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可以布施

楼主  收藏   举报   帖子创建时间:  2018-07-23 回复:0 关注量:1408
没有钱财的人,自己说自己没有钱财,这个道理是不能成立的。因为一切的水与草,哪个人会没有呢?以饮水布施也是施,身口意具足的解除别人的口渴,所以舀一碗水布施也是布施。有位老婆婆很贫穷,都没办法布施,有位大阿罗汉怜愍她,希望她来世有钱财,故意去找她布施。老婆婆说:我没有钱财可以布施,也没有饭可以供养你。阿罗汉说:没关系!你去河狸舀一碗清水来布施给我。阿罗汉就在那边等她。阿罗汉有脚不自己去舀,故意要让老婆婆去舀水来布施给他,就是要让她种福田。老婆婆布施了一碗水给他,他就为她咒愿:愿您来世得大福德。难道你没有水可以布施吗?布施给众生一把草,你难道也没有吗?一定做得到啊!如果真的没有钱,你去向牛布施:割几把草送给牠吃也可以。牠吃了你的草,你来世得福德;不但如此,牠来世若生到人间,遇到你时还要当你的徒弟,见了你就跟定你了,所以说一切水草人无不有。
有人虽然是贫穷,也不一定就无法布施。为什么呢?最贫穷的人既然能活下来,他至少也有少分福德中应有的饮食,当他吃完后把碗、盆用少量水荡涤一下的浓汁,在舍弃时不乱泼,用来布施给那时正应该饮食的毘虫,也可以得到福德。用荡涤汁的遗弃来布施,也可以得到少量福德。如果有人做馒头、面包,揉面板上剩下的少许面粉,细心的清扫搜集起来布施给蚂蚁,也可以得到无量的福德果报。天下最贫穷的人,难道每天吃一些面包或做一些面包时,连一点点如同灰尘一样的面粉屑都没有吗?天下有没有人每天吃三揣面 (三揣就是抓三把面作为三餐:三揣面就是三团面),没有人每天吃三团面而生命保不住的。既然每天还可以吃三团面,把所应吃的一半分量来布施给求乞的人,也可以布施的。
即使是最贫的人,难道他会贫穷到连衣服都没有吗?如果他有衣服难道不能从衣服上拆下一条线来布施给别人绑痈疮?古人长了疮,最好的治疗方法就是用线从痈疮的根部缠住,让血液无法流到痈疮中滋养长大;第二天再把细绳拆开,重新缠紧一点;让痈疮每天都得不到血液滋养,缠到后来,痈疮就掉下来了,这是古人治痈疮的方法。最贫穷的人难道没有衣服吗?如果有衣服,看到别人长痈疮在身上,也可以抽下一条线布施给他绑痈疮,还是有能力布施的人啊!如果有衣服,难道没有能力检一件比较破的剪下一些绑成灯炷送给别人点灯?如果能做好灯芯,送去荒废了的寺院中,在佛像前把它点起来供养,这也是布施,未来世也得无量福德。
佛说:善男子啊!天下之人有谁会贫穷到没有身体的呢?只有一种人是没有身体,就是无色界的天人,可是他不是天下,他在天上,所以天下的人没有穷到没有身体的。如果有身体,看见别人在造福、修福德时,应该以身体前去帮助;心中欢喜而没有厌倦,这样的人也叫作施主,未来世也可以得到许多福德。有时因为你有时间,时间也可以布施;或者有财物……等等可以给别人,或者因为具有超越于别人的特殊身分,或超胜别人的智慧,也可以用来布施,就应该动身前往帮助。 由于这一些因缘,我释迦牟尼常常身往护助:我在接受波斯匿王食物供养时,不但咒愿波斯匿王未来世福德无量,也同时咒愿贫穷人所得到的福德与波斯匿王相等而没有差别。
〖善男子!如人买香:涂香、末香、散香、烧香,如是四香,有人触者、买者、量者,等闻无异,而是诸香不失毫厘;修施之德亦复如是,若多若少、若麤若细,若随喜心、身往佐助,若遥见闻心生欢喜,其心等故,所得果报无有差别。善男子!若无财物,见他施已,心不喜信,疑于福田,是名贫穷。若多财宝自在无碍,有良福田,内无信心不能奉施,亦名贫穷。是故智者随有多少任力施与,除布施已,无有能得人天之乐至无上乐。是故我于契经中说:‘智者自观余一揣食,自食则生,施他则死,犹应施与’,况复多耶?〗
