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二千五百多年前在天竺示现八相成道之前,有许多外道自称是已得解脱生死的阿罗汉,其实都仍然是凡夫,人间没有真正可以得解脱的法,也没有真正可以修证成佛的法。而在 佛陀示现成佛以后,经由 佛陀详细耐心的解说与传授,以及施设修学的次第方便,从解脱道引导学人入于佛菩提道中,如是将佛法弘传乃至流布于世间。然而有许多外道不知不解 佛陀一切智智的证量与究竟圆满解脱的功德,在阿含部诸经中记载著不少轻视 佛陀乃至想要谋害 佛陀的史实,即可显示娑婆世界人寿百岁的众生,堕在五浊之中,邪见烦恼深重、刚强难化,而仍然受到 释迦佛陀的垂悯;因此,佛陀正法得以在娑婆世间流传,是多么难能可贵的大事。
能有佛法在人间, 佛陀是大因缘;佛陀示现涅槃以后,菩萨善知识则是大因缘 1 。《阿含经》中记载著,释迦佛曾经为诽谤祂的须闲提开示,说︰如果要能知能见何者是无病之法、何者是涅槃,必须要有清净的圣慧眼,否则终究不能得知;而想要得到清净的圣慧眼,必须要亲近善知识,恭敬、承事善知识,听闻善法以后善于思惟,趣向法的修学以及证法所必须具足的次法的修学。2 而对于善知识的恭敬、尊重与知恩报恩,佛陀在三转诸经中处处对闻法弟子有著语重心长的谆谆教诲,因为无病之法、涅槃之法是超出于世间的,世间的所有供养皆无以报答此恩;甚至于说,若仅是从善知识听闻一句清净解脱的四句偈法语,或者一句佛菩提道悟道的契机要语,而能心开意解者,于若干劫将善知识荷担于肩上,有时背著、有时顶戴著,能这样作的人都还不能说是具足报答师恩者;必须是于法如说修行者,才能说是真正的报答师恩、恭敬于善知识。
中国禅宗的传承,禅师之间以及师资之间都非常尊重师承的伦理,禅和子值遇哪位善知识而悟入,即依止为师,恭敬奉事而修学,终其一生敬奉,绝无改变。如五泄山灵默禅师之依止石头希迁禅师;汾阳善昭禅师历参七十一位善知识后,于首山省念禅师座下悟入,即以首山为师;风穴延沼高傲的处处作主禅被南院慧顒识破后,自此服膺而依止修学,大彻大悟后持续依止南院六年,终生奉以为师;石霜庆诸禅师得法于道吾圆智禅师,恭敬承事道吾禅师,于道吾即将舍报前一段期间,日夜全勤执侍,以弟子之礼亲自搀扶伺候。3 另有临济义玄禅师,在黄檗希运禅师座下参请而不能在机锋下悟入,经黄檗指引去高安大愚禅师处问法,大愚禅师为临济义玄点出黄檗老婆之处,临济义玄才恍然大悟黄檗已为他入泥入水,然而大愚禅师却不邀功而推举黄檗才是临济义玄之师, 临济亦感念黄檗,以师承对待。
这样亲近善知识、恭敬承事、不违师教的禅宗法道师承伦理,是禅宗得以兴盛于唐宋期间的重要根基;今时 平实导师所示现的风范,亦如是不违背 佛陀教导而以师为尊。例如 平实导师于每次禅三解三的时候,必定向 佛禀白:“承蒙世尊的护念度了几位金毛狮子……”;接著再向 克勤祖师禀告:“此次又为师父度了几位弟子……”。自己付出了身命,劳心劳力的为大众的法身慧命马不停蹄,但是当印证学人破参开悟以后,却将成果归于 佛陀、归于所传承禅宗法脉的 克勤祖师,乃至于对开悟的学员说功劳都归于亲教师;如是尊敬 佛陀善知识、敬重 克勤祖师善知识,同时教导学人尊重自己的亲教师善知识,则亲教师与学人必定不忘得法之师—平实导师之恩,也同样的缅怀 克勤祖师、忆念 佛陀不可思议之恩德。这些事例显示出 平实导师依教奉行的于法如说修行,也教导学人于法如说修行,以这样报答佛恩、报答师恩的方式恭敬善知识。
如今有在 平实导师座下得法者吕真观(原名吕传胜,以下称为吕某),以 平实导师所立“在家人不得藉佛法牟取利益”之门风,有碍其私心之果遂,因此不能认同而离开同修会;他背离其师自创门庭不久,即开始对 平实导师作了不当的批评,平实导师除必要部分偶尔在会内作了澄清以外,悉予包容,不对会外公开,并且制止同修们撰文对他评论;但吕某不顾或不能领受 平实导师十多年来的包容,近日在其所写《禅宗的开悟与传承》简体字版本序文与跋 4 中,以得法弟子之身妄评得法之师,所说既背离事实,亦完全违背禅宗的师承伦理,不仅失去开悟者之菩萨格,同时失去了弟子之格,也失去了为人之人格,却自称菩萨法师,如野干鸣、作野干业。其妄评之处与事实有很大的出入,其中亦牵涉到吕某以声闻律解释菩萨戒、般若理事不分而曲解胜义谛、主张文字禅也是禅、另立僧团破和合僧等,多个不如实、不如理之项目,为了免于学人被误导而随之毁谤 平实导师与正法教团,有必要依据事实予以回应,以正视听。
本文依据十多年来吕某于 平实导师予取予求的心态,以及被 平实导师教诲而尚未能改过的部分,分成以下几个主题辨正回应:
一、从师悟道却傲慢宣称是自力破参
二、妄评禅门对开悟之弟子不要求转依
三、妄评正觉开悟者仅在六住位
四、妄评正觉擅自减少见道要件
五、妄评正觉擅自增加见道要件
六、般若理事不分而曲解胜义谛
七、妄评正觉擅自规定在家居士不得接受供养
八、另立僧团破大乘和合僧
九、以声闻律解释菩萨戒之“破羯磨转僧”
十、诽谤平实导师是集佛魔于一身的特殊人物
十一、依止弘扬大乘法菩萨善知识并非依人不依法,法正真故
十二、遵从四依四不依之菩萨,于佛法取法分、不取财分
一、从师悟道却傲慢宣称是自力破参
