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真实履践四摄法?

楼主  收藏   举报   帖子创建时间:  2018-07-23 回复:0 关注量:699
实义菩萨一定是久学菩萨,实义菩萨一定是于般若实相中道实证的菩萨,一定是能够在这个法上不退的菩萨,一定是在一切种智上面他有一些熏习修学,乃至有些实证的。比如说实证的内容,我们刚刚有提到甚深的般若无所得空,假如说实义菩萨不是真正的实证到自己的自心如来、自己的法身慧命如来藏,自己不能领受到什么叫作般若的无所得空、什么叫作般若的不可得空,他又如何来教导?又如何来解说?所以实义菩萨必得要实证,而且要清楚地举出教证解说,同时不会有矛盾,才能成就四摄之首的布施法事。实义菩萨应当要以摄受,摄受就是指四摄法首要的法布施,为什么说要以来摄受?什么是呢?指的就是能够亲证的真实清净解脱法,而不是方便的二乘解脱法;因为二乘的解脱法,它只是解脱于三界生死,解脱于三界生死并不是成佛,它并没有在佛道上所应该实证的一些功德法上有所涉猎,并没有在佛道上所应该修集的福德上有所涉猎,并没有在佛道上所应该具有的种智上有所涉猎,所以二乘的解脱只是方便解脱,只有是在大乘的佛菩提道上所实证的才是真实清净解脱法,而不是方便解脱法,所以这叫。因此实义菩萨不能没有最殊胜的法布施,否则的话又如何能够教授,远离诸恶增诸善法呢?因为 佛陀说:菩萨当以四摄法来摄受,令众能够远离诸恶,增诸善法。
我们再来接续前面,《优婆塞戒经》中的,佛陀又怎么样开示:至心教诏犹如一子,不求恩报,不为名称,不为利养,不求自乐。善男子!菩萨若无如是等事畜者,名弊恶人、假名菩萨、非义菩萨;名旃陀罗,臭秽不净,破坏佛法,是人不为十方诸佛之所怜念。这一段里面佛陀的开示是说,菩萨要教导、教化,好像自己唯一的儿子一样至诚亲切,而不会求说众要来报恩、要来报答;也不是为了名称,不是为了名闻利养;不是为了说,要畜众成为一种势力,让徒众来崇拜;也不是说,为了让自己有来服侍,然后追求禅定之乐。所以 佛陀说:菩萨假如说不是为了要以四摄法摄受,让能够远离诸恶增诸善法,然后也不是不为名称、不为利养、不求自乐,假如没有这些事情,但是却是为了名闻利养,为求自乐来畜养的话,佛陀说:这样的话,这样的人叫作弊恶的人,也就是他是假名菩萨,他不是实义菩萨。那么在佛道上,佛陀认为他是破坏佛法,这样的人是不会受到十方诸佛所怜悯护念的。所以这个部分也是在告诉我们说,不管是在家菩萨,或者是出家菩萨,都要注意到:为什么要畜养?不是为了要求自己的名闻利养,不是为了求自乐,不是为了求大家的恭敬,而是真正的要去利益众,要来摄受众。这样的一个前提,佛陀说这样的话,才是真正摄受的根本,为什么要来摄受教化?我们前面有讲到说,菩萨以法布施来教导,远离诸恶、增诸善法,这个是属于四摄法中的布施,是法布施的内容。
接下来四摄法还有属于爱语,那要如何运用这个爱语?爱语的内容又是如何呢?我们从中来解说。《优婆塞戒经》里面有这样的内容,善男子!菩萨若能随时教戒,所言时者贪恚痴时,起贪结时,当为种种说对治法令得除贪;余二亦尔。也就是说,实义菩萨以法布施,使得众得到利益与安乐,并且要随时教导与教诫。四摄法中的爱语,最殊胜的就是应时说法,让众乐于听闻受持,如说而行发起功德受用。所以随时教诫就是应时说法,应时说法就是爱语;要随着起贪结、或起瞋结、起痴结时,经由譬喻、或者经教言说,或者解说贪、瞋、痴等过失导致的因果,然后为众说种种对治的法门,让众能够针对自己的烦恼来远离,这个就是爱语。
