使是离念灵知,也从来都在四相之中,从早上醒来的第三刹那开始,就已经具足四相了,第一刹那出现时是率尔初心;接下来,第二刹那的离念灵知出现了,还是没有办法作了别;等到第三刹那时,就可以了别前两个刹那的差异,于是认知到“原来我醒了、原来我还在家里”,我相就出现了,所以离念灵知不可能离开四相,即使入了初禅……四禅等禅定中,都还是有四相。所以经文中 世尊的意思,就是要找到那个离开四相的心,来修一切的善法,就一定可以得到因地以及将来果地的无上正等正觉。反面的意思就是说:凡是落在意识心里头,凡是用离念灵知来修学一切善法时,所修的一切善法,就不得无上正等正觉;必须是用没有四相的心,用这个清净心来修一切善法,才可以成就无上正等正觉。如果不是用这个本来离四相的心来修一切善法,都只会成为修集般若智慧的资粮,最多就只能成为开悟实相前的加行,不可能成为无上正等正觉。离念灵知在修一切善法的时候,都知道那是善法,是落在五阴之中去行善,就不可能有实相智慧,一定是同时具足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如果是离四相的如来藏,你依如来藏的立场,来修一切善法的时候,那些善法都不算是善法,因为如来藏根本不分别那是善法或恶法,也从来不会贪染或厌离,完全都不分别,所以依祂来说:所谓善法就不是善法,因为对祂而言无所谓善法;依实证如来藏的这种境界而现观时,所出生的实相智慧为根据,来修学一切善法的时候,才是 世尊所说的真正的善法。五阴和合称为众生,而众生的五阴都是能够知道,那个善法是善法,那他所修的就不是真正的善法,就是已经落入三界轮回法则中的恶法,可是五阴众生身中,都有个法身佛,这个法身佛不了别善恶,祂跟着你一起在行善,恶人的法身佛也跟着恶人一起在造恶,可是祂都不了别那是善或恶。所以你是菩萨你行善法,当你修行善法时,你知道那是善法,当你在行善的时候,祂配合着你一起在行善,可是祂不了知那是善法,所以对你而言那是善法,对祂而言那不是善法,因为祂没有善恶可说,所以如果你实证如来藏心而转依了祂,当祂正在配合五阴行善时,祂也不知道那是善事,不会有任何想要获得回报的心行。能觉能知的意识心依这样的现观而修的善法,才是真正的善法,因为这是觉知心背后的真我----如来藏,完全没有执着,是在真如法性的境界当中去行善的,这样便可以成就佛道,这才是实相佛法中所说的善法,才是真正而且永远不会灭失的善法。
由此可知,只有实证佛菩提的根本心----第八识如来藏,才能作这个永远不失的善业,因此有的菩萨就为了这个缘故,而发菩提心求证佛菩提;并且菩萨悟后,还要转依如来藏的无所得、本来清净的自性,而使意识自己变成清净心;这样来依于本来清净的此经----如来藏来行善,才能成就未来无上正等正觉,才不会落入有所得心、有期待心的意识觉知心境界去行善;如果是落到意识境界的人,才会认为有所得,才会有期待心,这样修上三大阿僧祇劫以后,依旧是凡夫不能成佛。这也就是说:修学大乘菩提所证得的人天果报,是超过世间一切人天的,因为菩萨世世不断的利乐有情,必然可以获得后世无量的可爱异熟果,而这可爱的异熟果,和世人、天人所得的果报不一样,它是伴随着佛菩提果而存在的,所以菩萨的可爱异熟果报,菩萨修集的福德,就是因为伴随着佛菩提的这个佛菩提智,因此超越了一切人天的果报,才称它是菩萨的可爱异熟果报。不但如此,道业上的证量果报,也超胜于一切的二乘圣人的果报,因此也有菩萨为了胜过一切人天,乃至一切二乘的果报,而发菩提心。而这个佛菩提的根本心----如来藏,是确实可以亲自证得的法,并不是只是想象的法,如果不是真实存有而可以实证的实相法,又怎么可以成就我们前面所说,胜过一切人天及二乘果报,而且永远不会消失的真正善业呢?像有人把般若诸经,解说实相心如来藏空性之理,说为性空唯名,说般若诸经所说的“非心心、无心相心”,其实只是假名施设一个名相,来指称 释迦佛在初转法轮诸经所说“缘起性空”的法则。然而缘起性空只是意识心面对现象界一切法,都是缘生缘灭、本无今有、有而还灭、终归于无,这个空无自性的现象所假立的名相,这个单纯世间现象,是绝不可能成就胜过一切人天及二乘果报,而且永远不会消失的真正善业。