吕某自称于 1999 年 4 月阅读 平实导师所撰写的《禅— 悟前与悟后》一书,自己苦参八个月以后明心破参,而进入正觉参加共修只是想求个印证而已,因此他在禅三报名表所勾选的项目是明心以及见性。但是他在禅三期间,却是必须要 平实导师的帮助才能通过明心的初步勘验,若不助之即不可能通过勘验,又如何可能再求通过这见性第二关?是故至今仍是尚未见性之人。再者,他事后都还要经过几次的护三听闻主三和上----平实导师的普说,才终于恍然大悟“前三三, 后三三”的公案密意,试问吕某:禅三过关当时还不知道“前三三, 后三三”,如何可说是破参明心之人?这样的情况他心知肚明,却一再的说:“真观之所以懂得禅宗,不得不归功于台北市佛教正觉同修会的萧平实老师。1999 年,我读萧老师的书,同年冬至破参,2000 年到正觉同修会参加共修,2003 年通过禅三的勘验。”极为傲慢的不知道鼻孔是拿捏在主三和上手里,因为法身慧命的出生不是自己以为知道了就可以算数的,他读书后自认为的开悟,在古时禅师的眼里还仅是宾主不分的野狐罢了。如来藏心体的真如法相、非有作非无作等等,如果不是 平实导师在禅三为吕某点拨与指导,则纵然知道了公案在说甚么,也仅是表相密意而已,距离明心见道还远得很。
所以吕某阅读《禅—悟前与悟后》之所得也仅是一个入处,至多只停留在知解的阶段而已,没有定力作基础验证如来藏的体,就无法发起般若实相智慧、没有断我见功德,更不知“毫厘有差,天地悬隔”的密意,自然所悟不真而不知如何转依;甚至于“悟”后多年,仍认同古今那些研究禅宗文字而解释公案的文字禅,主张那也是禅宗,如何可以说他真的明心破参了?而他经 平实导师帮助与印证开悟以后,即请求 平实导师准许他引用当时尚未出版的《钝鸟与灵龟》5 一书内容,作为蓝本撰写其硕士论文《大慧宗杲禅师与宋代士大夫交游研究—以大慧宗杲得法弟子为主》,出版之前并经由平实导师润色,该论文后来出版时更改书名为《禅宗的开悟与传承》,现在竟然忘了 平实导师的所有恩德,为求利益而妄评其师,就更显现他迄今未能转依如来藏真如法性的本质。
二、妄评禅门对开悟之弟子不要求转依
吕某的未能转依所悟如来藏之真如法性,可以从他所说 “禅门所谓的‘得法弟子’,只要求开悟,并不要求转依”这句话中看出;而这样的说法正也显示出他不懂禅宗,何以故?从禅宗自六祖以来历代祖师语录记载的内容中,他都看不懂这些禅宗祖师转依的证量,也看不出禅宗祖师教导门下开悟者同样转依。以下举几则禅宗师资传承悟后转依的禅门宗风,以免大众被其误导而误会祖师真正开悟的实质,因而轻视禅宗。
六祖惠能大师说:
若于一切处而不住相,于彼相中不生憎爱,亦无取舍,不念利益成坏等事,安闲恬静,虚融澹泊,此名一相三昧。若于一切处行住坐卧,纯一直心,不动道场,真成净土,此名一行三昧。6
六祖所说乃六祖悟后的行谊,若非转依所悟如来藏之真如无我法性,如何能够说出这一切相、一切行中,具足“空、无相、无愿”或“空、无愿、无作”的“一相三昧”与“一行三昧”?在其座下开悟的荷泽神会、玄策、南岳怀让,亦得师承悟后转依,也有如下所举为证。
荷泽神会大师说:
见无念体不逐物生,了如来常更何所起,今此幻质元是真常;自性如空本来无相。既达此理谁怖谁忧?天地不能变其体。心归法界,万象一如,远离思量,智同法性,千经万论,只是明心。既不立心,即体真理,都无所得。7
玄策禅师说:
我师所说,妙湛圆寂,体用如如。五阴本空,六尘非有, 不出不入,不定不乱。禅性无住,离住禅寂;禅性无生, 离生禅想。心如虚空,亦无虚空之量。8
荷泽神会与玄策禅师得法于六祖大师,若不是依止师教转依所悟如来藏真如法性而行,何能有如是法语显示其般若解脱功德?今观吕某行为都无解脱功德,仍系缚于名闻、利养、眷属之中。另外,在南岳怀让禅师门下开悟的马祖道一禅师,已是六祖惠能大师的徒孙辈,如是师资传承下来,具足实相智慧与般若解脱,未曾有不知转依者。例如马祖道一禅师说:
只如今行住坐卧应机接物尽是道,道即是法界,乃至河沙妙用不出法界,若不然者,云何言心地法门?云何言无尽灯?一切法皆是心法,一切名皆是心名,万法皆从心生,心为万法之根本。经云:识心达本,故号沙门。9
又如《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 9:
丈遂举再参因缘云:“我当时被马祖一喝,直得三日耳聋。”黄檗闻举,不觉吐舌,百丈云:“子已后,莫承嗣马祖否?” 檗云:“不然!今日因师举,得见马祖大机之用,且不识马祖。若嗣马祖,已后丧我儿孙。” 10
显见黄檗连一丝一毫僭越之心都没有,完全承嗣百丈大师, 终生奉以为师而尊崇之。
有谁敢说这样开示的马祖道一禅师没有转依所悟的自心如来藏?另外像在马祖禅师门下开悟的百丈怀海禅师、潭州龙山和尚,以及百丈禅师的弟子黄檗希运禅师等,所留下来的语录也都显示他们有般若解脱功德;如果没有转依而成为日常的行谊,要如何应对座下门人与诸方禅和子的参问而不会自相违和呢?例如有僧人问百丈怀海禅师:“云何是心解脱?” 答曰:“不求佛不求知解,垢净情尽,亦不守无求为是,不住尽处;亦不畏地狱苦、不爱天堂乐,一切法不拘,始名为解脱无碍。……”问:“如何得自由?” 答曰:“如今对五欲八风,情无取舍,垢净俱亡,如日月在空,不缘而照;亦如香象截流而过,更无疑滞。此人天堂地狱所不能摄也。” 11 百丈禅师若不是悟后有转依,何能在当时禅风鼎盛时期立下百丈清规,而让大众对大乘法、大乘僧生恭敬心,并且守护密意不让宗门纲要泄漏于外呢?
