⑧末法学子当有之警觉—行六和敬,莫生瞋心,受谤则业消
琅琊阁、张志成最后仍是重回释印顺邪见的怀抱,对大乘法已无信心;复因细故与误会(他就是人们常说的“袂磕”〔台语〕—不能碰、“袂讲(音共)”〔台语〕—不能讲的人),即对师父平实导师无根起了瞋恚心,此后便无忌惮因果,直接毁谤任何碍著他邪见解的大乘经论,以泼粪式的大量曲解《成唯识论》,自说这是“质疑”,却不曾有过“真实理性质疑”的本质;如是落在毁谤见中,毁谤圣教变成他的家常便饭。而且瞋恚心极重的他(由彼等刊登大量事相上之刻意渲染与毁谤的文章可知),也从来不愿承认自身的错误而加以改正。为何要因为对师父的误会而迁怒到舍弃真实理?这种因邪见所引生的见取见而不能如理思惟的心行,实在是不足以为怪。
像末学过去世不知被师父呵责过多少次了,所以这一世还是非常敬畏大菩萨的甚深威德。因此莫说法义,纵使是个人行事,一受到师父指陈时,当即心生惭愧、接受教导,此即身为弟子之本分。有时想到有些学人与师父平实导师交谈时不甚恭敬,心里著实替他们捏把冷汗(有时也会乍起一念羡慕,以可能与师父很亲的缘故;然对师父甚深威德之感觉从未消失过,故也不敢真正羡慕)。然师父总是心无芥蒂、不在意任何小节,总是勉励、呵护学人,尤其像师父对待琅琊阁、张志成已是够宽容了,然张志成还是不知道师父多么疼惜像他这种曾在菩萨道上发过心者(其他的已退转、现退转、当退转者亦然),这真的很令笔者不知要再说些什么。
至于末学这一世也和过去世一样时常犯错,处事上也并非总有善巧,虽无轻慢之本意,然多未顾及他人心意,往往被人认定专擅独断,而末学也不能一时就全然转变,以是毕竟无有多少进步(如来藏如实记录五阴心行无有差池故),师父就会于诸事上指正训勉,以令身为弟子者能得前进(亦令他人以末学为诫);作弟子的我也清楚应被教诲,常生惭愧,希望大众以末学为诫,也希望此生能有点进步,以报师恩。
当知诸地圣者中,二地满心以上菩萨皆已持戒圆满,如来尚且有时予以呵责,如《华严经》所说;圣者尚且不免,我们三贤位、十信位被申斥、训示、呵责则属日常,为何琅琊阁要生起这么狂乱的瞋恚心呢?更何况师父其实也仅是提醒他而已。然琅琊阁一念瞋心起,百万障门即开,如普贤菩萨于《大方广佛华严经》卷49〈普贤行品第36〉说:
于其他菩萨起了瞋心就是大过失,即得引发成就百万障门;经典虽检列“百万障门”之少分,然任何一障碍都实难堪受!然后普贤菩萨结语说:
当知今天琅琊阁、张志成不仅于诸菩萨起一瞋心而已,更是对自己的师父平实导师无根生起大瞋恚心,早已打开了“百万障门”,如是者除了自己幡然悔悟,谁可救得?
学人于胜义菩萨僧团中,只要曾对其他菩萨生起一瞋心,且令此念滞留心中、不时现起,便难以摄持六和敬,乃至萌生退意、造作不如理之事。因此,当铭刻此“百万障门”四字常在心怀,何可轻忽!然若仍有困扰者,当依《大方广佛华严经》卷23〈十回向品第25之1〉于初回向位开示之回向要领:
学习依此十心之任何一心,回向萦绕心头挥之不去之人,于真实回向中,愿他(乃至一切众生)早日开悟、早得眼见佛性、早得正性离生、早日发起增上意乐、早得入地……;平时常常增长此十心,便无须特意起念方行,乃至能时时以广大心量真实回向,尽消瞋心恶障。(尚未亲证者虽未能真实回向亦无妨熏习之。)
这五浊恶世的末法期有著无尽的痛楚、忧苦、恶事、恶人,由此时直至最后正法尽灭皆是如此;菩萨于此末法时世的人生自也多是如此经历。有一位亲教师曾在梦中看见过去生突然被人以一把短剑刺入他的胸膛,他即知自己要死了,只是不觉痛苦,也无情绪生起,他只是平淡接受;然当他瞥见这人()的脸上似乎露出一丝忧伤的神色(又像是学人?),他一念不忍,就要跟对方说没关系,然自知无力开口,便微微挪抬右手,手指轻微上下晃动,宛若安慰对方说“真的没关系(你不必难过)”,梦到这里,他就醒了,真耶?梦耶?过去的生死如是,未来的生死亦如是。
他又在一次似梦似醒中,看见过去世曾在一宁静的夜空中,俯瞰著座落在田野间的恬静小村庄,心念一动,就慢慢降落,宛若继续人间的旅程(似乎找寻有缘的父母?)。菩萨死如是死,生如是生;为了佛法而死,为成就众生而生;在报答佛恩、师恩之大恩情中,悯念众生与回报众生曾给予的恩情,这都是令自身能坚定佛道的养分,而所正受的解脱与智慧则是更大的恩泽。如《金刚经》所说,受持此经如来藏者,若受人轻贱,则其应堕恶道的先世罪业则为消灭;因此,受人轻贱尚有如是美事,何况受诸有根、无根一切毁谤?故当以此自勉,于犹如梦中事的菩萨道中过此末法!
⑨圣玄奘菩萨必再来人间护持正法,当信受师父平实导师
《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10说:
有人便执取其中这位天神所说(三藏法师)“更不来人间”这一句话,便说圣玄奘菩萨摩诃萨一定不会再来人间阐明圣教,乃至否定师父平实导师于此之教化。是故笔者于此再行辨正圣玄奘菩萨必再来人间之正理:
1.此天神唯居护法领众之首,虽能亲睹圣玄奘菩萨身上金黄色光与白色光,乃至由诸多渠道得知若干关于圣玄奘菩萨之事,然又如何鉴别已入圣位或未入圣位?〔编案:金光是般若智慧所显,白光是禅定所显;七住以上菩萨即有金光,发起初禅者即有白光,一般的天神难以依此分辨其是否已入圣位。〕如何能知圣玄奘菩萨真正的圣位证量?
2.此天神说圣玄奘菩萨须再从圣弥勒菩萨闻法、问法而方能“悟解得圣”—方入圣位,由此可知这天神本不知圣玄奘菩萨早于佛世时即入圣位[编案:此依《大正藏》版本所记而辨正之。然“既从弥勒问法悟解得圣。宣受神语已”此十五字,于【宋】【元】【明】【宫】诸本唯作“受生。神授语讫”。]。当知圣玄奘菩萨若非圣者再来,岂可无师自通、不由他教而得证悟且当生回复圣位(惟圣位菩萨再来时,为随顺当世因缘故,不便总是示现过往证量)?此事尚且不明,如何能知圣玄奘菩萨的志向?