讲记佛说:善男子啊!譬如有人买香,他买的香不论是涂香、末香、散香、或者燃烧的香,这四种香,如果有人接触到或者来买的人、卖香称量的人,都同样嗅闻到而没有差别,但是这些香不因为是买者或称量者或接触者而有差异,还是一样散放出香味来,不失毫厘。修布施的福德也是这样:布施的财物、身力,或多或少或粗或细,或者只是随喜心,或者亲身前往佐助,或者有人在很远的地方看见、听到而随着心生欢喜,由于心是平等性的缘故,所得到的果报就没有差别:同样都有福德。所以平等心很重要,但怎么样是平等心?在悟前总是不平等的,你得要悟了才是真平等。所以悟了之后,纵使自己身边刚好没有财物可以共襄盛举,也应该以欢喜心来随喜赞叹,坚固其心:坚固自己与布施者、见闻者的布施心。并且以法界实相的平等心来看待施者、受者、施事,这就是亲观布施的三轮体空,都无所得与所失;现观三轮体空时,你赞叹布施,当然就平等平等了:布施者布施了以后所得也是空,未来世施主获得广大福德时的身分也是空;我在这边赞叹时也是空无所得,所以其心平等。既然排斥或行施都是平等,不如加以赞叹,赞叹了以后未来世也得福德,也与布施者平等平等。他布施财物,我嘴上布施赞叹,我也得福德,所以也是平等平等。能如此现观,才是真的平等心;能在事上理上观察都平等,这时你随喜功德一样可以获得部分布施的果报,所以佛说所得果报无有差别,因为其心平等的缘故。
如果自己没有财物,看见别人布施时心中就不欢喜,产生了嫉妒心;又不相信布施的果报,就怀疑种福田的因果到底是真的、假的?佛说这个人就是贫穷人,因为他不能生信、不能欢喜。不能生信、欢喜,每次看见别人布施时就郁郁寡欢,甚至有时会讲:你别布施那么多了,留一点自己过生活。傻瓜!为什么要布施那么多?这会造成未来世自己的贫穷,因为他连随喜的福德都得不到,这人就是疑于福田的薄福人,这人未来世就是贫穷人。别人布施时,即使是去布施给非的道场,你也该少讲话;只要那个道场不谤,他讲他的法,你弘扬你的法就好,不必去阻止别人布施,除非那是个残害众生法身慧命的邪法。
如果有人财宝很多,自在无碍,当他有因缘遇到好福田时,但他因为心中没有对布施因果的信心,所以无法奉上供养,这个人未来世也将是贫穷人。由于这个缘故,有智慧者就随着身上或多或少的钱财,依自己的能力范围去布施、给与。因为除了布施以外,没有别的方法能获得人间、天上的快乐,乃至无上的解脱之乐——佛菩提的修证之乐。所以我释迦牟尼佛在契经中这么说:‘有智慧者自己观察到只剩下一抟食,如果自己吃了可以维持生存,若全部布施给别人时自己就会死,这样的状况下还是应该布施。’何况有很多的食物或者钱财呢?
〖善男子!智者若有财宝物时,应当如是修行布施;如其无财,复当转教余有财者,令作是施。若余施主先知此法,不须教者,应以身力往佐助之。若穷无物,应诵医方种种咒术,求钱汤药,须者施之。至心瞻病,将养疗治,劝有财者和合诸药,若丸若散若种种汤;既了医方,遍行看病,案方诊视,知病所在,随其病处而为疗治。疗治病时善知方便,虽处不净,不生厌心;病增知增,损时知损:复能善知如是食药能增病苦,知如是食药能除病苦。病者若求增病食药,应当方便随宜喻语,不得言无:若言无者,或增苦剧。若知定死,亦不言死,但当教令归依三宝,念佛法僧,勤修供养:为说病苦皆是往世不善因缘,获是苦报,今当忏悔。病者闻已,或生瞋恚恶口骂詈,默不报之,亦不舍弃;虽复瞻养,慎无责恩;差已犹看,恐后劳复。若见平复如本健时,心应生喜,不求恩报。如其死已当为殡葬,说法慰喻知识眷属。无以增病食药施人,若病差已,喜心施物,便可受之,受已转施余穷乏者:若能如是瞻养治病,当知是人是大施主,真求无上菩提之道。〗
