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缘无好丑,好丑起于心

楼主  收藏   举报   帖子创建时间:  2020-02-18 回复:0 关注量:1280
马鸣菩萨写《大乘起信论》最主要的目的是:为显如来根本实义,令诸众生生正解故。(《大乘起信论》卷1)而这个根本实义,就是一切法的根本因,心真如的相应与转依,开显真如心的无量功德。因此谈到修止,就是要能找到第八识如来藏,找到祂以后,由真如心的体大,亲证到一切法真如在染、在净,性恒平等、无增无减、无别异;而由真如心的相大,亲证到如来藏本来具足无量无边的功德性;而由真如心的用大,亲证到祂能生一切世间、出世间的善因果。祂是一切诸佛成佛的根本因,也是一切菩萨都依于这个真如心而能渐次修证,地地转进而入于佛地。所以修止的目的,也就是要成就相应这个真如心,以及转依祂的清净平等性,更是要开显真如心本具的无量无边的功德。
但是在道理上,学人有许多已经能够得到信转,对真如心能够信受不疑,或者是有些人在实证上已经亲证到而能得到证转;可是为什么在修止的时候,有的时候还是会有魔扰呢?这中间的原因在哪里呢?这个我们要回到在《大乘起信论》前面马鸣菩萨所说妄念这两个字。也就是说:若离妄念,则无境界差别之相。(《大乘起信论》卷1)因此,如何将意识的虚妄分别、末那识由见爱痴慢所起的恒审思量性,藉由转依第八识如来藏的真如性,而改为明觉正智之行;就成了大乘行者的重要生命改造工程。我们虽然知道,一切诸法皆由妄念而有差别,这个妄念就是第六识、第七识这两个识所起不如理作意的心行;所不断相应的,就是依于我们的色身、依于见闻觉知心、依于处处作主的心,所起的分别执著。或是受到邪知邪见等外道法,不正教授的影响而取相分别,这都是属于马鸣菩萨前面所曾开示的执相应染的范畴。例如:某教教徒在修止时所观想的像,都要供血、供肉、供酒;而会贪食血、肉、酒的众生,都是属于罗刹、魑魅、鬼神之流。这样修止,不仅与真如三昧绝缘、与欲界天果报绝缘,甚至连人身都会失去;因为心中所想、所相应的,都是罗刹鬼神之流,当然会成就欲升反堕的业流中。
对于初学的人来说,是不会有天魔来干扰,因为还没到那个程度。因此,主要会自心取相的是五阴魔、烦恼魔、见魔等,也是因为自心有相应的心行,才会成就魔事。禅宗四祖道信禅师曾说:修学要摒除三毒心、攀缘心、觉观心。导师开示:
【无论行者修行哪一种法门,只要能以第一义为根本,不执著色我,乃至不执著受想行识我,而不起三毒心、攀缘心、觉观心,于世间一切乃至出世间之一切法皆不执著……便是无所念。这种清净澄寂而无所缘念的心,才真是念佛心,这是理一心的境界,是实相念佛的境界。】(《无相念佛》页46。)
也就是在念法身佛。所以魔事的干扰,不是单指其他道的众生来干扰我们;主要是指自己的心去相应、去取相,只要有一念系缘于境,便与真如三昧不相应,皆属于魔事。
因此马鸣菩萨说:
【如是知已,念彼一切皆唯是心;如是思维,刹那即灭。】(《大乘起信论》卷2)
假使有种种的障难的话,我们应该生起这样的心念来责备自己----我会有这些障碍阻难,都是因为我往世所修的善根仍很微薄,我自己业障厚重,所以会被虚妄外境所迷惑----不必牵拖天魔、鬼神,也不需要怪外道,都要怪自己善根微薄,以及业障深厚沉重、福德太小或信力不足,而导致威德不足,所以才会自成障难。为什么会说到信力不足呢?因为会得人身,不论是好是坏,必有善神守护。
在《长阿含经》卷20中有一段 佛陀主动对弟子们的开示,佛陀说:
【世人为非法行,邪见颠倒,作十恶业,如是人辈,若百若千,乃至有一神护耳。譬如群牛、群羊,若百若千,一人守牧,彼亦如是,为非法行,邪见颠倒,作十恶业,如是人辈,若百若千,乃有一神护耳。】
这个意思是说如果有人,他造了十恶业,甚至有种种的邪见颠倒,但是不论这些人有多少,或有一百人或是有一千人,这些人还是会有一位善神,守护着他们,因为只要得人身,过去世必定是有造善业。所以 佛陀形容这一个善神,就好像在牧牛或牧羊,他守护着一群牛、守护着一群羊。那么另外一类的众生呢?佛陀继续开示:
若有人修行善法,见正信行,具十善业,如是一人有百千神护。譬如国王、国王大臣,有百千人卫护一人。彼亦如是,修行善法,具十善业,如是一人有百千神护。
这个意思是说:如果有一个人他愿意修十善业,而且也信受修十善业能够得到善报;那这样的人,就有上千上百的神来守护着他,那守护的状况呢?就好像国王、大臣身边,有上百上千的将士们守护着。而在佛门当中,我们知道:如果有受三归依,那么就会有三十六位护法神来护佑,如果受持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这五戒,每一戒各有五位护法神来守护,因此三归与五戒合起来,就有六十一位护法神,守护着我们,加上修十善业,有上百上千的天神护佑着。如果我们是真实地信受大乘法教,依教奉行,甚至很虔诚地、很恭敬地受持菩萨戒,那更为无量诸佛、护法龙天所护念。这都是经典当中所明记的,因此我们应当知道人身的宝贵,若心不相应那些鬼神,鬼神是拿人无可奈何的;但是若自己一直念着有魔啊!有鬼啊!有精怪来骚扰我,那就是心里一直相应着魔、鬼、精怪,如同自己把门打开,这样子护法神也没有办法阻止。因此要信受佛语,对自己所修学的了义教要有具足的信心,否则就是属于善根微少的人;因此觉得自己会被诸魔、外道、鬼神所惑乱的状况,就会由自心取相而出现了。
