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菩萨修学佛法第一要务:布施

楼主  收藏   举报   帖子创建时间:  2018-07-22 回复:0 关注量:1045
在家菩萨修学佛法第一要务:布施
1、为什么在家菩萨修学佛法以布施为第一要务?
佛菩提道之修证,必须先修集见道、修道、入地、成佛所必须具备之福德;若福德不具足者,即无可能进入大乘见道位中;欲求修道实证及成佛者,即无可能;是故菩萨以修施为首,次及持戒、安忍、精进、禅定,然后始能证悟而发起般若智慧,进入大乘见道位中。非唯见道必须有福德为助,乃至见道后修学相见道位观行所得之智慧,亦须具备福德作为进修之资粮;如是次第进修诸地,莫不如是;乃至即将成佛之前的等觉位中,尚须百劫专修布施,头、目、脑、髓、舍宅、妻、子,无一不可布施,都无贪着;以如是百劫难施能施所得福德,方能成就佛地三十二大人相及无量随形好,具足如是广大福德之后始能成佛。由是缘故,佛说菩萨六度乃至诸地所修十度波罗蜜,都以行施为首要。(自序)
2、行施与果报间之因果关系如何?
布施与成就佛道之因果与关联,属于因果之了知,其中原理并非等觉菩萨所能全部了知,故说因果之深细广大,唯佛与佛方能究竟了知。
菩萨尽未来际之修行,恒以施为上首,若不先行了知施因与未来受果之关联者,即不能了知布施与异熟果报间之关系;若不知者,欲求诸菩萨尽未来际行施而成就佛果,殆无可能;(自序)
3、修学菩萨行者所作布施如何悉皆正得广大福德?
初机学人乐种福田,然而大多不知福田与毒田差别所在;往往正当种福田时,所种却是破坏之毒田。如是求福反成助恶之因由,端在不知三乘菩提差异所致,是故闻说深不可测之如来藏妙法时,即因名师误导之故,即等视如来藏妙法同于外道神我,由是而极力护持否定如来藏之邪师,产生了力助破法者之愚行,以冀如来藏妙法消失不传。学人悉得了知真实福田与假名福田——毒田——之差异所在,所作布施,悉皆正得广大福德。(自序)
4、有人行于少施而得解脱分,有人行于大施而不得解脱分,原因何在?
5、在家和出家菩萨们在布施上是有很大不同的。
所以:善男子啊!出家之人只能具足五波罗蜜,不能具足六波罗蜜。为什么不能具足六波罗蜜呢?因为布施波罗蜜有三种:财施、无畏施、法施。出家的菩萨只能做无畏布施及佉布施,财物布施就没有办法做到;因为出家菩萨所有的钱财都是由大众供养而来,当然不可能要求信众不断拿钱来让自己去布施,只能要求信众供给生活及修道所需的钱财,不能做过多的要求,所以就没有余钱来做财施了。如果是出家前自己赚来的,就可以具足檀波罗蜜了;但是恐怕也有违背出家人不得捉持金银生像宝物的戒条,所以出家人不能具足檀波罗蜜。如果自己出家前曾如法的赚得很多钱财,不受声闻戒的约束而继续保有这些钱财,就可以具足实行檀波罗蜜,那就远胜过在家人了!如果不想违背声闻戒不许捉持钱财的规定,就得在出家之前全部舍弃;出家后所得供养也都得交给寺院常住共有,所以出家菩萨不能具足六波罗蜜,因为施波罗蜜不能满足。可是在家菩萨若没有障碍时就能具足,因为能一切时中、一切物都布施故;所以说在家之人应该要先修悲,才容易具足六波罗蜜。至于一切时中一切施,就等下周再来说了。
上一周说的是,出家以后能具足五波罗蜜,但是缺少财施,所以不具足六波罗蜜;但这是以古天竺佛陀在世时的出家状况来说,但是当时的情形和我们现在中国地区都不一样了;在古时天竺出家时,必须把所有的财物舍弃,全都布施给眷属以后才能出家;但是中国从百丈禅师之后,已经制定百丈清规而有所改变了,所以现在中国地区,出家后还是可以拥有田地而自耕、自种、自食,不必去托钵了,已经和古时不一样,但仍然保持所受供养都归常住僧共有的所有规矩。现在的出家人,如果出家前曾经营事业,有一些积畜,后来出家了,往往也没有遵照古时的出家声闻戒来施行了,所以仍有许多出家人继续持有土地房舍等财物,也有人受了太多供养而有能力买房子自己住,有自己私有的财产;乃至现在日本出家的和尚住在寺院中照样娶妻生子,这是从日本的本愿念佛宗——一向宗——成立以来就可以这样的;但这是完全不如法的行为,很不可取。
所以现在的中国佛教界,出家菩萨如果在出家前有累积了一些积蓄,也可以做财施的工作,这是在北传佛教地区与古天竺有点儿不同的地方。所以这一果所讲的出家菩萨不能具足六种波罗蜜,因为财施波罗蜜、檀波罗蜜有所欠缺,但这是依古天竺的环境而讲的。佛说在家人的檀波罗蜜可以具足财物布施、无畏布施及法布施,因此佛说在家人修六波罗蜜可以具足,因为可以一切时中、一切施故。换句话说,一切时中,在家人身上都有财物,那么在四分律、五分律戒经中的古时规矩,出家人不可执持金银生像……等等财物的情形,现在可能只有泰国还维持着,因为他们的社会规范上面可以做得到,在中国地区是做不到的;在泰国,出家人搭车不用付车资,进了饭馆吃饭不用付钱,一定有人供养;若是没有人供养的话,店主也是不收钱的,汽车公司也不对出家人收钱的,所以行得通;但是在中国,只说在,且不说在,即使是这么富裕,出家法师上了车,没有车票就甭上来——不让你上车;进了饭馆若没有佛供养,这倒还好,如果开口说:我身上没钱,依照戒律不准捉持金银生像等财物。素食店主大概都会说:那就由我供养。可是行就有问题了,所以在不一定行得通;因为照出家戒律来讲,出家人身上是不该有钱的。
既然没有钱,当然不可能一切时中布施,因为遇到众生需要财施时就办不到了!但是在家人身上至少总有个三百、五百元的,遇到个乞丐乞讨,十元、五十元总是有的。所依照古时的戒律来说,出家人是无法一切时中一切施的,因为身上没有钱财,不能做财施;只有一个时候可以布施,就是托钵回来还未进食之时,路上刚好有人需要饮食,就可以拨一半布施出去,这时才能施财,所以出家人不是一切时中都能布施,只有在极少数的状况下才能施财;可是在家人一切时中都可以施,而且可以做一切施。譬如有人说:我欠一笔比较大的钱财,需要几千元台币。那么古时的比丘们如何能施?因为身无长物嘛!在家人因为常常手上挂个戒指、或者手环、wll、钿等等,假使有人需要几千元:那!戒指给你,你去变卖,可以卖到上万元。布施功德便成就了,所以叫作一切时中一切施,如果是古时的出家人,那就没办法了。
假使你遇见一位出家人手上戴戒指,或者比丘尼身上戴个金手环、金项链、金手炼,穿得花花缘缘的,你总是会觉得不伦不类;如果是在家菩萨,不但可以这样戴,而且是可以常常都如此的;你们看大菩萨们不都是有天冠、璎珞吗?项上的璎珞拔下一颗,就可以卖到很多钱了,当然可以一切时中一切施。所以在家和出家菩萨们,在布施上是有很大不同的,这就是说,出家菩萨在布施上没有办法具足,在家菩萨可以一切时中一切施,所以易修檀波罗蜜。在家菩萨既然在先天上有这种好的条件,因此在家菩萨应当先修悲,容易积聚见道与修道所须的大福德。出家菩萨在这方面有所欠缺,因为他们事事应供,也不积聚钱财,所以修施、修悲较不容易。(悲品第三)
6、为什么说修证解脱道也得要修施?