3.此天神仅知圣玄奘菩萨九生之事,然九生之行履细节亦非他所能尽知;且九生之前又是如何,更非其所知。因此,此天神毕竟于圣玄奘菩萨之真实来历无有知悉,岂可推测证量远在其上的圣者在此释迦如来末法中的行止?乃至得能预记圣位菩萨“更不来人间”?菩萨心心念念记挂著佛弟子及一切苦难众生,却竟然“不再来人间”?又难道有谁能强制规定菩萨“不可再来人间”?当知必无是理。
4.圣位菩萨所证的智慧若非有诸因缘即无对人宣说,史料亦无记载,此天神如何能知圣玄奘菩萨不可思议的证量?此天神唯能管窥《成唯识论》而不解其义,如何能知已经久入“大波罗蜜多”第三大阿僧只劫的圣玄奘菩萨深邃广大之证量(智慧证量容后说明)?既然证量尚且不知,如何以自身微薄之证量来预记圣者不会再来人间?到底凭什么可以这么说?故当知“更不来人间”之语,或许意指其既已“悟解得圣”则不需再来人间修学(因为佛菩提道成佛之历程,非一般天神所知),也或许仅是描述当时的状态,非是指像法后五百年间乃至末法万年之事。
5.而且,此天神的说法,彷佛是认为只要是圣者就不会再来人间,因此他以圣玄奘菩萨“悟解得圣”来总结,等于是要为他说的“更不来人间”背书作证。然,圣者本可随诸因缘、任务,示现投胎于人间,如何此天神可说圣者必然“更不来人间”?且,圣者之示现不可思议,本来就非一般天神可知,如何可说圣者“更不来人间”?
6.在《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最末卷之末,释慧立为大师作《论》(似《跋》),引戒贤论师赞叹圣玄奘菩萨说:“若斯人者,闻名尚难,岂谓此时共谈玄耳!”[《大正藏》册50,页279,上1-2。]—像这样的人物,想要于世间听到他的名字都如是困难,哪可料到今日可在此共座谈论甚深微妙的唯识妙义呢!当知圣玄奘菩萨与戒贤论师讨论(此处不是听闻了)根本论《瑜伽师地论》时,慧解倡论必然有如江河滔滔而至,此必大出戒贤论师意料之外;当知戒贤论师于根本论《瑜伽师地论》的见解可是师从贤劫当来佛之一的护法菩萨,本是非同凡响,竟然还可听到圣玄奘菩萨如此不世出的慧解辩才,自然深加赞叹(同圣玄奘菩萨于中国修学、参访诸方时,大家都给予的赞叹一样);当最后戒贤清楚了圣玄奘菩萨的真实来历本是(经典上的)出名人物,故再赞叹如斯!反观这位天神于圣玄奘菩萨的真正来历尚且不知,又如何能知圣玄奘菩萨高远的志向?
7.当知圣玄奘菩萨遭逢水匪之难时,思惟受死,遂自发愿,如《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3说:“(三藏玄奘)法师乃专心覩史多宫(兜率陀天宫)念慈氏菩萨(弥勒菩萨),愿得生彼恭敬供养,受《瑜伽师地论》,听闻妙法,成就通慧,还来下生,教化此人令修胜行,舍诸恶业,及广宣诸法,利安一切(众生)。”[《大正藏》册50,页234,上13-17。]因此,弘护正法、度化众生才是圣玄奘菩萨的本愿;都已经发愿闻法之后“还来下生”了,如何说末法万年中都不来人间?圣玄奘菩萨后来度过此厄,终于到达那烂陀寺,而后回复通慧,数载后取经归国;舍寿时生于天宫,唯是觐见一生补处菩萨弥勒大士;自必蒙大士嘱咐再至人间弘护正法,以大师通慧早已回复故。
8.若以业力来说,圣位菩萨固然是可以“更不来人间”,因为都已经解脱生死苦了;然圣玄奘菩萨本有摄受佛土、摄受众生的大愿力,如何说像法、末法时期都不再来此人间度众?当知这天神现身是在唐高宗李治乾封年间—公元666-668年间,距今已然一千多年,如何说大心菩萨在此期间都不现身人间?当知世尊嘱咐大众应护持此间正法,熟稔圣教的圣玄奘菩萨自依大愿再来人间护持正法!
9.又,当来下生弥勒尊佛龙华三会所度化的阿罗汉弟子,本是释迦牟尼佛的遗法弟子;圣玄奘菩萨既然禀于佛旨荷担如来家业,如何可不来人间复兴正法,致令慈尊弟子当来有所少缺?又,圣弥勒菩萨于唐、五代年间,尚且示现为布袋和尚来人间摄受众生,如何天宫座下的圣玄奘菩萨不再来此世间弘护正法?圣玄奘菩萨西天取经九死一生,尚无惧色,何曾忧患此间宵小?当知于此正法坏灭之际,菩萨种姓深厚、悲心勇猛的圣玄奘菩萨必再来人间摄受众生、摄受正法!
至于心疑师父平实导师是否有如同圣玄奘菩萨之证量的人,则当自问:平实导师不仅堪任演说如来藏妙法,而且以前已宣演过《成唯识论》,现在宣演根本论将近二十年亦已圆满讲解完毕,随后又已开始重新宣演《成唯识论》[编案:《瑜伽师地论》已于2022年2月19日宣说圆满,是日即开演《成唯识论》。],而且讲完时即予逐辑出版公开流通;古来有谁能办得到?因此,无论是否为圣玄奘菩萨再来,皆当亲近如是大善知识;只要今日有大善知识能教导圣典,我们皆当受命承事!
再观师父平实导师力挽末法狂澜,单以破斥藏密以拯救苍生一事,即已震撼千古,造法界之大功勋;学人本当誓死相随,如何却起疑心而自断修学之路?自坏护法之道心?当知凡是起疑之人,必然不安于座,由此顿失抉择慧,唯生恶解;护法善神鉴别其心,亦不得干预因果,便即舍之而去;此人全然不知世间鬼神尚可鉴照其心,何况欲界魔王眷属常在身旁,岂无其便!此人不念师父令其再获法身慧命的大恩德,却于大善知识心生怨怼,行于非法;乃至总想别有一神通友伴可为他作证(然不起实慧,神通何足言哉!),如此即为魔罟所网,致令所思常与天魔相应,良可叹也!
