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略说_什么是禅?
(一)什么是禅?
雪窦重显禅师有一次上堂,进了堂还没上座他就讲了:如果要说禅这个本分事的话,我雪窦进堂还没上座之前,本分事诸位应该就要知道了。会么?有什么人道得么?结果没有人说话。不得已,雪窦禅师上堂坐定,手指在空中一画就讲:诸人随山僧手看,看我这个手指头,十方国土十方世界都在老僧指头上现前。又交待:诸人随山僧手指看哦!那么这个已经是落到第二句了。
如果是第一句,譬如有位禅师问云:你是那一国人?我是朝鲜人。禅师说:你正要离开朝鲜,准备上船的时候,我就该给你一棒了!那并不是说禅不可说,而是说禅是个密意,不能明说,因为明说会害人。这意思是说,禅并不是在语言上,也不是在文字上,当然更不在刚刚这一则公案的这一个指头上。可见要会禅呀,真是难。
那么禅究竟是什么?禅,它的本质并不是一般人所想的,很玄很妙的东西。实际上禅是很现成的,很平凡的,很实在的。但是从这个平凡与实在之中却显现出无比的智慧,显现出真实的解脱,显现出究竟的涅槃,这才是禅。可是这样子讲的话,禅到底又是什么?从名相来说,禅就是般若智慧。
但是禅除了明心开悟以外呢,还有重关的眼见佛性。这个见性,见得分明的时候,就会有一种很强烈的觉受,是有境界的,当下会感受到很强烈的解脱的觉受。但是见性,有人只见得片段,也有人一念相应见得一剎那之后就消失了,可是也有人见性成片,一切时一切处都能见得清清楚楚了然分明,这种见性须要具备慧力以及定力,缺一不可,此外还要加上福德庄严,如果没有福德来庄严的话,就没有因缘时节可以眼见佛性。所以见性乃至破初参的明心都是必须的。
(二)禅应如何修行
禅在娑婆世界以明心为标的。那就先要明白明心是什么?明心就是:对于宇宙万有的本源——一切有情众生的生命本体的根源,能够真实了解,证实祂,明白祂,那就是明心。明心时,如果定力和智慧够的话,也会同时见性。所谓见性则是亲眼看见这个生命体的根源——我们的真心的体性,但是不在别相上而在总相上见,这叫做见性。
我们说,禅悟明心,明的是真心。真心是无分别心,是指一切有情众生的真如本心——如来藏,它无念、非觉非观、没有境界可以安住,它本身不做任何的分别,它没有喜怒哀乐,不分美丑善恶,它没有是非可言,这是理上的无分别。但是要找寻这个无分别心却必须要有个分别心。所以圜悟大师讲:这个事情虽然它是无分别的,可是到了这个地步,却得要有眼睛来分别、筛选、选择。参禅的时候心、意、识固然是妄,但是心意识这个妄心却不能不要;没有了心意识这个妄心的作用,就无法开悟。因此,参究的时候,我们参寻的方向应该要远离心意识,但是参究的过程必须要用心意识做为工具来参究。没有心意识这个工具,我们就无法参究真如佛性、我们就无法参寻无分别心。
那么,禅究竟应如何修行呢?简单讲,悟前参禅明心,主要包括两部分:1、前方便(闻法阅经建立知见;闻时记忆闻后思惟;培植福德广结善缘;受持佛戒,发菩提心;减除世间五欲之贪着;忏悔业障,深信因果;消除慢心;发大愿心);2、正修行(谨慎选择教禅的善知识;正修功夫——看话头、参话头、参公案思惟观之功夫;深解第一义经典;学习参究话头与公案的方法;学习禅法知见;产生疑情,疑念相续;因缘和合,一念相应)。悟后则应请善知识印证,并随善知识悟后起修,修学道种智乃至一切种智。这一部分包含的内容非常多,我们将专门著书详细阐述,在此不再重复。
