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0集 学佛之基本观念(二)

分享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9-12  浏览次数:1512
正莉老师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欢迎收看正觉教团所制作的《三乘菩提之法与次法》系列节目。今天我们仍然延续上一集的主题,叫作“学佛之基本观念”。
  我们先为大家讲个典故,这是《大方便佛报恩经》里面的记载:摩耶夫人在往世,那一世叫作鹿母夫人。鹿母夫人生了一个太子、又一个太子,总共生了五百个太子,其中四百九十九个太子一个个都出家了,鹿母夫人也都让他们出家。他们出家之后,个个都证得辟支佛果。有一天,这四百九十九个辟支佛互相约好了,一起回到皇宫向父母禀白说,他们出家的利益现在已经得到了。这四百九十九个辟支佛回到皇宫之后,就作种种的神通变化:身体上升虚空,一下子变作大身遍满虚空,一下子以一身变作无量身;一下子身上出水、身下出火,一下子身下出水、身上出火;就这样为他们的父母作种种的神通变化,最后发出三昧真火燃烧色身而取般涅槃。鹿母夫人把他们的舍利全部都收齐了,在后花园建立了四百九十九个塔来供养,就是每天到后花园烧各种名香并唱诵伎乐来供养。这样供养过一段时间之后,鹿母夫人的最小儿子,在这四百九十九位兄长取般涅槃之后,他也成为辟支佛。鹿母夫人又帮他收舍利供养,就这样每天到后花园供养这五百个辟支佛塔。
  有一天,鹿母夫人忧愁地说:“我这么辛苦生了五百个儿子,结果个个都成为辟支佛,入了涅槃,都不发菩提心。”于是鹿母夫人发愿说:“愿我供养他们的功德,以后不要那么辛苦生那么多儿子,我只要生一个就好,这一个可以成佛利乐众生。”往昔发了这个愿,所以后来当了佛母,生了悉达多太子。那位鹿母夫人就是现在的摩耶夫人。这个典故告诉了我们什么呢?菩萨种性非常尊贵,生五百个辟支佛,不如生一个儿子发大心成佛。所以,如果我们也能劝导儿女发大心来修学正法,那功德也是无量无边的。
  那什么是发心呢?在什么情况下才会发大心呢?《华严经》卷6说:“尊重正法及圣僧,信敬三宝故发心。”意思是说,尊重正法以及贤圣僧,由于信敬佛、法、僧三宝的缘故,所以发心。所以有的时候,我们会听到人家说:“拜托你啦!发心帮忙把这些食物吃完啦!”其实那不叫发心,发心应该是在法上发心,就是发起深心立志成为菩萨摩诃萨,生生世世行菩萨道,这才是发心,也就是发菩提心的意思。因为,如果想要修学菩萨的根本大法,就是要发起菩萨大心才能堪受菩萨大法;如果不能发起菩萨大愿,只想求自了,那就不容易获得护法龙天、诸佛菩萨的护念加持。所以,我们也要勇于发菩萨大愿说:“从今天起,我立志要当菩萨摩诃萨。”并且这个发愿立志成为菩萨摩诃萨,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众生、为了正法久住。
  接着,再把大乘法中所说的法与次法一体奉行,这样具足菩萨性之后,想要明心证真如就容易多了。因为如来藏是菩萨藏,是三乘菩提的根本,必须具有菩萨性的人,才能得这个菩萨大法。由于明心证真如是菩萨的根本大法,是大乘菩萨道的入道之法,从这个大乘法的见道开始,才是进入内门修大乘的法道。在还未明心证真如之前的修行,都是在修集见道所应具备的见道资粮。如果想要见道的话,就得要有证得这个法的福德因缘,也就是要发起菩萨性,得要是个大心菩萨,心量广大才能堪受菩萨大法;所以,如果资粮不够的话,就要赶快去修集资粮。大乘见道所必须具备的三种基本资粮,就是定力、慧力与福德;其中这个福德不容易修,但是很重要,因为如果没有福德配合,道业就无法更上一层。