再来说,如果佛法是不可知不可证,那么还要发菩提心来学佛作什么呢?尤其是必须历经三大阿僧祇劫,难行能行、难忍能忍地修学,才能成就大乘佛菩提。所以菩萨以比量来观察诸佛如来,过去的诸佛如来、未来的诸佛如来都和自己一样,一直都有这种人间的色身,在受种种的苦恼,但是进一步深细观察:这个人间色身,虽然一生又一生----生、住、异、灭,但它的背后确实存有一个永远常住不灭,并且可以实证的佛菩提根本心----如来藏,能够执持一世又一世修学佛菩提的真正善业,让一切的修行都功不唐捐,因此能成就究竟的佛果。也就是说:诸佛如来在因地,都是用这种跟我们一样的色身,来修学佛菩提道,如果没有这个色身作为工具,就无法修学佛菩提了,我们也同样有色身,可以来修学佛菩提,也必定证得无上正等菩提。既然是这样,也就应该要赶快发起菩提心啊!
而菩萨都是不愿意舍弃任何一个众生的,菩萨最初三归依发菩提心,同时就发了四宏誓愿,四宏誓愿第一句就说:“众生无边誓愿度”,既然发了众生无边誓愿度的愿,那将来成佛以后,当然不可以违背誓愿入无余涅槃,而是利乐有情永无穷尽,永远不入灭度。否则历经三大阿僧祇劫行菩萨道,修学六度及十度波罗蜜,广行一切内财、外财布施,修证般若总相智、别相智及诸地无生法忍道种智,直到圆满佛地一切种智,这样具足了无量无边的福德与智慧,成为福慧两足尊,却只为了成为接受众生供养的人天至尊,对于众生的解脱、众生的成就佛道,丝毫没有帮助,那又有什么意义呢?所以诸佛成佛以后,都不舍一切众生,必定会转法轮----说法来度众生得解脱乃至得佛菩提,这是在菩萨因地初发菩提心,就立下的誓愿,纵使最初发心时,自己并不具有这种能力,但就以这个誓愿,在一世又一世修学过程中,效法 佛不舍一切众生的大慈悲,来行菩萨道,累积福德资粮以及智慧资粮。
但是菩萨道的修学,却必须舍离一切烦恼,包括起烦恼及上烦恼,也就是一念无明烦恼障,及无始无明所知障的烦恼,是修证佛法所应断除的烦恼。一念无明烦恼障的烦恼,称为起烦恼,乃是不明白蕴处界我虚妄,而执着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蕴处界“我”为常住不坏法,就是我见、我执与我所执,又称为根本烦恼。无始无明所知障的烦恼,则是上烦恼,乃是菩萨在般若见道通达,进入修道位后,为了想要往上修学,成就究竟佛菩提果,想要证入佛地之前,所应该要断的烦恼;上烦恼的数量犹如恒河沙,所以又称为过恒沙数上烦恼。如果不能断除烦恼障,起烦恼的种子现行,就无法解脱;而所知障上烦恼的随眠不能断除,就不能成就究竟佛果;菩萨为了舍离这些烦恼,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因此就发菩提心行菩萨道。
以上说明了菩萨发菩提心的种种因缘,解说到此。
阿弥陀佛!
------《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一》 < 第14集 菩萨为何发菩提心?> 陈正源老师
我们常常听寺院里的师父说:“学佛尤其是修学大乘佛法,就要发菩提心。”这是为什么呢?