另外,解脱分以身口意为体;可是身口意的证取解脱分,还有三种方便:第一种方便是从惠施开始。由于想要取证解脱果,就必须假藉身口意来修习解脱知见与思惟观行;但是如果不肯舍弃一切,就不能证取解脱果,所以菩萨修到第七地时解脱果仍不;虽然已经在断阿罗汉所不能断的习气种子,但是,最后一分思惑仍然存在,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七地菩萨如果没有出家而舍弃一切,就无法具足解脱果。菩萨为了成就六度波罗蜜——特别是想要波罗蜜——所以他不能出家,否则财施波罗蜜就不能满足;所以一般情况下,菩萨如果想要出家,初地满心后出家就没有问题了,因为施波罗蜜已经满足了。如果初地以后还想要出家的话,到七地时再出家也可以,但是在初地到七地之间的种种现观,仍然以在家身来修行,比较容易成就,因为成就诸地现观的因缘将会比出家时来得多,所以这也要看个人的因缘来决定。
这就是因为众生的根性各不相同,所以有的人,佛叫他要断我见、断我执,从五阴的虚妄来观察:从色阴的虚妄、受阴、想阴、行阴、识阴的虚妄来观行。佛长篇累牍的讲到口干舌燥,此人才能断我见而得初果,真是迟钝。但有的人不同,有的人在这方面的闻思修都已经做过了,但他始终没有办法取证解脱果,只因为他很贪着我所:把财物看得很重要。佛就告诉他:你只要去断贪,专修而拾弃一切财物,就可以成为阿罗汉。他就把所有财产施出去,然后再来见佛:我把一切都拾出去了,可是我仍然没有成为阿罗汉。这时佛说:善来!比丘!他就成为阿罗汉了,只要一句话就解决了。有的人却不是贪财,他贪家中漂亮的妻子,佛就告诉他:你只要不贪美丽的妻子,这个贪断除了就成为阿罗汉。这个人挣扎了很久,终于断了对妻子的贪爱,就成为阿罗汉了。这就是佛陀的为人悉檀。这种为人悉檀,不可取来当作佛法的通例,否则就会偏颇而有过失。(解脱品第四)
7、证果与布施虽有极大关联,但不可以说它有定数。
定数,比方说惠施就是有恩惠施于众生,如果有定数那就太棒了!简单了啊!没有定数才是困难,有定数就不难;比方说你想要得初果吗?十万元!你想要得二果吗?五十万。想要得三果吗?一百万。四果呢?二百万。所以有定数时就容易解决啦!你只要每天出门遇到穷人时就救济,每天去救济院布施,电视新闻报导某人生活很苦,你又送三万块钱去;这样子努力,把定数累积成功,到达十万块钱了:啊!今天我终于成为初果圣人了。这就叫作定数。
可是问题并不是这样的,因为从解脱道来讲,你得要断我见、断我所的执着,然而借着布施作为断我所执及断我见的基础,并不是有一个的定数就可以让你证得初果的,也不是由一个的定数而让你证得阿罗汉果的,所以证果与布施虽有极大关联,但不可以说它有定数。
有人虽于无量世中,以无量财施无量人,亦不能得解脱分法;有人于一时中,以一把面施一乞儿,能得‘如’见解脱分法。(解脱品第四):都是因为一切众生心各不相同的缘故,所以有人极力行善而能生起解脱分法,有人极力行善而不能生起解脱分,有人只行少善却生起解脱分,也有人都不曾行善而只熟读一偈,便生起解脱分法。佛先举例说:有人在无量世中,以无量的财宝施给无量的人,可是始终都无法证得解脱分法,譬如佛在《佛藏经》中曾说自己无量世来供养过无量佛,而且都是做大供养;但是无量劫来很多世供养了无量佛,诸佛却都不为他授记何时可以成佛,行大施的结果是无量世来当过很多世的转轮圣王,很多次来往天上、人间,享尽人间、天上的福报,可是始终没有被佛授记证悟成佛:一直到燃灯佛时才为他授记:你未来多久时间以后成佛,佛号是释迦牟尼,国土称为娑婆世界,住世多久,像法、末法各多久,声闻多少人、菩萨多少人。直到这时才被授记,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因为那时已证得解脱分了。如果没有解脱分的证得,纵使无量世中各以无量财、施无量人,仍然不得解脱,得不到诸佛的授记。这些话真该说给慈济委员与会员们听的,因为:不得解脱分而施无量财,尽无量劫布施以后仍然不能成佛的,因为那都是人天果报,不是佛法修证上的证量或功德,如同外道的行善救济一般,都同样只能获得世间善法上的未来世可爱异熟果报。
像她这样的凡夫见解,假使能生生世世都继续作慈济人,而在未来无量世中都以无量财来施无量人,结果还是不得解脱分的;因为她没有断除我见,还坚持有生有灭的意识心是常住不灭的心,所以我才会在书里面说她是个凡夫。这不是自赞毁她,只是对她书中误导众生的严重错误说法作了回应,也是要刺激慈济的大众们去正视他们法道修行错误的事实,也提醒他们得要赶快想办法断除我见。如果他们能断除我见,再于一世中以少财、少物施于少人,未来无量世中也能获得无量果;这是因为施的果报和施者的证量有密切关联的缘故:证果越高者布施的财物虽少,果报却都是无量大。这个行施的因果正理,佛在后面中会说,这里先不说它。
他们如果能先断我见——开悟明心的事且先不谈——断了我见而做一世的财施,在未来世中都能获得无量果;既然会有这么大的利益,为什么我们不告诉她们呢?所以有的人于无量世以无量财施无量人而不得解脱分法,正是因为我见不断的缘故;如果是无慧而又加上瞋心不断,就更难发起解脱分了。但是有的人正好相反,他只是这一世曾以一把面——你用手掌抓起的一把面其实很少——去给行乞的乞丐,结果就可以得到如见的解脱分法•斗如见,就是说不落于一切法空断灭见解的解脱分。不如就是没有如,不如的解脱分就是印顺他们所说的解脱道,就是落于断灭境界的解脱道;得如的解脱,表示所证的解脱不是断灭境界;这样证得如的正见解脱分,那才是真正的解脱道。有的人一世中就只是那么一次——一时就是只有在那个时间——以一把面给行乞的人,就获得解脱分法;有的人却无量世以来都以无量财来给无量人,却得不到解脱分;差异真的太大了!
为什么修解脱道的人们会有这样一增一减的差别呢?是因为一切众生的心各不相同:有人特重贪,有人特重瞋,有人特别愚痴。所以在贪瞋痴三个部分中要如何用功、如何得法?那就是善知识的责任了。因为一切众生的心各各不同,为众生说法时就得有种种不同的施设。那么得解脱分就是断贪、瞋、痴,贪瞋痴就是三界法;
如果有人不能专精一心的——一心就是专精而心无旁骛——来观察二个部分:一、生死的过程中有种种的过失,二、涅槃中是究竟安乐的。如果不能这样子如理作意的观察生死与涅槃,努力的惠拖、持戒、多闻以后,还是无法发起解脱分的。处在生死之中而不能出离,是有过失的——咎就是指原因——对造成生死过失的原因,你要去弄清楚,而且一心专精的观察生死过失的原因,并不是听过就算了。一心观察生死过咎以后,还要一心专精的观察涅槃中的安乐;也就是说,涅槃之中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也没有任何一怯存在,那就离开了生灭的现象了,就离开生死轮回的痛苦了,这就是涅槃的安乐。
如果有人修习惠施、持戒、多闻三个方便法,但是对生死的过咎、涅槃的安乐却无法一心的观察,这个人就算他很努力的广施恩惠于众生,而且持戒很精严,又时常听闻解脱分法——即使他所听闻的解脱道是真正无误的法义——但他始终还是不可能证得解脱分法;因为他做了惠施、精严的持戒,可是听闻解脱分法以后立即忘光了,听闻之后没有如实的思惟与观察,没有办法去认定“有自我存在之时就会有生死”的道理,所以这种人始终不能获得解脱分法,他听经闻法的目的只是在求世间的福报而已。反过来说,如果他能厌患生死,把造成生死轮回过失的原因——也就是我见——详细的观察,了知轮回生死所产生的原因就在于我见与我执不能断除,生死的过咎就找出来了!找出来之后就能厌患造成自我会有生死的原因,就会深入了解我见与我执的内涵;他讨厌我见、讨厌我执,厌患生死的过咎观察就完成了!
