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大师髫年出家,未及弱冠,因闻寺僧宣演《摄大乘论》,虽属依文解义之说,然 玄奘因此引生往世实证阿赖耶识之智慧,恢复明心之证量;又得深入《大般涅槃经》而恢复眼见佛性之证境;再得《俱舍论》而随文入观,回复往世慧解脱功德;此皆未冠之年便已一一现观,恢复往世无生法忍实证涅槃之证量。
玄奘大师天纵英资,素秉广益学人之志,然苦无经论证明其所说,无以广昭大信,终难实益中国学人,乃西行求取根本大论。后于天竺得此《摄大乘论释》,又亲承戒贤论师宣演根本大论《瑜伽师地论》,自然渐次恢复以往圣位之全部证量,大师因此亦令戒贤论师得以听闻所未曾闻之论中胜法,戒贤论师因此感叹不已;如是通达所有经论,成为天竺当时佛法实证者之首领!纵无此《释》以及戒贤论师解说,以 玄奘大师自有之无师智,但得大论,时久亦自通达无碍。
世亲菩萨造《唯识三十颂》,道超群典,光誉诸圣,惟文字简约,未竟造释而舍报,时人难解高义。遂有十大论师诠释此《颂》而得十部《释》,其中唯独 护法菩萨专擅光耀,神颖芳馥!当年,护法菩萨离那烂陀寺,偃息菩提树,以三年之功成就此《释》,交付玄鉴居士而嘱之传予神颖之士。后,中国 玄奘大师游历西土,居士意会先圣遗言躬在 奘师,遂赠此《释》。
玄奘大师回国,译经之余,本拟具足译出十大论师之释论而不自行造论;惟弟子窥基大师不惜退迹明志、坚决建言,大师采之,遂撷十释要义,楷定十大论师所言正讹,乃成此极照群伦之巨论!然大师自谦为译,后人不察,遂以为译作,不知《成唯识论》实为中国 玄奘大师之亲身著作。
《成唯识论》中多有 玄奘大师之真见,如释”所缘缘“之”带己相心“或”相应所虑、所托“之意旨,涉及亲所缘缘、 疏所缘缘、所缘真如……等,此乃破天竺十大论师中之声闻凡夫论师恶见,而于曲女城一会名震五印之关键。又如《成唯识论》中之众多”有义“,在于举述十大圣、凡论师之见解, 一一加以辩证;唯最末之”有义“方是 玄奘之究竟正说;由此亦可明见 玄奘大师位居地上之大乘无生法忍证量及简择智慧之高深,非独以传译经论为尚。故知 玄奘大师是以圣者之资、谦下为怀,抉择十大释论之说而造此《成唯识论》;于今重梓之际,正应详明实情,以兹为记,而止以讹传讹之说。 详见《成唯识论掌中枢要》卷一、《成唯识论述记》卷一。
今时重印此论,为因正觉同修会增上班中即将重讲,以之作为教材之用。重印之时重新加以正确的断句,并以不同字体区分颂文、论文、经文、问句、判教提示,令读者之易于理解论中真义而免误会。至于本论中所说的详细义理,容于增上班中说之,然后以《成唯识论释》出版之,总共十辑,谨先预告。
玄奘大师天纵英资,素秉广益学人之志,然苦无经论证明其所说,无以广昭大信,终难实益中国学人,乃西行求取根本大论。后于天竺得此《摄大乘论释》,又亲承戒贤论师宣演根本大论《瑜伽师地论》,自然渐次恢复以往圣位之全部证量,大师因此亦令戒贤论师得以听闻所未曾闻之论中胜法,戒贤论师因此感叹不已;如是通达所有经论,成为天竺当时佛法实证者之首领!纵无此《释》以及戒贤论师解说,以 玄奘大师自有之无师智,但得大论,时久亦自通达无碍。
世亲菩萨造《唯识三十颂》,道超群典,光誉诸圣,惟文字简约,未竟造释而舍报,时人难解高义。遂有十大论师诠释此《颂》而得十部《释》,其中唯独 护法菩萨专擅光耀,神颖芳馥!当年,护法菩萨离那烂陀寺,偃息菩提树,以三年之功成就此《释》,交付玄鉴居士而嘱之传予神颖之士。后,中国 玄奘大师游历西土,居士意会先圣遗言躬在 奘师,遂赠此《释》。
玄奘大师回国,译经之余,本拟具足译出十大论师之释论而不自行造论;惟弟子窥基大师不惜退迹明志、坚决建言,大师采之,遂撷十释要义,楷定十大论师所言正讹,乃成此极照群伦之巨论!然大师自谦为译,后人不察,遂以为译作,不知《成唯识论》实为中国 玄奘大师之亲身著作。
《成唯识论》中多有 玄奘大师之真见,如释”所缘缘“之”带己相心“或”相应所虑、所托“之意旨,涉及亲所缘缘、 疏所缘缘、所缘真如……等,此乃破天竺十大论师中之声闻凡夫论师恶见,而于曲女城一会名震五印之关键。又如《成唯识论》中之众多”有义“,在于举述十大圣、凡论师之见解, 一一加以辩证;唯最末之”有义“方是 玄奘之究竟正说;由此亦可明见 玄奘大师位居地上之大乘无生法忍证量及简择智慧之高深,非独以传译经论为尚。故知 玄奘大师是以圣者之资、谦下为怀,抉择十大释论之说而造此《成唯识论》;于今重梓之际,正应详明实情,以兹为记,而止以讹传讹之说。 详见《成唯识论掌中枢要》卷一、《成唯识论述记》卷一。
今时重印此论,为因正觉同修会增上班中即将重讲,以之作为教材之用。重印之时重新加以正确的断句,并以不同字体区分颂文、论文、经文、问句、判教提示,令读者之易于理解论中真义而免误会。至于本论中所说的详细义理,容于增上班中说之,然后以《成唯识论释》出版之,总共十辑,谨先预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