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8集 修学声闻菩提具备条件

分享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9-12  浏览次数:1077
正益老师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今天我们要说的是“修学声闻菩提具备的条件”。
  修学声闻菩提的话,一般人就会想:那我就修了就好,你就赶快跟我讲四圣谛的法。不是这样的!因为佛法呢,他没有那个善根因缘是不方便讲授的,因为讲授的话,他只会起疑惑。在佛经里面有提到,就是说:有人来到 佛陀前面,他就问到底有没有这个我啊?或是怎样?也就是说,他对于“我”的真实义,他不清楚。那本来如果是说依声闻法教,就直接跟他讲“无我”不就好了?不成!因为你跟他讲无我,他会想另外一边;跟他讲“有我”,他会坚持目前的这种的常见,所以 佛都不理他。那有时候本来阿难会回答问题,可是阿难这一次也不讲话,因为他不清楚 佛为什么不回答(有可能他不清楚,不过他事后有问佛)。因为这外道就只好走了,那 佛就这样。因为不论说有我、无我,他都没有办法来获得真正的一个理解。那等到说有的人来问 佛,佛就说:“无记。”无记是说“不是这样”,或是“不予记别”。就是说从不答到有答,但是这个答就是说,意思是说你不要管这个;那不要管这个,这样就一切都无记啦!
  那要到什么时候 如来才会演说一切法?那就开始演说四圣谛的法。不是!如来会根据这个人的根性,看是不是他知道次法;如果他也不是很适合,如来就也不会为他讲。那什么叫作次法?所以要先知道次法以后才有因缘,还不是说一定喔!就是说他有因缘来听声闻菩提之法,这就是我们说的施论、戒论、生天之论,这个是占得很前面,然后后面还有,就是说生天以后,总是有很多天吧!有欲界天、色界天,然后还有无色界天。
  那怎样才能够离开欲界天呢?那就是“欲为不净”,就是有欲界爱,他就是不清净。因为有男女欲,雌雄这样的,所以这样的爱欲贪婪,他还是不清净;比起色界天人他是中性身,当然就不清净啦!他就想那这样,我只要有证得初禅,可以离开欲界天的话,那这样就很好啦;我到时候到色界天,我就很清净了。结果 如来就再说了“上漏为患”,也就是说更上的这两种天,哪两种天呢?一个就是色界天,一个是无色界天,它还是有漏法。为什么叫有漏?就是因为他还会轮回,而且他的轮回是说他将来还会到恶道。这样你说:“不能免除恶道,不能因为我这一世修行到初禅,这样未来世都免除?”不行!因为(修除)到初禅没有断掉根本,这只是降伏。所以有漏的东西,就像是一个桶子它有洞,它没有把这个洞都塞满以前,它就是有漏。有漏的话就会产生过患,所以最后要“出要为上”,说要出离这样的三界法,才是一个根本,才是有智慧的人要作的。
  所以,这是要说声闻法之前,要先能够解释:所谓的布施就是你要福德啊!因为要往生善趣,第一个你要福德啊。那恶趣的不用福德,因为他不用特别造福。所以往生善趣,你会造善业啦这些定福种种,然后不会想要造恶业,所以有福业支撑;然后再加上自己行五戒、十善,持五戒可以得人身,十善可以生到天界。所以生到天界就又可以知道说,他心要清净,对于世间许多的杂染,他必须要克制。乃至于天界,他要有定,所以有定的话,就是于静虑能够少分地修学。因此,欲界也有欲界定,只是欲界定的话,还没有真正的第一静虑可以相应、可以成就啦。所以依这样种种来想,就是说好像有次第解脱;但是至少它是往世间上众生想要的去作,所以这叫作次法。因为他行善就希望生天,那生天以后就越来越净,最后了解这道理说:“嗯,不行!生天之后好像一切三界天都是有漏,不管是下漏、上漏,我都不要啊!那我应该怎么办?”如来知道他心意能够开解,能够知道这样的种种法,就是没有办法出离三界;然后他对于这三界没有什么爱乐,所以就可以说声闻菩提之法。所以整个次第是这样来的,接下来还有很多老师,他也会根据这样来继续说明。
  所以这样的条件,就是在次法上应当要先完成,从施论、戒论、生天之论;然后到欲界、到色界、无色界都是有漏,最后要出离这三界诸法。当这个人信受了以后,如来就会说四圣谛的法。我们来看经典怎么说。《长阿含经》:【施论、戒论、生天之论,欲为不净,上漏为患,出要为上。】(《长阿含经》卷20)所以这样的一个根本,就代表说我们必须要在佛法上能够先取得一个根本上来修学。根本上的修学是说,一定要有一个这样的基础,如果没有这样基础,实际上他没有办法有一个真正的一个力量来支撑他修学这种声闻菩提之法。譬如说,他这个人生来就不肯布施,因此他不可能有福德可以生到天上去的;因为他的福德不具足,所以就很难。接下来,他又不肯持五戒,他觉得说持戒就是我心好就好了,然后我戒不一定要持啊!那我也没有伤害其他有情(实际上他不持的过程中,许许多多都伤害有情,他也不知道;或是他觉得那不是称为伤害有情)。然后等到要生天,要行十善,从一些清净的念应当来维持,然后一些不应当说的、不应当的行为不应该去作,那他也不愿意,因此也不可能生天啊!既然都办不到,也就是说次法都没有办法作到,因此他就不是应当来修学声闻菩提的人。