接下来,得要一心观察涅槃的安乐,要很深细、很深入地观察,照见了涅槃的功德;当他观见了涅槃的安乐以后,才会知道涅槃才是真正的功德:使人不生也不死,更不是死了以后才住在涅槃中。能具足这二个法,一心观察生死过咎、涅槃安乐的人,他再来做惠施、持戒、多闻,都将是有大功德的。这种人不管去何处稍微惠施一些、或者才刚刚受戒而持戒,就可以因为如实的观行而在惠施及持戒之际使心清净,然后再稍微听闻一下正确的解脱道法义,此时每听闻一法都可以增进他的解脱分法,所以说他少施、少戒、少闻就可以获得解脱分法。因此,从佛的这一段开示来看,想要取证得解脱的人,最重要的还是在解脱道的智慧上面:也就是一心观察生死过咎、一心观察涅槃安乐,然后听闻正确的解脱道法义。
“善男子!若得如是解脱分法,虽复少施,得无量果。”
(解脱品第四)
8、“得是相已,次第获得身金色相;何以故?为菩萨时,于无量世常施众生房舍、卧具、饮食、灯明,是故次得金色身相。”:得到这个大人相以后,接下来就得到金色的身相。念佛人唱弥陀赞时都会唱“阿弥陀佛身金色”,讲的就是这个现象,有时称为紫磨金色。诸佛都是金色身,一般佛像的金色是不标准的,应该要用紫金;紫金是特别的黄金中会泛出紫色光芒出来,要用这种紫金搥成薄片来贴佛像。诸佛的身金色相是怎么获得的?是说当菩萨时的无量世中,不断的布施房舍(房是比较大的屋子,舍是比较小的屋子)与卧具(卧铺)、饮食  (固体的饭菜及饮料)、以及灯光的照明,因此使得菩萨成佛时得到身金色相。这是说,从身上布施给众生,让众生身上获得受用,成佛时还从自己身上来得,所以有互相的因果关系。(三十二相业品第六)
9、“为菩萨时,于无量世,可瞋之处不生瞋心,乐施众生随意所须,是故次得七处满相。”:菩萨要有这两个法:可瞋而不瞋,乐施众生,随顺众生意。菩萨因为这样布施,所以成佛时得到七处满相。这事情很难的,众生需要什么,你就得给什么。他们来要眼睛,你就用调羹挖眼给他,这就是随意所须。如果他说:“我要你的鼻子。”你不肯给他,那就不叫随意所须了。所以这件事很难,这是专施内财的;这是等觉菩萨在百劫中所做的事,是内财的布施;菩萨因为这个缘故,所以成佛时得到七处满相。(三十二相业品第六)
10、“为菩萨时,于无量世,常施一切众生病药,是故次得身方圆相。”:接下来是得到身方圆相;犹如尼拘陀树一样,尼拘陀树有方圆相,也就是说这种树不弯曲;尼拘陀树长大以后不弯、不斜,这就是方正之相、方圆之相,也就是它长得很大而且树身很圆、很正直,树身不弯就是方相。因为菩萨在无量世以来,恒常而且不断地布施一切给众生:众生有病时所需要的一切医疗及药品,菩萨喜乐的布施;众生想治生死病时所需要的种种法,菩萨也喜乐的布施,因此在成佛时就得到身方圆相,这都是从救治众生身病、心病而得到这种身方圆相。(三十二相业品第六)
11、“为菩萨时,于无量世,不待求已然后方施,是故次得味中上味相。”:接下来是得到味中最上味相。这是说,诸佛不论吃什食物,都觉得很好吃。以前,我有个兄弟与我出远门,遇上晚餐时间,我就找素食面包店买一条素食吐司,在路上一面开车、一面啃吐司;我那个兄弟就一面吃、一面嫌:“这个好难吃。”我说:“怎么会?又香又甜呢!”“哪有香?那有甜?”他一直嫌,从员林镇一直嫌到彰化市才停止。同样的学佛,不同的心性,吃起东西就不一样。以前佛陀为了度一个人,三个月之中都只吃马麦,阿难说:“佛陀啊!您是人天至尊,怎么会三个月中都吃马吃的麦子呢?”佛说:“你不知道我这个马麦的味道有多好。”就拿一些马麦给阿难吃吃看,“哎呀!怎么这么好吃!”这是借着佛的福德,使得马麦变好吃了!诸佛为什么能得这个上味相?因为在菩萨身时无量世中都不是先向别人求到了财物再来布施,而是先决定要布施什么财物,然后才去获得那个财物来布施;所以是:“不待求已,然后方施。”菩萨是为了布施才去赚钱,不是先自己赚了钱享受,有了余钱才来布施,所以他成佛时就可以得到味中的上味相。(三十二相业品第六)
12、所爱重物能以施人:自己所珍爱的、贵重的财物,能布施给别人。最珍爱的财物当然要留在身边,世俗人都是这样想;世人最珍爱的是什么财物?当然是钱嘛!有的人则认为宝物,有时是经过几十年明查暗访才找到,花了很大的代价与人情才买回来的,常常是托人情去讲才能买得到;像这么珍爱的宝物,在学佛以后也能舍了;为了众生的利益,就拿出来义卖了,这也是菩萨的不可思议。(菩萨心坚固品第九)
13、“复有三事不可思议:一者始欲施时心生欢乐、二者施时为他不求果报、三者施已心乐不生悔恨;是名菩萨三不可思议。”:菩萨还有三件事情,所以称为不可思议。第一、菩萨刚开始要布施时,心里面就生起欢乐之心。为什么刚开始要布施就生起欢乐之心呢?一般说来,世俗人要布施时总是有一点心里不舍;这么一大笔钱要拿出去,所以心生不舍。菩萨就是奇怪,总是跟别人不一样;当他决定有一笔钱要布施出去时,心中就产生了欢喜心。什么缘故有欢喜心呢?以一般的菩萨来讲,他心里面想:“我今天能够有钱来布施,不是比没有钱而去接受布施的人好过很多倍吗?”所以他因为有钱布施而很欢喜。假使《优婆塞戒经》听完了,你想要布施钱财时也会欢喜的:难得有这么好的投资理财方法,为什么不欢喜?在这部经的后面也会讲到:就算你去布施给专门收养流浪狗的团体,狗儿们此世都不能回报你,但你来世也可得到百倍之回报;且先不谈功德,只谈来世的福德回报就好。如果是护持了义而且究竟的正法,那可就是无量报了!这是多好的理财方法,世间还有比这个更好的理财方法吗?我敢保证所有的投资理财公司都无法向你保证说:“一百年后你可以得回一百倍。”但是菩萨因为了知布施的因果,所以布施时心生欢乐。凡夫不知道因果,所以会说:“菩萨真傻,大把大把钞票在三宝上面用出去。”骂他是傻瓜。但是菩萨给人家骂傻瓜也无所谓,仍然是心生欢乐去布施,所以说不可思议。
第二个不可思议是说:当他在布施时不求果报,明知道布施以后有很大的果报回收,但他心中都无所求,根本不在意布施以后有没有果报回收;因为菩萨心里面很清楚知道自己是在布施悭贪,布施了悭贪时已经是回收成就、道业成就了!所以菩萨布施时不求果报,这在世间人来说真的是不可思议。
第三,菩萨布施前心中欢乐,布施时欢乐,布施后也是欢乐。会中常常有同修这么说:“早知道有正觉同修会这个了义法,我应该全部在这里布施,以前在外面那些道场布施了许多钱财,真是可惜!”自从我弘法以来常常有人这么讲。可是如果照这样的道理,那我在出来弘法之前也在别的道场布施了不少钱,我是不是也要捶心槌胸:“自己的法这么棒,不懂得护持,还去护持别人!”可是当时我自己的了义法还没参究出来,要如何护持呢?所以那都只是一个学佛的过程,经由那个过程作基础,你的福德渐渐的具足了,才会遇到无上福田。无上福田不是随随便便的一开始学佛就可以接触到,如果没有过去无量劫的布施植福作基础,就算遇上了无上福田,恐怕还要心生烦恼而诽谤一番,大山头的信徒们正在诽谤我们的事情,不就是现前具体的事证吗?他们总是信受住持大师的诽谤言语,连我的一本书都没读过,就大肆诽谤而继续护持错悟的大师们。所以那都只是过程,不论过去曾在什么地方布施,都只是学佛中的过程,都是累积福德时会经历的过程,所以这是正常的。假使你以前曾布施到不如法的道场,最后布施到这里来,你自己应该平等看待而心乐不生悔恨,因为他们至少也是表相三宝,也很好啊!所以菩萨施已心乐不生悔恨,因为施时心乐,施前欢乐,施时不求果报,施已无侮,所以说菩萨不可思议。(菩萨心坚固品第九)
