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心而已,宁在身耶? 二

楼主  收藏   举报   帖子创建时间:  2018-07-23 回复:0 关注量:620

【注一】
见宋启嵩禅师着《传法正宗记》佛教出版社。

【注二】
稽之于古:
1.《长阿含经》卷八〈散陀那经〉:
释迦世尊述说修道人各种歪行,其中有「遥见人来,尽共坐禅;若无人时,随意坐卧」,可见: 坐禅虽是所尚也,无奈身难以堪,若可免则且免矣!
2.《中阿含经》卷六〈瞿尼师经〉:
比丘当学十事,其中第十项:「当学知坐及善坐: 不逼长老坐,为小比丘诃」,可见: 年老者以身已朽败故,浑不欲坐(而知坐者不应逼之令坐);年少者以畏难怕痛故,亦浑不欲坐(而知坐者为助彼就道故,应教诃令坐)。
3.《佛祖统纪》天台宗三祖南岳慧思尊者:
「师将顺世,大集门学,连日说法,苦切诃责,闻者寒心;乃曰:『若有十人,不惜身命,常修法华念佛三昧,方等忏悔,常坐苦行者,随其所需,吾自供给;如无此人,吾当远去。』竟无答者,即屏众敛念,将入寂。…」可见: 肯习坐者少如麟角。
4.《憨山老人梦游集》(卍续藏第127册):
「五十年来,师弦绝响。近则未稳,正眼未明,遂妄自尊称临济几十几代。于戏!邪魔乱法,可不悲乎!」可见: 已否稳坐,乃古德用以勘验‘正真’之金针,而荒忽坐禅、滥竽蒙混者,却多如牛毛。

约之于今:
1. 祖云:『禅堂一枝静香,乃佛门命脉,存则兴,废则衰也。』
佛光山开山大师于1994年初指示要恢复传统禅林「坐长香」制度,同年八月设立供僧众长期参修之禅堂,并结制禅七,自此每年年头到年尾,或打一七或连打十个七;直至2000年秋,为〝适合本山及社会大众的需要〞故,将禅七悉改为五天之「精进禅修会」。相关之报导刊载于第五期《普门学报》,虽未详细交待改制因由,然个中原委,尽在不言也。
2. 一位大德曾自剖白:『…我是在乡下长大的孩子,由于生活的磨练,可以说是孔武有力,但一谈到打坐,那就没辄了,只要坐个五到十分钟,双腿就疼得受不了。但是我告诉自己,既然都已经出了家,腿子的问题一定要降伏。当时与我住同一个兰若,一起亲近恩师仁俊长老的有日X法师和惟X法师。每天下午六点到六点半,我们都会在花园里散步,同时聆听师父的随缘开示。有一次听日X法师与惟X法师提起: 修般舟三昧观,很容易消业障,修这个法门要不停的经行,不用打坐。当时我心中一动,太好了,这个法门最适合我了。…』(见《十方》杂志1999年8月号第16~17页)
3. 笔者本人与同参师友亦深愿诸佛威神加庇: 倘可窝身于「梳化」椅上成等正觉,则庆何如也!