圣玄奘菩萨智慧证量之不可思议处,可从圣玄奘菩萨造《成唯识论》宣演唯识,总筹一切佛法(以唯识论来含摄为成佛的佛菩提道以成概论)来看,此论有别于弥勒菩萨宣演《瑜伽师地论》之十七瑜伽师之说(佛法根本论),然这二者正是法界宣示“大乘唯识总论”要义之两种主要表达方式(在圣玄奘菩萨之前,虽然天竺有类似“唯识论”、“成唯识论”出现,但并无谁真正造出如圣玄奘菩萨含摄这么广的《成唯识论》出来);这也代表说圣玄奘菩萨法眼独具,熟稔法界论述唯识总义之法,能从自心性地流出、道出地上菩萨种智之深细处,于诸唯识论师对于八识之众多说法中,作出精准无误的裁夺。此即显见圣玄奘菩萨至少是断阿赖耶性、舍阿赖耶名的清净末那位菩萨摩诃萨,即圆满两大阿僧只劫修学的大菩萨,以其于“法、义”已无有大谬,故能作出如是抉择。亦如于《瑜伽师地论》所举“断阿赖耶识、阿赖耶识亦永灭、阿赖耶识断灭相、阿赖耶识体是无常”等诸多引述,皆能依法眼鉴照—正确理解唯有“舍阿赖耶名”,实无舍第八识体。且,圣玄奘菩萨总承与楷定天竺诸师唯识义理,承接两位贤劫千佛之未来佛:弥勒大士、护法大士之造论、造释,方得完整理解如来法脉,显示其解经第一的实质,以外都无所示现;再回国如实翻译、讲学、造论,完成大乘圣教东来、再得复兴的艰巨任务,此亦至少是圆满两大阿僧只劫之清净末那位、舍阿赖耶染污粗重名的菩萨摩诃萨方得领衔为之。
⑩如来殷切盼望学人护持如来藏正法,早日入地
从“通达位”的说明,可知圣玄奘菩萨和师父平实导师这两位大师,都著眼于学人应当精进行道以求早日入地;这是因为于秽土护持正法有大功德故,尤其末法一万年之艰难非为等闲,在此护持正法即可快速调柔心性、累积广大福德,建立未来入地的大因缘。当年鸠摩罗什法师[鸠摩罗什大师是舍利弗尊者再来,亦即是克勤圆悟禅师。]译出《持世经》,就是希望后末世佛弟子能清楚了知如来的殷切盼望—《持世经》卷4〈嘱累品第12〉说:
这意思是:
持世!如果诸菩萨在后末世时,得值遇这部经以及其余甚深经典,当知如是诸经属于菩萨藏所摄(非二乘声闻藏),此人得与诸波罗蜜相应,就不会为四种魔事—天魔、五阴魔、烦恼魔、生死魔所障覆(虽有影响,亦不遭迷惑),也不会为自身业障所恼乱(虽有影响,然仍可一本初衷,善尽佛道)。持世!如果这个人尚未得到无生法忍,我在此授记他于当来世的第二尊佛、第三尊佛,当得无生法忍(即步入圣位);已经得到无生法忍的人,则可于一切法中快速修学成就,快速得到不可思议的自在力,快速得到清净佛国土,快速得到座下无量声闻众,快速得到座下无量菩萨众。持世!我今时于此说此法印,正是为了断除后世一切众生于此深经所生疑惑的缘故。
佛陀为护持贤劫千佛的学人说:学子值遇大乘经典,信受、胜解、相应,必然于“当来世的第二尊佛、当来世的第三尊佛”出世时,得证无生法忍,即是入地;如果已得无生法忍,则能快速成就如来自在力、清净佛土,快速摄得无量声闻众、无量菩萨众周匝围绕,如是快速成就佛道。如来金口亲宣此大乘正法印,断除后世一切于此秽土护持正法者所生诸疑惑。
又,如来在《大方等大集经》卷4〈陀罗尼自在王菩萨品第2之4〉开示:
这意思是:
太好了!太好了!善男子!你们都能于我示现灭度后,护持正法不令正法毁灭。善男子!如果有众生勤求于大乘法,虽然他尚未得证无生法忍,但能受持此经,当知这个学人所奉事供养之佛不会超过七尊,便会得佛授记。
如来劝勉大家“护持正法不令毁灭”,如是学人不必再过一大阿僧只劫,仅在此贤劫中即可得佛授记,如是说“不过七佛”—不会超过七尊佛,必定得佛授记(贤劫有千佛故);此机缘真是无量无数百千万亿大劫都难可值遇。如《大般若波罗蜜多经》所说护持正法的功德不可思议,在一须臾间(48分钟内)[“须臾”此处指muhūrta(牟呼栗多),根据《阿毘达磨俱舍论》卷12〈分别世品第3之5〉:“刹那百二十为一怛刹那……三十牟呼栗多为一昼夜。”(《大正藏》册29,页62,中17-19)故一须臾约为四十八分钟。],就胜过了在净土世界修行一大劫时间的功德[《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573〈第六分付嘱品第17〉:“于此秽土‘护持正法’须臾之间,胜净土中若经一劫或一劫余所获功德,故应‘精勤护持正法’!”《大正藏》册7,页963,中24-26。],所以在此娑婆世界护持正法,功德真不可思议!因此,大善知识—圣玄奘菩萨、师父平实导师秉遵佛旨,劝勉大众护持正法,得超三贤迈入圣位,务求通达入地,斯有何过?
今日琅琊阁、张志成同时反对圣玄奘菩萨与师父平实导师所说“入地”与“见道”的真正实质,然他们从来不知、不信师父平实导师对学人的慈悲教诲,乃至对他们这些公然反叛师门、将师父当作是不共戴天之寇雠者,也还是一味平怀平等摄受,至今仍是如此。
师父平实导师时时勉励大众以护持正法万年为念,直至月光菩萨最后五十二年,于人间寿尽后方上生到兜率陀天,礼敬奉侍圣弥勒菩萨,随学、听闻妙法近五亿七千六百万年(依人间时间计算);再于圣弥勒菩萨下生人间前,依圣位菩萨功德先至人间布局,护持当来下生弥勒佛正法。乃至弥勒佛示现灭度后,继续护持正法至于正法灭尽,再至兜率陀天礼敬奉侍下一尊当来佛师子佛;如是护持贤劫一一诸佛,无一空过,自身道业必然快速推进不可思议。此即圣玄奘菩萨当年造《成唯识论》的用心,也是师父平实导师今日的用心,令大众学人早日满足第一大阿僧只劫修学而得入圣位。
当知于此末法跟随师父平实导师护持正法万年的时间,与将来在兜率陀天听闻当来下生弥勒尊佛宣演妙法的天上岁月相比,实在微不足道;若将五亿七千六百万年〔编案:从释迦世尊入灭后、圣弥勒菩萨上生兜率陀天,到弥勒佛下生成佛的时间〕当作是完整的一天(24小时)的话,则于此人间护持末法万年也仅相当于1.5秒,如今已过一千年,所剩的相当于仅有1.35秒,眨眼即过,且尽此一心护持正法至于正法灭尽!
