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跟小乘只是心量的大小不同吗
说到大乘跟小乘,先要跟大家澄清一个观念。因为有人说:“在佛的时代,并没有分别什么大乘跟小乘,佛法是一味的,只是由于说法的物件不同,所以内容跟境界也有不同罢了。”佛法虽然是一味的,因为大乘跟小乘修证内涵的不同,所以佛世佛早就已经宣说大乘跟小乘的名相。因为怕这种“并没有分别什么大乘跟小乘,佛法是一味的,只是由于说法的物件不同,所以内容和境界也有所不同”的说法会被误会,说“大乘跟小乘只是心量的大小不同罢了,其实并没有什么差别”,所以首先要举一下《阿含》的经文。
《增壹阿含经》第十八卷里面这么讲说:“舍利弗当知:如来有四不可思议事,非小乘所能知!”(《增壹阿含经》卷十八)《长阿含经》第二卷里面这么讲:【世尊观此义已,即说颂曰:“佛为海船师,法桥渡河津;大乘道之舆,一切渡天人,亦为自解结,渡岸得升仙,都使诸弟子,缚解得涅槃。”】(《长阿含经》卷二)这样看来,在经文里面早就有提到大乘跟小乘了。
所以通常作这样主张的人,他是说不出来大乘跟小乘具体的修证差别,只有可能含糊笼统地说:“哎呀!对于厌世观念很浓的人,就说解脱生死的法门啊!然后这样就叫作声闻的小乘。然后对于根器深厚而又悲愿化世的听众,那这样就是菩萨的大乘。”可能他又转着又会说:“事实上佛法又分为五乘:人乘、天乘、声闻乘、独觉乘、菩萨乘。修上品五戒十善的人生天,中品五戒十善的人生人,然后把五戒十善综合合起来叫作人天道。声闻是由于听闻修行而得解脱生死的,而独觉是不由听法,无师自觉而解脱生死的;综合声闻、独觉合称为解脱道。而菩萨道是既求取解脱道而又不舍人天行的一种法门,所以大乘的菩萨道是解脱道与人天道的综合。”
那我偏偏要说这样的说法是:口说三乘,又说五乘,然后有时候又加说大乘不共,其实都是掩人耳目之说。他的目的都只是要在说,三乘的解脱道皆共一味,目的是要否定菩萨道;所以,他一下子说“在佛的时代并没有分别什么大乘、小乘”,一下子却又说“事实上佛法又分五乘:人乘、天乘、声闻乘、独觉乘、菩萨乘”等等。明明佛就已经指出来说,有大乘跟小乘修证的方便。众生因为无从知道它大乘跟小乘具体修证的差别,所以就只能随着他的语脉前后文的说明,然后就被引导而得到一个结论说:哎呀!原来佛法是一味的啊!大乘、小乘的差别只在于行者的发心大小不同。哎呀,所以佛法就只有解脱道,大乘行者所修证的也只有解脱道,只是悲心比小乘的行者更为悲切罢了。那么这样就会产生浅化佛法的一个很严重的后果!其实,佛法是不会被浅化的。只是因为人们没有办法知道乃至亲证于佛法的缘故,只能说相似的佛法;所以从这个角度说,佛法被浅化掉了。这样的过失,乃至多多少少会有谤佛的成分在啊!因为佛所说的法义并不是这样的缘故,所以我们在这边就不可以不小心!
《增壹阿含经》第十八卷里面这么讲说:“舍利弗当知:如来有四不可思议事,非小乘所能知!”(《增壹阿含经》卷十八)《长阿含经》第二卷里面这么讲:【世尊观此义已,即说颂曰:“佛为海船师,法桥渡河津;大乘道之舆,一切渡天人,亦为自解结,渡岸得升仙,都使诸弟子,缚解得涅槃。”】(《长阿含经》卷二)这样看来,在经文里面早就有提到大乘跟小乘了。
所以通常作这样主张的人,他是说不出来大乘跟小乘具体的修证差别,只有可能含糊笼统地说:“哎呀!对于厌世观念很浓的人,就说解脱生死的法门啊!然后这样就叫作声闻的小乘。然后对于根器深厚而又悲愿化世的听众,那这样就是菩萨的大乘。”可能他又转着又会说:“事实上佛法又分为五乘:人乘、天乘、声闻乘、独觉乘、菩萨乘。修上品五戒十善的人生天,中品五戒十善的人生人,然后把五戒十善综合合起来叫作人天道。声闻是由于听闻修行而得解脱生死的,而独觉是不由听法,无师自觉而解脱生死的;综合声闻、独觉合称为解脱道。而菩萨道是既求取解脱道而又不舍人天行的一种法门,所以大乘的菩萨道是解脱道与人天道的综合。”
那我偏偏要说这样的说法是:口说三乘,又说五乘,然后有时候又加说大乘不共,其实都是掩人耳目之说。他的目的都只是要在说,三乘的解脱道皆共一味,目的是要否定菩萨道;所以,他一下子说“在佛的时代并没有分别什么大乘、小乘”,一下子却又说“事实上佛法又分五乘:人乘、天乘、声闻乘、独觉乘、菩萨乘”等等。明明佛就已经指出来说,有大乘跟小乘修证的方便。众生因为无从知道它大乘跟小乘具体修证的差别,所以就只能随着他的语脉前后文的说明,然后就被引导而得到一个结论说:哎呀!原来佛法是一味的啊!大乘、小乘的差别只在于行者的发心大小不同。哎呀,所以佛法就只有解脱道,大乘行者所修证的也只有解脱道,只是悲心比小乘的行者更为悲切罢了。那么这样就会产生浅化佛法的一个很严重的后果!其实,佛法是不会被浅化的。只是因为人们没有办法知道乃至亲证于佛法的缘故,只能说相似的佛法;所以从这个角度说,佛法被浅化掉了。这样的过失,乃至多多少少会有谤佛的成分在啊!因为佛所说的法义并不是这样的缘故,所以我们在这边就不可以不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