大宝积经卷111,佛云︰「生死无边际,常住于实际,一念慧相应,生死无疲倦。」故知禅乃般若,一念相应而得悟。如来藏无形无相,然真实可证,悟前即与妄心同在,非因悟而从无变有,非因修定除烦恼而将了了常知、明觉寂照之七转识妄心变为如来藏。如来藏不落境界中,于六尘中随缘而应,然不会六尘六入。祂与七转识妄心和合似一,行相极细故难悟知。
所以明心很难,自古以来就很难,多少座主讲经说法数十年之后,进了丛林参到老、参到死,一无所悟,来生又重新再来。自古以来就是这样,不是现在才这样的,所以明心非常困难。
可是禅师悟了以后为什么不明讲?因为不可以明讲。有很多人说:悟说不出来,说出来就不是悟。其实不对,任何一个真正开悟的人,都可以用三言两语就说得清清楚楚,有时候他不用语言也可以说,但是为什么自古以来都不明说呢?因为这是佛世尊的无上甚深密意,如果明说,众生不敢承担,就会诽谤,而诽谤的结果只有一条路可走——舍报之时下地狱。
所以祖师都说:向上一路,千圣不传;学者劳形,如猿捉影。弥勒菩萨讲:真如佛性,是佛世尊无上甚深密意,是故不说。我们也不敢明讲,有因缘的人来,参了自然会得到;方向正确,知见正确,自然能得,不然始终不得。
明心难,可是见性也难呀。要见佛性,必须先明心,真的明心以后,再从真心直接的体性去体验,才能看见佛性。
佛性的看见,必须眼见为凭,这就必须要有定力,但是定力很强并不一定看得见佛性。《大般涅槃经》佛说:声闻缘觉定多慧少,以是因缘不见佛性。如果完全没有慧力,根本看不见佛性,想看见佛性,除了定力以外还要慧力,所以佛说:十住菩萨眼见佛性犹未了了,以首楞严三昧力故,能得明了。因此,我们一直在倡导《楞严经》的首楞严三昧,我们倡导第二十四种忆佛念佛的方法,这也是首楞严定的一种;修学这个功夫以后,看见佛性就能了了分明。
但是有的菩萨修到九地还不见性,那是声闻缘觉的种性,定多慧少。定慧相等的话,完全具足,那就像佛一样,所以说诸佛如来眼见佛性,了了分明!定慧等故。因此要见佛性,必须要有定力和慧力,这是见性的必要条件。
(三)禅悟的实质
禅宗的所谓开悟,是说在参究的过程当中,不离定力而一念相应,生起了智慧。这个智慧能断三缚结、五下分结、乃至五上分结,而与定力相应,所以得到禅悦及解脱正受。从破初参悟得真如,到重关眼见佛性,乃至牢关会末后句,及体验牢关参禅事毕,皆是一念相应慧,也都或多或少与定力相应。所以所谓的开悟,我们可以把它定义如下:藉由定力参详而了知有情生命之最初与最后的根源,因而导致无生解脱慧生起的一念相应的过程,即是开悟。
在悟之前需要修动中的功夫——参禅的功夫,以及听闻参禅的知见。悟了以后,却发觉到真如佛性不是因为修行而得,是本来就有的,也没有一个门可以进入让我们看见真如佛性。所以祖师常说:无门为法门,就是这个道理。而真如不是从修行而得,它从无始以来本然存在,没有一个相貌形象可以拿出来示现给人看,也没有任何一法可以传给任何一个人。
我们讲禅法,而禅法是一种建立,是一种施设;所以禅法可以讲,但是禅不可说,说出来的就已经不是禅。悟——不能够讲,因为说出来的已经不是悟了,而且众生也不会相信的。禅法可以讲,可是禅法的自性本来空寂、禅法的自性本来就没有来去,本来就不可说,已经用语言、文字说出来的,那就是禅法,不是禅法的自性。
在还没有悟之前,有个开悟可以追求;等到悟了以后,才知道悟的这个法也是本来空寂。悟之前需要学禅法,悟了以后才知道禅法的自性也是空寂。禅不是悟,禅是真如,悟只是找到真如时的一个现象。禅与悟虽然是真实的存在,它不是建立,也不是人的施设,但是没有办法提示出来给人看。所以说有悟是错,说无悟也是错。因为说出来的,已经不是悟啦。别人讲的是别人的,与我们不相干。