【注三】
跏趺坐乃佛及佛盘腿而坐之独特姿势。
「趺」是脚背,「跏」是一个别创字,只用于此词,仍取原来加字之意(按: 高丽版《大藏经》沿用加字),即安放、安置,是安放物品于高处或安置于上位时使用,例如「加冕」「加冠」。结加趺坐或加趺而坐: 即盘腿坐时,把左右两趺架起,分别置于右左大腿之上。(详见上海辞书出版社:《新编实用汉语词典》1989年 及 朗文出版社:《中文新词典》第二版)
结加趺坐之因由:
1.《大智度论》卷七载:「诸坐法中,结加趺坐,最安稳不疲极,此是坐禅人坐法。…于一切四种身仪中,最安稳。此是禅坐,取道法坐。魔王见之,其心忧怖。…在林树下,结加趺坐,众人见之,皆大欢喜,知此道人,必当取道。…见画加趺坐,魔王亦愁怖,何况入道人,安坐不倾动?以是之故,…佛教,应如是坐。」又《嘉祥法华义疏》卷二曰:「结加趺坐,是诸佛常坐之法,作此坐者,身端而心正也。」又《大日经》不思议疏卷下曰:「…别此坐者,非圣坐也;若欲求菩提,学佛坐为得。」(详见《佛学大辞典》丁福保编纂 天华实用佛典丛书)
2.《大毗婆沙论》卷三十九载:「问: 诸威仪中,皆得修善,何故但说,结加趺坐?答: 此是贤圣常威仪故,谓过去未来…诸佛及佛,皆住此威仪而入定故。复次,如是威仪,顺善品故(即:自然而生诸般殊胜善品),谓若行住,身速疲劳,若倚卧时,便增惛睡,唯加趺坐,无斯过失。…复次,如是威仪,违恶法故,谓余威仪,顺淫欲等诸不善法,唯加趺坐,能违彼故。」(详见《法相辞典》朱芾煌编纂 商务印书馆)
3.《诸法无诤三昧法门》乃智者大师之师尊 天台宗三祖慧思尊者所撰,共两卷,阐述坐禅功德,指出「三乘一切智慧皆从禅生。……如来一切智慧,及大光明、大神通力,皆在禅定中得」;佛在说法之前,必「先入禅定」,遍观众生根性差异,然后随机化度。而为佛子者,若能「制心禅智,无事不办」,「欲求佛道,持净戒、专修禅观,得神通,能降天魔、破外道;能度众生、断烦恼」;「若不坐禅,平地颠坠」。又引《妙胜定经》言:「若复有人,不修禅定,身不证法,散心读诵十二部经,…复大精进,恒河沙劫讲说是经,不如一念,思惟入定。何以故?但使发心欲坐禅者,虽未得禅定,已胜十方一切论师,何况得禅定!」(大正藏第46册)
4.《普劝坐禅仪》乃日本曹洞宗开祖道元禅师所撰,全书一卷,只七百多字,普劝行者坐禅,主张把坐禅作为修行之根本,指出:坐禅乃是目的,不是手段,无论已否开悟,抑或悟后起修,坐禅均极重要。考道元于南宋嘉定年间来华,得法于天童如净禅师。回国时,师嘱以「莫住城邑聚落,莫近国王大臣,只居深山幽谷,接得一个半个,勿令吾宗致断」。回国后即造此书,布弘,常示学人:『参禅者身心脱落也,不用烧香 礼拜 念佛 修忏 看经,只管打坐而已。』以坐禅为入佛之正门,并强调「禅戒一如」:『坐禅时,有何戒不持耶?何功德不来耶?』(《普劝坐禅仪》辑录于本篇第五至六页)

【注四】
1.《摩诃僧祗律》东晋时佛陀跋陀罗与法显所共译,内中制定:度人出家者须向求度者说明『出家有种种苦事,严持戒律,过中不食,多坐少卧,精进行道。』(大正藏第22册)
2.《毗尼母经》卷六「养徒众法」警惕,为人师者摄收徒众有二事因缘,除衣食摄护之外,当以法事相摄:「常应方便教授,摄令坐禅、诵经、修福。」
3.《大乘无生方便门》全一卷,详述隋唐时期北宗禅门之修持法要。在「五方便」修行阶次之中,「总彰佛体」是首方便,共七个步骤:(一)发四弘誓愿;(二)请十方诸佛为和尚;(三)请三世诸佛菩萨;(四)三皈依;(五)答五能;(六)各称己名,忏悔罪愆;(七)结加趺坐。(大正藏第85册)
4.《四分律行事钞资持记》宋元照律师撰,其中卷十二载:「夏中方尺之地,悉并有虫,即《念经》云: 夏中除大小便,余则加趺而坐,故知护命为重,佛深制之。」(卍续藏第69册)
5.《大毗婆沙论》卷三十九:「如是威仪,…能引导人天龙鬼阿素洛等,令入佛法;…能发起人天龙鬼阿素洛等,敬信之心。…复次,此是不共外道法故,谓余威仪,外道亦有,唯加趺坐,外道无故…。」
综上可知:结加趺坐,乃出家佛子当现之威仪,既是本份,亦所以慈物护生、弘范人天者也。

【注五】
悉达多太子,在菩提树下坚持「不成正觉不起坐」,原来成佛之后,对加趺坐仍然「非常执着」,欲知详情,请读《牛角娑罗林经》(《中阿含经》卷四十八第184经)。