还有潭州龙山和尚,洞山良价禅师问他:“和尚得何道理便住此山?” 师曰:“我见两个泥牛鬪入海,直至如今绝消息。” 12 潭州龙山和尚也是在马祖道一禅师座下开悟的,他如果不是悟后转依而修行,能有这般无我无人的般若解脱功德显示出来吗?吕某在 平实导师座下开悟将近二十年,自称懂得禅宗,却说禅门不要求“得法弟子”转依真如,可见他不识六祖大师、马祖道一禅师,也不识百丈怀海禅师、黄檗希运禅师和潭州龙山禅师,更不识诸多代代相传、能转依所悟第八识如来藏而获得般若解脱的真正开悟者。
再来看另一位在百丈怀海禅师门下开悟的沩山灵佑禅师:
时有僧问:“顿悟之人,更有修否?” 师云:“若真悟得本,他自知时,修与不修是两头语。如今,初心虽从缘得,一念顿悟自理,犹有无始旷劫习气,未能顿净,须教渠净除现业流识,即是修也。不可别有法,教渠修行趣向从闻入理,闻理深妙,心自圆明不居惑地。纵有百千妙义,抑扬当时,此乃得坐披衣,自解作活计始得。以要言之,则实际理地,不受一尘;万行门中,不舍一法。若也单刀直入,则凡圣情尽,体露真常,理事不二,即如如佛。” 13
灵佑禅师深知悟后转依修行的要理,在其座下开悟的仰山慧寂与香严智闲禅师等等,也都同样的遵从师教如法转依而行,这些吕某全都无有慧眼得见,却狂妄的评论说 “禅门之得法弟子,只要求开悟不要求转依”。而转依的道理在《成唯识论》中也再三强调,然依据吕某自己无知的谬论,也等同于诽谤禅宗诸多真悟祖师只有开悟没有转依,仅在六住位而非已见道的七住不退菩萨,也等于毁谤 玄奘菩萨讲错了。他自己没有转依(甚至可能不知该转依甚么?如何转依?),所以要求随学者要对他这位在家人有所供养,显然他也是如此不要求随其学法的学人转依真如,其座下学人自可不必修灭对世间法的贪爱等烦恼,根本无法生起般若实相的解脱功德,又如何可以印证随学者为位不退的证悟者?这般狂妄的造下毁谤大乘胜义僧的事实,以文字流通而增广其恶业,是非常愚痴的行为,若不为其举示说明并痛下针砭,彼如何能有觉醒改过忏悔之时?
三、妄评正觉开悟者仅在六住位
吕某说 萧老师大部分的弟子“悟前并未在胜义谛上面用心,悟后也不知道怎么转依,大部分的人都停留在六住,无法继续向上突破” 。
从前一段的叙述中已经看出来,吕某自己于“悟”后都没有转依所悟的自性清净如来藏,对于知道密意和真正开悟见道的差异是搞不清楚的;那么不知不识禅宗祖师开悟的证量,也就不足为奇。可见他得少为足而离开了得法之师----平实导师----以后,不仅毫无禅门差别智可言,甚至于开悟见道般若的智慧也始终停滞在初分总相智的原地,连真见道的智慧及解脱功德都没有,更无法转入相见道位中,何以故?因为知道密意不等于开悟,知道密意者所知的仅是表相密意,与转依成为真正开悟的真见道位还有一大段距离,故知道表相密意者在禅宗祖师眼里皆以野狐看待。吕某自己未转依,更不知如实转依之真正开悟见道者的证量,又有何立场来批评 平实导师座下开悟菩萨 “悟后也不知道怎么转依”?