讲记佛接着说:善男子啊!有智慧者如果有财宝、财物时,应当这样修行布施,如同前面所说的兼以教化来修行布施。如果没有财物,就应当以布施的道理,辗转教导其余有财物者,让他们来做财法二施。如果有别的施主已经先知道布施时应同时做法布施,而不需要你来教导他的话,你当时如果没有钱财,就应当以自己色身的力量前往辅佐,帮助他做财、法二施。如果本身穷苦而没有财物,又想布施,也可以读诵学习医术与药方。依凭自己学来的医药知识来帮助人。若在现代,尤其是在,必须先取得医师执照才能为人诊病及开药方,否则就是违法;违法的事就不能做,不可以辩解说:佛这么交待我,你法律不应该办我!可是法律并不信佛,而且佛有讲过:我舍寿之后,大戒不许改,小小戒可以因时因地而修改!意思是说:我所未制戒,于他方所应行者则当行;我所已制戒,于他方不得行者即不应行。如是小小戒可以因应地方国法民情而舍、而增。所以学戒时别被戒相绑死了,要依照佛陀制戒的精神来持戒。万一私自为人看病而被起诉了,法官判刑,只能接受;因为法官也无可奈何,得要照判,因为法律规定就是如此嘛!如果私自为人免费看病是不可行的,那就设法考取医师执照,也能为人廉价的诊病处方、救护众生身病,也是布施啊!另外,譬如种种咒术为人治病也是可行的,只要是义务性质的,并不牵涉医疗法规,就可以为人持诵某些咒法治病,这是没有财物时的变通布施办法。
自己没有钱财时,可以为众生求得钱财来请医师看病,再去求别人施舍药物、药汤来为众生治病;只要众生有需要,就布施给他。照顾众生疾病时,要以至诚心来看顾,还要带持着患病的众生,以食物供养他,让他有体力好得快一点,并且还要请医师帮他治疗;若自己有能力,就自己帮他治疗。并且劝导有钱财的人去买药材来和合作成种种的药,譬如药九、药粉或者煮成药汤。假使自己已经读诵医方而通达了,也可以到处去看有谁生病又穷苦无钱去看医生,就去帮他们看病;然后案方诊视,依照他们的病征寻找出药方,再详细观察病状的根源而为他治疗。治疗众生病时也要善知方便,不能单以自己的想法而坚持不变,要以种种方便来对治。众生的习性千差万别,有时你为他诊治得很清楚,他偏偏就不信,还提出一番歪理来跟你辩论,说他最懂自己的身体,说你诊断不正确,所以菩萨为人诊病时要有种种方便善巧。
虽然诊病时众生病处往往是不清净的,但不要因此生起讨厌之心。当病人的病加剧时,应当知道他的病加重了;假使病状有损减时,也应该知道病减轻了。也要知道给病人吃的食物及服用的药物,是能增加他的病呢?或者能减轻他的病况?都要详细的了解。如果病人要求的药物或食物是会增长他的病,就要有方便善巧,用适当的譬喻,随顺众生的心性而委婉为他说明,让他了解这些药物及食物会增加他的病况,不要骗他说你手中没有这些食物或药物;应当据理为他说明清楚,以免误会。如果实际上有这些药及食物,却骗他说没有,他可能心中产生瞋恚心,认为你欺骗他、不肯给他,可能因此导致他的病势加重。如果知道他的病治不好,一定会死,也不需要明说,免得增加他的恐惧。只要板导他,教他皈依三宝,教他要念佛、念法、念僧,还要勤修供养三宝。如果可能,再为他解说:‘这一世的病苦,都是因为在往世作了不善业的因缘,这一世才会有这些苦报,所以你现在应当忏悔罪业。’有些病人听到这一些话,往往会生起瞋息心,自认无罪,只是倒霉而生病,就会破口大骂,说你咒他往世做过恶事,
以前不是有人女儿被害死了,有人告诉她:妳女儿过去世一定是作了什么恶业,现在遇到了讨债者,所以就被人害死了!妳就别再伤心了!她听了很生气:你凭什么说我女儿过去世造恶业!她那个女儿还蛮有名的,诸位大概就知道是谁了。其实因果很难说,也许她的女儿这一世被害死,只是恶人造因而不是自己往世恶因来完成被害死的果。有智者可以加上另一层面的说法:也许过去世是这样,但也许没有造恶业,这一世被害死就变成恶人对她造恶因了!那个恶人不但要下地欢,他未来世回到人间时,还会在某种因缘下不得不还给你女儿这一命。人死既不能复生,而这果报对方也逃不掉,妳就尽量放宽心,别哭坏了自己的身体。这样她也会比较心平气和,比较能接受三世因果。这时就该顺便讲一番因果道理,让她相信因果,这也是菩萨的方便善巧啊!