我们举一下在经中 佛陀经常运用的对治法来说明:譬如说贪欲重的,佛陀说要修不净观,因为贪欲重最主要是在五根身上面的受用上贪着,五根身它基本上,它不是清净的、不是常住的,所以要修不净观;透过修不净观来对治,对这个有根身的贪爱执着,对这个因为有五根身,而有了欲爱的这种乐受的贪着,所以要对于贪欲重的,要教导他修不净观,远离这种欲界的烦恼过重。另外对于瞋恚重者修慈悯观,瞋恚重就是对于众生,在摄受众生的过程里面,有违逆的境界就不能安忍,不能安忍就会起瞋,所以 佛陀说,瞋恚重者应该要修慈悯观,对于众生要修慈悯,以种种的法要来修慈悯,让他能够对治瞋恚的烦恼、瞋恚的这个习气。多愚痴者要修缘起观、因缘观,也就是对于这种法义上,没办法去了解的这样的一个众,让他修缘起观、因缘观,透过因缘辗转发起的过程里面,让他能够了知这些不是真实常住的,让这个愚痴者,能够在现象界的法生起智慧,能够观察原来没有一法是真实的、没有一法是常住的,然后能够生起解脱的愿求,能够生起求大乘法这样的心愿。另外慢心重者要修界差别观,界差别观者指的就是,地、水、火、风、空、识这六界,要让众能够观察说,一切有情无不是由这,地、水、火、风、空、识所组成,地、水、火、风、空、识,没有常住的真实体,这样就能够对治于因为有我而生起的慢心。另外对于心散乱者,要修安那般那,所谓安那般那就是说,缘于出息、入息来止息其心,让心能够安住、能够制心一处,能够有止观的能力;或者说也可以教导众,修学念佛法门;或者说在于大乘的般若实相,能够修学般若实相的止观法门,这样的话也能够,让心止于一处、制心一处,能够有这样的一个智慧来观察,能够心止于一处以后,能够现起这个观慧,来观察这些法的内容,进而修学受用。这样的应时随时教诫,就是菩萨四摄法中爱语的意涵。
前面已经说过了布施、爱语,四摄法中的利行又是如何呢?我们接续《优婆塞戒经》的,中这么说:次当教学十二部经,禅定三昧,分别深义,调其身心。令修六念不放逸法;瞻养病苦不生厌心。能忍恶口诽谤骂辱,苦加身心,亦当堪忍。设其有苦,能为救解;除其弊恶疑网之心。利行最殊胜的就是让不信者能够生起善根,而入于正信;让悭贪者能向往布施的果报与功德而入于布施行;让邪见者能服于无罪过之正理,而入于正智,并建立正知正见。如是种种都需要运用佛陀所说的十二部经来教导。十二部经指的就是遍于声闻藏、缘觉藏、菩萨藏中的内容有,契经、应颂、记别、因缘、譬喻,本事、本生、方广、希法、论议等十二种类别的教导。这十二种类别遍于一切声闻藏、缘觉藏、菩萨藏中的经论中。经过十二部经的教导,使众有能力来分别甚深般若的法义。甚深般若的法义它是不同于意识境界的相似像法,不同于缘起性空的断灭空。因为意识境界的相似像法,会以意识自己思惟所得的,以为说自己意识住于不分别、以为说意识自己住于定境中的这个一念不生祂就是真如;以这样子的境界,以这样的一个错误的认知,把祂当作就是本来自性清净涅槃如来藏的真如法性,这样叫相似像法。缘起性空为什么是断灭法呢?因为缘起性空指的是现象界的一切法,从五蕴、十二处、十八界来看的话,都是因缘所生不能常住、不是坚固的法、会毁坏的法,这些法都没有自性。没有自性的话,最后坏灭的时候,当然就是属于断灭空。而这些法在还没有断灭之前,有的人会说:这些法都会毁坏、都会变异,所以这些现象界的法是缘起性空,以这样的缘起性空来当作甚深般若的无所得空。那这两个:一个是现象界的法,一个是实相法界的法,这样的话,一定要经过菩萨透过十二部经的佛陀中的内容,来使众能够有能力来分别。所以这个部分,就是为什么说 佛陀说要教学十二部经。
接着说也要教导众正确的禅定的法门,让众身心能够安住于大乘止观,能有轻安的受用;同时要能够调柔身心,让他能够安住下来,听闻以及熏习、思惟、受用大乘般若空法的法要;同时要教导众修学念佛、念法、念僧,念施、念戒、念天,这六念法是不放逸法;众如果说生病的时候,要去探视以及关心、安慰,而不会生起厌烦;倘若说有不信的人,恶口、诽谤、骂辱,也要能够安忍下来;倘若为了法务的弘传,而让身心比较劳苦,也要能够忍受下来;假设说众在生活中有所苦难,要能够为他们救护解除,要除掉众弊恶疑网之心,让众的心性能够纯淑,能够善根具足、能够调柔。所以这个部分,就是属于利行的内容。利行的内容,也就是说,怎么样让众不信者能生信;悭贪者能去除悭贪,而愿意布施;不具正见者能够生起正见,入于正智中思惟。
对于利行这个部分,还有开示,我们再来接续中的内容:善知利根、中根、钝根,教钝根人,令生信心;中根之人,能令纯淑;利根之人,令得解脱。若能如是勤教诏者,名义菩萨,是名善人、分陀利花、人中香象、调御丈夫、名大船师。