在正觉同修会进阶班中,有很多菩萨因为长时间的上课共修以及听经的熏习,而不断在“胜义谛上面用心”,大部分人早已有比表相密意更殊胜的正知见,亦有少数尚在进阶班中的尚未通过禅三勘验者,在顺解脱分与顺抉择分的实修上远胜于吕某,因为已知“一切法皆是如来藏所生所显” 、“五蕴没有自性,皆是如来藏的妙真如性故” 。但是安住于这样正知见的进阶班菩萨不会自认为已经开悟,导师以及亲教师都知道这些进阶班的菩萨是在六住位,等待时节因缘成熟故。
“相、名、分别、正智、如如”五法者:在进入参究本来面目之前,要以觉知心于五蕴法相上观察其无常、苦、空、无、我,而于四加行时如实观察五蕴之名与义 皆假有无实, 能取、所取皆是空性如来藏藉缘变化而有故;如是分别所生的如实智即是正智,发起上品如实智印定能取空、所取空,安住于这样的正智而无间断,经由参禅而开悟见道证般若,即是如如。这也是 平实导师教导学员悟前用心的一分胜义谛, 而在悟后转依所悟真如而进入第七住位以后,更要在增上班依止 导师教授的《瑜伽师地论》乃至即将重演的《成唯识论》〔编案:已于 2022 年 2 月 19 日开讲〕,善于了知依他起性、遍计执性与圆成实性三种自性的法相以及三种无自性的法性,如是转依真如圆成实性,渐渐去除依他起性上之遍计执性,乃至依止如来藏无我、无我所的无所得为方便而渐除法执,但是仍然不离相、名、分别、正智、如如五法,所以大众都效法 平实导师不求取世间利益,继续在所证真如智与真如平等平等的 无智亦无得 上,心心无间精进用功。
如今吕某的所说所行,显示他尚未离开“相、名、分别”等三法,正在求取利益而不满 平实导师规定会众不许藉正法来求取世间利益,却反说 “正觉同修会并没有教人离开相、名、分别” ,反而有许多作法加深了徒众的 相、名、分别 ,这样的言论就表示他不仅对于悟前所应修的无相拜佛动中定力非常缺乏,以致对如来藏真如心体无所验证;此外次法也未好好修习,甚至于四加行的如实智也一无所知,只是停留在解悟总相的浅悟者,乃至不知道如何遵从 佛陀的法教转依及悟后起修。之所以产生这么大的落差,就是因为他得少为足、过于傲慢,导致轻视悟后继续依止善知识听闻熏习的重要性。佛陀曾经说过,追随 佛陀修学的学人,犹如停在商人手臂上的老鹰,随著商人坐船入海;在海中央,商人放老鹰在空中四处飞翔,老鹰如果能够飞抵陆地,就停在陆地上安顿,如果没有陆地可安顿,就要再飞回船上商人处所。14 这个意思就是说,学人随著 佛陀进入佛法大海中,只有 佛陀可以带领、教导、引导学人到达没有生死的彼岸;在学习的中途若有任何疑惑,则必须寻求 佛陀的解释才能解除疑惑,因为是随从于 佛陀入佛法大海的缘故。而在 佛陀示现入灭以后,只有跟随真正开悟并且有道种智的菩萨善知识,才得以进入佛法大海中修学、实证乃至次第而上的趣向佛菩提道之究竟果地。
吕某特别清楚这一点,因为他 1983 年就归依了卢胜彦, 依止亲近修学将近二十年而不能得知佛法开悟的内容,直到1999 年阅读 平实导师的《禅—悟前与悟后》以后才有个入处,却还得再上禅三由 平实导师加以指导方得印证。如果平实导师不出世弘法,没有任何实证佛法的书籍流通于世,不仅吕某,任何佛教界学人都无法触及 佛陀所留存在娑婆世间、由一佛乘所分说三乘菩提的真实法义以及次第实证的关联与内涵,而吕某对出生其法身慧命的 平实导师竟无丝毫感恩之心。
如今曾在 平实导师座下接受帮助与指导才初步开悟见道的吕某,却以其仅有粗浅解悟般若总相密意的不到半瓶得法弟子之身,不知不解 平实导师教导正觉菩萨悟前修学的全部内容,也不胜解 平实导师传授增上班悟后起修的次第及广大内容,既有任何疑惑应当如同大海中的老鹰一样,返回请教得法之师才能得到释疑,否则就应当谦虚的安住于其不到半瓶的徒弟角色,以免如现今一样露出败阙而不可收拾。(待续)
-------------------
1《大方便佛报恩经》卷3〈论议品第5〉:“佛告阿难:‘当念父母及善知识恩!是故知恩,常当报恩。善知识者是大因缘。’”《大正藏》册3,页142,中10-12。
2《中阿含经》卷38〈梵志品第2〉:”须闲提!有四种法,未净圣慧眼而得清净。云何为四?亲近善知识,恭敬、承事,闻善法、善思惟,趣向法、次法。须闲提!汝当如是学,亲近善知识,恭敬、承事,闻善法、善思惟,趣向法、次法。须闲提!当学如是。须闲提!汝亲近善知识,恭敬、承事已,便闻善法;闻善法已,便善思惟;善思惟已,便趣向法、次法;趣向法、次法已,便知此苦如真,知此苦习、知此苦灭、知此苦灭道如真。“《大正藏》册1,页672,下26-页673,上6。
3以上请参阅《宗门道眼》第194则〈五泄回首〉、第206则〈汾阳舍命〉、第227则〈南院拈棒〉、第229则〈石霜门草〉。平实导师著,正智出版社(台北市),1999年7月初版。
4详细内文,请参考附录一。〔编案:附录一将于《尊师重道》正文连载完毕后接续刊出〕
5平实导师著,正智出版社(台北市),2007年10月初版首刷。
6《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大正藏》册48,页361,上28-中3。
7《景德传灯录》卷28,《大正藏》册51,页439,下1-6。