大家都知道佛教之所以不同于其它世间宗教,就在于它不认为世间有一个高高在上、唯一主宰万物的上帝。而是认为一切众生都是平等的,都有成佛之性。只要透过修学去除染污烦恼生起实相智慧,将来福德与智慧圆满具足了就能成佛!所以对佛弟子来说,学佛最终的目的就是要成佛----成就佛菩提,也就是佛的无上正等正觉。因此发菩提心就正如 龙树菩萨在《大智度论》当中所说的【菩萨初发心,缘无上道:‘我当作佛’,是名‘菩提心’。】(《大智度论》卷41)这个菩提心《华严经》中记载说:(祂是)“一切诸佛种子,能生一切诸佛法。”(《大方广佛华严经》卷59)因为菩提心是长养众生白净法的良田,祂如同大地能够乘载一切世间;如同清净水能够洗涤一切烦恼垢;如同大风一切世间都不能障碍;如同炽盛的猛火能烧毁一切邪见贪爱;如同洁净的明日普照一切众生之类;又如同清凉的明月,能让一切白净法全都圆满。所以简单地说发菩提心就是发求取正觉成佛的心----简称为发心,就是至心发起誓愿不再依止受学外道邪说,也不只是以小乘解脱道为依来作为他修学的内涵,而是要归依受学函盖了声闻独觉解脱道的大乘佛菩提道,自度度人、自利利他,成就福慧两足却又真实解脱的究竟佛果。这可说是佛菩提道修学的一个根本出发点,因为要度人先需自度,要利人也得先有福德智慧的资粮,所以要发起勤求大菩提的愿心。
就像《菩萨地持经》当中有这样的圣教开示:
【菩萨初发心,是一切正愿始,悉能摄受一切正愿。……当求无上菩提安立一切众生,令究竟无余涅槃及如来大智。如是发心求菩萨道……缘于菩提及缘众生而发心求。是故初发心,摄受一切菩提善根。】(《菩萨地持经》卷1)
因为这个发心是为了安立一切众生,是为了实证无上菩提,所以 佛陀在经中开示说:菩萨摩诃萨初发菩提心的时候,就要立下大誓愿,然后心中要这样想:如果我将来证得无上正等菩提时,必当要大大地利益一切众生,要安置一切众生佛菩提的大般涅槃中,并且应当教化一切众生,让他们都能够具足般若波罗蜜。这样不但是自利、其实也是利他,因此发心归依佛菩提了,就要发四宏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那众生是在什么因缘下,会发起菩提心呢?
释迦牟尼佛在《大方便佛报恩经》中,就开示了有四种发菩提心的情况:第一种情况是,有的人,他出生在 如来住世的年代,或者出生在 如来入灭后不久,如来的教法仍然住世,只要禀承 如来的教法,就能修学、就能证得声闻果,乃至诸菩萨果位。也就是说这个人是出生在正法时,他亲自看见或者听闻他人述说 如来或禀承 如来教法修学而证果的菩萨,示现了种种不可思议的事迹,他当时心中就生起了对佛对菩萨的崇仰敬信,就在心里面这样想:佛菩萨的事迹真是不可思议啊!如果这种佛菩萨的不可思议事迹,是可以经由修学而获得,那我只要经过修学,将来也必当获得如诸佛一样的无上正等正觉。于是就全心全意系念着佛菩提,就发起了求证菩提的愿心。
第二种发菩提心的情形是,这个人他出生在 佛陀入灭已经一段时间之后,并且是虽然有 佛陀的教法住世,也有人禀承着 如来的教法来修行,但是大多已经不能够证果了。他就出生在这个年代,这个就是像法时,他并没有亲自见闻 如来或者是实证的菩萨示现种种不可思议的事迹;然而他阅读佛菩萨说法留下来的经典论典,或者听闻善知识解说这些经典论典,知道了其中所记载 佛菩萨秘密的正法藏,他就生起了敬仰崇信之心。既然对佛、佛所说的法,以及依佛所说法而修证的菩萨生起了信心,然后为了求证诸菩萨的大乘般若实相智慧,乃至实证诸佛无上正等正觉,因此就发起菩提心。