佛接着说:如果病者不能接受因果而生起瞋心,躺在病床上还对着你大声叫骂,你说这个人该病、不该病?(大家笑:)但是你也不必对他说破,不必对他说:你看!你看!你就是该病嘛!(大家笑:),这话就不必说,佛说要默不报之。当他大声骂起来,你就去倒杯茶水给他,弄个好吃的食物给他,让他知道你对他并无恶意,千万别舍弃他,仍然要好好瞻、养,瞻就是看顾他,养就是弄食物养护他的身体,但是千万不要因此就讨人情说:我对你有恩惠,每天看顾你,还弄食物来养你。不必要这样说,因为他大声愤怒的叫骂时,你对他说: 我是在照顾你欸!我有恩惠于你欸!你还骂我!不必讲这些话,这就是佛说的慎无责恩。
 “差已犹看”:他的病好了,你还要三天两头去看他,看过一段时间没事了,才可以放心,因为“恐后劳复”;恐怕以后病又发起来,你还得要辛劳的、不断的又为他奔忙,所以一定要把他的病已经治到真正的痊愈。如果看见他果然病已经好了,身体平复犹如本来健康时,我们心中应该要生起欢喜心;不要开口去讨人情:“我对你这么好啊!你没什么回报我吗?”如果他是必死之病,治不好,后来死了,就设法为他殡葬,要借着为他殡葬的机会对他的眷属及参加葬礼的职事们说法。
瞻病时,绝对不许用增加病势的食物或药品布施给病人。如果病人的病已经痊愈了,他很欢喜布施财物给你,你可以当下接受,再把它转施给其它贫穷人。但是要交待诸位:接受时要当下告诉他:“我会将你的财物转施出去。”有些人心地不是很淳厚,他会这样想:“这是什么佛弟子?还说是在修布施行呢!我送财物,他就接受了。”他会这么想,避免他生疑谤法,就当场告诉他:“我接受,成就你的布施功德和福德,但是我会帮你转施出去。”转施以后再告诉他布施到哪里去了,免得他心中生疑谤法。因为现在的众生很多疑的,像我们这么老实的人已经很少见了,所以老实人现在已经是稀有动物了。譬如去年年初法难时,那些跟着他们离开的几十位法师们就是会相信谣言,因为有人向他们讲:  “萧平实在同修会中不晓得搞了多少钱财,你们知道吗?”他们就信了!就因为信这句话而怀疑我的法,就这样跟着杨先生、法莲师等人退失掉了!众生真是多疑啊!但是我既不经手钱财,也不管帐,那要怎么搞钱呢?所有人供养红包我又不曾收过!那要怎么搞钱?那除非管钱和管帐的人合起来送钱给我,但他们要怎么对帐目交待?我们只有一套帐目,不像某些大道场另有一套帐,个人又都有在收受供养;既只有一套帐目,假使送了钱财给我,那么这些钱去处是哪里?总不能在帐上记说萧平实领了三百万元吧!那该怎么办?所以我特地设计了这样的会计制度,谁要在会中搞钱都没办法的,所以那种说法也是诬蔑了会中的会计组和财务组同修,这是很不好的无根诽谤;可是那些法师真的没智慧,听了就心疑、就相信,所以就退失而跟着杨先生离开同修会了!因为相信别人的无根诽谤而对我不信,所以对法就生疑而退失了嘛!
所以,当你治愈了那个人,他布施财物给你,你接受了就要当场告诉他:“我会帮你转施给需要的人。”几天后或者十几天后,还要为他说明转施到什么地方去,是哪一天转施出去的;否则众生会疑,跟着就会谤法,这一点也请大家注意一下。如果对穷苦人、有病者,你能够这样瞻养治病,那你就是大施主。因为不但能够委屈自己而为众生做事,付出财物并且还能把法布施给他们,那你真的是大施主。这就是真正在求证无上菩提之道的人啦!
