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得初果的人,心中必定不會升起「我得了初果」的念頭

楼主  收藏   举报   帖子创建时间:  2018-07-22 回复:0 关注量:673
問、蕭老師在《楞伽經詳解》曾有言:證得初果的人,心中必定不會升起「我得了初果」的念頭,否則就是三縛結沒有真實斷除。末學百思不解,難道對證得初果的人來說,沒有「自己」、「我」的存在嗎?如果沒有,那麼擁有喜怒哀樂的是誰?沒有「我」,那麼為了什麼修行呢?不就是讓「自己」消除煩惱,學得自在快樂嗎?避免惡業,不也是要讓來世的「自己」好過嗎?如果沒有自我,何嘗有貴電子報所言「若言我證解脫初果……」,如果有「我」,初果人為何不會起「我得了初果」的念呢?末學雖然以前問過類似問題,但還是百思不得其解。有請貴電子報解惑。
答:證得初果的人,不作是念:「我得了初果」。這句話的意涵是說,初果人不會把「我得了初果」這個想法,牢牢的抱著,以致影響了解脫道修證上的身口意行。事實上,初果人在心裡面,偶而還是會閃過這樣的念頭,乃至以語言文字表述:「我得了初果」,「我是初果人」,但當他這樣表述時,他很清楚的知道,此處所謂的「我」,只是為了眾生而隨順世俗言說,並無實義;真正的「我」是第八識心,是沒有辦法說祂有果位可得的。如《佛藏經》說:
【「我」是真實相法,不可入、不可取,不可捨、不可貪,不可說、斷語言道,無歡、無喜、斷貪喜心,非眾緣合、離眾因緣,無道、斷道至於無道,斷諸語言論議音聲,無形、無色,無取、無著、無用,無實、無妄,無闇、無明,無壞、無諍,無合、無散,無動、無念,無有分別,不可得示,非垢、非淨,非名、非相,非心數法,非心所解。「我」此法中無男、無女,無天、無龍、無夜叉、無乾闥婆、無鳩槃荼、無毘舍闍,無斷、無常,無我、無眾生、無人,無來、無去,無出、無入,無戒、無犯,無淨、無垢,無有三昧、無定、無定根,無禪、無禪根,無知、無見,無貪、無諍,無道、無道果,無慧、無慧根,無明、無非明,無解脫、無非解脫,無果、無得果,無無力、非力,無所畏、無無所畏,無念、無念根,無坐、無行、無有威儀,無此、無彼,無憶想分別,無菩提、無菩提分,無智、無非智,無地、無水、無火、無風,無罪、無福,無法、無非法,無苦、無樂,拔諸一切戲論根本,一切永離,冷而無烟。舍利弗!舉要言之,「我」法悉破一切諸念、一切諸見、一切諸結、諸增上慢,不念一切諸所憶念,除斷一切種種語言。】(CBETA, T15, no. 653, p. 783, c29-p. 784, a20)這是從真我第八識心體的無我性上面來說的。
若是從初果的解脫道證境來說,既然覺知心的我是虛妄假合的,已經證實了,已經確認自己的虛妄,為什麼還要有「『我』證得初果」的執著呢?如果仍然留在「『我』證得初果」的執著中,那就表示此人的我見確實還沒有斷除,當然就不是親證初果的人了。如果仍然對「擁有喜怒哀樂的覺知心自我」,認定是常住的心,那正是我見還沒有斷除的人;正因這個覺知心的自我擁有了喜怒哀樂,所以才會在三界享受欲樂,同時也受盡生死中的種種苦楚,這正是當今諸方大師在解脫道修行上的盲點所在。至於您說的:「那麼為了什麼修行呢?不就是讓「自己」消除煩惱,學得自在快樂嗎?避免惡業,不也是要讓來世的「自己」好過嗎?」讓自己消除煩惱而學得自在快樂,只是在消除「我所」的煩惱上用心,仍未涉及「我見」的煩惱;想要避免惡業而使來世的自己好過,也只是在「我所」的煩惱上用心,還沒有涉及「我見」煩惱的斷除。因為,想要讓來世的自己好過,仍然是落在來世覺知心的我自己上面,仍然是我見中的「我」,這就是我見未斷者的想法。但是佛法解脫道的修行,卻是針對這個世世都會有的我來斷除的。
所以您所說的,有喜怒哀樂的我、想要離苦得樂的我,都是屬於覺知心的我,不是以上經文所說的真實常住不生滅的第八識「我」。修行人雖然不能離開覺知心,沒有覺知心就沒有辦法修行,也沒有辦法見道,因為見道就是以覺知心尋到那個不覺知六塵、無一切諸念、無一切諸見、無一切諸結的心。然而,您卻一定要知道:「覺知心的自己是虛妄不實的,是世世斷滅、每一世又重新生起的」,不可起念欲求此我增長、令其不滅,否則即是與解脫之道相違;確定這個知見之後,才有可能透過觀行,斷除我見。斷除我見之後,現觀覺知心的我是虛妄的,就是斷了我見、證得初果;這個初果人既知自我虛妄,當然不會再有「『我』證得初果」的想法,雖然他心中確實知道自己已經斷了我見、取證初果了。

(原标题:證得初果的人,心中必定不會升起「我得了初果」的念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