还有一种发菩提心的情况是,这个人他出生在 如来入灭已经很长一段时间之后。虽然还是有 如来的教法流传下来,也有人阅读乃至研究 佛陀的教法,但都不能如实了解其中的真义,也不知如法修行,当然更无法证果。也就是说,这是 如来的正法即将灭尽的末法时代,所以他既不曾亲自见闻佛菩萨示现的不可思议事迹,也不曾听闻真善知识讲解经论中的法教,但他自己阅读如来的经教,他心中就生起了这样的念头----只有无上佛法能让众生灭除无量的苦恼,能给众生离苦得乐的大利益,祈愿诸佛菩萨能令 如来正法久住不灭,我如今也应当发菩提心,为了让一切众生远离烦恼,为了护持佛法久住于世,我愿意以此身受种种大苦恼来发菩提心,这是第三种。
第四种情况是,这个人他是出生在末法时期之后,出生时 如来的正法就已经灭尽了,他只能见到法灭后的恶世众生们。这些众生有的是具足了深重烦恼----贪欲、瞋恚、愚痴等;有的既无惭愧心又充满了悭吝、嫉妒、瞋恚、愚痴等苦恼;有的则是不信三宝乃至不信因果,心里只有邪教的邪见,对三宝与因果的正理总是怀疑,并且懒惰懈怠不肯修种种善行。这个出生在如来正法已经灭尽时代的人,他看到当时众生心性恶劣的情况之后,心中就生起了这样的念头:在这个重大恶劣的时代,众生都不能修善,这时候的人尚且连发心修学二乘解脱道都不可能了,何况是发心求证佛菩提道的诸佛无上正等正觉呢?我如今就应当发菩提心,求证无上正等正觉。发菩提心之后还应当教导一切众生,让他们也都能够发起求证无上正等正觉的心。
以上这四种发菩提心的情况,当然以第四种----在 如来的正法已经灭尽,众生心中充满三毒烦恼又无惭愧心,懒惰懈怠、不修善行的恶世中,来发菩提心最为稀有难得。在经典中 释迦牟尼佛就叙述了祂在因地时发菩提心的情形。在过去久远不可计其数的时劫当中,有一个时劫,如果是因为重大烦恼而造作了身口意恶业的人,舍报后就会堕到八大地狱中受苦,其中最苦的就是火车地狱。释迦牟尼佛的过去生,在当时就曾因为造了重大的恶业成为罪人,而堕落在火车地狱中受罪报,就是由两个罪人都以绳索挽在自己身上,共同拉着一辆被火烧得通红又冒着热焰的火车。拉车的人稍一不慎就会被火车的热烟火焰给烧伤,火车上则坐着管理地狱罪人的狱卒叫作牛头阿傍。世尊描述这个狱卒牛头阿傍的长相:说他长相凶恶、牛头人身;两颗眼睛瞪得大大的;嘴里不时吐着火焰;嘴巴、眼睛、耳朵、鼻孔都冒着浓浓的热烟;身体非常庞大;两只手臂及两只如牛蹄一般的脚,盘结着坐在火车上。全身的颜色就像是刚被烈火烧过,而仍然里面藏着极高热度的暗红色,手中则拿着一支又长又硬,而且前头尖利开叉的铁棒,随时随处鞭打挽拉火车的两个地狱众生。
世尊说:“我当时万分痛苦,但是还要努力拉着大火车,为了不被牛头阿傍的铁棒鞭打,纵使非常艰辛也必须咬着牙出尽一切的力气,奋力拉着沉重的大火车前进。”当时与 世尊共同拉着一辆火车的同伴,他的身体非常虚弱、体力很差,拉车的力气很小,所以常常落后。这时候牛头阿傍就会以他手中铁棒前端尖锐的叉来刺破这位世尊同伴的肚子,并且举起铁棒鞭打他的背,使他身上的血喷流出来,就像沐浴时淋在身上的水一样,顺着整个身体往下流淌。这 世尊的同伴由于非常痛苦的缘故就高声大叫,当痛苦到了极点无法忍受了,口中就呼唤着父母或者呼叫着妻子儿女的名字,可是这样大声叫唤却一点儿用处都没有,痛苦一点儿都没有减少。世尊说:“我当时看见我的同伴及其它所有火车地狱众生,这样受着极重大痛苦的情形,自己也感受着大苦恼,心中就生起了想要帮他们免除这种重大的痛苦,给予他们安乐的哀愍心。