关中寱语
戒尘法师

「适有虚云上座在(终南)山结茅自居,因与之相谈禅理,余口若悬河,机语不让。…虚(云上座)曰:汝乃学语之流,口头禅而已,只骗瞎眼汉,不信你我同坐一时, 始见真实工夫。虚一坐七日,余则妄念波腾,加以八识田中有漏种子发现,到此全不得力,半日亦坐不住,自愧向来所学之禅不济事。待其起定而问之曰:汝在定中,为有知耶?为无知耶?若有知者,不名为定;若言无知,自是枯定,所谓死水不藏龙。虚曰:须知禅定一法,原不以定为究竟,只求明悟心地。若是真疑现前,其心自静。以疑情不断故,不是无知;以无妄想故,不是有知。又虽无妄想之知,乃至针杪堕地皆知之,但以疑情得力故,不起分别;虽不分别,以有疑情不断故,不是枯定;虽不是枯定,仍是功用路途中事,非为究竟。又此七日,只是觉得一弹指顷,一落分别,便起定也。须以此疑情,疑至极处,一日因缘时至,打破疑团,摸着自家鼻孔,方为道契无生。」

普劝坐禅仪
日本曹洞宗开祖永平 道元禅师 撰

原乎道本圆通,争假修证?宗乘自在,何费工夫!况乎全体迥出尘埃兮,孰信拂拭之手段;大都不离当处兮,岂用修行之脚头者乎!然而毫厘有差,天地悬隔;违顺才起,纷然失心。直饶夸会丰悟兮,获瞥地之智通;得道明心兮,举衡天之志气。虽逍遥于入头之边量,奚亏阙于出身之活路?! 矧彼祗园之为生知兮,端坐六年之踪迹可见;少林之传心印兮,面壁九岁之声名尚闻。古圣既然,今人盍办?所以须休寻言逐语之解行,当学回光返照之退步,身心自然脱落,本来面目现前。欲得恁么事!急务恁么事?

夫参禅者,静室宜焉,饮食节焉;放舍诸缘,休息万事;不思善恶,莫管是非;停心意识之运转,止念想观之测量;莫图作佛,岂拘坐卧乎!寻常坐处,厚敷坐物,上用,或结跏趺坐,或半跏趺坐。谓结跏趺坐:先以右足安左脾上,左足安右脾上;半跏趺坐,但以左足压右脾矣。宽系衣带,可令齐整;次右手安左足上,左掌安右掌上,两大姆指面相拄矣。乃正身端坐,不得左侧右倾,前躬后仰;要令耳与肩对,鼻与脐对,舌挂上腭,唇齿相着,目须常开,鼻息微通;身相既调,欠气一息;左右摇振,兀兀坐定;思量个不思量底,不思量底如何思量非思量,此乃坐禅之要术也;当知自现前,昏散先扑落。若从坐起,徐徐动身,安祥而起,不应卒暴。

所谓坐禅,非习禅也,唯是安乐之法门也,究尽菩提之修证也。公案现成,罗笼未到,若得此意,如龙得水,似虎归山。尝观超凡越圣、坐脱立亡,一任此力矣!况复拈「指竿针锤」之转机,举「拂拳棒喝」之证契,未是思量分别之所能解也,岂为神通修证之所能知也;可为声色之外威仪,那非知见之前轨则者欤!然则不论上智下愚,莫简利人钝者,专一工夫,正是办道;修证自不染污,趣向更是平常者也。凡乎自界他方、西天东地,等持佛印,一亶宗风,唯务打坐,被碍兀地;虽谓万别千差,只管参禅办道!何抛却自家之坐床,漫去来他国之座境?若错一步,当面蹉过。既得人身之机要,莫虚度光阴!保任佛道之要机,谁浪乐石火?加以形质如草露,运命似电光,倏忽便空,须臾即失。

冀共参学高流:久习摸象,勿怪真龙。精进直指端的之道,尊贵绝学无为之人;合沓佛佛之菩提,嫡嗣祖祖之三昧。只为恁么,须是恁么,宝藏自开,受用如意。
--摘自《大正新修大藏经》第82册

〔编者按〕
原文无分段,部份标点为编者所加,方便阅读,个别句字则曾稍作调置以顺文意。 (原文内「当知自现前 昏散先扑落 若从坐起 徐徐动身 安祥而起 不应卒暴」数句是放于「似虎归山」与「尝观超凡越圣」两句之间。)


欢迎印刷流通 网站转貼
 


(原标题:修心而已,宁在身耶?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