悟的实质,不离一念相应慧。凡是没有一念相应,而靠语言、文字思惟分析所得的结论,那不是悟。必需要自己辛苦参究之后,突然间一念相应,那才是悟。
禅宗之证悟破参极为重要,若人能于禅宗祖师证悟公案中,觅得入处,便入大乘佛菩提道之真见道位中,便得了知般若诸经密意,亲见十方世界一切法界之实相;悟后进修,便可经由相见道位之修学,配合福德之修集而具足菩萨性,配合破邪显正、救护众生等十回向行,而具足道种性,配合进修一切种智而渐渐通达般若,完成相见道位之观行,发起初分道种智;再发起增上意乐,于佛前勇发十无尽愿,便得入住初地之入地心位。凡此皆要依于禅宗之证悟如来藏作为基础,然后始能次第进修而渐次亲证;是故,禅宗之证悟如来藏极为重要,此是亲证实相之唯一法门故,此是发起般若、通达般若之唯一入手处故,亦是一切修学大乘法之学人所应孜孜矻矻、记挂于心者。
(四)关于禅的简略辩证
前面已经说过,禅就是般若智慧, 禅悟明心,明的是真心。见性则是亲眼看见这个生命体的根源——我们的真心的体性。可是有许多人还是不能够明白这一点,而产生了种种的误解,简略辩证如下。
1、禅不同于禅定
一般人常常错会,把禅当做是禅定,其实禅是智慧;从世尊在灵山拈花微笑,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一代代传承下来的禅,其实是智慧法门,不是禅定法门。
禅定法门必须透过心法上长时间的用功修行,不是一念相应而得。禅却是一念相应而得,所以禅是智慧,不是禅定。如果禅是禅定的话,当初世尊拈花微笑,人天罔测的时候,迦叶尊者不可能一念相应便得。既然是一念之中便能相应的,那一定不是禅定,所以禅是般若。
但是世尊拈花微笑的时候究竟说了什么法?若道他有所说,祂明明未说;若道祂拈花微笑是无所说,大迦叶菩萨为什么却一念相应就悟了?所以无门慧开大师讲世尊在灵山会上拈花微笑的故事时,说世尊是挂羊头卖狗肉。
所以说,禅既然是在一个很短的时间就一念相应而得,可见不是禅定,因为禅定是必须经过一段很长时间的修学才能成就,禅却是从一念相应而来,所以禅是般若,禅是智慧。禅的明心,悟了没有境界,可是很多人误以为悟了就有神通,可以到处飞行,就有宿命通他心通,他们错了!禅是智慧,而那一些神通是从定的修行而得。禅定所得都有境界,不是开悟。开悟是一念相应证得实相,这个实相是无所得、无所有的境界!方便说为境界。
2、做主的一念心非禅
有人这么说:世尊在灵山会上拈花微笑和我现在喝茶都是一样的,如果到这里打住就没错,可惜的是,他后来又画蛇添足,说:同样都是这一念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处处做主的这一念心。这一讲,马脚就露出来了,这叫似是而非,世尊拈花微笑且不是这一念心哦!大迦叶尊者相应的也不是这个心。
3、能知能觉的妄心不是真心
很多人错误的以为这个能知能觉的妄心修行清净以后,就会成为真心,在国内以及国外来的许多大师们这样错误的认知,然后就想把这一个能知能觉的妄心修行清净而变为真心,也教人如此修禅。但实际上这个妄心是七转识的作用,即使修到成佛,祂还是七转识,仍然不是真心,所以不要错把妄心当做真心,也不要希望将妄心修行清净以后会变为真心。
真心是另外一个真实心,祂从来跟我们的妄心在一起,是真妄和合运作。妄心永远不可能变为真心,真心非觉非观,真心远离见闻觉知。有的善知识跟徒弟说:我们课诵的时候,那个专一的心,没有杂念的心就是真心。但是这个说法错了,因为《维摩结经》明明说:法离见闻觉知,说真心非觉非观,所以不是这个心。
4、呼吸不是真心