14、(自利利他品第十)“初阿僧祇劫,犹故未能一切慧施、一切时施、一切众生施;第二阿僧祇劫虽一切施,未能一切时施、一切众生施;如是二处,是名为学。第三阿僧祇劫,能一切施、一切时施、一切众生施,是名学果。”:接着佛又解释第一阿僧祇劫、第二阿僧祇劫、第三阿僧祇劫的差别。第一阿僧祇劫就是指三贤位的初住位到十回向位为止,十回向位的满心就是第一阿僧祇劫修行完毕。十信位满心是经由一劫乃至一万大劫修信圆满而进入初住位,从初住位开始修到十回向位满心,是第一大阿僧祇劫圆满功成。第二阿僧祇劫是从初地入地心开始到达七地满心位,七地满心位就是第二阿僧祇劫修行圆满。从八地入地心开始,到达十地满心位,是第三阿僧祇劫圆满。然后百劫专修福德,完成大人相及无量随形好,到最后身菩萨位,譬如说悉达多太子在人间出家为止,这时还没有成佛,就是最后位的等觉菩萨百劫修相好。这些我已经帮你们整理好,印在每一本书后面。
在第一阿僧祇劫中,仍然没有办法一切慧施、一切时施、一切众生施。因为在三贤位中没有办法布施给众生所有三乘菩提的智慧,此位中的菩萨们证量还不够高深。菩萨在初回向位时都还有许多法不懂,虽然已经能破邪显正,但是遇到阿罗汉时,阿罗汉也可以用涅槃十智来问倒他,因为十智里面还有很多法义,初回向位的菩萨不一定都能懂;但是七住菩萨也可以把阿罗汉问倒:“请问你入了无余涅槃,里面是什么?”  “不知道。”可是七住菩萨如果读过我的《邪见与佛法》就会知道,但是如果我没有先写出来,七住菩萨也不会想到:原来无余涅槃里面就是如来藏而已。你们没想到的,我已帮你们准备好了,万一哪天出了个南洋来的阿罗汉,你就有妙义问他,就有机会转他迥心人大乘法来。
在第一阿僧祇劫中的菩萨们,还没有办法把所有三乘菩提的智慧都用来为众生作法布施,所以做不到一切智慧的布施。一切时施也做不到,一切时施是八地以上的事,随时随地有众生需要时就施了,都不必观察时节因缘。七地以下还要观时节因缘,譬如说今天你如果是五地菩萨,现在有个众生来,说我需要五两黄金,你说:“我开个支票给你,一百万给你。”一百万台币可以买到很多倍的五两黄金了!可是他说:  “一百万钱财我没有用,我现在急需的是黄金。”那你怎么办?你没有办法一切时施,你说:“等明天、等后天,我花十万元去买来给你。”那已经不是及时雨了,所以一切时施就不能成就。又譬如说你身上有很多财宝,到了某个地方,有人快饿死了,他需要的不是你身上的财宝,你把所有财宝都给他也救不了他的性命,就算你已经是五地菩萨了,也仍然没办法救得了他,你心想:“那你等一等,我去买,尽快回来。”也许路途来回两个钟头,他已经饿死了。那该怎么办?这时只有八地菩萨做得到,他可以随意变现,先变一碗薄盐水给他喝几口,再来变一碗淡粥给他喝几口,再来变一碗浓粥再给他喝几口,可以一切时施;这在第二阿僧祇劫阶段的菩萨们都做不到,不能一切时施。
在初阿僧祇劫时也无法一切众生施,譬如说法布施,如果有些人来学法,你看不顺眼:“出去!出去!这里不是你来学法的地方。”赶他们走,你没有办法接纳他。菩萨应该像孔老夫子一样有教无类,不管哪一种类的人都愿意教导。声闻人来学法时我们教导他,假使菩萨性还没有发起,那就只教他们修证二乘菩提解脱道,不帮他们开悟法界实相。因为他没有菩萨性,强行帮助他们悟了实相心,他们会怀疑而谤法。你们别说我这是随便编出来乱讲的,你们去读《法华经》就知道了!佛因为有人请求宣讲法华,五千名声闻人不信佛与阿罗汉的证境不同,不愿意听,心中认为佛在自夸,就当众退席抗议。所以声闻人很难堪受大乘菩提的。所以你可以教他声闻法而不要排斥他,但是关于证悟实相的事情,就得要详细的观察他的菩萨性发起了没有?但是你仍然应该教导他大乘实相的观念,你还得要布施大乘法给他,只是不帮他证悟而已。哪一天来了个怨家仇人,你也照样要帮助他。
也许哪天你能观察某些人,一看就知道来者是过去世的怨家,害得你好惨,那你要不要帮他?照样要帮助他。虽然你心里面还是不太痛快,但是如果他证悟实相的因缘成熟了,你就得帮他证悟,你有那个义务。你既要当实义菩萨,不是当假名菩萨,对于至亲之人,如果缘没有成熟,你还是不能帮他证悟;虽是怨家,缘熟了就得要帮他悟入,这样才算是一切众生施。
到了第二阿僧祇劫时进一步,能够一切施,只是不能一切时施、一切众生施。三贤位中没有办法做到一切众生施,所以施不具足。初地以上虽然能做到一切众生施,但仍不圆满,只能做到一部分;初地以上可以做到一切慧施,也可以做一切财施,但没有办法一切时施。一切财施,对于出家的地上菩萨是没问题的,他不会吝借钱财,只要这个布施对众生有利,他就会去做,不会吝惜;法施也一样,什么众生该得三乘菩提中的某一法,他就随顺因缘而布施佛法,所以他能一切施,但是做不到一切时施;因为布施财物时有时不方便,也没有办法像八地菩萨要什么就立即变给众生,所以做不到一切时施。而且遇到某些众生时无法摄受,那又如何能一切时施呢?
八地以上则不然,假使有个八地菩萨出现在人间,众生就有大福报了。假使有人已发起大乘根性,但是他的知见被人家误导了几十年,根深柢固很难转移,你说要怎么把大乘法布施给他?你将无法成就一切时施。什么人能一切时施?特别是我们这个五浊恶世;但是八地菩萨度众生是很容易的,因为五浊恶世的众生最重视有为法,八地菩萨正可以示现:突然间在他身上就有璎珞出现,突然间又有宝冠出现,突然间金银财宝出现,右边金银财宝,左边摩尼宝珠:“送给你。”愚痴众生一看:  “啊!这真是大菩萨啊!价值连城的摩尼宝珠也要送给我!说变就变,真厉害!”当然就信了,菩萨就告诉他真正的大乘法:“你原来所学的都是错误的。”他会反问:“为什么知道我原来学的是错误的?”八地菩萨会告诉他:“你以前跟某某人学,学了什么法,都不对!后来又跟某人学法,那也不对。”把内容一一讲下来。再不信的话,就说:  “你昨天晚上还跟谁在一起谤法。”吓死了!当然会信,那不就可以一切时施吗?没有八地的证量时还真难成就一切时施。所以七地以内做不到三种一切施,八地以上就可以一切慧施、一切财施,也能一切时施。
七地以下还做不到一切众生施、一切时施,没有办法像八地一样随意化现,七地菩萨透过加行也可以变一些东西出来,可是有时缓不济急,等你加行变好时,等待施食的人已经没命了!八地不然,他只要生起一个作意就立即有了,所以能一切时施。经由这种功德,能一切慧施、一切财施、一切时施,才可以做到一切众生施,否则有些众生就不能施与了!而且八地以上菩萨可以施无畏于一切众生,让一切众生心无所畏,这在七地以下仍然做不到,仍有所限制,因此说第一阿僧祇劫到第二阿僧祇劫满心之前都名为学位,不叫学果,还在有学位。要到第三阿僧祇劫才能做一切施、一切时施、一切众生施,这时才可以称之为严格定义的学果。
15、(自利利他品第十)“善男子!有是惠施非波罗蜜!有波罗蜜不名为施;有亦惠施亦波罗蜜,有非惠施非波罗蜜。善男子!是施非波罗蜜者,声闻、缘觉、一切凡夫、外道异见。菩萨初二阿僧祇劫所行施是波罗蜜非惠施者:如尸波罗蜜乃至般若波罗蜜是。亦是惠施亦波罗蜜者,菩萨第三阿僧祇劫所行施是。非施非波罗蜜者:声闻缘觉持戒、修定、忍、慈悲是。善男子!非施非波罗蜜,是名为学。亦施亦波罗蜜,是名学果。”:佛说六度与波罗蜜,有四句分别。修学六波罗蜜的人是否能证波罗蜜?也是因人而异、因法而异的。佛说有四种差别:第一种人是对众生有惠施,但他没有同时获得波罗蜜的功德。波罗蜜者:到解脱的彼岸。第二种人是有波罗蜜——有到达解脱的彼岸——但是他不名为施,乃至不名持戒、不名忍辱、不名般若;也就是说他有波罗蜜而无行施、持戒……等等。第三种人是有布施也有波罗蜜,有持戒也有波罗蜜,乃至有般若也有波罗蜜,这就是菩萨。第四种人是没有布施也没有波罗蜜|没有到彼岸;或者有持戒而没有到彼岸,乃至有般若而没有到彼岸,共有四种差别。
佛解释第一种有布施而没有波罗蜜的人,就是声闻人、缘觉人、一切凡夫、一切外道异见等四种人。有的人读了这一段经文时会觉得奇怪:声闻、缘觉不是证得解脱果了吗?那他们如果有布施,就应该说他有布施也有波罗蜜,为什么佛说声闻、缘觉有施而非波罗蜜?真的很奇怪!但是一点儿都不奇怪,只要你已经真实理解三乘菩提了,这就没有什么好奇怪的。譬如有人修学二乘菩提,他也有修布施行,而他的二乘菩提也有亲证而成就二乘笠口提的无学果,譬如成就阿罗汉、辟支佛,那他也为众生作佛法布施,应该是有施也有波罗蜜了!
