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乘菩提概说
究竟什么是佛法?有人说:佛法就是讲四圣谛、八正道、十二因缘、缘起性空、三十七道品……等诸法,这就是佛法。但是实际上,佛法不只是这些而已;佛法可以依其觉悟内涵之不同,分为三乘菩提——声闻菩提、缘觉菩提、佛菩提。
所谓菩提即是觉悟的意思,也就是因为觉悟的内涵各不相同,所以分成三乘,《金刚经》云: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意即:觉悟声闻菩提者,即成声闻乘的圣人;觉悟缘觉菩提者,即成缘觉乘的圣人;觉悟佛菩提者,即成贤位或圣位菩萨乃至成究竟佛。然而此中异同,错综复杂,绝非三言两语便可厘清。
1、声闻菩提概说
佛出人间时,常见外道极为盛行,佛为摧破诸种常见外道,宣说十八界、十二处、五蕴、六入之法,一一分析,令诸学人闻已,依佛言声而得证解,断我见乃至我执成阿罗汉,名之为声闻菩提。菩提者意谓觉悟,所觉悟内容为一切有情蕴处界无真实我。
所谓声闻,即是闻佛或已证解脱圣之音声说法,经由听闻佛(圣)详述或略述五蕴、十二处、六入、十八界之意涵,而断我见、我执,成须陀洹乃至阿罗汉者称之。若有钝根者闻佛或圣说法已,不能如实解义,须于闻后静处思维,分析辨正,如是理解及确认佛说蕴处界空,而断我见我执,证声闻菩提。至若五盖(贪欲盖、瞋恚盖、睡眠盖、掉悔盖、疑盖)深重者,不唯闻法,不唯闻法思维已,尚须于历缘对境中,藉闻思所得慧作诸观行,以断我所执及我执而证声闻菩提。慧强而无盖者,但须闻佛或圣略说蕴处界空,立时可成慧解脱阿罗汉,不由思维;闻说法音声而证解脱果,非由自觉自悟,故名声闻菩提。已修成四禅八定者,其三界有爱已经完全降伏,五盖已灭,唯因不断我见故不证解脱,此人但须闻佛或圣略说蕴处界空,不由思维,立时即成定解脱阿罗汉,兼具慧解脱及灭尽定故,名为俱解脱阿罗汉。慧劣盖轻者,不但须闻佛之略说蕴处界空,尚须圣为其详细分析四圣谛、十二因缘、八正道,而后独一静处思维,经历时、日、月、年,一一通达之后,方能成为慧解脱阿罗汉。
慧强而盖重者,于闻法后即证声闻菩提,我见随断;但因性障习重故,我执不断,唯成声闻初果;须于觉证后历缘对境修除我所执及我执,熏习增长清净无漏法种,贪瞋渐薄乃至断除,而后发起初禅,渐次断除五下分结、五上分结,成慧解脱阿罗汉。证四果已,若能加修四禅八定及八背舍,即成俱解脱阿罗汉。如前略说声闻菩提之觉证,要须先闻善知识之音声说法,而后悟入蕴处界空相,方能证得解脱果,故名声闻菩提。
2、缘觉菩提概说
缘觉又名辟支佛,出生于无佛之世,由因无佛出现于人间,不由他人音声闻熏二乘菩提,依自观察思维,藉因缘观亲证蕴处界空,故成辟支佛;以非依于声闻而入,所观为因缘法,藉因缘法而觉悟,故不名为声闻菩提,名为缘觉菩提,缘于世间一切法之因缘而觉悟故。
缘觉菩提之觉证,非唯纯依十二因缘而悟,有人偶见黄叶离枝飘零而落,便悟世界无常,因此成辟支佛者;有人偶见他人老已病死,便悟色身无常及觉知心我无常,便成辟支佛;有人偶见自身眠已、偶见他人闷绝,便知五阴无常,成辟支佛;有人于证得禅定后,因于无常观而成辟支佛,或起因缘觉而成辟支佛;有人于具足四禅八定后,如是观行而成辟支佛;有人于具足四禅八定及五神通后,如是观行而成辟支佛;有人……。如是众生根器种种差别,是故无佛之世,辟支佛出,由诸别别观行而成缘觉,所证缘觉菩提亦有浅深差别,故说缘觉亦有十品,而非品品皆有神通。 缘觉菩提之证得,或有因思而证,或有因修观行而证者,要皆不依闻听法音而入,是故异于声闻菩提。虽其所思所观不异声闻菩提之蕴处界空、无常、苦、无我、缘起性空、十因缘乃至十二因缘,然偏于因缘观者多;复次,彼人不由他教,自思自观而自觉证,其慧大多深利于声闻行者;亦因其观行多分与十二因缘相应,故慧深利于一般声闻无学。
