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愿做菩萨(九-十二)

楼主  收藏   举报   帖子创建时间:  2018-07-23 回复:0 关注量:590

甘愿做菩萨(九)

  ——念念救护众生

  所以,这样来看的话呢,转依,它不是一个名相,说来似乎也不困难,就是我们常说的,就是你要甘愿一点,就是要做菩萨啦!菩萨呢,就是坏事向自己,好事向他人。所以在这些次法上,佛经里就也不需要特别一条一条地来讲。但是如果讲菩萨的科目的话,还是会有的,但是一般你并不一定会去意会到。比如说经典说菩萨呢,第一条、第二条……,你看有的经论它就这样列的:菩萨不会怎么样作,菩萨会怎么样作,菩萨不会怎样、起哪种心念,菩萨会怎样、起哪种心念……。你想,奇怪,这样看起来都很像戒行,因为有的菩萨不是那么敏锐,所以如来可以一口气说一百多个,讲到一个地方的时候,说菩萨一定在这个地方有十个法,这时候他会怎么样。接下来又讲,菩萨这时一定会有十个法。

  如来意思就是说,这第一义谛的法,这出世间的智慧之法,如来一定会告诉你,一定会在各种因缘下告诉你的;只要你福德够,一定会告诉你的。但是,其他是你自己应该要做的,这个就是转依,但是如来不会直接说:这个你将这些法做好,就是叫作转依。如来并没有直接这么说,因为你要不要变成像是如来藏这样无私无我等等不可思议的体性,是要你自己甘愿的,如来不会来强迫你的。

  但如来会在经典上面说:菩萨摩诃萨一定会这样做,菩萨摩诃萨一定会这样做,菩萨摩诃萨一定会这样做;这就是经中的一种条例的写法。以后你看到的时候,就知道:哦!菩萨不会怎么样,它不是一般的戒律而已;原来这是如来告诉我们转依后,菩萨一定会这样依循,一定会持守这样的心性,所以这就是转依的课题;原来如来已经于中说过了,因此知道了这个意思,当你去翻阅经典,就会明白原来如此。再看的过程中,自己也会去衡量,所谓惦惦自己的斤两,因此会产生许多的想法:像是哦,其中哪几法,看来我根本就不会犯。而这几个法实在是很困难持守,嗯,我连大菩萨的边都构不著。不知道为什么这些法是列在菩萨摩诃萨的持守里头?还要说在这里?这不是之前于小菩萨位的时候,便应该要守住的吗?而再看看:嗯,有的法,我根本就是犯的一塌糊涂,原来是如此!

  所以如来应一切众生机缘,对一切诸菩萨们来说法,就将通例的检验,一起说出来,而每位菩萨的性障不同,所以这些诸法便都一起说明。因此检验上,必须每个法都能不犯,真的不犯;而要实践的部份,都真的有去作。最后就会归结到:原来心性戒就是转依的一个标准,心性里面有贪嗔痴,就是坏戒,心性里面都是为了众生,这就是转依。

  所以善法于世间,佛法于世间,都是以这样的历缘对境的时候,菩萨自身的心来作裁量;如果你还会生起其中许多违背的心行,违背这些法的时候,就是没有转依成功。所以当你一细数这些如来所叮咛的诸法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哦,这个法很合乎人道,本来应该如此。比如说,菩萨不会和女众起淫欲心;或者你又觉得太严格了,但你会发现有些法与你的戒行是有关的,有些法的表面上看似和戒行无关,而最后你就知道这些都是菩萨的持戒,以心性戒作为自己的标准。

  甘愿做菩萨(十)

  ——安住善作意

  第二种如来说法叮咛的体例,就是像是《华严经》说的,在你入圣位之前,在你入地品之前,一定会讲一个东西,不管四十华严,六十华严,八十华严,都应该会讲。像是〈净行品〉中所说的,你一定会在你的日常生活的诸行里面,在你的回报众生行中,而生起回向心。比如说,拿一个杯子,你的念头就是当愿众生如我一样得清净心,将自己的一切浊垢都予以清洗,类似这样,那你开门的时候就想,愿开众生一切善根门,然后呢,度一切众生,断尽众生的一切恶根本门。这些东西的话,你会不断的回向,而且,你会真实地想要在这个过程中,让你生活的一切一言一行,日常生活中都可以作意来利益众生。因为你拿杯子看起来没办法利益众生,可是当你有回向心,就会有那个作意,你不一定需要念出来,你慢慢就有这样的作意,这样的话,你的作意,就跟你的无相念佛忆佛的功夫,慢慢是会一样的。因此当你走路没有遇到人,你还是可以不断地生起一个利益众生的作意,于善作意中安住,这跟二乘人的作意是不一样的。二乘人的作意就是最好你不要出现,当你出现以后,带给他的,他可叫作是烦恼。因为呢,你如果跟他请法,他可能不得不跟你,可是说实在的,他不一定有兴趣跟你。然而如果遇到相同的情况,大乘人是看对方是否有因缘,如果有因缘说法,就为他说法,看他的根器说法,他不高兴听这个法,你就讲别的法,他任何法都不想听的时候,你就合掌恭敬,然后呢,面貌欣怡,不要露出颦蹙相,这样至少彼此离去的,也互相结个善缘。

