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顺众生----就是要随顺一切吗?
恒顺众生是佛弟子们所耳熟能详的一句话,但到底它真正的意思是什么呢?是不是学佛人对众生的一切要求都应该要随顺呢?譬如有学佛居士是机关的领导人,在面对必须喝酒吃肉的应酬时,是否应该为了恒顺众生而随缘跟着一起喝酒吃肉呢?又譬如有人学佛了,但却跟错师父走错路头,我们是否也依然应该恒顺众生,随着他的因缘而不把他拉回正路呢?如是林林总总的疑问,相信或多或少都存在佛弟子心中而莫衷一是,众说纷纭,为了帮助大家厘清随缘和恒顺众生的真义,我们要先从恒顺众生这句话的出处来开始说起。
首先我们来看《华严经》卷40,普贤菩萨的开示:【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称叹如来胜功德已,告诸菩萨及善财言:‘善男子!如来功德,假使十方一切诸佛,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劫,相续演说,不可穷尽。若欲成就此功德门,应修十种广大行愿。何等为十?一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赞如来,三者、广修供养,四者、忏悔业障,五者、随喜功德,六者、请转,七者、请佛住世,八者、常随佛学,九者、恒顺众生,十者、普皆回向。’】这一段经文就是鼎鼎有名的〈普贤行愿品〉,内容是普贤菩萨对诸菩萨及善财童子的开示说:十方一切诸佛的功德,即使经过不可说不可说佛刹的微尘数劫相续演说,还是无法说尽。一切菩萨如果想要成就这样殊胜的功德,就必须修学十种广大的行愿;这十种广大行愿分别是礼敬诸佛、称赞如来、广修供养、忏悔业障、随喜功德、请转、请佛住世、常随佛学、恒顺众生和普皆回向。
我们如果把这十种广大行愿加以分类的话,可以分成四大项:其中的礼敬诸佛、称赞如来、广修供养是行者本身供养于佛;请转、请佛住世、常随佛学则是行者对佛的法供养;忏悔业障、随喜功德则是行者自身的自修功夫;而恒顺众生、普皆回向则是属于菩萨利乐众生的部分。也就是说恒顺众生就是指菩萨在漫长的修道过程中,应该如何去和众生互动、同事利行;又应该如何去了解自身中的五阴众生,乃至进一步去探究有一个无始劫来,总是恒顺五阴众生的生命实相心。由于这个问题牵涉的层面很广,如果不加以详细界定的话,就会造成许多似是而非的现象,使得佛子们在自身修证,或者在与众生互动中,产生许多无所适从的窘境。所谓恒顺众生,换个方式说,就是恒时随缘、随顺众生,简单地说就是随缘的意思。这个随缘本来是世间的善法,但却不是大乘佛法中的善法,在大乘佛法之中,另外有深妙的随缘深意隐含在其中。
常常有人会误以为人们是因为事业失败、情场失意、家庭不和、病苦缠身,在求助无门、心灰意冷之际,才要遁入空门,找寻解脱之道,所以学佛是消极的、是悲观的、是逃避现实的一种现象;然而学佛真的是消极而逃避现实的吗?其实不然,如果您是这样想的话,那您就是对佛法有严重误解的人。大乘佛法的本质其实是积极进取的善法,所以菩萨的道本来就不是消极的,我们不妨试着想想看,假使菩萨所修的道是消极的法,那又如何历经三大无量数劫的勤苦修行而成就佛道呢?所以大乘佛法本来就是积极进取的法,但是也有其消极而随缘的一面,那就是对五欲随缘、对世间法上的追求是消极的;不过在利乐众生、修证佛法,以及法布施上面,都是积极进取而没有丝毫懈怠的。
各位菩萨!首先想请问您是在修学佛法,还是在修学二乘的解脱道呢?相信大家都会大声的说:我们是在修学佛法。既然是在修学大乘的佛法,当然就应该对大乘佛法有正确的认识才好;大乘佛法是函盖二乘解脱道的,而一般人总是以为佛法的修证,不外乎是求解脱、求出离三界生死。但是,如果仅仅是为了求出三界生死,就不必用到大乘法,只要二乘菩提就够了;只要把我见、我执,以及我所执给断除掉,就可以出离三界,根本不必亲证实相。可是大乘佛法就不同了,因为大乘佛法的修学,目的是在成佛,以及成佛之后、成佛之前的恒常利乐众生而永无终止。想要利乐一切众生,就必须具足不同根性众生的摄受能力,所以菩萨必须修证二乘菩提的解脱道,才能利乐求出生死的自了汉;也必须修证大乘菩提的成佛之道,才能利乐菩萨根性的有情,所以大乘佛法的内涵是极为广泛的。因此大乘佛法必然就包括了二乘菩提,也包括了法界实相的修证,以及实相心所含藏一切种子的修证。正因为有一切种子的修证,所以大乘佛法的修行,可以使人成就究竟的佛道。但是在成佛的过程之中,必然也无可避免的必须兼摄二乘解脱道的修证;所以大乘佛法本来就函盖了二乘菩提的解脱道,所以大乘佛法是具足三乘菩提的,因此大乘学人对于成佛的久远之道,在三大阿僧祇劫当中的难行能行,难忍能忍而能持续不断的精进修持,导致最后的福慧圆满成究竟佛道,那必然都是积极进取之法,而不是消极之法;所以大乘法中的学人,在佛法的解脱道及佛菩提道上面,都是积极而精进修行的。
所以在人间寻找真实佛法作依止的时候,一定是积极努力地去寻找善知识,而不会随顺于懈怠的恶缘,也不会随顺于误导众生的恶法缘。所以大乘佛法的修行者心态,必然会和世俗人的心态有所不同。换句话说:大乘学人对于佛法的修学,必然有其随缘的一面,也必有其不随缘的一面;因此并不是凡事都随缘,都是恒顺众生的,而是在经过简择之后,才决定随缘或不随缘;所以大乘佛子的心态,一定是经过如理作意的思惟之后作了抉择,然后对善法随缘,对恶法就不随缘了。但是随缘这个法,却有理随缘与事随缘的不同,事随缘是指意识心的随缘,也就是菩萨在行道过程中应该具备怎么样的心态,又应该如何去应对众生、处理事情。心态与处事的是否正确,势必会影响到每个人在解脱道,或者佛菩提道上的修证能不能有所成就;如果事随缘上的心态,与处事原则是错误的,那必然会使得三乘菩提的修学无法获得任何的成果,当然也就没有因缘能够亲证理随缘的真相了。理随缘是指如来藏的随缘,也是亲证法界实相的贤圣才能知道的真理;二乘人虽然能够出离世间,但却无法了知这个道理,除非是回小向大之后,实证了才能了解,这是十方三世一切法界中,永远都不会改易的真理法住法界,法尔如是。不是由谁创造或建立的,而是本然如是,即使集合十方诸佛的威神力,成为一个极大的威神力,也无法改变他的随缘体性,这就是如来藏的随缘性。
阿弥陀佛!
------《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三》 <第072集 从随缘谈恒顺众生(一)> 正圜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