〖“善男子!有智之人求菩提时,设多财宝,亦当读诵如是医方,作瞻病舍,具病所须饮食汤药以供给之。道路凹迮,平治令宽,除去刺石粪秽不净。崄处所须,若板若梯若缘若索,悉皆施之。旷路作井,种果树林,修治泉潢;无树木处为畜竖柱,负担息处为作基埵,造立客舍,具诸所须瓶盆烛灯床卧敷具,臭秽流处为作桥磴,津济渡头施桥船栰。不能渡者自往渡之,老小羸瘦无筋力者,自手携将而令得过。路次作塔,种花果树,见怖畏者辄为救藏,以物、善语诱喻捕者。若见行者次至崄处,辄前扶接令得过崄。若见失土破亡之人,随宜给与,善言慰喻;远行疲极,当为洗浴;按摩手足,施以床座:若无床座,以草为敷。热时以扇,衣裳作荫;寒时施火,衣服温暖;若自为之,若教人为。贩卖市易教令依平,无贪小利共相中欺。见行路者,示道非道:道者所谓多饶水草,无有贼盗;宣说非道,多诸患难。”〗
讲记佛说:“有智慧者求菩提时,假设自己有许多的财宝,也应当读诵医术和药方,并且要做看护病人的病房,让病人安住,要具足医病所需的饮食、汤药、药丸等而供给之。”当然这是讲以前,现代就不允许个人这样做了,除非是开医院。古时为什么也要懂得医术与药方呢?这是对医师所作的诊治正确与否,交待病人所吃的食物、服用的药物适不适合?你也要知道大概,在医师没有注意到的地方,你可以帮忙注意到。所以有医师主持时,你也得要懂一点。如果道路有凹陷不平或者突出地面的障碍,或者道路不直、太狭窄,都应当修整拓宽,并且除去石砾及竹木等刺;如果路上有狗粪牛粪等等不净之物,就把它除掉。在那些道路危险的地方(当然这些都是古时的状况),需要装置某些物品或木板、梯子,或是方便攀缘的对象、绳索,要布施出来做好。如果在很空旷很长远的路途中,就在半路挖井,准备绳索与水桶,并且在井边多种果树成林,让行路渴乏的人可以在树荫下休息,万一很饿时还有些果子可以吃。并且在需要洗脚的地方把设施都做好,在没有树木的地方就建立一些木桩,让行路人可以绑牲畜。
如果是有人挑着重担行远路,就为他们特地做一些挑重担者可以休息的地方,并且要做基埵——基础土堆。为什么做基埵呢?因为有人桃得很重,挑累了一日一放下来,休息后蹲到地上想要重新再挑时就挑不起来了,那你就先做两个平台,每两个一对,两个平台中间空出来;当他们挑到这里时只要稍微蹲一下,就可以把重担放在那两个基埵平台上;等一下休息够了要走时,不必蹲在地上,只要稍微弯一下腰就可以挑起来了,这对挑重担远行的人是很好的设施,所以要做基埵。并且还要建造旅客需要住的房舍,其中还准备了净瓶,装了净水、盆子、蜡烛、油灯、床铺,以及睡卧时所需要的器具,譬如棉被……等等。在臭秽之处,他们无法踩过去,就为他们做桥;若没办法做桥,就摆上大石头作磴,让路人可以踩过去。如果在有河流的地方,就为路人做桥;若没办法做桥,就布施船或竹筏、木筏;如果行路人不会使用船筏渡河,自己渡不过去,你就亲自帮助他们渡过去。若是老小羸瘦的行路者,气力衰弱;或者虽然是青年、壮年人,可是生病了,气力很弱,没有力气的话,你就牵挽帮助上船,并亲自帮他们渡过去。在马路旁边则要建立休息用的塔,塔边种花、种果树。如果看见有恐怖畏惧的人,当他们被恶人追赶时,要出面救他们,并且覆藏他们,然后用财物及好话来劝诱解说,让恶人欢喜接受,放过被追捕的人或猎物。
假使看见行路人走在危险的地方,你就搀扶他,或伸手接引他过来,让他可以越过危险的地方。如果看见有人失掉了所有的土地,家庭也败亡了,就随着自己的能力方便,多少布施给他们钱财,还要用良善敦厚的言语来抚慰开导他。远行而来,很疲苦的人,可能连动转身体都不易了,你既然当菩萨,就得帮他清洗,甚至按摩他的手足,布施床座给他坐;如果当时不方便,没有床座布施给他,就弄一些草铺在地上让他坐着软一点、舒服一点。天气很热时,就用扇子帮他搧一搧;如果有大太阳,就用衣服帮他遮挡阳光;冬天时就布施一盆火给他,让他不会那么冷,再添加衣服给他温暖。这些事情要自己亲手去做,或者有钱财而教令下人去做,或者劝导亲朋好友共同去做。
