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入涅前给弟子们的训示
那为了要帮大家更进一步的厘清什么是佛教呢,我们不妨以 佛在当年,佛在最后要入涅槃的时候,给弟子们的训示,我们从这里切入。佛陀给弟子们的训示有两句话:一个是以戒为师;一个是以法为师。一个是戒,一个是法。
从以戒为师来看,我们就提醒大家,因为佛戒----不管是声闻戒或是菩萨戒,佛所制定的戒法本身就是完全清净的戒法;所以,以戒为师这句话,实际上我们就可以了解到,佛陀一定不希望我们接近任何的怪力乱神的事情;因为,即便是在佛陀在世的时候,也是严禁弟子在不当的场合任意展现神通。所以,各位观众,如果您碰到了有任何怪力乱神的现象,或者您知道有哪些道场有怪力乱神的这些事件的时候,建议您应该要尽速远离,因为那多半不是佛教。
另外一点,以戒为师所衍生出来就是:绝对不会有任何地方,违背我们的道德伦常。所以这个部分请大家也要特别注意,因为我们在许多的社会新闻上面,都看到有许多个这些事件是假借宗教的名义,然后去侵害了妇女们;这些状况它之所以会存在,就是因为大家认为宗教的力量,可以凌驾于道德伦常。这个部分我们如果从以戒为师的立场来看的话,可以看得很清楚,只要是佛教,绝对不会有任何地方违背道德伦常。
第三个,我们要跟大家说的是行善。行善这件事情,是因为大家都觉得,行善好像所有的宗教都是一样的。没有错,行善是我们本来应该做的,佛教徒也是如此,但行善绝对不是代表佛教。为什么呢?简单的我们来看看,佛在世的时候说法了四十九年,那这些说法,请大家回去看看佛教的经典,有哪些部分在教人行善呢?有的,可是在教人行善的经典,只占了全部经典的一部分而已;所以,佛陀整个的说法,绝对不是全部都教人行善。这就表示着,我们光是行善并不代表他真正传承了佛陀所教的教义。另外,从菩萨六度来看,菩萨六度里面的话,布施也只不过是六度里面的其中一度而已,其他还有五个项目需要好好的去修学。所以,从此就可以看到,行善本来就是我们所该做的,但行善是不足以完全代表佛教的教义。
接下来,以法为师。我们就要跟各位提到是,我们希望大家以智慧为先,以智慧为先,依法不依人。也就是,今天不管您所亲近的师父,不管他的名声有多大,或者您对他有多么尊敬,但是您对他的说法,仍然是要回归佛经来判断:他说的法,有没有哪里违背了《金刚经》,有没有哪里违背了《心经》,或者甚至有哪里跟《阿含经》不符合的。这个是我们提出,希望大家要依法不依人。至于说我们刚刚提到的经典的部分呢,的确,因为经典是从佛世以来到今天,这么长久的时光里面,我们可以依循的部分;但是不可避免的就是说,经典里面随着时间传承的久远,也不能避免的会混入一些,它的义理可能不太正确的部分。所以,我们给大家的建议就是说,大家所熟知的阿含部的经典、般若的经典或是唯识的经典,包含《法华经》、《华严经》这类型的经典,都是所谓的正信的经典。但是,这里我们没有时间跟大家详细说明,但是希望大家先远离密教部的经典;那密教部的经典,如果各位要修习要阅读的话,只有一部《楞严经》可以看,密教部的经典只有一部《楞严经》可以看!我们如果说能够依佛的经典,来作为判断的依止的话,那么不管上师有多大的名气,或者我们跟上师有多深的情分,其实我们如果为自己的法身慧命着想的话,还是要回归 佛说的经典,要对上师所说的法要一一来检视。
最后要跟大家讲,佛陀的全部的佛法,可以划归为解脱道跟佛菩提道。简单跟大家说,解脱道就是教大家如何对治烦恼,佛菩提道就是教大家如何开悟----明心见性,然后于诸法能够真正得到自在。
最后跟大家分享,前人梁启超曾经在《学问之趣味》一文说,他说在寒冬里面晒太阳的滋味非常的舒服,但是太阳虽好,总要诸君亲自去晒,旁人却替你晒不来;这就是所谓的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我们学佛过来的人,我们都知道,学佛对我们的人生真的帮助太大了;甚至不只是对这一世的人生,对于我们往后都会帮助很大,我们有深深的体会。也在这里希望,能够透过简短的录影内容,把佛法的美好介绍给大家,希望大家一同来学佛。
------《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一》 <第001集 何谓佛教?> 正纬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