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心见性的定义是什么?请为后学释疑。
后学刚学佛法,之前是一贯道,虽然知道明心见性很好,但不知明心见性的定义是什么?请为后学释疑,谢谢!(6-1)
答:明心与见性,在导师著作中多有述及(如《正法眼藏》、《念佛三昧修学次第》、《平实书笺》、《宗通与说通》、《禅——悟前与悟后》等书),读者可以自行请阅。今略答如下:
明心就是明白自己的真实心、实相心,也就是找到自己的第八识、如来藏、阿赖耶识、真如……(此一心有诸多不同名称),也是禅宗所谓的破本参或破初参,或是俗称的开悟。此心是有情众生生命之最初与最后的根源,证得这个无形无相人人本有的真实心,便能如实了知此心不是妄想、分别、思惟、觉观的心,不是能听能知的心,也不是一念不生时还能观照分别的心;而且能够时时刻刻观照此心,确定此心是真实不灭的本来面目,也是《心经》所说的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心;也能够现观此心藉缘能生万法,与蕴处界及一切万法非一非异,现前领受阿赖耶心、意根末那、及意识等体性。明心时不但可以亲自体验此心的体性及运作,亦可随时随地照见其他一切有情此心的运作,亲自观见中道实相而不堕一异俱不俱等邪见中。
而见性指的是眼见佛性(“佛性”一词另有“成佛之性”之意),也就是禅门里面所谓的重关(即第二关之意;禅门的第三关则是牢关)。真如是本体,佛性是作用,真如具备佛性的作用,但真如不是佛性;佛性虽从真如而来,但佛性不是真如,佛性与真如非一非异(譬如灯之与光)。真如无形无相,不可眼见,佛性虽然也是无形无相,但却可以眼见(《大般涅槃经》佛已有明示),能以眼根眼识由一切有情无情身上照见自己的佛性,方可称为见性之触证,若不能以父母所生眼而见佛性者,皆不能称为见性。眼见佛性者,若欲见时,随时能见;不欲见时,则可不见。佛性是在一切的境相上显现,所以佛性虽然是空性,也具足了有性;因为空有两边都清楚分明,所以不落两边,见性的当下就住在中道实相之中,不会像明心之人比较偏向空的一边。从此以后,可以时时刻刻体验真如和佛性的运作,而世界身心的真实感,顿时消失,因此而得到解脱的功德正受,世界如幻观便得成就。另外,眼根若见性,则六根一时俱见,亦即眼能见佛性,耳、鼻、舌、身、意,也都能见佛性;此时就会看到佛性与感觉不即不离,佛性和感觉是混在一起的。然而佛性却不是感觉之性,不是我们一般人妄觉之性。如果定力不退的话,这种眼见佛性的境界就会永不退失。
欲求眼见佛性者,须具三种资粮:定力、慧力、福德因缘。此三若缺其一,不但善知识无法相助,十方诸佛现前亦不能助其眼见。眼见佛性之亲证,不易勘验,唯证者自知,不像明心者可藉口说手呈其自心藏识的运作即能验其虚实。勘验者唯能依据被勘验者所描述见性之情境而判断,不能藉被勘验者之眼根而检验之,故说极难勘验。
在明心的阶段,如果真正悟得真,悟得成片的人,他的见地永远不会退失,而能入七住常住不退位。因为他悟得真实,所以身见(以色身为我)、我见(以能觉知、能觉照之心为我)会断除,疑见、戒禁取见随后也就跟着断,从此永不入三恶道。但是见性的阶段不一样,会随着定力的退失,而无法保任眼见佛性的境界。
明心见性之人,虽然已经证得真如佛性无生无灭的无生忍,但因尚未获得尽智(一切后有永尽的智慧),即未断尽一念无明,未断尽贪瞋痴慢疑等修所断烦恼,所以虽然得到了无生忍,仍然还要再轮回。必须悟后历缘对境去断除一念无明之修所断烦恼,才能获得尽智,才能成为菩萨阿罗汉或进入八地,才能免除分段生死的轮回。必须悟后渐渐的断除第八识中累积的无数烦恼习气的种子,再修学无量百千三昧,断尽尘沙无明,才能于最后身菩萨的明心见性之时成佛。