我因为这样生起慈悲心的缘故,就发起了要救度一切众生出离三恶道乃至三界生死苦,求证无上正真之道的菩提心。”就为在火车地狱中受苦的所有罪人,劝请牛头阿傍这位狱卒,跟他说:“这些罪人忍着极大的痛苦,出尽了所有的力气拉着沉重的火车,是很值得怜愍的,请您就稍稍发慈悲心,怜愍怜愍他们,不要再这样残忍地鞭打惩罚他们。”然而牛头阿傍听了 世尊这样的劝请之后却更加生气,瞋恚心整个发了起来,当时就以铁叉向前刺穿了 世尊过去生因造恶业堕落到地狱受苦的罪人的颈部,这个罪人当下就在火车地狱命终,随即就脱免了火车地狱百劫的罪苦。在这个经文中 世尊最后强调:“我就是因为发起了佛菩提无上正等正觉心的缘故,所以才能立即脱免了火车地狱极重的罪报。”从这一则 释迦牟尼佛自己叙说祂无量劫以前,过去生发菩提心的经过,我们知道 世尊是生起了大慈悲心,想要救度一切众生出离种种苦恶的缘故,因此发了求证无上正真之道的菩提心。
在菩萨《优婆塞戒经》中也列举了许多发菩提心的情况,首先就是为了增长寿命、增长财富而发菩提心。为什么发起了菩提心可以增长寿命、增长财富呢?因为我们从前面的说明已经明白,发菩提心是为了安立一切众生,为了实证无上菩提,而这些都必须以无量福德为支柱才能成办。所以发菩提心后就要开始行菩萨道,而菩萨学事就是六度波罗蜜,六度又以起始的布施以及持戒二度为基础。龙树菩萨就说:
【檀、尸波罗蜜,是名“菩提心”。所以者何?檀波罗蜜因缘故,得大富无所乏少;尸波罗蜜因缘故,出三恶道,人天中尊贵;住二波罗蜜果报力故,安立能成大事,是名‘菩提心’。】(《大智度论》卷41)
檀波罗蜜就是布施波罗蜜,尸波罗蜜则是持戒波罗蜜,用布施与持戒来与众生结善缘,不仅能消除种种恶因缘,当然更能增长寿命、增长财物,乃至得大富、出三恶道。就依着这二个波罗蜜可爱果报的功德力长劫累积福德,能成就自度度人、自利利他的无上正等菩提,所以 龙树菩萨才会说布施波罗蜜与持戒波罗蜜是菩提心。
另外也有人为了两件事情来发菩提心,就是为了让菩萨种性不会断绝,以及为了断除众生的罪苦和烦恼而发菩提心。前面陆正元老师已经引用菩萨《优婆塞戒经》的经文,解说菩萨种性并非无始本有、也非人人皆有,而必须是和合众善因缘的菩萨方能供养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这六方。因为如果人人皆本有菩萨种性,应该不必像经中圣教开示:必须要修种种善业因缘,才能修布施乃至智慧六度波罗蜜这样来供养六方,而是他自己自然就能这样修学、这样供养六方。而且声闻菩提、独觉菩提、佛菩提等这三种的修学也无定性,如果是定性的,那修证声闻菩提的就不应该有人回小向大发菩提心了,修证佛菩提的菩萨也不应该有人退回二乘菩提的解脱道中。因此说菩萨种性并非人人皆有,须是和合众善因缘后方能具备菩萨种性而修佛菩提。菩萨种性究竟有何特别之处呢?简单的说就是心量广大,而且这个心量广大,却不是为了个人一己的名闻利养,而是为法、为众生。这从前面所说发心归依佛菩提了就要发四宏誓愿,这四个宏愿的内涵就可以得到证实。也从经典中记载佛菩萨无私无我地、不断慈悲救度众生的种种事迹,像 释迦牟尼佛最初发菩提心的故事一样,也可以得到印证。因此凡是想要修学菩萨法道的佛弟子,都必须要发起大心、宽广心,才能修证菩萨法道。如果是属于尚未稍具菩萨种性的人,心量狭小,说为学佛,其实都只是声闻种性的人,是在学阿罗汉,不具修习成佛之道的条件。因为他并没有修习成佛法道的心性。
讲到这里,我们探究了菩萨发菩提心的缘由,后面再继续解说“菩萨为何发菩提心”的其它内容。
阿弥陀佛!