8《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大正藏》册48,页357,下28-页358,上3。
9《景德传灯录》卷28,《大正藏》册51,页440,上7-12。
10《大正藏》册47,页849,上1-5。
11《佛祖历代通载》卷15,《大正藏》册49,页619,上1-16。
12《禅林宝训合注》卷3,《新纂卍续藏》册64,页506,中20-21。
13《潭州沩山灵佑禅师语录》,《大正藏》册47,页577,下2-12。
14《长阿含经》卷16:比丘!犹如商人臂鹰入海,于海中放彼鹰飞空东西南北,若得陆地则便停止,若无陆地更还归船。《大正藏》册1,页102,下9-11。
能有佛法在人间, 佛陀是大因缘;佛陀示现涅槃以后,菩萨善知识则是大因缘 1 。《阿含经》中记载著,释迦佛曾经为诽谤祂的须闲提开示,说︰如果要能知能见何者是无病之法、何者是涅槃,必须要有清净的圣慧眼,否则终究不能得知;而想要得到清净的圣慧眼,必须要亲近善知识,恭敬、承事善知识,听闻善法以后善于思惟,趣向法的修学以及证法所必须具足的次法的修学。2 而对于善知识的恭敬、尊重与知恩报恩,佛陀在三转诸经中处处对闻法弟子有著语重心长的谆谆教诲,因为无病之法、涅槃之法是超出于世间的,世间的所有供养皆无以报答此恩;甚至于说,若仅是从善知识听闻一句清净解脱的四句偈法语,或者一句佛菩提道悟道的契机要语,而能心开意解者,于若干劫将善知识荷担于肩上,有时背著、有时顶戴著,能这样作的人都还不能说是具足报答师恩者;必须是于法如说修行者,才能说是真正的报答师恩、恭敬于善知识。
中国禅宗的传承,禅师之间以及师资之间都非常尊重师承的伦理,禅和子值遇哪位善知识而悟入,即依止为师,恭敬奉事而修学,终其一生敬奉,绝无改变。如五泄山灵默禅师之依止石头希迁禅师;汾阳善昭禅师历参七十一位善知识后,于首山省念禅师座下悟入,即以首山为师;风穴延沼高傲的处处作主禅被南院慧顒识破后,自此服膺而依止修学,大彻大悟后持续依止南院六年,终生奉以为师;石霜庆诸禅师得法于道吾圆智禅师,恭敬承事道吾禅师,于道吾即将舍报前一段期间,日夜全勤执侍,以弟子之礼亲自搀扶伺候。3 另有临济义玄禅师,在黄檗希运禅师座下参请而不能在机锋下悟入,经黄檗指引去高安大愚禅师处问法,大愚禅师为临济义玄点出黄檗老婆之处,临济义玄才恍然大悟黄檗已为他入泥入水,然而大愚禅师却不邀功而推举黄檗才是临济义玄之师, 临济亦感念黄檗,以师承对待。
这样亲近善知识、恭敬承事、不违师教的禅宗法道师承伦理,是禅宗得以兴盛于唐宋期间的重要根基;今时 平实导师所示现的风范,亦如是不违背 佛陀教导而以师为尊。例如 平实导师于每次禅三解三的时候,必定向 佛禀白:“承蒙世尊的护念度了几位金毛狮子……”;接著再向 克勤祖师禀告:“此次又为师父度了几位弟子……”。自己付出了身命,劳心劳力的为大众的法身慧命马不停蹄,但是当印证学人破参开悟以后,却将成果归于 佛陀、归于所传承禅宗法脉的 克勤祖师,乃至于对开悟的学员说功劳都归于亲教师;如是尊敬 佛陀善知识、敬重 克勤祖师善知识,同时教导学人尊重自己的亲教师善知识,则亲教师与学人必定不忘得法之师—平实导师之恩,也同样的缅怀 克勤祖师、忆念 佛陀不可思议之恩德。这些事例显示出 平实导师依教奉行的于法如说修行,也教导学人于法如说修行,以这样报答佛恩、报答师恩的方式恭敬善知识。
如今有在 平实导师座下得法者吕真观(原名吕传胜,以下称为吕某),以 平实导师所立“在家人不得藉佛法牟取利益”之门风,有碍其私心之果遂,因此不能认同而离开同修会;他背离其师自创门庭不久,即开始对 平实导师作了不当的批评,平实导师除必要部分偶尔在会内作了澄清以外,悉予包容,不对会外公开,并且制止同修们撰文对他评论;但吕某不顾或不能领受 平实导师十多年来的包容,近日在其所写《禅宗的开悟与传承》简体字版本序文与跋 4 中,以得法弟子之身妄评得法之师,所说既背离事实,亦完全违背禅宗的师承伦理,不仅失去开悟者之菩萨格,同时失去了弟子之格,也失去了为人之人格,却自称菩萨法师,如野干鸣、作野干业。其妄评之处与事实有很大的出入,其中亦牵涉到吕某以声闻律解释菩萨戒、般若理事不分而曲解胜义谛、主张文字禅也是禅、另立僧团破和合僧等,多个不如实、不如理之项目,为了免于学人被误导而随之毁谤 平实导师与正法教团,有必要依据事实予以回应,以正视听。
本文依据十多年来吕某于 平实导师予取予求的心态,以及被 平实导师教诲而尚未能改过的部分,分成以下几个主题辨正回应:
一、从师悟道却傲慢宣称是自力破参
二、妄评禅门对开悟之弟子不要求转依
三、妄评正觉开悟者仅在六住位
四、妄评正觉擅自减少见道要件
五、妄评正觉擅自增加见道要件
六、般若理事不分而曲解胜义谛
七、妄评正觉擅自规定在家居士不得接受供养
八、另立僧团破大乘和合僧
九、以声闻律解释菩萨戒之“破羯磨转僧”
十、诽谤平实导师是集佛魔于一身的特殊人物
十一、依止弘扬大乘法菩萨善知识并非依人不依法,法正真故
十二、遵从四依四不依之菩萨,于佛法取法分、不取财分
一、从师悟道却傲慢宣称是自力破参