  颦蹙相就是皱眉头,菩萨常常这样的话,人家心里面就会讲,这个叫大乘法,哼……,心里面会产生不满。菩萨呢,要在许多的场合,因为的时候不太一样,但是你是在接众的时候,那你一定要笑脸。在佛世的时候呢,菩萨有一个相貌体性,就是他一定是容色熙怡,熙就是像阳光一样,就是阳光和煦,温暖的阳光照射,如此怡然自得;然后呢,他一定是还没有讲话,还没有来问候你的时候,就已经先微笑,一定是这样。想想菩萨有四摄法,其中的每一个法,如果都是皱著眉头,这四摄法就很难成就。即使是假的微笑都胜过你不笑,因为人有个模仿能力,模仿能力是天生的。这是众生的末那所必须拥有的体性,才能生存哪!如果它没有教导这个,那小孩子或众生是很难生存的。所以我们天生就会有这个东西,就是会模仿,大自然动物也会模仿。那模仿是什么?它笑,你就跟著笑。心理认知学家,他们叫镜像神经。镜像神经的话呢,它叫亦步亦趋,就是:前面是长者,你就跟著他,他这样右手伸出去,你就跟他右手伸出去;左手伸出去,你就跟他左手……,我们的镜像神经所反应的,就会跟他一样。所以,为什么说,有人教导我们东西的时候,他如果是跟你面对面,你就觉得左右方向不对,而转不过来,因为这道理是因为这镜像神经的运作是亦步亦趋,你是跟著他后面一起模仿的,当他和你面对面,左右便相反了。同样的,你笑的时候,你面对人笑的时候,不管你想不想笑,他笑,你那个作意是在的,你会想要笑。但是呢,当然你可以靠作意,你就说我讨厌你,你正在跟我假笑,那这样末那知道:啊!他是在假笑。这样可能,你那个作意就慢慢消失了。

  甘愿做菩萨(十一)

  ——受用诸法心不贪爱

  不过,我的意思说,那怎样才能做到容色熙怡?因为呢,他五根可以清净,五根清净以后,你的面貌才会和煦。五根清净是什么?就是不于众生取。众生界中,就是不于五种境界中取,在境界法里面,你不要生起爱贪,乃至强烈生起贪婪的作意。这五种境界,就是色声香味触。这样,你说,那众生就只有这五种境界吗?当然你可以有法尘境,而产生等等相。但是呢,众生的境界,几乎都是在这五种境界里面。比如欲界众生最重要的受用的境界法就是男女贪,男女贪第一个就是色——容貌;然后声音、香味,最后到男女的淫触。所以呢,这五种就代表你从众生去取的。不管你说是有情或是无情,你都是以这五种取来作为目标的,那现在就把它开始转变过来。可是菩萨总是会想,这些境界法要舍弃,真的是很难,而我们在这里说的:是心舍,不是身舍。

  我们可以讲白一点,释迦如来现在也有在注意你,但是我们不说是监视你,如来是很关心你。所有全部的如来都很关心你,因为佛佛道同。那你知道全部的如来有多少?经典说是无量无边的阿僧祇的数量那么多,就是没办法计算的意思。这么多,那每一位都很关心你,那每一位都会注意你。你如果要警惕自己不要贪取这种种的世间法的话,你可以想象:每一位如来都正睁著大眼来盯著你,这样你还贪取得下去吗?那我们说,这么多人,祂都有办法盯吗?当然有办法,因为经典说,如来可以一刹那间知道三千大千世界的所有众生的念头,因为三千大千世界就是一个佛的化土,就是祂摄受众生的一个佛世界。而佛的威力就是如此的大,而在这佛摄受的化土里面,每一个众生的念头,如来都知道。