这一段 佛陀说:菩萨本身还要知道利根、中根、钝根的,到底哪些是利根,哪些是中根,哪些是钝根,要因为根器的不同而给予教导教化。对于钝根的,要使他能够于这个三宝中多修尊重、恭敬、供养,能够多修这种清净的功德,让他能够生起信心。对于中根的众,让他能够去除这些贪瞋痴比较重的这些贪欲的烦恼,让他的心性能够趣向纯淑。对于这个利根的众,要教授、教导他这些知见的内容、修证的法要,让众能够在大乘法中得到清净的解脱功德受用。若能够这样的精勤地教导,佛陀说这样叫作实义菩萨,这样子称为叫作真实的善人,是分陀利花、人中香象,是能够调御自己,也能够调御众的丈夫,是叫大船师。这些内容就是利行的成果,一定要通过 佛陀所说的十二分教内容来教导,众才能够得到这样的利益。
另外在四摄法中的第四项是同事。同事指的又是什么呢?指的就是实义菩萨,自己实证的法界实相心----如来藏阿赖耶识,能够断我见,生起般若实相智慧,眼见佛性乃至证得阳焰观、如梦观、发起初禅,进入初地以后,实证犹如镜像现观等种智妙法;他也同样的要把所证的法要内容、如何实证的方法行门、所生起的智慧、所断的烦恼等等,要传授给,让众也同样能够断我见,亲证实相心如来藏,生起般若实相智慧,眼见佛性乃至发起初禅。因为同事的意思就是说:自己在法上得到利益,要让众也同样在法上得到同样的利益,这就是同事的意义。以上是指说 佛陀对于菩萨摄受,要以四摄法来摄取,就是布施、爱语、利行、同事,使得能够去除这些恶法、增长善法。
假如菩萨摄取不教戒会有大过失的。这个《优婆塞戒经》里面,佛陀这么样说:善男子!宁受恶戒一日中断无量命根,终不养畜弊恶、不能调伏;何以故?善男子!是恶律仪殃齐自身;畜恶不能教诲,乃令无量众生作恶,能谤无量善妙之法,破和合僧;令多众生作五无间,是故剧于恶律仪罪。这个部分 佛陀的教导是这样说的:摄受了恶不能教导,有这么多过失。什么样叫作恶呢?也就是这个他本身是乐于学习亲近世间言论,他喜欢摄受贪欲而不摄受,在世间的言论的因缘譬喻、语句韵味着墨不舍。恶他不能摄受远离世间贪欲,又不能胜解十二部经的句义,因为仅是以世间的言论的因缘譬喻,他是不能胜解十二部经的句义的,因为世间的言论它是言不及义,就是所说的都不能及于第一义谛出世间法的法要,不能入于解脱法;因为世间的百千种言论所说,都不离生死有为之身觉境界,都与生死烦恼法的恶觉观相应。所以这个恶修集了世间的因缘譬喻语句以为庄严,认为自己的口才很好、世智聪辩,具备了这种能力,佛陀说这样的恶,最后他会诽谤真实的解脱道法,会诽谤真实的佛菩提道法的;因为他会认为他的言说能力、智慧能力,超出于教授他的善知识,超出于经典所说的言句,他这样会破坏修学佛陀的声闻僧团与菩萨僧团,会因为无知而造作了破和合僧、破佛的恶业,这个就是出佛身血,就是无间地狱重罪。
因此佛陀说:宁可受恶戒来杀鸡宰羊当猎师,一日中杀害无数畜生道众生,也不摄取恶而不能教戒;畜养恶不能教戒的过失及因果,比起受恶戒恶律仪剧烈百千万倍,因为菩萨假如他不畜养,他就不会有这样的因缘破坏如来。而菩萨如果是为了自己的名闻利养、为了自己的权势,来聚集摄取恶,又不能教导与教戒,成为天魔波旬的;那这样的情况,是不分在家菩萨或出家菩萨的,对于 佛陀祂所提出的,这样的一个警讯都应当要重视,而且要牢记在心,不可忽略。以上是对于菩萨应以四摄法摄受教化,以及说如果菩萨畜养了恶不教化,有什么过失,我们根据《优婆塞戒经》里面 佛陀所说的内容来为大家解说。
-----《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一 第102集 菩萨应如何教化(二)》 孙正德老师

-----《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一 第103集 菩萨应如何教化(三)》 孙正德老师


(原标题:如何真实履践四摄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