有人说:四十二章经讲:人命在呼吸间。但是,呼吸不是真心,因为《大集经》讲:非出息非入息。有人说:一念不生的时候,灵明觉了、寂而常照的心是真心。但是,这个心落在觉观境界里面;《解深密经》说,第一义相离诸觉观,觉观是名世间境界。
5、虚空不是真心
有人说,真心就是虚空,一无所有,因为经上讲了嘛:真如犹如虚空,是无所有无所得境界。但他是落到顽空里面去了,也错了;如果真心是虚空,一无所有,那就变成断灭,跟断见外道一样。
6、入定的能看的心不是真心
有人就主张说:入定的时候那一个能看的心就是真心。可是那个心也不是,因为那个心还是不离觉观境界。
7、无所不在的能量不是真心
有的人说:虚空中的一种无所不在的能量或者殊胜的体性,那是真心。但是那也不对,那是胜论外道的说法,是凭空想象而建立的,世尊在《大般涅槃经》和唯识经典中,早已破斥过了。
8、永远不变异的心不是真心
有的人说,“真心从来是常,永远不变异。”如果这样的话,那我们如何成佛?因为经上讲,真心本性清净而有染污种子。如果祂永远是常,常则不变异,不变异就不能受熏染,不能受熏染则清净法种就无法熏习成长,那就不能成佛,所以不能说真心是常。
有时候经里面说“常”,譬如《楞伽经》讲“如来之藏常住不变”,是因为这个本体从来不坏,所以讲常住不变。可是常住不变里面,有它的生灭变异的现象——是真心中一切种子的生灭变异,所以真心非断非常。应当是非有变异、非无变异;非有作用、非无作用。所以真心非知非不知,非觉非不觉,不落两边,这才是真正的中道实相。
9、感觉或见闻觉知性不是见性
另外,见性不是感觉,更不是见闻觉知的那个性,很多善知识弄错了,这中间差别很微细。很多人落入能见能闻能觉能知,落入感觉里面,而把感觉当作是佛性。但是即使知道佛性的答案并不代表就能看得见,不代表就是悟,只是解悟佛性的意思而已。要见佛性,必须先明心,真的明心以后,再从真心直接的体性去体验,才能看见佛性。
(五) 学般若禅须知
对于初学般若禅的佛子来说,为了则必能消除修行过程中的诸种障碍,尽快明心见性,乃至走上悟后起修之路,应首先了解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必须要修集福德资粮
福德资粮不够的话,很难听到真正的禅法,很难听到真正的般若智慧,即使听到了也不相信,会当面错过。所以必须要修学各种的福德资粮:救济贫困、孝养父母、尊重师长、供养三宝等等,都应该做。
2、必须修学信心
很多人听到“禅”就吓坏了,心里面先自我设限:“我哪有可能学禅!末法时代了,而且我这种根性怎么可能?”先自我设限。但是菩萨再来者很多,因为还没有离开隔阴之迷,所以往往小看了自己,妄自菲薄。我们应当了解,听闻禅法而不畏惧,课诵学习《金刚经》而不害怕的人,这一种人,佛说:“当知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诸佛而种善根。”所以千万不要自我设限,对自己要有信心。但信心的获得,也要经由一段时间的多闻熏习才能增强,所以还要多闻熏习第一义知见增长信心。
3、必须修慧学
修学慧学仍然要多闻熏习,多闻熏习以后,自己要常常思维整理,去融会贯通。但禅法所说的慧,并不限定在佛法上的多闻熏习,还包括世间法的多闻熏习(但不是指恶法的多闻熏习)。譬如工巧明等慧力也必须具足,否则就看不见佛性。
4、必须消除性障、降伏我慢