又当知后末世之艰难,如《央掘魔罗经》说正法剩八十年时(末法最后八十年),人心恶劣,常有恶人要来加害,这时大乘学人坦然面对生死,宁弃舍身命,也要演说、护持此“如来常恒不变如来藏妙法”;凶恶之人环伺,终日以一阐提恶浊心性前来毁辱骂詈,这将是日常的开端,如是一切,大乘学人悉能堪忍。虽然没有因缘来为高官权贵者及其眷属演说此如来藏妙法,只能为下劣、形残、贫穷、乃至乞讨者—诸艰苦之人来演说此经如来藏,然大乘学人也能甘之如饴。唯能困守于穷乡僻壤、多诸忧恼之处,衣食汤药、一切资生之具全都弊坏不堪;眼目所及,皆是苦触、无一可乐;虽是如此,大乘学人也能微笑面对,因为即将圆满于此末世护持正法的心愿而心生欢喜。当时男子各各充满邪见、毁谤妙法,女人则于正法满怀疑窦、少有信受;一切都市丰饶之区皆明禁修学正法者稍作停留,大乘学人饱受排挤和驱离、无受欢迎,因为这本是五浊恶世众生的本质;然大乘佛子心知众生本来如是,更不生芥蒂。[《央掘魔罗经》卷4:“正法住世余八十年,菩萨摩诃萨为一切众生演说如来常恒不变如来之藏,当荷四担。何等为四?谓凶恶像类,常欲加害;而不顾存亡,弃舍身命,要说如来常恒不变如来之藏,是名初担、重于一切众山积聚。凶恶像类非优婆塞,以一阐提而毁骂之,闻悉能忍,是第二担、重于一切大水积聚。无缘得为国王大臣大力勇将及其眷属说如来藏,唯为下劣形残贫乞、堪忍演说,是第三担、重于一切众生大聚。穷守边地多恼之处,衣食汤药众具麁弊,一切苦触,无一可乐;男悉邪谤、女人少信,域郭丘聚丰乐之处不得止住,是第四担、重于一切草木积聚。若能荷此四重担者,是名能荷大担菩萨摩诃萨。若菩萨摩诃萨,于正法欲灭余八十年,弃舍身命,演说如来常恒不变如来之藏,是为甚难。若能维持彼诸众生,是亦甚难。彼诸众生闻说如来常恒不变如来之藏,能起信乐,是亦甚难。”《大正藏》册2,页538,上3-21。]
这就是我们将面对的未来,于此五浊恶世护持正法最后八十年的境地,大众心中都要有所准备,则眼见今日的琅琊阁、张志成之所作所为也就不算什么了。
释迦如来非常清楚我们三贤位学人的微薄能力无可堪任演说如来藏之重责大任,就派遣了大菩萨如圣玄奘菩萨、沩山灵佑禅师、大慧宗杲禅师、笃补巴尊者、多罗那他尊者、师父平实导师……来此人间不断接续演说如来藏妙法,带领我们、教诲我们,让我们得以增长智慧、消除性障,才可担负起护持此正法之微弱一分!让我们准备度过这末法最后的九千年,修得广大福德,历时却有如1.35秒吧!
释迦如来示现了历经无量劫的难行苦行,二千五百多年前就在这星球上以应身佛示现这不可思议的佛土庄严,因此,受命弘护如来最深第一印记如来藏妙法的菩萨摩诃萨,自是证量宏深,难可思议!师父平实导师更为我们说:精进的菩萨得有因缘在弥勒佛座下成就三地心,至于其余护持正法者(无有私心、唯个人修行懈怠者)将来也有因缘入于初地。我们何德何能,得以此护持正德臻入胜境?是以当护持最胜第一善知识,绝无异心!
感念于佛恩,感念于师恩,大乘菩萨学子当勇猛堪任此护法之大业,当以师父心愿为念,当护持师父平实导师完成护持释迦如来正法、乃至护持贤劫未来诸佛正法之广大宏愿!任此世界人心浇薄如斯,亦从无自馁,唯以“柔和忍辱衣”是赖,于一切生忍悉能安忍;并常生悲心哀悯众生,随诸因缘劝慰、晓谕,令有缘者得闻大善知识教诲;如是奉侍贤劫当来诸佛无一空过!感念于师恩浩瀚无可酬报,当发起生生世世护持师父平实导师弘法,直至师父成佛的大愿,此即经典说亲近奉事最胜善知识!我辈虽根器驽钝、一无堪能,也必能由此护持师父弘法的大功德,得于佛菩提道一分成就!(待续)
琅琊阁、张志成最后仍是重回释印顺邪见的怀抱,对大乘法已无信心;复因细故与误会(他就是人们常说的“袂磕”〔台语〕—不能碰、“袂讲(音共)”〔台语〕—不能讲的人),即对师父平实导师无根起了瞋恚心,此后便无忌惮因果,直接毁谤任何碍著他邪见解的大乘经论,以泼粪式的大量曲解《成唯识论》,自说这是“质疑”,却不曾有过“真实理性质疑”的本质;如是落在毁谤见中,毁谤圣教变成他的家常便饭。而且瞋恚心极重的他(由彼等刊登大量事相上之刻意渲染与毁谤的文章可知),也从来不愿承认自身的错误而加以改正。为何要因为对师父的误会而迁怒到舍弃真实理?这种因邪见所引生的见取见而不能如理思惟的心行,实在是不足以为怪。
像末学过去世不知被师父呵责过多少次了,所以这一世还是非常敬畏大菩萨的甚深威德。因此莫说法义,纵使是个人行事,一受到师父指陈时,当即心生惭愧、接受教导,此即身为弟子之本分。有时想到有些学人与师父平实导师交谈时不甚恭敬,心里著实替他们捏把冷汗(有时也会乍起一念羡慕,以可能与师父很亲的缘故;然对师父甚深威德之感觉从未消失过,故也不敢真正羡慕)。然师父总是心无芥蒂、不在意任何小节,总是勉励、呵护学人,尤其像师父对待琅琊阁、张志成已是够宽容了,然张志成还是不知道师父多么疼惜像他这种曾在菩萨道上发过心者(其他的已退转、现退转、当退转者亦然),这真的很令笔者不知要再说些什么。
至于末学这一世也和过去世一样时常犯错,处事上也并非总有善巧,虽无轻慢之本意,然多未顾及他人心意,往往被人认定专擅独断,而末学也不能一时就全然转变,以是毕竟无有多少进步(如来藏如实记录五阴心行无有差池故),师父就会于诸事上指正训勉,以令身为弟子者能得前进(亦令他人以末学为诫);作弟子的我也清楚应被教诲,常生惭愧,希望大众以末学为诫,也希望此生能有点进步,以报师恩。
当知诸地圣者中,二地满心以上菩萨皆已持戒圆满,如来尚且有时予以呵责,如《华严经》所说;圣者尚且不免,我们三贤位、十信位被申斥、训示、呵责则属日常,为何琅琊阁要生起这么狂乱的瞋恚心呢?更何况师父其实也仅是提醒他而已。然琅琊阁一念瞋心起,百万障门即开,如普贤菩萨于《大方广佛华严经》卷49〈普贤行品第36〉说:
佛子!我不见一法为大过失如诸菩萨于他菩萨起瞋心者。何以故?佛子!若诸菩萨于余菩萨起瞋恚心,即成就百万障门故。[《大正藏》册10,页257,下15-18。]
于其他菩萨起了瞋心就是大过失,即得引发成就百万障门;经典虽检列“百万障门”之少分,然任何一障碍都实难堪受!然后普贤菩萨结语说:
佛子!若菩萨于诸菩萨起一瞋心,则成就如是等百万障门。何以故?佛子!我不见有一法为大过恶如诸菩萨于余菩萨起瞋心者。[《大正藏》册10,页258,中2-5。]
当知今天琅琊阁、张志成不仅于诸菩萨起一瞋心而已,更是对自己的师父平实导师无根生起大瞋恚心,早已打开了“百万障门”,如是者除了自己幡然悔悟,谁可救得?