如果是在市场中交易贩卖,都得要平准,不可以贪小利,不应在交易过程中互相欺骗;看见别人远行时,要告诉他们正路,指示歧路、岔路所在。所谓正路就是说,路上有很多的水与草,可以供养牛羊,不会在路上饿死,而且那一条路上也没有盗贼。如果正要走入岔路,就告诉他们:那路上没有水草,也有盗贼患难。不要让他们走上岔路。这就是说,在古时若真要专行布施,就得这么做。听到佛这样讲下来,你想:  “这还真不是人干的。”所以才说是菩萨干的事啊!菩萨专门做傻人所做的事,我们十来年不就是这样吗?出钱出力还把无上妙法送给学人,却还要让人诽谤成邪魔外道,你说这是人做的事吗?当然是菩萨做的事啦!你不受供养,还想要把正法送给人家,可是人家还吐口水、诽谤你哩!但你还是要继续做,要想办法让正法愈来愈光明,前途愈广大,众生才可能因你而得大利益。因为这不是人干的事,所以才要菩萨你来干嘛!不然你怎么叫作菩萨?所以不该说:“佛这样讲,有谁做得到?”但就是有人做得到,凡夫菩萨就能做了!在古时若是做了这些财施、无畏施等事,还要同时做法布施,才能叫作大施主,所以大施主不好干,但是还得要想办法做。
佛所说的这些财施等事,现在已经有慈济在做了!就让他们继续做,等他们做够了时就会有证悟的因缘,如果还没有做够,他们这一世还要继续做,不该停下来;这一世若还没有做够,下一世还要再继续做;下一世没做够,下下世再一直做;也许他们有人还要再做上好几劫以后,做够了就会起心动念:“难道佛法就只是这样吗?难道这就是成佛之道吗?”当他做够了就会开始探索,没做够以前,还是会继续相信证严的说法,认为快乐的布施而永远不反悔,永远快乐的做下去,就是证得初地欢喜地,不改变而信受不移;等做够了就会开始省思:难道佛道就只是行善吗?这样行善与外道的行善有何不同?没做够以前,福德还不足,就不会探索这个问题。你们是过去世做够了,想要探讨了,所以这一世才会寻寻觅觅的找到正觉来;还没做够的人还会继续去做,一直做到他终于警觉:“我做了这么多善事了,难道佛法就只有这样而已吗?”他开始探讨了,迟早有一天会找到正觉来!那就只好期望正觉不但延续三十年、五十年,还要延续一千年、两千年,最好是可以延续十千年,那他们就有救啦!
这些都是身为在家菩萨所应该修集的基本福德,正是大乘见道的资粮。这些善事不做,三乘菩提证悟的资粮,特别是大乘菩提证悟的福德资粮永远不能满足,想要开悟就很困难!纵使善知识有心帮忙,自己的福德资粮不够,帮忙悟了还是会退失谤法的。有时你们看看外面那些学佛人每天在世间法上利益众生,你很感动就大发悲心,想要拉他们进来正觉,但是没那么容易。因为了义正法与表相佛法不一样,他们得要把这些外门六度万行修足了,福德资粮够了才能进得来啊!接着再看凡夫菩萨位的他们还应该继续做什么?
〖“见人靴履、衣裳、钵盂朽故坏者,即为缝补、浣染、熏治;有患鼠、蛇、壁虱、毒虫,能为除遣;施人如意摘抓、耳钩,缝治浣濯招提僧物,谓坐卧具;厕上安置净水、澡豆、净灰土等;若自造作衣服钵器,先奉上佛,并令父母师长和上先一受用,然后自服。若上佛者,以花香赎;凡所食噉,要先施于沙门梵志,然后自食。见远至者,濡言问讯,施以净水,洗浴身礼,与油涂足。香花杨枝、澡豆灰土、香油香水、蜜毗钵罗、舍勒小衣。作涂油者,洗已复以种种香花、丸药散药、饮食浆水,随所须施;复施剃刀渡水囊等,针、缕、衣纳、纸笔墨等。”〗
讲记若看见出家人穿的靴子或布履、衣裳、钵盂(这不一定是指佛教的出家人,对外道出家修行人也一样看待,生活上的所需,在家菩萨们一视同仁的布施),如果有朽烂,或是故旧而快要坏掉的,不太好用了,就为他们缝补;旧衣就为他们洗清洁再重新染过,或者沾上臭味洗不掉时,就把它熏好再缝补。如果修行者的住处有鼠患、蛇患,或有壁虱、毒虫时,要能为他们除遣:把蛇鼠害虫灭除或赶出去。还要布施如意、摘抓,如意就是古时讲的“痒和子”,现在叫作竹如意;当冬天衣服穿得多时,或是老人家手脚不伶俐,手抓不到痒处,就用竹如意伸进衣服中抓痒,就觉得很如意,所以就叫作“如意摘抓”。还要布施耳钩,也就是耳扒子,耳朵痒了可以扒一扒。