如果性障不肯消除,我慢不肯降伏。那么往往会落到权威崇拜、学术崇拜里面去。而真正的禅不在名声上,不在权威上。真正的禅法在哪里?只有真悟的人才会知道。我们未悟之前,尚未建立择法眼,所以对于善知识的判断只能随缘。但是如果有缘遇到证悟的人,他会跟你指引。这个人也许远在天边,也许近在眼前,也许就坐在你身旁,甚至是你的父亲、你的子女、你的配偶,不一定。因此必须要把性障除掉才不会疑,要把慢心除掉才不会被表象所遮障。
5、必须修学动中功夫
那就是虚云老和尚讲的看话头。
我们要有这个功夫——任何一句话没有出来之前,我们就看到“它”,知道“它”是什么?清清楚楚看到它是什么!但是这句话的语言文字都没有出来,那才是话头。能够看话头才有资格看见佛性,看不见话的前头,表示你的定力不够,动中的功夫不够,一定看不见佛性,把答案跟你说了也没用。所以要能够看话头,并且还要很熟练、很纯熟,它自然而然存在,那这样见性的因缘就具足了。然后才去参话头。
话头有两方面,你是要参真如的话头呢?还是要参佛性的话头呢?两种不一样。真如的话头参出来是“见无所见”,我们一开始讲的那些公案,如今都在你心里面了,它们在讲什么?你很清楚。禅宗一千七百则公案,其实只有一则;不会就是一千七百则,会了就是一则。有了这看话头的功夫以后,才可以开始参话头。千万不要急着在会看话头以后就去参,因为太早参不好。看话头的功夫做得很纯熟以后,再来参,将来才能看见佛性,不然看不见。
在看话头的阶段,有人觉得索然无味,但是有的人觉得非常好。为什么?因为心没有负担,只有个话头。这个阶段一定要经过,这个阶段一定要锻炼,没有这个看话头的功夫,而说在参禅,是自欺欺人,在骗自己,也在骗别人。
6、悟后必须请阅全部的了义经典印证
我们说参禅悟了以后必须请阅全部的了义经典
譬如《楞伽经、佛藏经、如来藏经、无上依经、不增不减经、金刚三昧经、深密解脱经、解深密经》等等,还要请阅《瑜伽师地论、成唯识论》来做印证。
悟得真的人读过以后,会使他的悟境更深入,提升悟的层次和内容。如果是悟错了的人,他读了以后就会知道自己悟错了。
开悟的人如果不能用这些书自我印证的话,那就不是真正的悟,应该要把原来所悟的见解丢掉,重新再参。如果能够印证,那就是真的证悟!真悟的话自然就会知道——应该要如何悟后起修。他就能渐渐通达,能进入修道位,这样才能迈向成佛之道。
8、永远不变异的心不是真心
有的人说,“真心从来是常,永远不变异。”如果这样的话,那我们如何成佛?因为经上讲,真心本性清净而有染污种子。如果祂永远是常,常则不变异,不变异就不能受熏染,不能受熏染则清净法种就无法熏习成长,那就不能成佛,所以不能说真心是常。
有时候经里面说“常”,譬如《楞伽经》讲“如来之藏常住不变”,是因为这个本体从来不坏,所以讲常住不变。可是常住不变里面,有它的生灭变异的现象——是真心中一切种子的生灭变异,所以真心非断非常。应当是非有变异、非无变异;非有作用、非无作用。所以真心非知非不知,非觉非不觉,不落两边,这才是真正的中道实相。
9、感觉或见闻觉知性不是见性
另外,见性不是感觉,更不是见闻觉知的那个性,很多善知识弄错了,这中间差别很微细。很多人落入能见能闻能觉能知,落入感觉里面,而把感觉当作是佛性。但是即使知道佛性的答案并不代表就能看得见,不代表就是悟,只是解悟佛性的意思而已。要见佛性,必须先明心,真的明心以后,再从真心直接的体性去体验,才能看见佛性。
(五) 学般若禅须知
对于初学般若禅的佛子来说,为了则必能消除修行过程中的诸种障碍,尽快明心见性,乃至走上悟后起修之路,应首先了解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必须要修集福德资粮
