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中、下品施主 一
布施者他就是施主,施主可略分为三品人,佛陀这样告诉我们这三品人的内容是什么,在《优婆塞戒经》里面佛陀说:【善男子!施主有三,谓下、中、上。不信业果,深着悭悋,恐财有尽;见来求者,生瞋碍想,是名为下。虽信业果,于财生悭,恐有空竭;见来求者,生于舍心,是名为中。深信业果,于财物所,不生悭悋。观诸财物是无常想,见来求者,有与则喜,无与则恼;以身致物而用与之,是名为上。】这一段中佛陀告诉我们,施主有三种:下、中、上三种。
第一种讲的就是下品的施主;下品施主他是不信业果的,也就是对于造善业得善果、造恶业得恶果,这样的部分他是心中不信的。对于他所拥有的财物,深深的贪着,舍不得用,也舍不得拿出来布施给别人,恐怕说把钱财拿出来布施了,钱财把它用掉就没有了;所以看见有人来乞求的时候就会起瞋,认为这个来乞求他的人,他是想要让他的钱财用尽,就会生气;或者认为来乞求他的人,是障碍他积聚钱财;所以这样的人,佛陀就称为下品施主。
第二种所说的就是中品施主,中品施主他是相信业果,可是虽然他是相信造善业得善果、造恶业得恶果,可是知见上并不具足。他对于所拥有的钱财,也是很舍不得拿出来用,自己守护得很好;恐怕说如果我拿出来布施了,那钱就用完了、就用尽了;所以看见有人来乞求的时候呢,他对于来乞求者就生起想要舍离这个乞求者的心,不想再见到他,这样的人就称为是中品施主。
第三种称为上品施主,上品施主他深深地相信造善业得善果、造恶业得恶果,对于因果深信不疑,对于他所拥有的财物,不会有生起贪着、舍不得用的想法;因为他知道他这一世所获得的财物,一定是来自于过去世布施的结果。因为有过去世把财物拿出来布施给他人的因,所以这一世才会有财物可以受用,所以他不会对于这一世所受用的这个财物生起贪着,而舍不得拿出来用。对于这个财物,他也知道它是无常的,因为是无常,所以才有因果;因为是有因果,所以布施才能得这样的果报。所以看见有人来乞求的时候,他能够把财物拿出来给乞求者,就非常欢喜;假使当时他刚好没有财物,没办法布施给乞求者,那就非常的忧愁烦恼,就会用自己的身力来获得财物,让乞求者能够运用,能够满足他的所需。这样的施主,佛陀说这叫作上品施主。
除了刚刚中所说的上、中、下品施主以外,还有以下几种心态,它也属于下品施主。
下品施主他看见有人来乞求的时候,眉头紧缩、心中忧愁,所以就会不看来乞求者,甚至于还恶口骂辱,侮辱这位来乞求的人。如果说他有布施,也是为了得现世报而布施;譬如他为了想要让他的生意做得顺利而布施,或者想要得到名声而布施,或者他因为这一世得到别人的帮助而有所成就,为了回报别人的帮助,所以对于帮助他的人去布施,就为了报恩而施。或者是他对于有权有势的人觉得很害怕,害怕这个有权有势的人对他造成威胁,所以因为畏惧这样有权有势的人,所以对有权有势的人作布施。如果他身上有财物,可是碰到有人乞求的时候呢,他会说他没有钱可以布施,他没有东西可以布施;如果碰到有人来乞求的时候,当时他并没有财物,他会生起恶心、会生起瞋,来责骂这位来乞求的人。那么这样的心态的人,也是属于下品施主。这样心态的下品施主,常常受到佛菩萨的诃责,为什么呢?因为这一类的下品施主也是想当菩萨,可是想当菩萨,他却对善恶因缘的果报完全不清楚,不清楚这个因缘果报,同时也不能了知生死长远不可计量,生死之苦他不知道要远离,也不知道贫穷之苦是什么,也不知道这个钱财它是无常的,所以这样的情况之下,那佛菩萨就会来诃责这样的一个下品施主。
还有中品施主会有以下几种状况出现:就是说中品施主,他虽然有人来乞求的时候会布施财物给他,可是却对于这个来乞求的人,产生轻视来轻贱他,而不会生起恭敬心;甚至于中品施主,他是为了后世的果报而布施。
(原标题:上、中、下品施主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