吕某自称于 1999 年 4 月阅读 平实导师所撰写的《禅— 悟前与悟后》一书,自己苦参八个月以后明心破参,而进入正觉参加共修只是想求个印证而已,因此他在禅三报名表所勾选的项目是明心以及见性。但是他在禅三期间,却是必须要 平实导师的帮助才能通过明心的初步勘验,若不助之即不可能通过勘验,又如何可能再求通过这见性第二关?是故至今仍是尚未见性之人。再者,他事后都还要经过几次的护三听闻主三和上----平实导师的普说,才终于恍然大悟“前三三, 后三三”的公案密意,试问吕某:禅三过关当时还不知道“前三三, 后三三”,如何可说是破参明心之人?这样的情况他心知肚明,却一再的说:“真观之所以懂得禅宗,不得不归功于台北市佛教正觉同修会的萧平实老师。1999 年,我读萧老师的书,同年冬至破参,2000 年到正觉同修会参加共修,2003 年通过禅三的勘验。”极为傲慢的不知道鼻孔是拿捏在主三和上手里,因为法身慧命的出生不是自己以为知道了就可以算数的,他读书后自认为的开悟,在古时禅师的眼里还仅是宾主不分的野狐罢了。如来藏心体的真如法相、非有作非无作等等,如果不是 平实导师在禅三为吕某点拨与指导,则纵然知道了公案在说甚么,也仅是表相密意而已,距离明心见道还远得很。
所以吕某阅读《禅—悟前与悟后》之所得也仅是一个入处,至多只停留在知解的阶段而已,没有定力作基础验证如来藏的体,就无法发起般若实相智慧、没有断我见功德,更不知“毫厘有差,天地悬隔”的密意,自然所悟不真而不知如何转依;甚至于“悟”后多年,仍认同古今那些研究禅宗文字而解释公案的文字禅,主张那也是禅宗,如何可以说他真的明心破参了?而他经 平实导师帮助与印证开悟以后,即请求 平实导师准许他引用当时尚未出版的《钝鸟与灵龟》5 一书内容,作为蓝本撰写其硕士论文《大慧宗杲禅师与宋代士大夫交游研究—以大慧宗杲得法弟子为主》,出版之前并经由平实导师润色,该论文后来出版时更改书名为《禅宗的开悟与传承》,现在竟然忘了 平实导师的所有恩德,为求利益而妄评其师,就更显现他迄今未能转依如来藏真如法性的本质。
二、妄评禅门对开悟之弟子不要求转依
吕某的未能转依所悟如来藏之真如法性,可以从他所说 “禅门所谓的‘得法弟子’,只要求开悟,并不要求转依”这句话中看出;而这样的说法正也显示出他不懂禅宗,何以故?从禅宗自六祖以来历代祖师语录记载的内容中,他都看不懂这些禅宗祖师转依的证量,也看不出禅宗祖师教导门下开悟者同样转依。以下举几则禅宗师资传承悟后转依的禅门宗风,以免大众被其误导而误会祖师真正开悟的实质,因而轻视禅宗。
六祖惠能大师说:
若于一切处而不住相,于彼相中不生憎爱,亦无取舍,不念利益成坏等事,安闲恬静,虚融澹泊,此名一相三昧。若于一切处行住坐卧,纯一直心,不动道场,真成净土,此名一行三昧。6
六祖所说乃六祖悟后的行谊,若非转依所悟如来藏之真如无我法性,如何能够说出这一切相、一切行中,具足“空、无相、无愿”或“空、无愿、无作”的“一相三昧”与“一行三昧”?在其座下开悟的荷泽神会、玄策、南岳怀让,亦得师承悟后转依,也有如下所举为证。
荷泽神会大师说:
见无念体不逐物生,了如来常更何所起,今此幻质元是真常;自性如空本来无相。既达此理谁怖谁忧?天地不能变其体。心归法界,万象一如,远离思量,智同法性,千经万论,只是明心。既不立心,即体真理,都无所得。7
玄策禅师说:
我师所说,妙湛圆寂,体用如如。五阴本空,六尘非有, 不出不入,不定不乱。禅性无住,离住禅寂;禅性无生, 离生禅想。心如虚空,亦无虚空之量。8
荷泽神会与玄策禅师得法于六祖大师,若不是依止师教转依所悟如来藏真如法性而行,何能有如是法语显示其般若解脱功德?今观吕某行为都无解脱功德,仍系缚于名闻、利养、眷属之中。另外,在南岳怀让禅师门下开悟的马祖道一禅师,已是六祖惠能大师的徒孙辈,如是师资传承下来,具足实相智慧与般若解脱,未曾有不知转依者。例如马祖道一禅师说:
只如今行住坐卧应机接物尽是道,道即是法界,乃至河沙妙用不出法界,若不然者,云何言心地法门?云何言无尽灯?一切法皆是心法,一切名皆是心名,万法皆从心生,心为万法之根本。经云:识心达本,故号沙门。9
又如《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 9:
丈遂举再参因缘云:“我当时被马祖一喝,直得三日耳聋。”黄檗闻举,不觉吐舌,百丈云:“子已后,莫承嗣马祖否?” 檗云:“不然!今日因师举,得见马祖大机之用,且不识马祖。若嗣马祖,已后丧我儿孙。” 10
显见黄檗连一丝一毫僭越之心都没有,完全承嗣百丈大师, 终生奉以为师而尊崇之。
有谁敢说这样开示的马祖道一禅师没有转依所悟的自心如来藏?另外像在马祖禅师门下开悟的百丈怀海禅师、潭州龙山和尚,以及百丈禅师的弟子黄檗希运禅师等,所留下来的语录也都显示他们有般若解脱功德;如果没有转依而成为日常的行谊,要如何应对座下门人与诸方禅和子的参问而不会自相违和呢?例如有僧人问百丈怀海禅师:“云何是心解脱?” 答曰:“不求佛不求知解,垢净情尽,亦不守无求为是,不住尽处;亦不畏地狱苦、不爱天堂乐,一切法不拘,始名为解脱无碍。……”问:“如何得自由?” 答曰:“如今对五欲八风,情无取舍,垢净俱亡,如日月在空,不缘而照;亦如香象截流而过,更无疑滞。此人天堂地狱所不能摄也。” 11 百丈禅师若不是悟后有转依,何能在当时禅风鼎盛时期立下百丈清规,而让大众对大乘法、大乘僧生恭敬心,并且守护密意不让宗门纲要泄漏于外呢?