学人于胜义菩萨僧团中,只要曾对其他菩萨生起一瞋心,且令此念滞留心中、不时现起,便难以摄持六和敬,乃至萌生退意、造作不如理之事。因此,当铭刻此“百万障门”四字常在心怀,何可轻忽!然若仍有困扰者,当依《大方广佛华严经》卷23〈十回向品第25之1〉于初回向位开示之回向要领:
菩萨如是观诸善根,信心清净,大悲坚固,以甚深心、欢喜心、清净心、最胜心、柔软心、慈悲心、怜愍心、摄护心、利益心、安乐心,普为众生真实回向,非但口言。[《大正藏》册10,页125,中9-13。]
学习依此十心之任何一心,回向萦绕心头挥之不去之人,于真实回向中,愿他(乃至一切众生)早日开悟、早得眼见佛性、早得正性离生、早日发起增上意乐、早得入地……;平时常常增长此十心,便无须特意起念方行,乃至能时时以广大心量真实回向,尽消瞋心恶障。(尚未亲证者虽未能真实回向亦无妨熏习之。)
这五浊恶世的末法期有著无尽的痛楚、忧苦、恶事、恶人,由此时直至最后正法尽灭皆是如此;菩萨于此末法时世的人生自也多是如此经历。有一位亲教师曾在梦中看见过去生突然被人以一把短剑刺入他的胸膛,他即知自己要死了,只是不觉痛苦,也无情绪生起,他只是平淡接受;然当他瞥见这人()的脸上似乎露出一丝忧伤的神色(又像是学人?),他一念不忍,就要跟对方说没关系,然自知无力开口,便微微挪抬右手,手指轻微上下晃动,宛若安慰对方说“真的没关系(你不必难过)”,梦到这里,他就醒了,真耶?梦耶?过去的生死如是,未来的生死亦如是。
他又在一次似梦似醒中,看见过去世曾在一宁静的夜空中,俯瞰著座落在田野间的恬静小村庄,心念一动,就慢慢降落,宛若继续人间的旅程(似乎找寻有缘的父母?)。菩萨死如是死,生如是生;为了佛法而死,为成就众生而生;在报答佛恩、师恩之大恩情中,悯念众生与回报众生曾给予的恩情,这都是令自身能坚定佛道的养分,而所正受的解脱与智慧则是更大的恩泽。如《金刚经》所说,受持此经如来藏者,若受人轻贱,则其应堕恶道的先世罪业则为消灭;因此,受人轻贱尚有如是美事,何况受诸有根、无根一切毁谤?故当以此自勉,于犹如梦中事的菩萨道中过此末法!
⑨圣玄奘菩萨必再来人间护持正法,当信受师父平实导师
《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10说:
(三藏)法师亡后,西明寺上座道宣律师有感神之德,至乾封年中见有神现,自云:“弟子是韦将军诸天之子,主领鬼神。如来欲入涅槃,勅弟子护持(南)赡部(洲)遗法,比见师戒行清严……。”因指(道)宣所出律抄及轻重仪僻谬之处……。(宣)又问古来传法之僧德位高下,并问(三藏)法师。
神答曰:“自古诸师解行互有短长而不一准。且,如奘师一人,九生已来备修福慧,生生之中多*闻博洽,聪慧辩才,于(南)赡部洲(的)脂那(*,中)国常为第一,福德亦然。其所翻译,文质相兼,无违梵本。由善业力,今见生覩史多天(兜率陀天)(为)慈氏(弥勒菩萨)内众,闻法悟解,更不来人间,既从弥勒(大士)问法悟解得(入)圣(位)。”
(道)宣受神语已,辞别而还。(道)宣因录入著记数卷,见在西明寺藏矣。[《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10:“(玄奘)法师亡后,西明寺上座道宣律师有感神之德,至乾封年中见有神现,自云:‘弟子是韦将军诸天之子,主领鬼神。如来欲入涅槃,勅弟子护持赡部遗法,比见师戒行清严,留心律部,四方有疑皆来咨决,所制轻重,时有乖错。师年寿渐促,文记不正,便误后人,以是故来示师佛意。’因指(道)宣所出律抄及轻重仪僻谬之处,皆令改正。(道)宣闻之,悚栗悲喜,因问经律论等种种疑妨,神皆为决之。又问古来传法之僧德位高下,并问(玄奘)法师,神答曰:‘自古诸师解行互有短长而不一准,且如奘师一人,九生已来备修福慧,生生之中多*1闻博洽,聪慧辩才,于赡部洲脂那(*)国常为第一,福德亦然。其所翻译,文质相兼,无违梵本。由善业力,今见生覩史多天慈氏内众,闻法悟解,更不来人间,既从弥勒问法悟解得圣。’宣受神语已*2,辞别而还。宣因录入著记数卷,见在西明寺藏矣。”《大正藏》册50,页277,中27-下16。*1:“多”《大正藏》作“外”,今依丽藏本修改。*2:(既从…已)十五字【大】,受生神授语讫【宋】【元】【明】【宫】]
有人便执取其中这位天神所说(三藏法师)“更不来人间”这一句话,便说圣玄奘菩萨摩诃萨一定不会再来人间阐明圣教,乃至否定师父平实导师于此之教化。是故笔者于此再行辨正圣玄奘菩萨必再来人间之正理:
1.此天神唯居护法领众之首,虽能亲睹圣玄奘菩萨身上金黄色光与白色光,乃至由诸多渠道得知若干关于圣玄奘菩萨之事,然又如何鉴别已入圣位或未入圣位?〔编案:金光是般若智慧所显,白光是禅定所显;七住以上菩萨即有金光,发起初禅者即有白光,一般的天神难以依此分辨其是否已入圣位。〕如何能知圣玄奘菩萨真正的圣位证量?