福德资粮不够的话,很难听到真正的禅法,很难听到真正的般若智慧,即使听到了也不相信,会当面错过。所以必须要修学各种的福德资粮:救济贫困、孝养父母、尊重师长、供养三宝等等,都应该做。
2、必须修学信心
很多人听到“禅”就吓坏了,心里面先自我设限:“我哪有可能学禅!末法时代了,而且我这种根性怎么可能?”先自我设限。但是菩萨再来者很多,因为还没有离开隔阴之迷,所以往往小看了自己,妄自菲薄。我们应当了解,听闻禅法而不畏惧,课诵学习《金刚经》而不害怕的人,这一种人,佛说:“当知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诸佛而种善根。”所以千万不要自我设限,对自己要有信心。但信心的获得,也要经由一段时间的多闻熏习才能增强,所以还要多闻熏习第一义知见增长信心。
3、必须修慧学
修学慧学仍然要多闻熏习,多闻熏习以后,自己要常常思维整理,去融会贯通。但禅法所说的慧,并不限定在佛法上的多闻熏习,还包括世间法的多闻熏习(但不是指恶法的多闻熏习)。譬如工巧明等慧力也必须具足,否则就看不见佛性。
4、必须消除性障、降伏我慢
如果性障不肯消除,我慢不肯降伏。那么往往会落到权威崇拜、学术崇拜里面去。而真正的禅不在名声上,不在权威上。真正的禅法在哪里?只有真悟的人才会知道。我们未悟之前,尚未建立择法眼,所以对于善知识的判断只能随缘。但是如果有缘遇到证悟的人,他会跟你指引。这个人也许远在天边,也许近在眼前,也许就坐在你身旁,甚至是你的父亲、你的子女、你的配偶,不一定。因此必须要把性障除掉才不会疑,要把慢心除掉才不会被表象所遮障。
5、必须修学动中功夫
那就是虚云老和尚讲的看话头。
我们要有这个功夫——任何一句话没有出来之前,我们就看到“它”,知道“它”是什么?清清楚楚看到它是什么!但是这句话的语言文字都没有出来,那才是话头。能够看话头才有资格看见佛性,看不见话的前头,表示你的定力不够,动中的功夫不够,一定看不见佛性,把答案跟你说了也没用。所以要能够看话头,并且还要很熟练、很纯熟,它自然而然存在,那这样见性的因缘就具足了。然后才去参话头。
话头有两方面,你是要参真如的话头呢?还是要参佛性的话头呢?两种不一样。真如的话头参出来是“见无所见”,我们一开始讲的那些公案,如今都在你心里面了,它们在讲什么?你很清楚。禅宗一千七百则公案,其实只有一则;不会就是一千七百则,会了就是一则。有了这看话头的功夫以后,才可以开始参话头。千万不要急着在会看话头以后就去参,因为太早参不好。看话头的功夫做得很纯熟以后,再来参,将来才能看见佛性,不然看不见。
在看话头的阶段,有人觉得索然无味,但是有的人觉得非常好。为什么?因为心没有负担,只有个话头。这个阶段一定要经过,这个阶段一定要锻炼,没有这个看话头的功夫,而说在参禅,是自欺欺人,在骗自己,也在骗别人。
6、悟后必须请阅全部的了义经典印证
我们说参禅悟了以后必须请阅全部的了义经典
譬如《楞伽经、佛藏经、如来藏经、无上依经、不增不减经、金刚三昧经、深密解脱经、解深密经》等等,还要请阅《瑜伽师地论、成唯识论》来做印证。
悟得真的人读过以后,会使他的悟境更深入,提升悟的层次和内容。如果是悟错了的人,他读了以后就会知道自己悟错了。
开悟的人如果不能用这些书自我印证的话,那就不是真正的悟,应该要把原来所悟的见解丢掉,重新再参。如果能够印证,那就是真的证悟!真悟的话自然就会知道——应该要如何悟后起修。他就能渐渐通达,能进入修道位,这样才能迈向成佛之道。
(原标题:禅略说_什么是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