俱舍宗在佛法中之定位
俱舍乃是梵语之音译简称,全名为阿毘达磨俱舍。阿毘名对,达磨名法,俱舍名藏,全名为对法藏。对法者乃无漏慧之异名。「对」字有二义:一者对观,谓此论主旨在对观四圣谛意;二者对向,谓此论意对向涅盘。「法」字有二义:一者胜义法,谓涅盘也;涅盘善常,非断灭空,故名为胜;涅盘有实体故,说名为义;胜复兼义,故说胜义;二者法相法,谓俗谛之四圣谛也;相对于涅盘本际之胜义,故名俗谛;四圣谛依蕴处界一切诸法之性相施设,不离蕴处界俗法,故名法相法。
行者依无漏净慧为因,能对向涅盘胜义果法,故名对法;或谓依无漏净慧为因,能对观四圣谛法,故名对法。《阿毘达磨俱舍论》者,由是说名「对法论」。此宗依《俱舍论》为宗,故名俱舍宗。此宗兼奉四阿含经为宗旨,傍宗《七论婆沙、阿毘昙心论,杂阿毘昙心论》。
四阿含经即《长阿含经、中阿含经、增一阿含经、杂阿含经》;七论婆沙者谓:《集异门足论、法蕴足论、施设足论、识身足论、品类足论、界身足论、发智论》等七论,再加《大毘婆沙论》。《阿毘昙心论》乃由法胜论师就《大毘婆沙论》择要别撰者;其后法救论师又嫌《阿毘昙心论》太过简略,乃为增补成为《杂阿毘昙心论》。后复有世亲论师出世,于回小向大前,专弘此宗,依《杂阿毘昙心论》增订之,造成《阿毘达磨俱舍论》。此宗至此纲宗俱备,世称俱舍宗。
陈文帝时,真谛三藏来华译出《阿毘达磨俱舍论》。唐时 玄奘大师初抵天竺,亦曾习此宗法;归唐后重译《阿毘达磨俱舍论》,成为后来中国俱舍宗所依论典。依此宗所依论典,应判此宗属于三藏教,乃小乘法;不能弘明四阿含中大乘密意故,以涅盘修证为指归故。
此宗所修为四谛八正及十二因缘法,所证为有余依及无余依涅盘,解脱果唯具此二,不具本来自性清净涅盘及无住处涅盘;唯证二乘菩提果,不证佛菩提果,与般若种智俱不相应,故属小乘教;此是俱舍宗在佛法中之定位。
平实导师 <宗通与说通>
(原标题:俱舍宗在佛法中之定位)
行者依无漏净慧为因,能对向涅盘胜义果法,故名对法;或谓依无漏净慧为因,能对观四圣谛法,故名对法。《阿毘达磨俱舍论》者,由是说名「对法论」。此宗依《俱舍论》为宗,故名俱舍宗。此宗兼奉四阿含经为宗旨,傍宗《七论婆沙、阿毘昙心论,杂阿毘昙心论》。
四阿含经即《长阿含经、中阿含经、增一阿含经、杂阿含经》;七论婆沙者谓:《集异门足论、法蕴足论、施设足论、识身足论、品类足论、界身足论、发智论》等七论,再加《大毘婆沙论》。《阿毘昙心论》乃由法胜论师就《大毘婆沙论》择要别撰者;其后法救论师又嫌《阿毘昙心论》太过简略,乃为增补成为《杂阿毘昙心论》。后复有世亲论师出世,于回小向大前,专弘此宗,依《杂阿毘昙心论》增订之,造成《阿毘达磨俱舍论》。此宗至此纲宗俱备,世称俱舍宗。
陈文帝时,真谛三藏来华译出《阿毘达磨俱舍论》。唐时 玄奘大师初抵天竺,亦曾习此宗法;归唐后重译《阿毘达磨俱舍论》,成为后来中国俱舍宗所依论典。依此宗所依论典,应判此宗属于三藏教,乃小乘法;不能弘明四阿含中大乘密意故,以涅盘修证为指归故。
此宗所修为四谛八正及十二因缘法,所证为有余依及无余依涅盘,解脱果唯具此二,不具本来自性清净涅盘及无住处涅盘;唯证二乘菩提果,不证佛菩提果,与般若种智俱不相应,故属小乘教;此是俱舍宗在佛法中之定位。
平实导师 <宗通与说通>
(原标题:俱舍宗在佛法中之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