而缘觉的解脱果不同于声闻乘,虽然也是有余依涅槃和无余依涅槃,但却是经由缘起性空的现观而证解脱果。什么叫作缘起性空?就是修十二支缘起,所谓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忧悲苦恼。这就是说此有故彼有,也正是众生轮回生死的原因。因为这个无明,不明白五蕴身心都是缘生法,执以为实,所以就有心行;有心行所以就必定有名色——必定会去投胎;因为投胎受生、名色具足,所以就有六识;因为有六识、名色,就会有六入(色声香味触法入),然后就有触而一直到生,有生就有老病死忧悲苦恼;因为有这个所以有那个——此有故彼有。当这样现观之后,返推回去就知道说:此灭故彼灭。我把无明灭了,不想再有识蕴六识心的存在与运作,心的行就不再出现;心的行灭了就不会去投胎,不投胎就灭了名色,当然也就不会有来世的色身及六识;没有来世的色身及六识就没有六入,六入灭了就不会有触;没有触就不会出生境界爱,爱灭了就不再执取;不再执取就不会有未来世后有出生的因,有灭了就不会有未来世的出生;不再出生,就断了老病死忧悲苦恼,这就是顺逆观十二因缘而正观五蕴缘起性空。
这十二有支都是因缘而有,并不是本来就有,都是由众缘所成,才会有这十二有支,所以众生轮回生死;当这样如实现观以后,知道五蕴缘起性空的真实道理,知道此灭故彼灭的道理,因此舍报时也一样入无余涅槃,不再轮转生死,这就是缘觉的解脱道。
缘觉乘与声闻乘的修法,都是从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上面去修无我观,这无我是人的无我,人泛指有情,所以人无我即是有情的无我,因此说二乘人所证的解脱果是人我空。
3、佛菩提概说
佛菩提亦名大乘菩提,或名大菩提。以之能成佛,故名佛菩提;亦因成佛时劫久远,长劫自度度他故所度众生甚多,故名大乘菩提;至高无上,究竟无比,不共二乘定性无学,故名大菩提;所证涵盖二乘菩提,佛菩提法广大而深妙,故名大菩提。
二乘定性无学所证菩提,云何不能令其成佛?唯能成就阿罗汉果、辟支佛果?此谓二乘菩提所觉悟之智慧,唯能成就出离三界分段生死之解脱果,只能成为阿罗汉或辟支佛,不能成就佛果所具之大智慧与大威德,不能成佛,故不名佛菩提。
二乘定性无学舍寿时,必入无余涅槃,十八界俱灭,穷未来际不复受生;唯能于舍寿前随缘度众,所度众生亦唯能证二乘菩提;所度众生将来成阿罗汉以后,舍寿亦入灭度,不能尽未来际度化众生成佛,所度众生出三界者数亦有量,故说二乘菩提不名大乘菩提。大乘菩提若得证悟,不论证悟后已否证得有余涅槃,悟后皆必依于大悲之心及实相智慧,发起世世受生而不入无余涅槃之大愿,世世自度,亦复如是教人转度有情;如是乃至成佛时度众无量,故名大乘菩提。一切菩萨成佛后,应身示有灭度而入无余涅槃,然其三十二相庄严报身永不入灭,恒为十方诸地菩萨宣说种智,尽未来际而无穷尽,所度众生辗转无穷、其数无量,故名大乘菩提。