  应该要像经典所说,怎样呢?就说【无诸盖、缠,易可开化。】(《长阿含经》卷3)就是说没有这种很粗重的遮盖,没有这种粗重的缠缚,然后可以很容易来跟他讲。然后经典说【其心柔软,欢喜信解。】(《长阿含经》卷20)就是说这种情况下,他的心意就很柔软,不会想要作种种辩解,他只是想要老老实实地听善知识给他的教导开化,然后好去受持。所以这时候,你为他说的声闻菩提的法,他才能够很快地信受,才不会说在那种声闻菩提法来跟你坚持:喔!我不要这样修或怎样,然后来起种种的争辩。因此这样的次法的修学是变得很重要,它就等于是法的前提,法要成就之前,应该说闻这个法的应该先具备条件。
  当然,因为佛法在传播,所以是不断地有一些大家也可以讲这种声闻菩提之法;所以讲的精确性不够或是怎么样,或完整性不够,但也多多少少会讲,或者是说一切没有真实的我。对啊!可是有人过度引申,就会招来很多弊病,因为他最后连大乘法都要否定。那有的说没有真实我,可是他又不放弃这个意识心是常住的想法,所以他就会想说:“没有真实我啊!所以我们必须要依这样地找到一个真实的我。好,然后将这个我能够亲证。”可是他说了老半天,他就进去静坐里面去找这个真实我;然后他等到他静坐他觉得很好以后,他又说:“我亲证了这个真实我了。”他还是回到以意识心来作种种境界纳受者当真实我。
  实际上,佛法说第八识如来藏,祂是远离见闻觉知的。祂离见闻觉知,所以这些都是应当有一个正确的知见上的熏习,然后有这样知见上的熏习,而真的肯去作这样的次法。所以经典说:【净洁白叠,易为受色,……。】(《长阿含经》卷3)这样最后可以得到“法眼净”。譬如说,易为受染,这样像一块白色的布,这样的话,你就跟他讲法;然后善知识跟他说明了,因为他次法修学很好,他目的就是为了渴仰这种声闻菩提的法,所以这时候善知识跟他说什么,他全部都会信受,而且会愿意去作;那在还没有作之前,实际上因为他的修学已经有所成就了,所以他很快听完这个法,他就可以断除三缚结,《华严经》就说证得初果。
  这个法眼净的二乘菩提和大乘法是不一样的,大乘法的法眼是要入地以后,成为圣位菩萨才有的;那至于二乘法声闻菩提的话,你能亲证断除了,应该说断除了三缚结,然后这我见断除了。因为在听善知识开导,尤其是 佛开导的时候,他就会把自己的这个我见、身见断除了;然后对大师疑(就是前面这如来大师),那他所对祂的疑惑都没有了,所以才说应当要信佛的意思就是这样;然后对于戒禁取见,他也断除了;因为他没有说还要自己再去作什么、作什么、作什么,因为人家跟我说作什么,如来没有这样订喔!他不会。因为他都相信如来所说、如来所施设,那来作这样种种成就。所以我们这样看到说,在这种情况下他就能够得到法眼清净,然后证得初果。虽然接下来还有七上七下,或是待在人世间继续往二果、三果这样薄地种种,然后三果、四果的修学;可是他基本上是不会再退了,因为初果就能够保证他不会被移转,因为他对于 如来大师是没有疑惑的。
  那这样说起来好像并不是很困难,不!实际上这是有点困难。他的困难是说,因为要真正信佛就很困难,另外是要真正作一些观行呢,如果要真正能够断除三缚结,是要作一些观行,但是 如来在世的时候,许多人根器都也很好,所以他们就让一些的人会觉得说,好像就很简单就断除三缚结;然后就说他也断除三缚结,可是他明明意识心的我见还在,他又持着意识细心会到未来世去。由于他对于真的声闻菩提的四圣谛的内涵,他并不清楚,那种种就会让他作延宕。那基本上至少还要有些定力,定力的话就是说,他在修学上他有未到地定;也就是说,至少要未到地定的一个功夫的成就,这样就可以保证他不会从初果这样退却下来,因为至少是他自己努力过了,然后他也有定力来支撑,所以这就是佛法。因此声闻菩提的亲证,透过次法的修学以及熏习然后成就,最后像一块清净的白布很容易受染,如来就再教导四圣谛的法,然后就能够信受。