还有潭州龙山和尚,洞山良价禅师问他:“和尚得何道理便住此山?” 师曰:“我见两个泥牛鬪入海,直至如今绝消息。” 12 潭州龙山和尚也是在马祖道一禅师座下开悟的,他如果不是悟后转依而修行,能有这般无我无人的般若解脱功德显示出来吗?吕某在 平实导师座下开悟将近二十年,自称懂得禅宗,却说禅门不要求“得法弟子”转依真如,可见他不识六祖大师、马祖道一禅师,也不识百丈怀海禅师、黄檗希运禅师和潭州龙山禅师,更不识诸多代代相传、能转依所悟第八识如来藏而获得般若解脱的真正开悟者。
再来看另一位在百丈怀海禅师门下开悟的沩山灵佑禅师:
时有僧问:“顿悟之人,更有修否?” 师云:“若真悟得本,他自知时,修与不修是两头语。如今,初心虽从缘得,一念顿悟自理,犹有无始旷劫习气,未能顿净,须教渠净除现业流识,即是修也。不可别有法,教渠修行趣向从闻入理,闻理深妙,心自圆明不居惑地。纵有百千妙义,抑扬当时,此乃得坐披衣,自解作活计始得。以要言之,则实际理地,不受一尘;万行门中,不舍一法。若也单刀直入,则凡圣情尽,体露真常,理事不二,即如如佛。” 13
灵佑禅师深知悟后转依修行的要理,在其座下开悟的仰山慧寂与香严智闲禅师等等,也都同样的遵从师教如法转依而行,这些吕某全都无有慧眼得见,却狂妄的评论说 “禅门之得法弟子,只要求开悟不要求转依”。而转依的道理在《成唯识论》中也再三强调,然依据吕某自己无知的谬论,也等同于诽谤禅宗诸多真悟祖师只有开悟没有转依,仅在六住位而非已见道的七住不退菩萨,也等于毁谤 玄奘菩萨讲错了。他自己没有转依(甚至可能不知该转依甚么?如何转依?),所以要求随学者要对他这位在家人有所供养,显然他也是如此不要求随其学法的学人转依真如,其座下学人自可不必修灭对世间法的贪爱等烦恼,根本无法生起般若实相的解脱功德,又如何可以印证随学者为位不退的证悟者?这般狂妄的造下毁谤大乘胜义僧的事实,以文字流通而增广其恶业,是非常愚痴的行为,若不为其举示说明并痛下针砭,彼如何能有觉醒改过忏悔之时?
三、妄评正觉开悟者仅在六住位
吕某说 萧老师大部分的弟子“悟前并未在胜义谛上面用心,悟后也不知道怎么转依,大部分的人都停留在六住,无法继续向上突破” 。
从前一段的叙述中已经看出来,吕某自己于“悟”后都没有转依所悟的自性清净如来藏,对于知道密意和真正开悟见道的差异是搞不清楚的;那么不知不识禅宗祖师开悟的证量,也就不足为奇。可见他得少为足而离开了得法之师----平实导师----以后,不仅毫无禅门差别智可言,甚至于开悟见道般若的智慧也始终停滞在初分总相智的原地,连真见道的智慧及解脱功德都没有,更无法转入相见道位中,何以故?因为知道密意不等于开悟,知道密意者所知的仅是表相密意,与转依成为真正开悟的真见道位还有一大段距离,故知道表相密意者在禅宗祖师眼里皆以野狐看待。吕某自己未转依,更不知如实转依之真正开悟见道者的证量,又有何立场来批评 平实导师座下开悟菩萨 “悟后也不知道怎么转依”?