可是他们其实没有波罗蜜,因为他们都不到彼岸。八地菩萨到了解脱的彼岸,声闻缘觉都不能到解脱的彼岸。若今天是第一次来正觉讲堂听我说法的人,心中可能已经开始开咒骂了:“胡扯!他们已证解脱果,可以出三界生死了,你怎么说他们没有到解脱的彼岸?你说法也要稍微有分寸一点!”但是我告诉你:声闻、缘觉圣人真的不到解脱的彼岸!什么叫做到解脱的彼岸?一定要先定义清楚。
到解脱的彼岸,必须有二个条件:第一,我见、我执要断尽,这是声闻、缘觉所证,他们都有这第一个条件,但是第二个条件他们都没有,所以说不能到达彼岸。彼岸是哪里呢?正是如来藏!也就是灭尽十八界后的无余涅槃的本际。他们有没有到达无余涅槃的本际呢?没有啊!既然二乘圣人死后灭尽十八界了,已经没有二乘圣人存在了,怎么可以说他们已经到达解脱的彼岸呢?说不过去的。所以修学二乘法,就算是他有证得二乘菩提的无学果,当他们布施正法时仍然是有施而无波罗蜜,他们为人宣说二乘菩提作法施时,仍然是有施而非波罗蜜,因为他们没有到达解脱的彼岸:如来藏本心实际。他们证得解脱而出离三界、免除生死了,只是他们的十八界自我灭失了,但是彼岸如来藏仍然不知,而他们也都消失不存在了,那又如何叫做上了解脱的彼岸?只有证得如来藏了才能叫作上岸,可是他们都没有上岸,因为彼岸的所在他们都不知道,所以他们在作法布施时都是有施而非波罗蜜。声闻、缘觉圣人尚且如此,那么一切凡夫、一切外道就更甭提了!一切凡夫就算是有在行施,可是连二乘解脱都没有证得,又何况能到彼岸?至于外道也是一样,所以都是有施而无波罗蜜的第一种人。
接着说菩萨从第一阿僧祇劫到第二阿僧祇劫满心,他所行的布施是到彼岸而非惠施,怎么会这样说呢?其实菩萨从第一阿僧祇劫(从初住位到十回向的满心),这当中的初住位要行外门的布施波罗蜜,要很努力去做,要像什么人一样的努力去做?要像慈济功德会的委员们那么努力去做,这叫做外门广修布施波罗蜜。如果他们能够外门努力修布施波罗蜜,又能严守戒法,不敢轻易违犯,就有了外门持戒万行了,这时是有戒而非波罗蜜;乃至忍辱、精进、禅定、般若也都一样,称为有六度而非波罗蜜,因为他们还没有进人内门而广行布施。行施的目的是为了什么?是为了到彼岸,他们也真的能放下一切而努力行施,可是仍然无法到彼岸,因为我见还未断除、我执还未断尽,实相心(无余涅槃的本际)也仍然未证,所以仍然是有六度而未到彼岸,所以仍无波罗蜜。
如果他们真的能够放下自我而断除我见与我执,成为阿罗汉了,我们说这个人已经解脱生死而仍然未到彼岸,如此的惠施仍然不是真正的惠施。因为他们的惠施只能对治众生的身病,只能利乐众生在世间法上的利益,所以这种惠施只能利益自己未来到解脱彼岸的资粮。到解脱彼岸这个学果,佛有做了比较广的定义:定有。换句话说,广义的到彼岸是以大乘法来修的人,将来一定会到彼岸|定有,所以也可以方便叫作到彼岸:有波罗蜜,将来定有到达彼岸证境。但是专修行善布施而不修般若的人们,并不是真实的布施,因为都还在外门中修,所以有布施而无波罗蜜。布施如此,持戒波罗蜜乃至最后的般若波罗蜜,若无实证,就都是有表相般若而无波罗蜜。
是波罗蜜而非般若:譬如修学般若波罗蜜,但没办法进入内门——尚未实证实相心体,只是意识层面的知解|成为定有,也方便算是有波罗蜜。但如果像印顺法师的知见,只是尚在修学般若波罗蜜而误会了般若波罗蜜,那是既无般若亦无波罗蜜的,因为他把般若的正确行门、知见、内容都推翻掉了,所以既无般若也无波罗蜜。他一生所修一切行,都不能帮助自己取证般若波罗蜜。如果能破参而入内门广修,这时已经不是定有,而是已有般若波罗蜜了。这时所行波罗蜜仍非惠施,因为仍然不是究竟的布施:法施仍不究竟,财施也不究竟,无畏施亦不究竟,所以说第一阿僧祇劫的布施,就算真悟而进人内门了,仍然是有波罗蜜而无惠施,要到第三阿僧祇劫时才算数。这里的定义就很严格了,连第二阿僧祇劫的初地以上布施,都还算不上是波罗蜜亦是惠施,因为初地到七地菩萨为了成就佛道,能断尽的思惑仍未断尽,所以断尽思惑之后所住的极寂静的境界,在理论上他们是知道的,但仍没有去实证,要到六地满心证得灭尽定时才算是实证。
但是六地满心证得灭尽定时佛说仍然不算,因为他还特地保留着一分微细的思惑——虽证灭尽定而仍保留一分思惑——不是声闻人所能了知,所以说菩萨不可思议。阿罗汉一定要断尽思惑才能证灭尽定,六地满心菩萨却能故意留一分思惑而取证灭尽定,等到七地满心时证得念念入灭尽定,这二地的智慧是阿罗汉怎么想也想不通的。但因为最后一分思惑断尽而行施时,才能说是惠施也是波罗蜜,因此乃至第二阿僧祇劫都还不能说自己已经有波罗蜜也有惠施。惠施是如此,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也都一样。
第三种说既是惠施也是波罗蜜,这是讲菩萨在第三阿僧祇劫所行的布施乃至所行的般若波罗蜜,这都既是惠施也是波罗蜜,乃至既是般若也是波罗蜜,这是第三阿僧祇劫的八、九、十地菩萨所行境界。
第四种人既不是布施,也不是波罗蜜,譬如声闻、缘觉法中还没有证得无学果的人,还没有具足证得出离生死的解脱果,仍谈不上波罗蜜;甚至于声闻、缘觉已经成为阿罗汉、辟支佛了,仍然属于非施亦非波罗蜜。因为他们修学二乘法,成为阿罗汉或辟支佛以后往往不对众生布施,常常不主动作法布施,托钵回来就又入灭尽定去了。明天早上出了灭尽定,经行一会儿,时间十点多时又下山托钵去了,他们不太为众生作法布施的,特别是辟支佛。但是他们持戒、修定、修忍也对众生慈悲:“我去让众生种福田,众生未来世就有好福报。”这就是慈悲,但是不能度众生具足布施及波罗蜜,所以他们既不是布施也不是波罗蜜。
但是印顺法师讲的法虽然自称是大乘法,其实仍是二乘法。如果他能断除我见与我执而成为阿罗汉的话,他就属于“非施亦非波罗蜜”的人。就算他已经成就解脱道的无学果了,但他舍报前都不会有机会讲出来,因为年纪这么大了,没有机会讲了!即使他有机会写出来,也仍然非施、非波罗蜜,因为他所讲的仍是二乘法的非波罗蜜法。佛以这四句分别,定位大乘法中的有学位及无学果。譬如说非施非波罗蜜的二乘圣人,当他们回心到大乘法中修学时都是有学人,如果能证得亦施亦波罗蜜的八地无生法忍时,才能称为学果。可是二乘人依二乘法来说,只要断尽思惑烦恼,我执断尽了,就可以称为学果,名为无学圣人;因为解脱道的-切法都不必再学了,所以称为无学位圣人。在三果以下都还叫作学位,还有解脱道的法义需要再学。以上是从波罗蜜与六度来做四句分别。
16、(自利利他品第十)“能施众生一切财物,是名为学;能行法施,是名学果。”:第八种是能布施众生一切财物,称为有学;这种人并不多,他把所有钱财都布施之后,自己去行乞过活;即使能如此,仍不是解脱,还是有学人。假使有人除了布施钱财以外,还能常行法施——能做三乘菩提的佛法布施,这就是学果。
17、(自利利他品第十)第四种自利利他的事情是要布施。布施,有的人会想:“我这一世布施够多了,还修施做什么?我的福德已经够了。”真的够吗?不尽然!我告诉你,等觉菩萨都还要努力修施,甚至还专施内财:你要眼珠?好!调羹拿来就挖给你;你要腿?好,砍一条给你;要命?好,整个给你,统统施。等觉菩萨的布施,有一句话诸位听了就会记住:“无一处非舍命处,无一时非舍身时。”或者说:“无一时非舍命时,无一处非舍命处。”随时都准备要舍身命的,若没有人要色身,就不断的布施财物,等觉菩萨特别注重内财布施而比较不注重法布施;他们特别注重内外财的布施,是因为将要成佛了,需要很大的福德。因为成佛时的三十二大人相、种种随形好,都是从福德的修集而成就的,所以佛的每一相都是无量的福德修成的。
菩萨历经三大阿僧祇劫修福还是不够的,到了等觉位中还要整整一百劫来修相好:专门修内财与外财的布施。等觉菩萨都还要修施,我们能不修吗?连世尊成佛以后都还在修施,所以佛陀有一次还为阿那律尊者缝衣服呢!阿那律尊者不是眼睛瞎了吗?他的衣服破了,没办法缝,就大呼:“哪一位比丘要修福德?来帮我把僧伽梨缝一缝啊!”佛听了就说:“我来帮你缝吧!”祂也不说祂是佛陀,缝好了,阿那律尊者要为帮他的人祝愿:祝福。他说:“请问你是谁啊?我为这件事情帮你祝愿吧!”世尊说:“你不必为我祝愿,我是世尊。”阿那律尊者说:  “佛啊!您也要修福啊!”佛说:“修福还嫌多吗?”就只有这么一句话。成佛了都还继续修施,何况我们现在离佛地还那么远,为什么不修施呢?所以布施仍然要继续修。
我们若能修布施行,就能自他二利。即使你是布施食物给一条狗、一群蚂蚁都好,牠们未来世都将是你座下的弟子。以南部乡亲常说的话来讲:这一群蚂蚁或那一条狗,未来将会成为你的“死忠兼换帖的”。不论你说什么,他们都会言听计从的,所以未来世都会成为你的徒弟,因此施能自利也能利他。你未来世成为大菩萨弘法时,他们听你说话总是很欢喜!你叫他们修行,他们就遵照而修,所以布施能自利、利他。
18、(自利利他品第十)要赞叹大众布施的功德,还要毁破众生悭贪的过失。赞叹布施的功德,毁破悭贪的过失,由我来讲最适合了!如果由师父们来讲,他们心中会想:“我这样赞叹布施,众生会不会以为我希望大家来供养我?”我来讲就不会有这种心情,因为我不受供养。我常常说:你们要供养三宝。但是我不受布施,所以我可以大力赞叹布施功德,心中不会有压力。而且,众生布施了,未来的福德与眼前的功德是众生自己得的,与我都无相关;既然我不接受布施,大力赞叹布施就没有心理上的压力,也可以大力破斥悭贪的过失。有悭贪心,就不是菩萨种姓了!《菩萨优婆塞戒经》也不断的讲布施,而且菩萨六度的第一度就是布施,这一关修不成,后面的持戒、忍辱、精进、般若更是甭提了!因为这六度是息息相关的。大乘法不同二乘法,只要过去世有跟佛结了缘,纵然都没有布施,未来无量世以后遇见了佛,昭一样可以出家而证二乘解脱果;大乘法就不然,所以《法华经》中五千位退席的声闻人都没有办法悟,也有许多大阿罗汉们无法悟入般若,都是因为他们没有福德嘛!