  那到底众生是有多少呢?也就是说,这个世界的话,人算是70亿好了。你知道一只车轮鱼,一只雌的车轮鱼就有10亿只卵子,它的受精卵可以达到10亿只,也就是说呢,人这么多,可是比起数量来说的话,8只车轮鱼就够了;或是这车轮鱼生8次的有情数量,就超越人类的总数。何况呢,这世界又不仅是只有车轮鱼而已。这世界还有无量无边,在你不可见的不可见的,你必须要利用现代科学才能看到的,数不清微尘数的细菌和病毒。细菌一只如果这么大,病毒比起细菌来说更小更小,这么这么样小。所以呢,那是数不清的,而佛可以一念间知道所有一切众生的念头,那当然啦,我们从这个角度来看的话,那你的念头里的所有内容,当然就像阳光普照,都是摊开来的,从来没有深藏过,这也是法界的定律,因此你何苦要覆藏些什么呢?而且,佛还知道以后你的念头,所以说,你被无量无边的佛菩萨所看护,而且看顾的很好,因此最好是不要乱想,我的感觉是不要乱想就好。所以呢,你如果是以这样有无量无边睁大眼睛来看护你的诸佛菩萨来警惕自己的话,你的身口意行也不会有那么多的杂染了。

  甘愿做菩萨(十二)

  ——不向世间取

  但是,有的菩萨是真的来监视你的,当然也是来保护你的。比如说,常跟随在你身边的神,从你受佛法的皈依开始,就有36位;乃至受五戒,每一戒有5位神,这样总共36+25就61。因此除非你不是真的想学佛,不然这些神就会跟著你,就61位。何况你今天受的是菩萨戒,这个是不共二乘戒,唯有大乘佛子真正能发、能持的殊胜戒,那这样的话,你已经没有办法数出到底有多少的神在你旁边了。因此在成就你皈依的功德的时候,他们大家就都已经知道了。如果今天你更证得明心的功德,那这样神的数目已经更数不清了。但是如果你今天还是可以懈怠的话,你想想看,围绕在你身边的这些神,心里作何感想?他会不会心里面很失望?会不会想要离开你?假如你的懈怠实在是太离谱了,几乎每天都不在心上用功,也都忘了在佛前的发愿,这些神就会慢慢地离开你,因为你违背你的誓愿,并不是他们懈怠他们的职责啊!而我们在座的每一位,总有一天,你也会去摄受别人,然后在他旁边作一位神或菩萨。那你以这样的角度来看的话,现在最好还是乖一点比较好,还是精进一点比较好。

  那在转依的话呢,如果说,我们今天知道这个名相,还是可以转依。为什么?因为我们就可以这么想:法界中有这个真实性,祂的真实性不可能出现一个为祂自己的心念,或是特别选择一个对象来作为祂的我所。那既然祂不会这样的话,祂一定是没有私心的,既然祂没有私心,那你可以根据祂无私的精神去做发挥。然后你会相信说:祂既然可以出生万法,那我也是祂出生的;既然我可以被祂出生,那同样我也可以出生利益众生的法,因为这个东西对我来说,我并不吃亏啊。因为呢,眼下我们周遭没有学佛的众生,一百年后,他们都不知道自己去哪里了,不是一定能够回到人道,不一定。可是,我知道我会去哪里啊,单是这一点,我就该庆幸。因为你有选择自己道路以及未来业道的能力,他们没有啊!所以,你何必跟他们计较呢?他们现在享受一下世间法,是他们唯一的乐趣,他们认为这就是他们的幸福啦,所以那你就不需要跟他们去争夺吧!因为他们的幸福就是他们不知道出世间法,你跟他们讲他们也听不懂,不相应,而且他们会讨厌,所以你跟他讲这个做什么?在这种情况下,你就可以体会说,你也不用去剥夺他人享乐的权力,你有因缘跟他们说法就说法,没有因缘就不要勉强。也不要说指责人家,或者什么你怎么那么坏?你怎么杀了两个人?或者怎么样。有些事情我们会用嗔的语气来讲,但通常呢,要有效果才有用。然而你要有福德庄严,这些法用起来才会恰如其分;或是呢,你所讲的,他才能够信受。不然的话,就让这个世间的法律去制裁就好了,你不需要怎样。如果他觉得痛苦,你还是一样可以悲悯他、摄受他,这个是有功德的,只是这道理说起来,一般的人都很难信受。
 


(原标题:甘愿做菩萨(九-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