2.此天神说圣玄奘菩萨须再从圣弥勒菩萨闻法、问法而方能“悟解得圣”—方入圣位,由此可知这天神本不知圣玄奘菩萨早于佛世时即入圣位[编案:此依《大正藏》版本所记而辨正之。然“既从弥勒问法悟解得圣。宣受神语已”此十五字,于【宋】【元】【明】【宫】诸本唯作“受生。神授语讫”。]。当知圣玄奘菩萨若非圣者再来,岂可无师自通、不由他教而得证悟且当生回复圣位(惟圣位菩萨再来时,为随顺当世因缘故,不便总是示现过往证量)?此事尚且不明,如何能知圣玄奘菩萨的志向?
3.此天神仅知圣玄奘菩萨九生之事,然九生之行履细节亦非他所能尽知;且九生之前又是如何,更非其所知。因此,此天神毕竟于圣玄奘菩萨之真实来历无有知悉,岂可推测证量远在其上的圣者在此释迦如来末法中的行止?乃至得能预记圣位菩萨“更不来人间”?菩萨心心念念记挂著佛弟子及一切苦难众生,却竟然“不再来人间”?又难道有谁能强制规定菩萨“不可再来人间”?当知必无是理。
4.圣位菩萨所证的智慧若非有诸因缘即无对人宣说,史料亦无记载,此天神如何能知圣玄奘菩萨不可思议的证量?此天神唯能管窥《成唯识论》而不解其义,如何能知已经久入“大波罗蜜多”第三大阿僧只劫的圣玄奘菩萨深邃广大之证量(智慧证量容后说明)?既然证量尚且不知,如何以自身微薄之证量来预记圣者不会再来人间?到底凭什么可以这么说?故当知“更不来人间”之语,或许意指其既已“悟解得圣”则不需再来人间修学(因为佛菩提道成佛之历程,非一般天神所知),也或许仅是描述当时的状态,非是指像法后五百年间乃至末法万年之事。
5.而且,此天神的说法,彷佛是认为只要是圣者就不会再来人间,因此他以圣玄奘菩萨“悟解得圣”来总结,等于是要为他说的“更不来人间”背书作证。然,圣者本可随诸因缘、任务,示现投胎于人间,如何此天神可说圣者必然“更不来人间”?且,圣者之示现不可思议,本来就非一般天神可知,如何可说圣者“更不来人间”?
6.在《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最末卷之末,释慧立为大师作《论》(似《跋》),引戒贤论师赞叹圣玄奘菩萨说:“若斯人者,闻名尚难,岂谓此时共谈玄耳!”[《大正藏》册50,页279,上1-2。]—像这样的人物,想要于世间听到他的名字都如是困难,哪可料到今日可在此共座谈论甚深微妙的唯识妙义呢!当知圣玄奘菩萨与戒贤论师讨论(此处不是听闻了)根本论《瑜伽师地论》时,慧解倡论必然有如江河滔滔而至,此必大出戒贤论师意料之外;当知戒贤论师于根本论《瑜伽师地论》的见解可是师从贤劫当来佛之一的护法菩萨,本是非同凡响,竟然还可听到圣玄奘菩萨如此不世出的慧解辩才,自然深加赞叹(同圣玄奘菩萨于中国修学、参访诸方时,大家都给予的赞叹一样);当最后戒贤清楚了圣玄奘菩萨的真实来历本是(经典上的)出名人物,故再赞叹如斯!反观这位天神于圣玄奘菩萨的真正来历尚且不知,又如何能知圣玄奘菩萨高远的志向?
7.当知圣玄奘菩萨遭逢水匪之难时,思惟受死,遂自发愿,如《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3说:“(三藏玄奘)法师乃专心覩史多宫(兜率陀天宫)念慈氏菩萨(弥勒菩萨),愿得生彼恭敬供养,受《瑜伽师地论》,听闻妙法,成就通慧,还来下生,教化此人令修胜行,舍诸恶业,及广宣诸法,利安一切(众生)。”[《大正藏》册50,页234,上13-17。]因此,弘护正法、度化众生才是圣玄奘菩萨的本愿;都已经发愿闻法之后“还来下生”了,如何说末法万年中都不来人间?圣玄奘菩萨后来度过此厄,终于到达那烂陀寺,而后回复通慧,数载后取经归国;舍寿时生于天宫,唯是觐见一生补处菩萨弥勒大士;自必蒙大士嘱咐再至人间弘护正法,以大师通慧早已回复故。
8.若以业力来说,圣位菩萨固然是可以“更不来人间”,因为都已经解脱生死苦了;然圣玄奘菩萨本有摄受佛土、摄受众生的大愿力,如何说像法、末法时期都不再来此人间度众?当知这天神现身是在唐高宗李治乾封年间—公元666-668年间,距今已然一千多年,如何说大心菩萨在此期间都不现身人间?当知世尊嘱咐大众应护持此间正法,熟稔圣教的圣玄奘菩萨自依大愿再来人间护持正法!
9.又,当来下生弥勒尊佛龙华三会所度化的阿罗汉弟子,本是释迦牟尼佛的遗法弟子;圣玄奘菩萨既然禀于佛旨荷担如来家业,如何可不来人间复兴正法,致令慈尊弟子当来有所少缺?又,圣弥勒菩萨于唐、五代年间,尚且示现为布袋和尚来人间摄受众生,如何天宫座下的圣玄奘菩萨不再来此世间弘护正法?圣玄奘菩萨西天取经九死一生,尚无惧色,何曾忧患此间宵小?当知于此正法坏灭之际,菩萨种姓深厚、悲心勇猛的圣玄奘菩萨必再来人间摄受众生、摄受正法!