马鸣菩萨说:念彼一切皆唯是心。也就是,要忆念着这一切魔扰的境界也都是自心所现。念就是于所曾经境忆念不忘,这是我们意识觉知心所相应的心所法之一,是五别境当中所属的念心所。意思是说:你要记得这一切诸魔、鬼神、外道的障难,其实也都是从自己心中所出现的。换句话说,如果自己的心是正直的,就不会有这些问题出现或存在,如果自己的心是坚定的、不动摇的、离贪的,诸魔、鬼神、外道想要怎么样来影响你,其实都没有办法起作用的。正因为自己的福德不够、心不坚定、信心不足,再加上有以往的我执、我见、私心的习气,所以才会被鬼神、诸魔或外道的邪见所惑扰。既然知道这个道理,知道一切魔事皆是自己的心不坚定所产生的问题,自己就应该要很清楚,只要我自己坚定不移,鬼神、诸魔、外道是没办法奈何我的,这样去思维清楚时,妄境在刹那间就灭失了,诸魔与鬼神也会在刹那之间就消失了。
换句话说,最主要的还是在自己的心,只要自己的心坚定不移,就不会被这些迷幻的魔境所迷惑、所扰乱。以上所说多是在修止的时候,自己以为外有魔事所扰而言。但是在佛门中有些修行人,真的很有心于明心见性上用功,但是以定为禅,虽然能够越过鬼神所扰的境界,但是他们或是以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心为真心,或者是以处处作主的心为真心;有一点禅修的觉受就落入以离念灵知为真心,这仍然是属于见魔所惑。如果是见魔再加上慢心,那要相应真如三昧,那就是非常困难的。
马鸣菩萨说得很清楚:
【如凡夫人,前念不觉、起于烦恼,后念制伏、令不更生,此虽名觉,即是不觉。】(《大乘起信论》卷1)
因此,一切念头都不起还是属于不觉,以离念灵知心来说,必有所了知的法尘境界;即使在二禅以上,无觉无观的等至位当中不接触五尘,但仍然不离定境法尘的境界,没有见闻觉知也还是第六识的虚妄境界。因此 佛陀在《楞严经》中开示:
【纵灭一切见闻觉知,内守幽闲,犹为法尘分别影事。】(《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1)
对于以离念灵知为真心的人,导师有一个很妙的譬喻,来证明这样的认知是错误的,导师说只要在这样的人后脑勺打他一棒,他昏过去了,这时候离念灵知就灭了、就断了。这种会断会灭的心,说是实相心,是不如理的;因为还是属于有起有灭的意识分别心,不过他虽然闷绝了,但是他的意根和如来藏仍然还在,只是他自己不知道;但是一切已经证得真如三昧,明心见道的人都可以共见,他的身上必定还是有着意根的作意,以及如来藏所现起的种种的功能差别在运转着。因此,对于以离念灵知为真心的,例如古代禅师圭峰宗密,以灵知不昧的心无念无形,认为这灵知心不落我相、人相,就是真性。又如牛头法融禅师,其实并没有真的开悟,所以四祖依第八识真如体性的修行法门,来告诉牛头法融禅师,四祖说:
【境缘无好丑,好丑起于心,心若不强名,妄情从何起?妄情既不起,真心任徧知。汝但随心自在,无复对治,即名常住法身,无有变异。】(《五灯会元》卷2)
这意思是说,我们所见种种境界都是第八识如来藏藉缘所现起,对境界本身以及对第八识本身而言,境界并没有善恶的问题,是依于妄心的分别计较,再加上末那识的习性取相才有善恶可说。
真悟者了解这个道理,所以不会以意识心强行为境界安立名相,因此能够远离是非、凡圣、善恶、美丑等等的虚妄取舍;只要能够不落于妄心的语言文字相、远离虚妄的取舍,便能相应到第八识如来藏。所谓处处生缘,无处不现身,而这个第八识真如心,是本具清净涅槃性;不必如妄心,要去对治、要去修习。证悟者都可以现观祂的常、乐、我、净,永不变异的法性,所以若所证的这个心要有一段沉淀的过程、要有一段对治的过程,才能够宁静下来,必定不合于四祖所开示的无复对治的义理。
因此我们看许多禅宗的公案,都是祖师一句话,而这禅和子呢,能够当下立刻肯定下来,以禅对禅、以心印心,而不是在语言相上面去推究、去考据。所以我们不论是禅净班或进阶班,都不会去作公案的分析与解析,因为如果证悟了以后,你再看公案就全部能够看得懂,但是如果还没有明心、还没有相应,怎么样去解析都还是在门外转,而这个在门外转,有的时候还是落于妄想分别之中。这就是要相应真如三昧而能够得禅门的相应当中,不可思议的连结之处,也是这个清净圆满真如心相应的殊胜法门。
阿弥陀佛!
------《三乘菩提之入门起信二》 <第091集 境缘无好丑,好丑起于心> 何正珍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