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第二篇 第六章 体究念佛 第二节

楼主  收藏   举报   帖子创建时间:  2018-07-20 回复:0 关注量:742
第二节 体究念佛前应具备第一义知见
  第二个部份是体究念佛前应具备第一义的知见--
  所谓体究念佛,说穿了即是参禅,话头虽然不同,但本质却是一样,有究念佛始终不能成就,原因有二:
  一、没有忆佛的工夫,没有一念相续、净念相继的工夫。
  二、知见不够,不知道自性弥陀究竟是指什么?一直在相上转,以为见自性弥陀,是见一个有形有像的阿弥陀佛,其实是错了,所谓“自性弥陀”就是指真如佛性,所以在体究念佛前应该研究根本的教典,知道五蕴空、世界空、五蕴无常、世界无常、五蕴无我、世界无我、不可久住,那么有人就产生怀疑说:我们是大乘佛法,为什么还要讲南传佛法?应该知道,南传根本佛法是大乘佛法的基础,离开根本佛法要修大乘佛法,就像没有地基要盖一楼,没有一楼,要盖二楼一样,所以经中说:“亦不可与声闻而相违背”,就是这个道理。既然要去体究真如佛性,就应先了解色、受、想、行、识为什么空?为什么是虚幻?了解之后再来体究如何才是永恒的、究竟不灭的、真实的我?因此,先要研读根本的教典,了解五蕴和世界虚幻无常的道理,了解以后,再来研读大乘了义经典,譬如《大般若经》。如果《大般若经》600卷没时间读,可读《金刚经、心经》以及《维摩诘居士所说不可思议解脱经》;阿含部里面的《央掘摩罗经》,也是了义的经典,《心经》和《金刚经》一样,也是出自于《大般若经》,还有《大般涅槃经》、《法华经》等等,然后要深入思惟它所讲的意思和道理,思惟透彻后再来体究念佛。
  体究的过程之中,应该舍离一切的外缘。念佛到这个地步,有的人信心不足,就不敢体究。大多数的人,念佛到这个地步,信心十足,但是有时候会受到不相应善知识的影响而犹豫不定。所以要强调:念佛不能亲见自性弥陀的话,至少也要修到这个层次。因为到了这个层次以后就能深解第一义谛而不畏惧,如果肯发菩萨大心及四弘誓愿而真实的来体究念佛,虽然不见自性弥陀,也可以获得上品中生。
  在观经里面讲,深解第一义经典而不畏惧,可以得上品中生,但是必需要发菩萨的大愿,那就是诸佛的通愿,也就是“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有了这个一念相续的功夫、发了菩萨大愿并且深解第一义而不畏惧,这样的人求愿往生极乐世界可得上品中生。到了极乐世界之后,他所证得的境界是初地乃至三地,非常殊胜;所以一切念佛人应当求这个境界;如果信心足够,应当深入体究,切莫踌躇不前,应一路勇猛精进才是。
 

(原标题:18 第二篇 第六章 体究念佛 第二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