------《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一》 < 第13集 菩萨为何发菩提心?> 陈正源老师
菩萨为何发菩提心?(下集)
上一次我们谈到菩萨为何发菩提心?说:有人是为了让菩萨种性不会断绝、以及为了断除众生的罪苦和烦恼而发菩提心。然后探究菩萨种性特别之处,在于菩萨是生生世世无我无私、心量广大、为法、为众生。
要再进一步说明的是:如果想要真正成为菩萨种性的人,应当先建立正知正见,就是“成佛法道”极为宽广丰富,并不是声闻解脱道所能成就的。因为声闻初果到四果的圣人所证的解脱道,其实都只具有少分解脱德,并不能具足解脱德;更因为他们都不能亲证法身----如来藏的缘故,也就不能具有丝毫的法身德;也因为不能亲证如来藏的缘故,就无法现观一切法界的真实相,因此就不具有丝毫的般若德。只有菩萨依佛菩提道,渐次修习这三德,到最后身菩萨位时,方能于夜半明心一悟而成佛道,再于夜后分明星初起之时,而得眼见佛性,发起成所作智而成为究竟佛,因此才具足了解脱德、法身德及般若德。至于一切的声闻圣人,不论是慧解脱、俱解脱乃至三明六通大解脱,全都不具有丝毫法身德与般若德,也都不具足解脱德。具备这些正知见,能够深入理解而发起正信的人,才是真正菩萨种性的法师、居士。
另外,从心性上来说,前面解说当中我们曾经引用了《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当中的偈,释迦牟尼佛说:“钝根小智闻一乘,怖畏发心经多劫,不知身有如来藏,唯欣寂灭厌尘劳。”(《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3)说那些钝根小智的二乘人,听闻了唯一佛乘的佛菩提道,都怖畏----必须发心后,经历三大阿僧祇劫修学才能成就,他们都是不知自己身中有如来藏----藏着如来种,只是一心欣喜着涅槃寂灭的解脱境界,而厌恶世间六尘劳苦,不敢像菩萨勇敢地发起大心,求证佛菩提。由此也可证明:菩萨种性是于佛菩提修学勇猛、锐利而无有畏怖的,真可谓“菩萨种性尊贵”!
另外还有的人,则是为了两件事而发菩提心,就是为了自己可以作真正的善业,并且作了以后,永远都不会消失掉。世间法上所说的善业,都不是真实的善业,只是表相的善业;那什么才是作了以后,永远都不会消失掉的真实善业、善事呢?从事相上来说:当然就是能让众生真正解脱三界轮回生死的善业,才是真正的善业。因为像在人间募化许多钱财,来救济众生的贫病,这是世间的善事,并不究竟,不是真实的善事;因为这种事情会使行善的人,生到欲界天去享福,但是享福的日子过得很快,不知不觉一生就过去,欲界天的一生过去了,以前在人间修来的福报就都享尽了,只剩下在人间时曾造的小恶业,接着就要报偿恶业来入三恶道,短时间内无法再来人间了。除非往生天界之前,都没有造过任何恶业,但是那种人毕竟不多。尤其是过去生一天到晚只是打坐修禅定,而不是布施行善的人,纵使修得了四禅,乃至四空定的证量,舍报后生到色界天,或无色界天的这些禅定天当中,成为色界天或无色界天的天人;但再长的天人岁寿,都还是会报尽;报尽之后,必定就要下堕三恶道去,去报偿过去所造而未偿的恶业果报。所以这些不离三界果报的善业,都是迟早会消失掉的,执着善业而想要获得善业的果报,执着于欲界天种种富乐,或色界、无色界天的寂静、安逸的我所境界,终究不免五趣轮回,所以都不是真实的善业。那修习二乘解脱道,应该是真正的善业了吧!二乘解脱道的修习,虽然可以出三界入涅槃,但是阿罗汉入无余涅槃,他的五阴十八界全都灭尽无余了,其实已经不再有一个受解脱道善业果报的阿罗汉存在了。那从这样来看,他解脱道的善业,不也等于消失了吗?所以说修习二乘解脱道的善业,也不是真正的善业,只有大乘法才是真实的善业,因为二乘法不能了知实相,而且不能利益广大的众生,还不够真实;大乘法则亲证法界实相心----第八识如来藏,却永远不灭五蕴十八界七转识心,乃至成佛以后,仍然八识心王具足,转为纯净的八识心王,而利乐有情永无穷尽,所造一切的善业都不会失坏,这才是真正的作已不失的善业。