  所以接下来,我们要为大家概略介绍 平实导师《法华经讲义》第十八辑里面所说的百福庄严。佛在《妙法莲华经》卷6〈法师功德品〉说:“十方无数佛,百福庄严相。”意思就是说,十方无量无边世界的诸佛如来,都有百福的庄严法相;诸佛如来有三十二种大人相以及八十种随形好,而诸佛如来的每一个大人相,也都是由百福所成就的。那也就是说,十方诸佛如来在因地行菩萨道时,就开始修百福,使得将来成佛时的三十二大人相,每一相都具足百福。而事实上,我们且不说成佛,光是明心见性乃至入地就需要很大的福德来支撑了,更何况是成佛。
  所以,如何修百福,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应该如何修百福呢?在 平实导师的《法华经讲义》里面就说了:凡是每做一件善业之前,事前都先要作五种思惟,等到事情做完之后,还要再作事后的五种思惟来加以检讨改善。就这样,每做一件善业就有十种思惟,包括事前的五种思惟以及事后的五种思惟,这样总共有十种思惟,叫作十福。所以,十善业的身三业、口四业以及意三业,共有十个善业,每一个善业都各有十种思惟——就是事前的五种思惟再加上事后的五种思惟——这样十乘十等于一百,叫作百思。这一百个思惟,可以使菩萨的身口意行更加的清净。
  接着,再透过这一百个思惟,经过很长时间的修福当中,来圆满成佛所需的大人相,所以每一个大人相都具足百福,叫作诸佛的“百福庄严相”。所以说,修这个“百福庄严”跟我们学佛人有没有关系呢?不但有关,而且非常重要,要勤修这百福之业。再说,修这个百福之业,只要修习久了,可以使人改头换面,因为可以伏除性障,使福德大大增长。因为有的时候,有的人很努力在修福德,可是往往这边修得了十分,在那边却漏失了几分,自己都不知道,那就很可惜了!所以,如果懂得修百福的道理,就可以使我们所修的福德一分一毫都不会流失,都会满满地存入如来藏中,未来世这些福德要实现的时候,就会非常顺利,就不会有什么障碍。
  我们现在来看看这个行善之前的五种思惟,哪五种呢?就是离杀、劝道、赞美、随喜以及回向。我们先看第一个“离杀”,就是远离杀业。一般说来,菩萨对于身业的杀业比较不会去犯,至于口业和意业的杀业,菩萨也要去避免、去远离。因为口业的杀业很容易犯,就比方说,听到某个犯人被枪决了,往往随口就说:“死得好啊!”可这话一说出来,也就有了口业的杀业,就是有了随喜杀。或者嘴巴没说出来,可是心中语言文字不断地说:“这个人坏透了,死得好!”这就属于意业的杀业。菩萨对于好事随喜有功德,可杀业就不必随喜了。所以第一个“思惟”,就是在答覆人家的问话之前,先要有这个离杀的思惟,其他的也就依此类推了。那也就是说,我们先把这十种思惟的内涵先把它作一个了解,先把它记在心里,心里先有这个作意存在,这样历缘对境时才懂得要拿出来用。接着第二个“劝道”:这是说要去思惟:“我这么做或这么说,是不是附带有劝道的功德?是否有劝人家修学佛道的作用?”接着第三个“赞美”:这是说回答人家的问话,不但要离杀、劝道,还要有赞美。接着第四个“随喜”:这是说“见善随喜”,看见他人好事,我们要随喜赞叹,不能有比较或计较的心,这样不但可以除去自己的慢心以及嫉妒心,同时又增加了一分随喜功德。凡事不比较也不计较,因为一切都各有因缘;再说了,一切所作善事都功不唐捐,很多事情不能只看表相。所以,如果我们从现在开始努力去勤修,未来的道业也同样可以快速增上。接着第五个“回向”:每天所作的一切善业记得要回向,回向可以使原来所作的福德、功德有加乘的效果。我们也可以把功德回向给好朋友,比方说:您赶快来正法道场学法,我愿意把所修善业的功德乃至断结证道的功德回向给您,以后您也可以断结证道。这样他听了也欢喜,我们也增加了一分劝道以及回向的功德。