并且要为招提僧(招提僧是指常住于寺院中的僧侣,云水僧是一个人只有三衣一钵,用一个布囊装着简单的生活用具,到处行脚云游,走到哪里就托钵到哪里,晚上走到空旷处,找颗树坐下来就过夜了!招提就是寺庙,招提僧就是在寺庙中常住的僧人,招提僧物是指寺庙常住僧人的物品),你要帮他们缝治洗涤坐卧物,他坐垫破了、旧了、脏了,或他的床铺铺盖或垫子脏了、旧了,就帮他洗清洁、缝补整齐。并且要在厕上安置净水,让他们如厕以后可以洗手,还要准备澡豆或净灰土供用。古时没有肥皂,都是用澡豆。台湾以前也有这种东西,叫做“麻未子”(台语发音),年纪大的人才听过这个名词,那种树现在大概没有人种了,那个种子就像星月菩提子这么大,外面有一层厚厚的果肉,比龙眼稍微大一点点,摘下来再把果肉搓一搓就生起泡沫,滑滑的,可以洗涤污垢。我们小时乡下都是用它洗衣服。当时没有肥皂,所以有人把它采下来做成豆饼的模样,那个豆饼我们台湾话就叫做“爹枢”(台语发音),现在乡下人还用这个名词来指称肥皂。现在年轻人连听都没听过“爹枢”(台语发音),这物品就叫作“澡豆”。以前台湾乡下都有人加工做成饼状,要用时就撕一大块下来,可以洗手、洗衣服。现在可能已经没人在种了,那树的果实就叫作澡豆。
如果没有澡豆,就准备清净的灰土;也就是树木烧过以后留下的木灰,有时用草灰;没有混到泥土的就是“灰土”,并不是加上泥土;只因为它看来好像土灰一样,所以叫做灰土;但因为可以用来净手,所以叫做净灰土。这个东西用盒子装着,如厕以后把手沾湿,在灰土中沾一下、搓一搓,清水再冲一冲就清洁了。这两样物品叫作澡豆与净灰土。
如果是自己要用的衣服,或想要布施给别人的衣服,或是直接造作了僧服、钵盂及出家人所用的器具,都是在做好以后先供佛;供佛以后,如果是俗家的衣服就先让父母用一用,然后再自己使用,新的要先让父母穿一穿。如果是僧服,就请和上、师长先用,用过以后再由和上、师长赐下来自己再用。我过去世出家时都是这样,我都是先供上去,供佛供完了就送到和上房里去。因为人家布施给我,我穿不完,就先供佛、供师父,师父若不用而撇下来,我再送给师兄弟们,我自己穿得很简单,不贪着新的僧袍,已经是很久的习惯了。所以小时后我都讨厌上下两截的衣服,我喜欢长长的、轻飘飘的,下摆遇到风吹了会飘的衣服,小时候就喜欢这样。后来既没出家就喜欢长袍,仍然不爱上下两件的衣服,仍然喜欢僧服,但这一世大概没什么因缘穿它了。这是说,凡有所造,不论是衣物或其它用物都要先奉佛,然后令父母师长和上先一受用,他们不用了再赐下来,我们自己再穿。
如果上供了佛,那就是佛物了,我们怎能再用它呢?可是现在已经没有应身佛,一定要撒下来由人使用,那该怎么办?就用香、花来赎,想要撒下来用时得要向佛赎回:上香、上花,以香或花供佛而赎下来。因为供了佛就是佛所有的,你怎么又可以穿呢?佛所有的衣服你一定穿不得,所以要先用花或香来赎。这是规矩,诸位要会啊!所以我们很多同修都还不懂侍佛的规矩,以后遇到 弥勒菩萨成佛时,侍佛的规矩可要懂得。侍奉师长的规矩,有很多同修也都不懂,因为我一直都没向你们讲过;虽然我自己从来都这样在做,但是我没有讲过,所以你们可能就不懂了!我不讲,是因为讲了就有嫌疑,人家会说:“你就是希望我这样来侍奉你啊?”我没有那个意思,所以干脆就不讲了,因为我从来都不计较这个,都无所谓。
