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起欲界定?

楼主  收藏   举报   帖子创建时间:  2018-07-23 回复:0 关注量:2535
我们先来看欲界定发起的状况。止观的修学,如上一集谈到相关的前方便,以及平实导师开示要去三种心,那身心就能够安顿,要修止观就很容易。欲界定的发起有三个进程:由粗住心、细住心、入于欲界定。以无相拜佛为例,学佛人若依于无相忆佛、拜佛,一开始身体的动作会较硬、心识也粗,或起念能够有少分摄心,但是攀缘外境的声响一起,或者是末那识悄悄地冒出一个又一个念来,意识会依着习性自然地进入妄想纷飞中,可能要飞个五分钟、十分钟才发现,这时就再提一下忆佛念,专注在忆佛的净念当中;这样来来去去,渐渐地就舍离了对五尘的攀缘,而能够收摄心识安住在忆佛的念上。定力生起后,拜佛动作就会和缓调柔,一拜能拜个十分钟、二十分钟,妄念都不会生起。依于平实导师所教授无相拜佛的十个次第的渐次,慢慢地拜佛中净念相继的功夫就能够生成了。如此,由粗住入细住,就会有着欲界定身心轻安的发起,也因此会完全忽略掉拜佛的动作;而意识心只是单单的的的安住在忆佛念的定境法尘上,也就是已经入于心一境性的欲界定中。
欲界定的发起有持身法,所以一者拜佛的动作不会停下来,再者全身会有轻安的觉受现起,也就是欲界定的善根发,轻安的觉受会遍满全身,不一定是由头顶开始。那轻安的觉受,我们可以以一个比喻,就好像女众洗完脸以后,在脸上拍上化妆水,那时候就会有着一层清凉无负担的薄膜在脸上很舒服,而轻安的感觉就类似于此。当轻安的发起时,全身就会有一种完全没有负担的觉受,完全没有负担的觉受遍满全身,那时候会觉得身体的重量都不见了,拜佛完全不必使力,这不是用舒服两个字所能够形容。这时候虽然也会感受到有外界五尘的动扰,但是完全不会受到影响,在欲界定的深定时,也会出现完全不知六尘的状况,处于无记的状态下会没有时间观念,拜了多久都不知道,拜完以后不是会疲累,而是身心会非常调柔舒畅。
所以,欲界定的轻安是依于舍离五尘觉观的粗重而起。因此发起欲界定的时候,学人要不著不弃,但可以起心静静地去领受,并熟悉那分轻安的觉受;熟悉以后,就可以产生运转。因为平实导师所传的无相忆佛拜佛是动中定的功夫,所以接下来在生活当中,只要将忆佛的念轻轻一提,轻安的觉受就会跟着起来;或者提一下轻安的觉受,立刻就能够有全身调柔舒畅的感受起来,忆佛念也同时跟着起来。也因此,就能够把这分定力运用在日常生活中,在工作交谈中能够清楚外境的对应,但是心不散失、也不会攀缘,事来则应、事去不留,随时都能够带着忆佛的念。学佛人无相忆佛念佛的定力生起以后,日常生活中对五尘攀缘就会越来越少,所以自然就能够越来越摄心,种种的烦恼就能够有伏除的成果,自然就能够成就摄心为戒的功德。
平实导师又交待,不必和别人说起自己有什么禅定的证量,也不要去说什么人有什么禅定的证量,因为这都是自修自得的自受用境界;说这些话,就落在异生习气的我所中。正觉教团在平实导师的教授下,同修们相互之间都没有世俗攀缘的习性,彼此都是清净菩萨僧团的一分子,大家不必为了要建道场而四处募款,会里除了两个月一次的布萨和大悲,没有各种奇怪名目的要跑。同修们除了上课、做义工外,就各自在家好好地照顾家人,在工作岗位上尽心完成任务,不介入任何活动或社会活动,只为菩萨行的自利与续佛脉、护念众生法身慧命来努力。正因为单纯不攀缘,所以许多同修来共修一年或两年就能够成就无相念佛的净念相继这门功夫,而转入体究念佛;乃至因为第一义谛真如三昧知见深细,而得转依修学。因此前方便的戒、善知识的具足、远离三心等,就确实是不会让修行人虚耗生命、金钱;而依于究竟了义第一义谛,就能快速进入菩萨庄严地的修学。所以,欲界定的证得、轻安的发起,乃至断我见的成就,都只是依于证得实相心、真如三昧所带起的附加价值,这就是正觉教团的特色。
------《三乘菩提之常见外道法(二)》 <第049集 引发身心轻安乐的次第> 正珍老师

(原标题:如何发起欲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