福德不够都是因为往世有悭心,也就是一毛不拔;拔九牛之一毫以利天下而不为焉,这就是悭。菩萨故悭是十重罪之一,梵网戒、地持经的戒本都这样设戒。故悭就是故意不布施,只要对方不是外道,你就得随分布施,纵使他们弘扬的禅、解脱都是误会了,但至少仍然是表相上的正法,遇到他们求施时,总得要布施个一百块、五十块,不然你就犯了故悭之罪。但因为种福田时还是得要有捡择,这在后面经文中佛会说到如何检择福田,所以不必大力布施给落在常见外道法中的道场,特别是完全不想改变常见外道见的道场。这里说:故悭是菩萨所必须修除的第一个过失。因为菩萨道是要先从布施着手的,如果除不掉悭心,布施这一度就无法完成,檀波罗蜜也就不成就;接下来的持戒一度就会持得别别扭扭的,想要精进修行可就困难了!连布施而弃舍悭贪都不能精进了,想要精进修行也就难了,所以接下来精进、禅定、般若都不好修了。因此菩萨为众生说法时还得要“赞施功德、毁悭过失”。
19、修布施之前,应该先了知布施的因和果。
(自他庄严品第十一)自利他利得要有这八个条件,并不容易具足,那该怎么修呢?佛就告诉我们能够成就“自他庄严”的布施因果,就可以成就这八法具足,可以迅速成佛。这八法是怎么修成的?主要都是在布施行上面成就的,但是想要修布施之前,应该先了知布施的因和果。
〖佛言:“善男子!菩萨摩诃萨无量世中慈心不杀,以是因缘获得长寿。无量世中常施衣灯,以是因缘获得上色。无量世中常坏憍慢,以是因缘生上种姓。无量世中常施饮食,以是因缘身力具足。无量世中常乐说法,以是因缘多饶财宝。无量世中诃责女身,以是因缘得男子身。无量世中至心持戒,以是因缘言语辩了。无量世中供养三宝,以是因缘无大众畏。”〗
讲记佛开示说:善男子!你想要得寿命长远吗?你每一世都要修集慈心。慈就是爱护众生,给予众生快乐;悲则是拔除众生的痛苦,不是给与快乐,所以慈与悲是不同的:慈能与乐,悲能拔苦。意思是说要常常帮助众生离开痛苦,还要让众生获得快乐,就是慈悲。众生最快乐的就是可以不死,如果有两种好处让你选择其中的一种:一是不死,二是天下财宝都给你,但是二、三十年后还是得要死,那你会选哪一样?  (大众答:选不死。)当然选不死嘛!广大财宝可以不要,只需要生活所需足够就行了,还是想要求长生不死的。众生都是爱惜生命的,你若能够永远慈心不杀,因为有慈心,由此因缘就可以获得长寿之身,因为这是无畏施。布施有三种:财施、法施、无畏施,慈心不杀而施与众生无畏,若能生生世世都不杀害众生,就可以世世获得长寿身了。还有一个方法,就是劝导众生都不杀生。出家人假使想要达到这一点,最好不要当住持;若是当了住持就难以避免杀生了,有时常住大众说这里有许多蚂蚁,这一铲子下去会死掉很多,那该怎么办?还是得要下令铲除,自己挑了这个业,下辈子就要损减一些寿命。不过菩萨为了成就弘法大业,也就无所谓了,全以弘法大业为重。这也是说:在事相上得要自己衡量。若能施与众生无畏,果报就是长寿。
过去无量世常常布施衣服给众生,布施照明的灯给众生,就可以获得上妙色。古时的乡下——在我小时候都还有——常常有人每天晚上点了煤油灯挂在路边为人照明,以免跌倒。以前乡下还有很多人每天烧一大茶壶的茶水放在路边,架子上写着“奉茶”,是同样的意思。菩萨同样的在无量世中常常布施衣服、灯明,由于这个因缘而在后世获得上妙色身,色身有力或是聪明。大概我过去世这方面做得不够吧!所以身体不健壮;因为我都偏重在法施上面,在世间法上的布施不太努力。为什么无量世常施衣灯就可以得到上色而长得很庄严?因为庄严了众生,就会在来世庄严了自己。又为人家昭一明,当然不会眼睛污浊,所以就有上妙色了,这就是财施兼无畏施所得的果报。
若在无量世中常常败坏自己的侨慢心,因此心中常常诚恳而无慢心,以这样的因缘就可以出生在上品种姓之家,这也是我们大家都应该做的事。如果能够常坏侨慢,下辈子如果昭一样生在中国,至少可以出生在耕读为生的家庭中,不会辱没将来出来弘法的菩萨摩诃萨种姓,这就是坏侨慢的因果。若是在无量世中常常布施饮食给众生,由于这个因缘,世世的色身就能勇武有力,因为你布施饮食给众生以后,众生有了力气,你的果报就是未来世身体有力气、很健康。这就是我过去世很少做的事,很少施食,所以我这一世身体不太好。针对这一点,路上如果遇到有狗一直想要跟我,我就招呼牠到便利商店,买肉包子请牠,买茶叶蛋请牠;可是后来那狗继续跟着我走,却不要吃我给牠的食物,原来牠要跟我回家,不是为了吃东西,牠想要我收养,我说:“对不起啦!我受菩萨戒,不能收养你。”后来牠每一天都要跟我回家,我不能收养牠,牠就走掉了,不晓得到哪里去了!那一条狗洗一洗,其实会是一条漂亮的狗,可是没有因缘成为眷属,只好作罢!这个施食的果报就是来世身力具足。
如果在无量世中常乐说法,由此缘故就可以多饶财宝。我倒是在这上面世世都做了,倒也有一些成绩,所以四十几岁就退休,不想再赚钱了,而且生活也还勉强过得去。这是因为法布施的功德无上、福德无上,所以我这一世勤勤俭俭过日子,都不必谁来供养我,还可以有钱拿出来护持正法,这就是因为无量世以来常乐说法的缘故。记得常常有人间我:“人家只问你一个法,你为他讲那么多干什么?”我的习性已经养成了,只要是请法,把话题一开就没完没了,我永远都不会吝法。这习惯还真难改,也不想改,所以有时你问一个法,我就把与这个法有关的七、八个法都告诉你,这就是常乐说法。常乐说法的果报就是世世资财不虞匮乏,多饶财宝。
接着说菩萨从无量世以来总是诃责女身,这是因为有出世间智;诸佛都说要成佛者应当转为男身,然后成佛,所以教导我们无量世以来要诃责女身,诃责女身的果报就得到男子身。当你诃责女身就一定会得到男身,其中的因果是很容易懂的;譬如舍报了到了中阴身,即将去入胎时,你想:“我下辈子可不要再当女人了。”所以在未来世父母交合时,就不会贪凭来世的父亲了,只是等着时节因缘完成,当他们完事了你就直接人胎,下一世就成为男身了。要怎么人胎呢?不在这里公开讲,也已经在《瑜伽师地论》中讲解过了,所以现在不讲。这就是说,因为你诃责女身的缘故,就不会起颠倒想而爱慕未来世的父亲,来世就不会成为女身。因为众生入胎时总是起颠倒想,除非是过去世有悟了,或者是在解脱道上曾经断了我见以上的人,否则入胎时都是颠倒想入胎的,所以即将投生为女人时,见了未来世的父母交合,就喜欢父亲,就幻想自己为女人而与来世之父亲共行淫事,当然来世就生为女人了。若是于母起贪,也是同样的道理而在来世生为男人。如果诃责女身,那当然就不会以那个心态入胎了而再度成为女人了。但是菩萨往往有时故意示现女身,这是因为女人度众生比较容易,因为大众对女众比较不会有恶感,因为女众一般而言都比较慈悲,比较没有大贪心而想要获得巨金供养,或者计算别人的钱财,众生对她会觉得比较有安全感。若是女众出来弘法,众生会觉得真像妈妈,比较容易接受,所以有时为了度众生,菩萨就发愿示现女人相。这就是 观世音菩萨示现为女人相的原因。所以 观世音菩萨最常示现的是白衣观音,有时则是示现老母观音。有时是先以欲钩牵,所以示现为马郎妇观音、鱼篮观音,有时则是示现竹林观音,这些不都是女人相吗?所以很多世俗人常常这样称呼祂:“啊!这是观音妈娘!”(闽南语)把观世音当作自己的娘或奶奶一样看待,这样就容易度众生了!所以有时菩萨会发愿以女身度众生。但是一般女人多是起颠倒想,在中阴阶段对来世父亲生颠倒想,所以入胎成为女身。既然知道这个道理,诃责女身之后就不会再起颠倒想去入胎了,当然出生时就不会再成为女人了,所以因为诃责女身的因缘而得到男子身。
因为在无量世中至心持戒,所以世世言语辩了,善于说话,不会辞不达意,能用很多方便善巧,把所要宣说的法讲出来,让众生听了就能懂,这就是言语辩了。为什么至心持戒的因缘就能言语辩了?是因为说诚实语的缘故。如果至心持戒,当然不会妄语骗人,当然来世的果报就是说话让人家很容易信受而听懂。有的人想要说明一件事情,可是讲了老半天以后别人都听不懂,就是诳语的果报。如果能说诚实语,从来持戒不犯,就有智慧把意思清楚的表达出来。世间法如此,演说佛法时更是如此;所以许多大师讲了半天的法,人家还是听不懂,可是我们简单的几句话就讲清楚了,大家听了都能懂。譬如涅槃,你们看印顺老法师在书中写涅槃,大家读来读去总是读不懂,他的《妙云集:》有四十一册,大家努力研究《妙云集》,研究了几十年以后懂得什么是涅槃吗?都不懂!而且他说涅槃是不可说、不可证的。可是我们一场演讲就把它讲清楚了,整理出来就是《邪见与佛法》,大家读了就懂得涅槃的实际原来就是如来藏的自住境界,立即就懂了。连阿罗汉都不懂的涅槃实际,你明心后读了我的书,就真的懂了,也能现观无余涅槃中的境界了。为什么我们能这样?都是因为过去世至心持戒而且不妄语,所以才能言语辩了,用简单的方式把很难懂得的无余涅槃说清楚,众生读了就知道无余涅槃了。所以至心持戒而说诚实语,都不打妄语,就能世世言语便给。假使常常打妄语,就会养成说话遮遮掩掩的习惯,所以说话时同时要想一些遮掩的话,就会把主题给岔掉了,讲出来的话人家当然会听不懂;养成习惯以后,生生世世就不能言语便给。这因果是很如实而一一连贯的,所以想要言语辩了的人,应该至心持戒而不诳语骗人。
最后的“于大众无畏”,主要是依靠福德广大而来的。福德广大是从供养三宝而来的,供养诸佛、供养妙法、供养菩萨僧,是修集广大福德的最佳方法。诸位做早、晚课以后诵三皈依,那三皈依是怎么讲的?还记得吗?为什么供养三宝的福德这么大?因为是无上福田。佛是无上福田,妙法也是无上福田,菩萨僧也是无上福田;世间最高的大福田你都种了,来世当然福德广大。这里面还有因果:于三宝身上种福田,是种功德田,也是种报恩田,是世间最好的福田,怎能没有最好的果报呢?我们又怎能不种呢?所以护持正法而成就了自己的无上福田,来世的福德一定很广大;当你福德广大时,不管去到何处,看起来虽然好像不是很有钱,实际上只是不去取用而已,但是福德却是很广大的,因此就能在大众中得无所畏。可是三宝为何是大福田?佛如何是大福田?究竟妙法与菩萨僧为何会是大福田?