至于心疑师父平实导师是否有如同圣玄奘菩萨之证量的人,则当自问:平实导师不仅堪任演说如来藏妙法,而且以前已宣演过《成唯识论》,现在宣演根本论将近二十年亦已圆满讲解完毕,随后又已开始重新宣演《成唯识论》[编案:《瑜伽师地论》已于2022年2月19日宣说圆满,是日即开演《成唯识论》。],而且讲完时即予逐辑出版公开流通;古来有谁能办得到?因此,无论是否为圣玄奘菩萨再来,皆当亲近如是大善知识;只要今日有大善知识能教导圣典,我们皆当受命承事!
再观师父平实导师力挽末法狂澜,单以破斥藏密以拯救苍生一事,即已震撼千古,造法界之大功勋;学人本当誓死相随,如何却起疑心而自断修学之路?自坏护法之道心?当知凡是起疑之人,必然不安于座,由此顿失抉择慧,唯生恶解;护法善神鉴别其心,亦不得干预因果,便即舍之而去;此人全然不知世间鬼神尚可鉴照其心,何况欲界魔王眷属常在身旁,岂无其便!此人不念师父令其再获法身慧命的大恩德,却于大善知识心生怨怼,行于非法;乃至总想别有一神通友伴可为他作证(然不起实慧,神通何足言哉!),如此即为魔罟所网,致令所思常与天魔相应,良可叹也!
圣玄奘菩萨智慧证量之不可思议处,可从圣玄奘菩萨造《成唯识论》宣演唯识,总筹一切佛法(以唯识论来含摄为成佛的佛菩提道以成概论)来看,此论有别于弥勒菩萨宣演《瑜伽师地论》之十七瑜伽师之说(佛法根本论),然这二者正是法界宣示“大乘唯识总论”要义之两种主要表达方式(在圣玄奘菩萨之前,虽然天竺有类似“唯识论”、“成唯识论”出现,但并无谁真正造出如圣玄奘菩萨含摄这么广的《成唯识论》出来);这也代表说圣玄奘菩萨法眼独具,熟稔法界论述唯识总义之法,能从自心性地流出、道出地上菩萨种智之深细处,于诸唯识论师对于八识之众多说法中,作出精准无误的裁夺。此即显见圣玄奘菩萨至少是断阿赖耶性、舍阿赖耶名的清净末那位菩萨摩诃萨,即圆满两大阿僧只劫修学的大菩萨,以其于“法、义”已无有大谬,故能作出如是抉择。亦如于《瑜伽师地论》所举“断阿赖耶识、阿赖耶识亦永灭、阿赖耶识断灭相、阿赖耶识体是无常”等诸多引述,皆能依法眼鉴照—正确理解唯有“舍阿赖耶名”,实无舍第八识体。且,圣玄奘菩萨总承与楷定天竺诸师唯识义理,承接两位贤劫千佛之未来佛:弥勒大士、护法大士之造论、造释,方得完整理解如来法脉,显示其解经第一的实质,以外都无所示现;再回国如实翻译、讲学、造论,完成大乘圣教东来、再得复兴的艰巨任务,此亦至少是圆满两大阿僧只劫之清净末那位、舍阿赖耶染污粗重名的菩萨摩诃萨方得领衔为之。
⑩如来殷切盼望学人护持如来藏正法,早日入地
从“通达位”的说明,可知圣玄奘菩萨和师父平实导师这两位大师,都著眼于学人应当精进行道以求早日入地;这是因为于秽土护持正法有大功德故,尤其末法一万年之艰难非为等闲,在此护持正法即可快速调柔心性、累积广大福德,建立未来入地的大因缘。当年鸠摩罗什法师[鸠摩罗什大师是舍利弗尊者再来,亦即是克勤圆悟禅师。]译出《持世经》,就是希望后末世佛弟子能清楚了知如来的殷切盼望—《持世经》卷4〈嘱累品第12〉说:
持世!若诸菩萨于后末世时,得值是经及余深经,菩萨藏所摄,与诸波罗蜜相应,是人不为魔事所覆,不为业障所恼。持世!若是人未得无生法忍者,我与受记于当来世第二、第三佛,当得无生法忍;已得无生法忍者,于一切法中疾得自在力,疾得净佛国土,疾得无量声闻众,疾得无量菩萨众。持世!我今说是法印,为断后世一切疑故。[《大正藏》册14,页666,上15-23。]
这意思是:
持世!如果诸菩萨在后末世时,得值遇这部经以及其余甚深经典,当知如是诸经属于菩萨藏所摄(非二乘声闻藏),此人得与诸波罗蜜相应,就不会为四种魔事—天魔、五阴魔、烦恼魔、生死魔所障覆(虽有影响,亦不遭迷惑),也不会为自身业障所恼乱(虽有影响,然仍可一本初衷,善尽佛道)。持世!如果这个人尚未得到无生法忍,我在此授记他于当来世的第二尊佛、第三尊佛,当得无生法忍(即步入圣位);已经得到无生法忍的人,则可于一切法中快速修学成就,快速得到不可思议的自在力,快速得到清净佛国土,快速得到座下无量声闻众,快速得到座下无量菩萨众。持世!我今时于此说此法印,正是为了断除后世一切众生于此深经所生疑惑的缘故。
佛陀为护持贤劫千佛的学人说:学子值遇大乘经典,信受、胜解、相应,必然于“当来世的第二尊佛、当来世的第三尊佛”出世时,得证无生法忍,即是入地;如果已得无生法忍,则能快速成就如来自在力、清净佛土,快速摄得无量声闻众、无量菩萨众周匝围绕,如是快速成就佛道。如来金口亲宣此大乘正法印,断除后世一切于此秽土护持正法者所生诸疑惑。
又,如来在《大方等大集经》卷4〈陀罗尼自在王菩萨品第2之4〉开示:
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悉能于我灭后,护持正法不令毁灭。善男子!若有众生求于大乘,未得法忍,受持是经,当知是人不过七佛便得授记。[《大正藏》册13,页28,中1-4。]
这意思是:
太好了!太好了!善男子!你们都能于我示现灭度后,护持正法不令正法毁灭。善男子!如果有众生勤求于大乘法,虽然他尚未得证无生法忍,但能受持此经,当知这个学人所奉事供养之佛不会超过七尊,便会得佛授记。
如来劝勉大家“护持正法不令毁灭”,如是学人不必再过一大阿僧只劫,仅在此贤劫中即可得佛授记,如是说“不过七佛”—不会超过七尊佛,必定得佛授记(贤劫有千佛故);此机缘真是无量无数百千万亿大劫都难可值遇。如《大般若波罗蜜多经》所说护持正法的功德不可思议,在一须臾间(48分钟内)[“须臾”此处指muhūrta(牟呼栗多),根据《阿毘达磨俱舍论》卷12〈分别世品第3之5〉:“刹那百二十为一怛刹那……三十牟呼栗多为一昼夜。”(《大正藏》册29,页62,中17-19)故一须臾约为四十八分钟。],就胜过了在净土世界修行一大劫时间的功德[《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573〈第六分付嘱品第17〉:“于此秽土‘护持正法’须臾之间,胜净土中若经一劫或一劫余所获功德,故应‘精勤护持正法’!”《大正藏》册7,页963,中24-26。],所以在此娑婆世界护持正法,功德真不可思议!因此,大善知识—圣玄奘菩萨、师父平实导师秉遵佛旨,劝勉大众护持正法,得超三贤迈入圣位,务求通达入地,斯有何过?