你既然要当在家菩萨,就得依规矩来:凡是有所食噉(食就是吃的,噉就是要用咬的比较硬、脆的食物),都要先施给沙门,就是真正的出家人;沙门两个字专指佛教中的出家人,佛说只有佛门中有沙门,外道中无沙门。梵志是指外道的修行人,虽然他们没有圆顶,看起来好像在家人,但他们不在家里住,离家修行。菩萨要先准备一分施给沙门或梵志以后,才可以自己食用。若看见有人从远方而来,就以柔软语言问候:  “沿途好不好?有没有遇到什么状况?”这就是讯:探询沿途有没有意外状况,“问”就是问他身心安好或不安好。然后再施给清净水,让他洗浴身体;如果脚很疲累乃至有受伤,就给他治疗脚痛的油,涂在脚上止痛消肿,并且在房舍中还要准备香花、杨枝。现在的人都不用杨枝了,改用牙刷。古时没有牙刷,都是用细杨枝,折下来用臼齿咬一咬,杨枝的纤维松开就变软了,就用杨枝的纤维来刷牙;其实应该说是半刷半剔。香与花是让那个地方庄严一些,不会臭臭烂烂的;再加上澡豆、灰土、香油、香水,这些都是清洁与庄严的用品。
蜜毗钵罗舍勒小衣,就是内衣一类的衣物,让他们可以替换。如果是做了涂油的话,让他们以香油涂身,涂完以后再用种种香、花、丸药、药粉,乃至饮食浆水,依他们的需要而布施。若是有出家修行的沙门,还要布施剃刀、漉水囊(滤水囊)。古时理发都是用剃刀剃,没有现在所用的电剪,所以要布施出家人剃刀;漉水囊就是滤水囊,出门在外行脚若口渴了,就在河中舀水到钵中,再用滤水囊滤过,避免把虫吃进肚子中;古人肠胃很好,蛋白质的来源也很少,所以喝水时不论喝到虫或鱼类,就咬碎吃掉,也是古时一般穷人的蛋白质来源。但是佛规定出家人不许吃,所以要用滤水囊先滤过;如果没有用滤水囊滤过就直接喝了,那就是犯戒。当然现在不需要滤水囊了,到处有自来水,很方便;并且也没有人喝自来水了,在外大多是买饮料来喝。所以现在滤水囊只是一个形式,有人就干脆废掉而不准备了!譬如戒刀现在也只是一个形式,都用不着了。还要准备针线及衣纳,衣纳是装衣物的布袋子。还要预备纸笔墨等,让他们书写使用。这些都是在家菩萨们外门应修的六度万行,也是擅波罗蜜。接下来佛又说:
〖“若不能常,随斋日施;若见盲者自前捉手,施杖示道。若见有苦:亡失财物,父母丧没:当以财给,善语说法,慰喻劝谏,善说烦恼福德二果。善男子!若能修集如是施者,名净施主。善男子!菩萨二种:一者在家、二者出家;出家菩萨为净施主,是不为难;在家菩萨为净施主,是乃为难。何以故??在家之人多恶因缘所缠绕故。”〗
讲记佛又说,如前所说的清净布施,假使菩萨无法每天这样布施的话,也可以选择六斋日来布施。诸位记不记得六斋日是哪些天啊!有心人记得住,有些人大而化之,老是记不住,我教你们很好记的方法:你把每个月分成白月与黑月,白月就是初一到十五,月亮从黑变白,就是白月;黑月就是十六到月底,因为月亮从白渐渐变黑,就是黑月。然后只要记住白月及黑月的第八天及最后两天,这就是六斋日,很好记嘛!所以白月就是初八、十四、十五;黑月就是二十三与最后两天。从此以后只要记住是第八天及最后两天,这样你就弄清楚六斋日了!如果是月大,黑月最后两天就是二十九、三十,月小就是二十八、二十九,都是最后两天,这就很好记了。
菩萨如果无法每天这样行施,那就选择六斋日来做:如果看见有眼盲的人,就自己走上前去握住他的手说:“我扶你过马路!”然后再布施给他一根手杖,再指示他想要前往的方向。如果看见有人有痛苦了,譬如说他的财物遗失了,父母过世了,就施给他一些钱财,再用好话劝导,还要告诉他:“眷属无常不可久保,恩爱合会要当有离!”好好劝慰他:不可能有永久的眷属、不失的财物,他想:“既然无常,人生难免,只能接受了!”心中就不会再那么痛苦了I?这叫做“善于说法慰喻劝谏”。当他听受以后,再进一步告诉他:烦恼和福德的两个果报:“如果一直记挂着父母而痛苦不堪,这就是烦恼,是你所有的我所烦恼啊!”就从我所烦恼开始说,再告诉他我见与我执的烦恼,并且进一步告诉他:“你如果把我见确实断除了,你就有大福德了。”就告诉他:有烦恼时会得到什么果报,有福德时会得到什么果报,一一教导他。如果能这样修集布施波罗蜜,你就是清净的施主。关于布施,佛就讲到这里。

(原标题:每个人都可以布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