20、(自他庄严品第十一)〖“如是八事有三因缘:一者物净、二者心净、三者福田净。云何物净?非偷盗物,非圣遮物,非众共物,非三宝物,非施一人回与多人,非施多人回与一人;不恼他得,不诳他得,不欺人得,是名物净。云何心净?施时不为生死善果、名称胜他、得色力财、不断家法、眷属多饶,唯为庄严菩提故施,为欲调伏众生故施,是名心净。云何福田净?受施之人远离八邪,名福田净。善男子!以如是等三因缘故八法具足。”〗假使想要具足长寿、上妙色、身有大力、好种姓、多财宝、男子身、言语辩才、无大众畏等八法,要修八行:慈心不杀、常施衣灯、常坏侨慢、常施饮食、常乐说法、诃责女身、至心持戒、供养三宝。但是这八事修行都属于修布施行,在做布施行中的财施与法施、无畏施时,可就得要注意到三个因缘了!否则还是不能成就这八法的。佛真慈悲,把这三个因缘也说了,也就是种福田时特别要注意到的三件事:第一、所布施的食物、财物都应该清净。第二、布施时心中要清净。第三、所种的福田也应该是清净福田,而不是染污、不净的福田。为何不净田也是福田?譬如有人是虚妄说法、滥膺信施,你去那边施财、施力也算是种福田;就算是个凡夫众生,你施与财、力,也是福田。除非他谤法、破法,如果不谤法、不破法而示现为大师,但是从来不未悟谓悟,也不曾暗示已经开悟了,没有犯大妄语业,最重要的是不谤正法,你在他身上或道场中种了福田,但他心里面贪着你的供养,所以是不净福田;虽然他的心中不清净,但你布施时仍然是种福田,因为他至少还有佛教出家菩萨的表相。但是布施时想要获得大菩萨的果报,想要能够自利也能利他,而且想要迅速成佛,那么在以上所说具足八事的布施时,还得要注意这三个因缘:物净、心净、福田净。
什么是物净?佛开示了几种:第一、你所布施的财物,不是偷来的,不是抢劫得来的。若是像廖添丁偷了人家的钱财来救济贫穷,就是施物不净。身为菩萨,布施时应该要以清净的财物来行施,所以第一件事是偷盗所得之物不可以用来布施,必须是净物才可以用来布施。第二要件是所施之物不是圣所遮物,若是佛诸圣所遮止而不可以用来供养别人的财物或饮食,都是圣所遮物。这个范围比较广,以食物来讲,你买了榴莲、牛排、猪排来供养僧宝,都属于圣所遮物;或者洋人的健康素食中常有五辛的葱蒜等物,那也是圣所遮物,不可用来供养三宝。乃至供佛时,辛香类的蔬菜也不许用作供物,譬如说萝卜、芹菜都有辛味,所以也不许用来供佛。但是牛奶及奶制品却可以供佛,因为不辛不辣,也不是杀生得来的,所以奶酥、奶酪等物也可以供佛,但是不能加了动物油脂作成,因为都是圣所遮物,这是讲究物净。
又如非众共物,是自己所有的财物,才可以用来供养三宝。譬如你在团体、或家庭中,准备拿来供养三宝的财物是这个家庭或团体共有的,不是你自己所有的,那就是众共物;把众共物取来供养三宝,你就犯了私自盗用公物的窃盗罪了,这样供养三宝就有过失了,就是供物不净。必须是你自己所有的财物才可以拿来供养,才算是物净。第三则要求所供养的财物必须非是三宝之物;譬如出家了,或是住在寺院中的近住男、近住女,若是想要布施众生时,不可以取用三宝的财物去布施。譬如有个乞丐前来乞食,似乎快要饿死的样子,你刚好在寺庙中,就自己匆匆忙忙跑进厨房,没有征得常住法师同意,就添了饭、装了菜去供养那乞丐,就成为侵吞三宝物而行施,属于侵损招提僧物,来世果报很严重的。即使是常住法师想要布施给那乞丐,也得要先向常住主事者告白,因为这是众所共物。若是来不及征求同意,最好是把自己该有的饭菜用来布施;或是以自己的钱财赎得这一碗饭菜,再拿来布施给乞丐,或是事后补赎也可以。这些事相大家也得要注意一下,三宝之物可千万动不得,因为来世的因果很大。譬如有人不小心在寺院中借用原子笔写字,习惯性的往胸前口袋一插,就带回家了;后来发觉是从寺院带回家的,下周去寺院时可得要记得送回去,因为这个因果很大;这叫作无心盗取招提僧物,因果很大的,千万要记得归还,不然来世可就吃不完兜着走;若是不小心送了别人,又成为施物不净了。
此外,布施时不可以行别请之法。菩萨戒中不是有个别请僧戒吗?不可以把原来讲好要布施给某甲的财物,因为出现另外的因缘就反悔了而布施给某乙;有时因为原来想做的布施是只对一个人,觉得人情比较少,就改为布施给很多人;不可以如此!因为话已讲出口:出口成愿,不能再改了。你既然讲出来:“我这个珍宝要供养某一个人。”以后就不能再改说要供养很多人、要跟很多人结缘。你若想要跟另外的很多人结缘,就另外再拿钱出来,否则就会成为施物不净。也不可以本来要布施给很多人的,后来想到那些人看了就讨厌,就改为只布施给一个人,这就成为“施多人回与一人”,也是佛所禁止的。又如已经跟某人讲过:  “我这本好书,要供养某某法师。”可是中途看见了另一位法师:“我怎么把他忘了?我更喜欢他。”结果又改为供养他——别请僧——这也是犯了菩萨戒。如果你这样做了,就是施物不净。此外,所供养的财物不可以是损恼他人、逼迫他人而得到的财物,必须是如法取得的才可以;也不许是骗来的,如果是用欺诈的手段去骗来的,这财物就是不净之财。欺,就是用势力去压迫他人而取得的财物;恼,不一定是压迫,而是故意捣蛋,让人受不了而把财物交出来的。所以,仗着势力或恼乱而压迫别人交出财物,再拿来布施,就是物不净。总之,布施时不可以用不如法的手段取得财物来布施,才可以说布施的财物是清净之物。
第二是施时心净。如何布施才是心净?这是心态的问题:布施之时不是为了增长生死善果而行施的。譬如布施时心中想着:“我现在布施这一团饭给这个乞丐,未来世色身会更健康一点。”这就是心不净了,你是在求世间生死的善果嘛!这布施就成为求世间法了!应该以此福德回向证得解脱道,或者回向亲证佛菩提果及世世自生智慧能度众生,这样就不是为生死善果而布施了,就是心净。布施时不要为生死善果而做,也不可以为了想要善名超过别人而行布施,在世间法中叫作伪善,是做给别人看而求名,也为了名称胜他而施,这是不净心施。有人则是为了想在未来世色身更有力、更健康,或者财富更多,就是为得色力财而布施,这就是心不净;心不净施就只能得到世法中的福德,不得修行上的功德。功德是自受用,福德则是后世的依报。也不可以为了延续家法而布施,家法就是求三界中的有为法,也就是希望这个布施可以使未来世的自己讨到好老婆、嫁个好老公,这是欲界中的家法。若是求来世的禅定证量,是求色界、无色界境界,是求三界之家的布施法,这就是求三界有为法的果报,就成为心不净而施。还有人想:“我们家都是代代单传,我应该多布施、多行善,多跟众生结缘,未来世就可以每一代都广有多子。”转轮圣王不是都有一千个太子吗?这就是求眷属多饶,求眷属多饶也是心不净而施。如果能避免这五个不净心而行施,就叫作心净。心净而行施,是单纯的为了庄严佛菩提,庄严自己未来成佛时的世出世间果报而布施,这就是心净的布施。此外,为利乐众生而布施,想要调伏众生而布施。不是为了自己后世多饶财宝,也不是为了自己此世广得善名称,只是为了调伏众生,让众生借着你布施的因缘,对你有好感而引他进入佛法,这是调伏众生故施,能如此行施,就叫作心净。