今日琅琊阁、张志成同时反对圣玄奘菩萨与师父平实导师所说“入地”与“见道”的真正实质,然他们从来不知、不信师父平实导师对学人的慈悲教诲,乃至对他们这些公然反叛师门、将师父当作是不共戴天之寇雠者,也还是一味平怀平等摄受,至今仍是如此。
师父平实导师时时勉励大众以护持正法万年为念,直至月光菩萨最后五十二年,于人间寿尽后方上生到兜率陀天,礼敬奉侍圣弥勒菩萨,随学、听闻妙法近五亿七千六百万年(依人间时间计算);再于圣弥勒菩萨下生人间前,依圣位菩萨功德先至人间布局,护持当来下生弥勒佛正法。乃至弥勒佛示现灭度后,继续护持正法至于正法灭尽,再至兜率陀天礼敬奉侍下一尊当来佛师子佛;如是护持贤劫一一诸佛,无一空过,自身道业必然快速推进不可思议。此即圣玄奘菩萨当年造《成唯识论》的用心,也是师父平实导师今日的用心,令大众学人早日满足第一大阿僧只劫修学而得入圣位。
当知于此末法跟随师父平实导师护持正法万年的时间,与将来在兜率陀天听闻当来下生弥勒尊佛宣演妙法的天上岁月相比,实在微不足道;若将五亿七千六百万年〔编案:从释迦世尊入灭后、圣弥勒菩萨上生兜率陀天,到弥勒佛下生成佛的时间〕当作是完整的一天(24小时)的话,则于此人间护持末法万年也仅相当于1.5秒,如今已过一千年,所剩的相当于仅有1.35秒,眨眼即过,且尽此一心护持正法至于正法灭尽!
又当知后末世之艰难,如《央掘魔罗经》说正法剩八十年时(末法最后八十年),人心恶劣,常有恶人要来加害,这时大乘学人坦然面对生死,宁弃舍身命,也要演说、护持此“如来常恒不变如来藏妙法”;凶恶之人环伺,终日以一阐提恶浊心性前来毁辱骂詈,这将是日常的开端,如是一切,大乘学人悉能堪忍。虽然没有因缘来为高官权贵者及其眷属演说此如来藏妙法,只能为下劣、形残、贫穷、乃至乞讨者—诸艰苦之人来演说此经如来藏,然大乘学人也能甘之如饴。唯能困守于穷乡僻壤、多诸忧恼之处,衣食汤药、一切资生之具全都弊坏不堪;眼目所及,皆是苦触、无一可乐;虽是如此,大乘学人也能微笑面对,因为即将圆满于此末世护持正法的心愿而心生欢喜。当时男子各各充满邪见、毁谤妙法,女人则于正法满怀疑窦、少有信受;一切都市丰饶之区皆明禁修学正法者稍作停留,大乘学人饱受排挤和驱离、无受欢迎,因为这本是五浊恶世众生的本质;然大乘佛子心知众生本来如是,更不生芥蒂。[《央掘魔罗经》卷4:“正法住世余八十年,菩萨摩诃萨为一切众生演说如来常恒不变如来之藏,当荷四担。何等为四?谓凶恶像类,常欲加害;而不顾存亡,弃舍身命,要说如来常恒不变如来之藏,是名初担、重于一切众山积聚。凶恶像类非优婆塞,以一阐提而毁骂之,闻悉能忍,是第二担、重于一切大水积聚。无缘得为国王大臣大力勇将及其眷属说如来藏,唯为下劣形残贫乞、堪忍演说,是第三担、重于一切众生大聚。穷守边地多恼之处,衣食汤药众具麁弊,一切苦触,无一可乐;男悉邪谤、女人少信,域郭丘聚丰乐之处不得止住,是第四担、重于一切草木积聚。若能荷此四重担者,是名能荷大担菩萨摩诃萨。若菩萨摩诃萨,于正法欲灭余八十年,弃舍身命,演说如来常恒不变如来之藏,是为甚难。若能维持彼诸众生,是亦甚难。彼诸众生闻说如来常恒不变如来之藏,能起信乐,是亦甚难。”《大正藏》册2,页538,上3-21。]
这就是我们将面对的未来,于此五浊恶世护持正法最后八十年的境地,大众心中都要有所准备,则眼见今日的琅琊阁、张志成之所作所为也就不算什么了。
释迦如来非常清楚我们三贤位学人的微薄能力无可堪任演说如来藏之重责大任,就派遣了大菩萨如圣玄奘菩萨、沩山灵佑禅师、大慧宗杲禅师、笃补巴尊者、多罗那他尊者、师父平实导师……来此人间不断接续演说如来藏妙法,带领我们、教诲我们,让我们得以增长智慧、消除性障,才可担负起护持此正法之微弱一分!让我们准备度过这末法最后的九千年,修得广大福德,历时却有如1.35秒吧!
释迦如来示现了历经无量劫的难行苦行,二千五百多年前就在这星球上以应身佛示现这不可思议的佛土庄严,因此,受命弘护如来最深第一印记如来藏妙法的菩萨摩诃萨,自是证量宏深,难可思议!师父平实导师更为我们说:精进的菩萨得有因缘在弥勒佛座下成就三地心,至于其余护持正法者(无有私心、唯个人修行懈怠者)将来也有因缘入于初地。我们何德何能,得以此护持正德臻入胜境?是以当护持最胜第一善知识,绝无异心!
感念于佛恩,感念于师恩,大乘菩萨学子当勇猛堪任此护法之大业,当以师父心愿为念,当护持师父平实导师完成护持释迦如来正法、乃至护持贤劫未来诸佛正法之广大宏愿!任此世界人心浇薄如斯,亦从无自馁,唯以“柔和忍辱衣”是赖,于一切生忍悉能安忍;并常生悲心哀悯众生,随诸因缘劝慰、晓谕,令有缘者得闻大善知识教诲;如是奉侍贤劫当来诸佛无一空过!感念于师恩浩瀚无可酬报,当发起生生世世护持师父平实导师弘法,直至师父成佛的大愿,此即经典说亲近奉事最胜善知识!我辈虽根器驽钝、一无堪能,也必能由此护持师父弘法的大功德,得于佛菩提道一分成就!(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