在正觉同修会进阶班中,有很多菩萨因为长时间的上课共修以及听经的熏习,而不断在“胜义谛上面用心”,大部分人早已有比表相密意更殊胜的正知见,亦有少数尚在进阶班中的尚未通过禅三勘验者,在顺解脱分与顺抉择分的实修上远胜于吕某,因为已知“一切法皆是如来藏所生所显” 、“五蕴没有自性,皆是如来藏的妙真如性故” 。但是安住于这样正知见的进阶班菩萨不会自认为已经开悟,导师以及亲教师都知道这些进阶班的菩萨是在六住位,等待时节因缘成熟故。
“相、名、分别、正智、如如”五法者:在进入参究本来面目之前,要以觉知心于五蕴法相上观察其无常、苦、空、无、我,而于四加行时如实观察五蕴之名与义 皆假有无实, 能取、所取皆是空性如来藏藉缘变化而有故;如是分别所生的如实智即是正智,发起上品如实智印定能取空、所取空,安住于这样的正智而无间断,经由参禅而开悟见道证般若,即是如如。这也是 平实导师教导学员悟前用心的一分胜义谛, 而在悟后转依所悟真如而进入第七住位以后,更要在增上班依止 导师教授的《瑜伽师地论》乃至即将重演的《成唯识论》〔编案:已于 2022 年 2 月 19 日开讲〕,善于了知依他起性、遍计执性与圆成实性三种自性的法相以及三种无自性的法性,如是转依真如圆成实性,渐渐去除依他起性上之遍计执性,乃至依止如来藏无我、无我所的无所得为方便而渐除法执,但是仍然不离相、名、分别、正智、如如五法,所以大众都效法 平实导师不求取世间利益,继续在所证真如智与真如平等平等的 无智亦无得 上,心心无间精进用功。
如今吕某的所说所行,显示他尚未离开“相、名、分别”等三法,正在求取利益而不满 平实导师规定会众不许藉正法来求取世间利益,却反说 “正觉同修会并没有教人离开相、名、分别” ,反而有许多作法加深了徒众的 相、名、分别 ,这样的言论就表示他不仅对于悟前所应修的无相拜佛动中定力非常缺乏,以致对如来藏真如心体无所验证;此外次法也未好好修习,甚至于四加行的如实智也一无所知,只是停留在解悟总相的浅悟者,乃至不知道如何遵从 佛陀的法教转依及悟后起修。之所以产生这么大的落差,就是因为他得少为足、过于傲慢,导致轻视悟后继续依止善知识听闻熏习的重要性。佛陀曾经说过,追随 佛陀修学的学人,犹如停在商人手臂上的老鹰,随著商人坐船入海;在海中央,商人放老鹰在空中四处飞翔,老鹰如果能够飞抵陆地,就停在陆地上安顿,如果没有陆地可安顿,就要再飞回船上商人处所。14 这个意思就是说,学人随著 佛陀进入佛法大海中,只有 佛陀可以带领、教导、引导学人到达没有生死的彼岸;在学习的中途若有任何疑惑,则必须寻求 佛陀的解释才能解除疑惑,因为是随从于 佛陀入佛法大海的缘故。而在 佛陀示现入灭以后,只有跟随真正开悟并且有道种智的菩萨善知识,才得以进入佛法大海中修学、实证乃至次第而上的趣向佛菩提道之究竟果地。
吕某特别清楚这一点,因为他 1983 年就归依了卢胜彦, 依止亲近修学将近二十年而不能得知佛法开悟的内容,直到1999 年阅读 平实导师的《禅—悟前与悟后》以后才有个入处,却还得再上禅三由 平实导师加以指导方得印证。如果平实导师不出世弘法,没有任何实证佛法的书籍流通于世,不仅吕某,任何佛教界学人都无法触及 佛陀所留存在娑婆世间、由一佛乘所分说三乘菩提的真实法义以及次第实证的关联与内涵,而吕某对出生其法身慧命的 平实导师竟无丝毫感恩之心。
如今曾在 平实导师座下接受帮助与指导才初步开悟见道的吕某,却以其仅有粗浅解悟般若总相密意的不到半瓶得法弟子之身,不知不解 平实导师教导正觉菩萨悟前修学的全部内容,也不胜解 平实导师传授增上班悟后起修的次第及广大内容,既有任何疑惑应当如同大海中的老鹰一样,返回请教得法之师才能得到释疑,否则就应当谦虚的安住于其不到半瓶的徒弟角色,以免如现今一样露出败阙而不可收拾。(待续)
-------------------
1《大方便佛报恩经》卷3〈论议品第5〉:“佛告阿难:‘当念父母及善知识恩!是故知恩,常当报恩。善知识者是大因缘。’”《大正藏》册3,页142,中10-12。
2《中阿含经》卷38〈梵志品第2〉:”须闲提!有四种法,未净圣慧眼而得清净。云何为四?亲近善知识,恭敬、承事,闻善法、善思惟,趣向法、次法。须闲提!汝当如是学,亲近善知识,恭敬、承事,闻善法、善思惟,趣向法、次法。须闲提!当学如是。须闲提!汝亲近善知识,恭敬、承事已,便闻善法;闻善法已,便善思惟;善思惟已,便趣向法、次法;趣向法、次法已,便知此苦如真,知此苦习、知此苦灭、知此苦灭道如真。“《大正藏》册1,页672,下26-页673,上6。
3以上请参阅《宗门道眼》第194则〈五泄回首〉、第206则〈汾阳舍命〉、第227则〈南院拈棒〉、第229则〈石霜门草〉。平实导师著,正智出版社(台北市),1999年7月初版。
4详细内文,请参考附录一。〔编案:附录一将于《尊师重道》正文连载完毕后接续刊出〕
5平实导师著,正智出版社(台北市),2007年10月初版首刷。
6《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大正藏》册48,页361,上28-中3。
7《景德传灯录》卷28,《大正藏》册51,页439,下1-6。
8《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大正藏》册48,页357,下28-页358,上3。
9《景德传灯录》卷28,《大正藏》册51,页440,上7-12。
10《大正藏》册47,页849,上1-5。
11《佛祖历代通载》卷15,《大正藏》册49,页619,上1-16。
12《禅林宝训合注》卷3,《新纂卍续藏》册64,页506,中20-21。
13《潭州沩山灵佑禅师语录》,《大正藏》册47,页577,下2-12。
14《长阿含经》卷16:比丘!犹如商人臂鹰入海,于海中放彼鹰飞空东西南北,若得陆地则便停止,若无陆地更还归船。《大正藏》册1,页102,下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