我们再从实相来说,释迦牟尼佛在《金刚经》〈净心行善分〉当中,告诉须菩提尊者:
【复次,须菩提!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则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所言善法者,如来说非善法,是名善法。】(《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净心行善告诉我们那个净心,是永远清净的心,祂不是有时清净、有时染污的心。可是众生的见闻觉知心,是五阴和合而有,纵使是离念灵知,也从来都在四相之中,从早上醒来的第三刹那开始,就已经具足四相了,第一刹那出现时是率尔初心;接下来,第二刹那的离念灵知出现了,还是没有办法作了别;等到第三刹那时,就可以了别前两个刹那的差异,于是认知到“原来我醒了、原来我还在家里”,我相就出现了,所以离念灵知不可能离开四相,即使入了初禅……四禅等禅定中,都还是有四相。所以经文中 世尊的意思,就是要找到那个离开四相的心,来修一切的善法,就一定可以得到因地以及将来果地的无上正等正觉。反面的意思就是说:凡是落在意识心里头,凡是用离念灵知来修学一切善法时,所修的一切善法,就不得无上正等正觉;必须是用没有四相的心,用这个清净心来修一切善法,才可以成就无上正等正觉。如果不是用这个本来离四相的心来修一切善法,都只会成为修集般若智慧的资粮,最多就只能成为开悟实相前的加行,不可能成为无上正等正觉。离念灵知在修一切善法的时候,都知道那是善法,是落在五阴之中去行善,就不可能有实相智慧,一定是同时具足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如果是离四相的如来藏,你依如来藏的立场,来修一切善法的时候,那些善法都不算是善法,因为如来藏根本不分别那是善法或恶法,也从来不会贪染或厌离,完全都不分别,所以依祂来说:所谓善法就不是善法,因为对祂而言无所谓善法;依实证如来藏的这种境界而现观时,所出生的实相智慧为根据,来修学一切善法的时候,才是 世尊所说的真正的善法。五阴和合称为众生,而众生的五阴都是能够知道,那个善法是善法,那他所修的就不是真正的善法,就是已经落入三界轮回法则中的恶法,可是五阴众生身中,都有个法身佛,这个法身佛不了别善恶,祂跟着你一起在行善,恶人的法身佛也跟着恶人一起在造恶,可是祂都不了别那是善或恶。所以你是菩萨你行善法,当你修行善法时,你知道那是善法,当你在行善的时候,祂配合着你一起在行善,可是祂不了知那是善法,所以对你而言那是善法,对祂而言那不是善法,因为祂没有善恶可说,所以如果你实证如来藏心而转依了祂,当祂正在配合五阴行善时,祂也不知道那是善事,不会有任何想要获得回报的心行。能觉能知的意识心依这样的现观而修的善法,才是真正的善法,因为这是觉知心背后的真我----如来藏,完全没有执着,是在真如法性的境界当中去行善的,这样便可以成就佛道,这才是实相佛法中所说的善法,才是真正而且永远不会灭失的善法。
由此可知,只有实证佛菩提的根本心----第八识如来藏,才能作这个永远不失的善业,因此有的菩萨就为了这个缘故,而发菩提心求证佛菩提;并且菩萨悟后,还要转依如来藏的无所得、本来清净的自性,而使意识自己变成清净心;这样来依于本来清净的此经----如来藏来行善,才能成就未来无上正等正觉,才不会落入有所得心、有期待心的意识觉知心境界去行善;如果是落到意识境界的人,才会认为有所得,才会有期待心,这样修上三大阿僧祇劫以后,依旧是凡夫不能成佛。这也就是说:修学大乘菩提所证得的人天果报,是超过世间一切人天的,因为菩萨世世不断的利乐有情,必然可以获得后世无量的可爱异熟果,而这可爱的异熟果,和世人、天人所得的果报不一样,它是伴随着佛菩提果而存在的,所以菩萨的可爱异熟果报,菩萨修集的福德,就是因为伴随着佛菩提的这个佛菩提智,因此超越了一切人天的果报,才称它是菩萨的可爱异熟果报。