  那我们继续来看,大乘法里面有说这有识入母胎,安世高在《人本欲生经》:【若识,阿难!不下母腹中,当为是名色随精得驻不?】意思说,许多怀疑大乘法的话,就怀疑第八识是不存在。那我们就把安世高翻译的这个阿含部经典来作一个说明。因为安世高是很早在东汉桓帝的时候就来到了中国,他就翻译:(这一个“识”)如果这个识不入胎的话,这样的话名色还能够得驻否?名色还能够成长吗?基本上这一段也说明了说“识”,是识入胎的,不是名色它本身可以入胎的。这关键在哪里呢?就是说明了有一个“识”,是在名色之外的识。这个识你可以说是大乘法它所重要的要说明的地方,因为如果这个第八识跟我们一点关系都没有,你也没办法亲证祂,那这样就在虚无缥缈中去找寻吗?然而识和名色是在一起——“名色缘识,识缘名色”,因为第八识祂有的种种的功德,其中一个就是能够含藏着名色的种子,然后出生名色。所以安世高翻译佛经,算是在中国翻译佛经很早,他知道这部经很重要,所以他就把它翻译过来。也就是说,佛法并不是断灭见,佛法并不是说六识完了以后就没有了,所以不是像密教应成派中观喇嘛教,他们有一派黄教所说的,就是说他们认为一切都空;实际上,他们并不了解真实的法是什么,因为可以随着名色,然后不论是入胎、住胎、出胎,都可以随应名色,不然这名色就坏了,所以这一个根本就是这个识。
  在同样的经典,在阿含部经典有没有说呢?所以对这个不用起疑,在《长阿含》经典有这么说,《大缘方便经》《中阿含经》有《大因经》这么说,那至于南传的有《长部经典》有《大缘经》这么说;也就是说,这部经典当然是很重要,因为四部阿含里面《长阿含》《中阿含》都举出来;然后即使是南传也把祂说出来,因为大家都不会特别违背这部经。也就是说,不论是要说祂是大因,还是大缘,就是告诉我们说因缘法中的核心,不能够缺少这个“识”,所以才说 如来因为这个“识”,然后悟得了这个缘起。所以,经典《阿含经》有说“齐识而还”,也就是说不用再往前去追溯了,因为这个识就是尽头;这个识接下来就会再回到了名色,由“识缘名色,名色缘识”,祂们是这样互缘的。
  也就是说,跟十二缘起支是不一样的。十二缘起支的话,并没有暗示这一个“识”是名色的根本,是名色集;集就是这种子,因为集就是说苦、集、灭、道的集,那有这个集以后未来才有苦呀!所以这个识,实际上要让名色增长,让这个受报增长的意思,只是一般的人是完全看不出来。为什么?因为这个识不是十八界法,因为十八界法——六根、六尘、六识——没有。这十八界法里面,实际上已经含有七个心识了,因为意根实际上祂也是一个心,只是说我们不用说特别来举称祂,因为在阿含里面没有特别要举说。可是无论如何,你要把这第八识如来藏把祂收进来,就要让后来的修学声闻菩提者,知道自己所学的不是断灭法,不应当来对这种种的法来起疑,所以这个法是名色的根本。因为没有这个根本第八识,就不可能有任何执藏种子因,所以种子因就是这个“因”,有这个种子因才能够出生名色。然后“缘”就是说,有了这样的根本因一直不断流注这种子,所以这样的生灭的结果,就会让我们在剎那剎那间(当然我们没有办法那么短暂时间看到),所以我们才会看到剎那剎那生灭的这样法里面(其实生灭是比这还快),都可以看到:“欸!有一个法好像出现了。”这都是因为有这个识的缘故。
  所以经典怎么说呢?《佛说大乘方等要慧经》:【弥勒问言:“云何菩萨摩诃萨不退转法,……不厌于生死,自有正慧不从他受,疾成无上一切智地?”】也就是说,真正的法是不可思议的法,我们都应当最后成就一切种智、一切智地。应当来相信:正因为我们本身有和诸佛一样的平等因第八识,然后将来透过修学一定可以成就佛果;那即使说没有办法在这阶段信受的学人,也应当来成就世间的善法,将这个次法把它作好,然后继续在声闻菩提里面来精进。
  好,今天就讲到这里。阿弥陀佛!
 
标签: 佛法读书

本文标题: 第008集 修学声闻菩提具备条件

本文链接: http://www.4fo.cn/book/2/5660.html (转载时请保留)

 
[ 佛法读书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佛医网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网站、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学习。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第008集 修学声闻菩提具备条件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内容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佛医网",获得佛法精华好文,佛教正法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