佛菩提具一切智及一切种智,至高无上,故名为大。声闻菩提之一切智容有十智:世俗智、法智、类智、苦谛智、苦集谛智、苦灭谛智、苦灭道谛智、知他心智、尽智、无生智,然不能触及法界智、一切种智。一切种智者,谓八识心王一切种子之智慧,由触证如来藏之基础上,循序修学,历经三贤位之般若总相智别相智,及初地起所修般若别相智之种智——八识心王一切种之智慧——唯识百法明门,乃至千法明门、万法明门等,一切种之智慧修证,则断变易生死而成佛道,实证佛地真如,彼时无垢识真如心中唯带旧种,成佛后已不受任何熏习,种子之流注变异已经灭尽,是名具足一切种智。初地乃至等觉菩萨之一切种智未故,名为道种智;道种智位菩萨唯有下品、中品之妙观察智、平等性智,佛地一切种智具足上品妙观察智、平等性智,亦有大圆镜智、成所作智,四智究竟。
一切智之十智乃是解脱果所得智慧,三乘无学通有;通教三乘有学无学依此建立果位,显示解脱果修证之位次,故名通教。是故大乘菩萨依此通教解脱果之修证,亦分四向四果,非唯别教五十二位次。一切智之十智具足,乃二乘菩提之极果,无过于阿罗汉与辟支佛之解脱境;三乘无学之无余涅槃皆同一境,无过其上故。此谓二乘菩提乃解脱果,三乘修证俱通此果故。
一切种智乃是佛菩提果——大菩提果;唯大乘别教方有,不共二乘定性圣人。大乘除依通教解脱果显示修证位次,复依佛菩提果之修证,别于通教之外建立五十二阶位之六种菩萨性:十信凡夫性、十住习种性、十行性种性、十回向道种性、十地圣种性、等觉性、妙觉性。如是菩萨位次,乃依佛菩提果之修证而建立,如是佛菩提之修证不共二乘,非二乘圣人所知,亦有别于通教菩萨,故名别教。
二乘慧解脱阿罗汉之解脱果通初地满心菩萨,俱解脱大阿罗汉之解脱果通六地满心菩萨,然若回心大乘而修佛菩提,其大菩提果之修证位次,最高唯阶别教六住位,依其布施等六度行之修与未修而有差异,故虽已有六住满心位之现观自我虚妄智慧,亦有仅能及于初住菩萨者,第一度之布施波罗蜜或其余诸度尚有未修集者故。逮至前五度修集后,须至破初参明心,证得识缘名色之识(阿赖耶识心体),确认不疑而不退转已,方名般若正观现在前,成七住不退心,与中道实相相应,入住中观境,名为大乘别教之真见道。
如是阿罗汉回心大乘之菩萨,由此复学般若诸经而通达已,进修五法、三自性、七种性自性、七种第一义、二种无我法……等,勇发十无尽愿(戒慧直往菩萨则必须先取证三果已),方入初地得道种智,住于无生法忍,然后地地渐修,历经二大阿僧祇劫方至佛地。如是佛菩提果之修证,以如来藏所生般若实相智慧为依据,二乘定性人若不回心大乘证如来藏,不能发起般若中道智慧,则不能与佛菩提相应,不起十住位之般若总相智,不起十行位、十回向位之般若别相智,不起十地等觉位之般若与种智,不能圆成佛地般若一切种智,一切不得。故此法不通二乘,故名别教。 二乘定性不回心之无学圣人,舍寿则必永住无余涅槃,永不受生。然诸佛灭尽三界分段生死无明已,复断尽藏识一切烦恼障之习气种子随眠,断尽所知障之一切随眠,第八识中种子变异流注已灭,永不变异,名为断变易生死;如是已证有余涅槃、无余涅槃而断除分段生死已,不入住无余涅槃中,复已进断变易生死,依无尽愿而度化有情永无休止,不入涅槃亦不住生死,名为无住处涅槃;此唯诸佛证得,如是解脱果非二乘所证。而一切凡夫异生有情及二乘无学,俱住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之中,而不觉不证,唯有已证藏识之菩萨乃能知之。地后菩萨能证无余涅槃而起受生愿,永不取证,常住世间自度度他,故亦可从实质而说为已证二乘涅槃者,唯因永不取证,留惑润生而常住世间自度度他,故说诸地菩萨未证二乘涅槃,非不能证。
(原标题:三乘菩提概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