——摘录自《远惑趣道》(6-1)
答:明心与见性,在导师著作中多有述及(如《正法眼藏》、《念佛三昧修学次第》、《平实书笺》、《宗通与说通》、《禅——悟前与悟后》等书),读者可以自行请阅。今略答如下:
明心就是明白自己的真实心、实相心,也就是找到自己的第八识、如来藏、阿赖耶识、真如……(此一心有诸多不同名称),也是禅宗所谓的破本参或破初参,或是俗称的开悟。此心是有情众生生命之最初与最后的根源,证得这个无形无相人人本有的真实心,便能如实了知此心不是妄想、分别、思惟、觉观的心,不是能听能知的心,也不是一念不生时还能观照分别的心;而且能够时时刻刻观照此心,确定此心是真实不灭的本来面目,也是《心经》所说的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心;也能够现观此心藉缘能生万法,与蕴处界及一切万法非一非异,现前领受阿赖耶心、意根末那、及意识等体性。明心时不但可以亲自体验此心的体性及运作,亦可随时随地照见其他一切有情此心的运作,亲自观见中道实相而不堕一异俱不俱等邪见中。
而见性指的是眼见佛性(“佛性”一词另有“成佛之性”之意),也就是禅门里面所谓的重关(即第二关之意;禅门的第三关则是牢关)。真如是本体,佛性是作用,真如具备佛性的作用,但真如不是佛性;佛性虽从真如而来,但佛性不是真如,佛性与真如非一非异(譬如灯之与光)。真如无形无相,不可眼见,佛性虽然也是无形无相,但却可以眼见(《大般涅槃经》佛已有明示),能以眼根眼识由一切有情无情身上照见自己的佛性,方可称为见性之触证,若不能以父母所生眼而见佛性者,皆不能称为见性。眼见佛性者,若欲见时,随时能见;不欲见时,则可不见。佛性是在一切的境相上显现,所以佛性虽然是空性,也具足了有性;因为空有两边都清楚分明,所以不落两边,见性的当下就住在中道实相之中,不会像明心之人比较偏向空的一边。从此以后,可以时时刻刻体验真如和佛性的运作,而世界身心的真实感,顿时消失,因此而得到解脱的功德正受,世界如幻观便得成就。另外,眼根若见性,则六根一时俱见,亦即眼能见佛性,耳、鼻、舌、身、意,也都能见佛性;此时就会看到佛性与感觉不即不离,佛性和感觉是混在一起的。然而佛性却不是感觉之性,不是我们一般人妄觉之性。如果定力不退的话,这种眼见佛性的境界就会永不退失。
欲求眼见佛性者,须具三种资粮:定力、慧力、福德因缘。此三若缺其一,不但善知识无法相助,十方诸佛现前亦不能助其眼见。眼见佛性之亲证,不易勘验,唯证者自知,不像明心者可藉口说手呈其自心藏识的运作即能验其虚实。勘验者唯能依据被勘验者所描述见性之情境而判断,不能藉被勘验者之眼根而检验之,故说极难勘验。
在明心的阶段,如果真正悟得真,悟得成片的人,他的见地永远不会退失,而能入七住常住不退位。因为他悟得真实,所以身见(以色身为我)、我见(以能觉知、能觉照之心为我)会断除,疑见、戒禁取见随后也就跟着断,从此永不入三恶道。但是见性的阶段不一样,会随着定力的退失,而无法保任眼见佛性的境界。
明心见性之人,虽然已经证得真如佛性无生无灭的无生忍,但因尚未获得尽智(一切后有永尽的智慧),即未断尽一念无明,未断尽贪瞋痴慢疑等修所断烦恼,所以虽然得到了无生忍,仍然还要再轮回。必须悟后历缘对境去断除一念无明之修所断烦恼,才能获得尽智,才能成为菩萨阿罗汉或进入八地,才能免除分段生死的轮回。必须悟后渐渐的断除第八识中累积的无数烦恼习气的种子,再修学无量百千三昧,断尽尘沙无明,才能于最后身菩萨的明心见性之时成佛。
——摘录自《远惑趣道》(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