不但如此,道业上的证量果报,也超胜于一切的二乘圣人的果报,因此也有菩萨为了胜过一切人天,乃至一切二乘的果报,而发菩提心。而这个佛菩提的根本心----如来藏,是确实可以亲自证得的法,并不是只是想象的法,如果不是真实存有而可以实证的实相法,又怎么可以成就我们前面所说,胜过一切人天及二乘果报,而且永远不会消失的真正善业呢?像有人把般若诸经,解说实相心如来藏空性之理,说为性空唯名,说般若诸经所说的“非心心、无心相心”,其实只是假名施设一个名相,来指称 释迦佛在初转法轮诸经所说“缘起性空”的法则。然而缘起性空只是意识心面对现象界一切法,都是缘生缘灭、本无今有、有而还灭、终归于无,这个空无自性的现象所假立的名相,这个单纯世间现象,是绝不可能成就胜过一切人天及二乘果报,而且永远不会消失的真正善业。
再来说,如果佛法是不可知不可证,那么还要发菩提心来学佛作什么呢?尤其是必须历经三大阿僧祇劫,难行能行、难忍能忍地修学,才能成就大乘佛菩提。所以菩萨以比量来观察诸佛如来,过去的诸佛如来、未来的诸佛如来都和自己一样,一直都有这种人间的色身,在受种种的苦恼,但是进一步深细观察:这个人间色身,虽然一生又一生----生、住、异、灭,但它的背后确实存有一个永远常住不灭,并且可以实证的佛菩提根本心----如来藏,能够执持一世又一世修学佛菩提的真正善业,让一切的修行都功不唐捐,因此能成就究竟的佛果。也就是说:诸佛如来在因地,都是用这种跟我们一样的色身,来修学佛菩提道,如果没有这个色身作为工具,就无法修学佛菩提了,我们也同样有色身,可以来修学佛菩提,也必定证得无上正等菩提。既然是这样,也就应该要赶快发起菩提心啊!
而菩萨都是不愿意舍弃任何一个众生的,菩萨最初三归依发菩提心,同时就发了四宏誓愿,四宏誓愿第一句就说:“众生无边誓愿度”,既然发了众生无边誓愿度的愿,那将来成佛以后,当然不可以违背誓愿入无余涅槃,而是利乐有情永无穷尽,永远不入灭度。否则历经三大阿僧祇劫行菩萨道,修学六度及十度波罗蜜,广行一切内财、外财布施,修证般若总相智、别相智及诸地无生法忍道种智,直到圆满佛地一切种智,这样具足了无量无边的福德与智慧,成为福慧两足尊,却只为了成为接受众生供养的人天至尊,对于众生的解脱、众生的成就佛道,丝毫没有帮助,那又有什么意义呢?所以诸佛成佛以后,都不舍一切众生,必定会转法轮----说法来度众生得解脱乃至得佛菩提,这是在菩萨因地初发菩提心,就立下的誓愿,纵使最初发心时,自己并不具有这种能力,但就以这个誓愿,在一世又一世修学过程中,效法 佛不舍一切众生的大慈悲,来行菩萨道,累积福德资粮以及智慧资粮。
但是菩萨道的修学,却必须舍离一切烦恼,包括起烦恼及上烦恼,也就是一念无明烦恼障,及无始无明所知障的烦恼,是修证佛法所应断除的烦恼。一念无明烦恼障的烦恼,称为起烦恼,乃是不明白蕴处界我虚妄,而执着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蕴处界“我”为常住不坏法,就是我见、我执与我所执,又称为根本烦恼。无始无明所知障的烦恼,则是上烦恼,乃是菩萨在般若见道通达,进入修道位后,为了想要往上修学,成就究竟佛菩提果,想要证入佛地之前,所应该要断的烦恼;上烦恼的数量犹如恒河沙,所以又称为过恒沙数上烦恼。如果不能断除烦恼障,起烦恼的种子现行,就无法解脱;而所知障上烦恼的随眠不能断除,就不能成就究竟佛果;菩萨为了舍离这些烦恼,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因此就发菩提心行菩萨道。
以上说明了菩萨发菩提心的种种因缘,解说到此。
阿弥陀佛!
------《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一》 < 第14集 菩萨为何发菩提心?> 陈正源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