  以上我们概略介绍事前五种思惟,接着事后还要作五种思惟作为检讨改善。第一,加行净:这是说成就一件善业之后,那么事后还要加以思惟检讨:“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够好,或者说我今天跟他讲的话是否恰当,我下一次应该怎么回答或怎么做会更好。”这就是加行清净,由于这个加行清净,又能使我们增加一分功德。接着第二,根本净:这是说事后检讨:“我当时那么说、或那么做的根本动机是什么?有没有不好的动机?如果是为了摄受他人、利益他人,这个动机就是清净的。”这样思惟以后又增加了一分功德。“如果当时的动机是不清净的,那么下一次就要改进。”如果能够这样去思惟检讨,就会使根本改变为清净。接着第三,后起净:就是事后检讨说:“我跟他讲了那些话以后,之后我又做了些什么?这之后所做的是不是清净?还是带有染污的心去做?”如果后起所做是清净的,经过这样的思惟检讨以后确认了,这样又增加一分功德。
  所以菩萨您看,福德、功德一直在增加。接着第四,离寻伺害,这是事后检讨说:“我当时做这件事的作意是否远离寻伺之害?是否不落在五阴之中?如果落在五阴之中,就是落在觉观之中;落在觉观之中,就是落在生死法中,不离三界六道轮回之法。”如果落入觉观的喜乐之中,就会被觉观所害而轮转于觉观之中。所谓轮转于觉观之中,表示将会继续在三界六道中轮回。如果纯粹只是为了利益他人,就表示没有希求觉观中的喜乐,不落在五阴里面,这样就是远离寻伺之害。如果换作是已经明心的菩萨,那就要去检讨说:“我这么做,是否有转依如来藏的清净体性去做呢?”如果能够这样子,确定已经远离寻伺之害,又增加了一分功德。接着第五,念摄受,就是要去摄受对方的意念。这个“念”就是忆念、想念的意思,想念着要摄受对方。所谓摄受对方,不是想把他拉为自己的眷属,而是没有眷属欲,是要帮助他,让他得利,能够同入正法之中。也就是说,心中要以摄受的意念来为众生做事,心中无所求,不是为了要把对方拉为眷属,完全是以想要帮助对方、利益对方的作意来摄受众生,这就是念摄受。这样,又增加了一分功德。
  以上所说,就是每做一件善业,经过事前的五种思惟以及事后再经过五种检讨,不但可以增长福德,也可以消除更微细的性障。这样时间久了、习惯了以后,同样是做一件善业,所获得的福德,就不只是世间善法的福德,还增加了佛法中的十种福德;那这样十善业的每一业,都各有十种思,合起来就共有百思,也就是百福。这个百福修学习惯了以后,未来成佛时,每一个大人相都具有百福,就像经中所说的:“佛舒百福臂,无比无等手。”(《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药事》卷17)诸佛如来伸出来的金手臂,就是具足百福的金手臂。而实际上真要说起来,诸佛如来的金手臂不只是百福,因为还有种种的随形好,每一种随形好又各有许许多多的福德相随;这些福德在因地行菩萨道时,就要开始努力去勤修。因为同样是在行善修福,如果懂得造作之前的五种思以及造作之后的五种思,那么所修得的福德将会有加乘的效果,可以使我们获得满满的福德。
  时间的关系,今天讲到这里,下一集我们继续谈“学佛之基本观念”。
  祝愿大家:色身康泰、福慧增长、道业增上!
  阿弥陀佛!
 
标签: 佛法读书

本文标题: 第010集 学佛之基本观念(二)

本文链接: http://www.4fo.cn/book/2/5658.html (转载时请保留)

 
[ 佛法读书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佛医网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网站、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学习。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第010集 学佛之基本观念(二)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内容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佛医网",获得佛法精华好文,佛教正法资料!