第三是福田清净。这是针对被施者而说的,会影响到你未来世因施而得果报,所以也须特别注意受施的对象。佛说被你布施的人必须是远离八邪,才可以布施。八邪是相对于八正道而说的:正命的相反就是邪命,正智的相反就是邪智,依此类推。譬如在家人应该以正当的职业来谋生,但是有的人弄个空头公司,诈骗众生财物;又如有人开午夜牛郎店、开绿灯户,其实就是卖淫,还说得很好听:援助交际。以这种不正当的方法取得生活资财和用来布施的,都是邪命而活的人。如果你布施给这种人,就是所种的福田不清净,后世的回报则是不清净的福报。如果有人正命而活,可是生活很困苦,需要你帮助;他的职业是正当的,只是因为时运不济所以无法过活,你来帮助他,这就是清净的福田:清净的贫穷田。虽是贫穷田,福德种子种下去,来世还是有福德的,所以叫做福田。关于功德田、报恩田、贫穷田的义理,稍后再讲。又譬如说:今天我如果出家了,我把正法传给众生,不是把邪知邪见传给众生,那我是远离邪业的,住在正业中;也是离开邪行而住在正行中,如果我这样出家而接受大家的供养,我就是清净福田;我接受供养以后又把它布施出去,那我这福田就更清净了,就成为具足清净的福田,就是福田净。如果每天想要人家来供养,越多越好,就不是正命而活了!因为出家以后应该以弘法为志业,以利益众生为志业,可是心中想的总是钱财,就变成邪命而活了!这样的出家人就是福田不净!譬如西藏密宗的喇嘛们,他们正是不净福田的具体表征:喇嘛们看女人时眼神与常人不同,因为他们心里面想的是:“这个女众可以用身体供养我,当她与我合修双身法时应该会是哪一种情况?”他们是这样想的啊!所以眼神就一定会显得很怪异了!除非懂得收敛而暂时舍弃了邪思,否则眼神总是怪异的,请问他们这种福田净、不净?(众答:不净。)不但不净,而且是龌龊的。如果是在西藏喇嘛身上种福田,也算福田;如果他们不像黄教一般否定如来藏,如果他们不崇密抑显而谤正法,也不以双身法套在诸佛头上而妄称为最胜法,那也可以算是福田,但却是不净的福田,因为他们以邪命而活:为别人传财神法而受供养。传财神法来收供养是贩卖世间法,是邪命过活,邪命而活就是福田不净。
更何况他们传的财神法根本无法让人致富,如果传财神法能让人致富,他早就变成大富翁了,还要传财神法来受人供养吗?他们是为了你的钱而传财神法给你,如果他们的财神法真的有用,就不必世界各处去劝募了,他们只要在达兰莎拉每天修财神法,金银财宝就会一直送去给他们了,可是却仍然个个穷得要到全球去传财神法来赚钱,邪命而活;你若布施给这类人,就是所施福田不净。我们再把层次拉高一点来讲,譬如有人心想:“我现在是一方之师,所以我是大福田。”当他有这一个念头,你在他身上种福田就已经成为不净福田了。如果身现大师之相,徒众巨万,可是讲的法都是常见外道法,这也是不净福田。
如何才是真正的净福田?佛是最清净福田,了义究竟正法是最清净福田,然后是已得正法的胜义僧宝是人间最清净福田。可是要在末法年代寻找这样的清净福田,还真的不容易;诸位现在正在努力种的正觉福田,正好是目前世间最清净、也最胜妙的福田,所以诸位未来世都将大有福报。可是这一方福田我也一样要种,不能开辟出来光让你们种,所以我也在准备,正觉寺大福田我也一定大力耕种的,这就是福田清净。如果我告诉你们说:“这个是清净福田、无上福田,大家都来种。”可是我自己一毛钱也不种,那就表示这个福田纵使是真正福田,但讲的人自己是有疑心而不全信;如果自己都不信,显然不是真正的清净福田。
以上说的是物净、心净、福田净。可是诸位种了无上福田之后心中要清净,不要生起后世财物果报的想法,否则就是心不净,就将会只有来世的福德而无此世及后世的功德了!所以物净、福田净之后,自己也要心净。心净而种福田时,不但未来世广有福德(因为不管你种下去心净、不净,福德一定有的),而且还会有功德。我们不要光是得福德就满足了,也要有功德受用啊!可是功德从哪里来的?应该探究。这五法:施时不为生死善果、名称胜他、得色力财、不断家法、眷属多饶,若不为了这五法而去种福田的,就又可以生起自受用功德了。若生起求世法的念头,解脱的受用就不见了!功德是自受用的啊!所以种福田时不要心中想着未来世的世间法果报,因为在无上福田种福德,未来世一定是无量报,佛在后面将会讲到;但是不必去想它,不管你想不想它,你在来世该得福报始终是存在的,就好像钱存在你的银行账户中,别人不能提领,所以永远都会在。既然永远都在,就不必一天到晚想着:“我来世会有二百亿的回报。”当你不关心、不想它,你就不会被世间法的福德所拘束,那就多出一份功德了,这才是有智慧的人。否则就被福德!|我所——把你绑住了,那就变成没有功德了。
佛又说:“善男子啊!如果能以物净、心净、福田净这三个因缘来布施的话,就可以具足寿命长远……乃至处众无畏啊!”所以种福田时还真的必须选择一下:我们将要拿出去布施的钱财清净不清净?我有没有用求世法的不清净心来布施?我所要种的福田是否清净?这三种因素都要好好考虑到。种到不净福田与种到清净福田,二者的果报相差很大,所以佛特地为我们说明,希望我们布施时要有智慧,可以对佛菩提的修证有更大的帮助。这是佛陀特为了我们未来世行菩萨道的资粮而考虑的,本来就应该如此正确的布施。如果能依佛所教而奉行,你就可以在未来世拥有寿命长远、多饶财宝……乃至于大众中都无所畏等八种利益,如此而行菩萨道,就可以很轻松愉快的修行及利益众生。
在分别福田的净与不净时,有一件事情必须特别注意:你种福田时千万不要种到毒田。福田跟毒田是不一样的!譬如西藏密宗就是毒田!我这话虽然很尖锐,不过我讲的全都是事实,没有一丝一毫的虚妄。假使把《狂密与真密》详细读过了,就知道为什么藏密是毒田,因为他们四大派都同样是陷害众生堕入毁破最重戒的双身法中。最须注意的是藏密的黄教,如果是白教、红教以及花教的自续派中观,他们在般若的亲证上面,最多只是把如来藏悟错了,至少还承认有如来藏。可是黄教的应成派中观,是主张一切法都空而无如来藏,以专破他宗的种种辩解理论破斥别人,然后总结说:如是应成。所以名为应成派。可是他们却是断灭法,因为否定如来藏而使涅槃成为断灭境界啊!为了弥补这个过失,所以又另外建立一个不可知、不可证的常住不坏的意识细心,却又落入常见中,所以他们是具足断、常二见而严重破坏正法的破法者,不只同样是主张双身修法的邪淫之徒而已,所以是特大号、特别毒的毒田。
到现在为止,他们还是继续在否定如来藏实相法,譬如昭慧法师现在仍然是继续否定如来藏的,这其实是特大号而特别毒的毒田!如果在那里种了福田,其实都是在种毒田。另外还有别的破坏正法的单位、团体、寺院,你去种福田就是在帮助他们破法,就是种了毒田,来世一定要同负共业的。你种了这个毒田,当然还是会利益了一些人,至少那里的常住法师有得吃、有得喝,还是有福德的,不过那一方福田却是有毒的,因为他们抵触正法、破坏正法!所以未来世虽然仍然会有福德果报,但是来世所得的世间法财报将会影响你的道业,因为他们用你布施的钱来破坏正法,当然你要负破法的共业,而破法行为的布施,在来世所得的钱财将会在不清净的事物上回报,一定会影响到你来世的道业阻障重重,所以佛陀特地为我们讲到布施时应该注意的三个条件:物净、心净、福田净。所以必须在布施前先考虑所施的福田净或不净。

(原标题:在家菩萨修学佛法第一要务:布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